油画系毕业论文_第1页
油画系毕业论文_第2页
油画系毕业论文_第3页
油画系毕业论文_第4页
油画系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修拉为例探索现当代艺术中修拉的“科学精神”一、科学理论与艺术的结合(一)新印象派创始人修拉乔治修拉 (18591891 年) 生卒于巴黎,他早先是进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学校,然后又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在勃莱斯特志愿服役了一年。随后,他继续在卢浮宫研究古代希腊雕塑艺术和历代绘画大师的成就。(二)修拉对科学成果的借鉴19 世纪工业的发展, 各种科学研究接踵而来。1、修拉在美术学院时读了查理布朗的著作图画艺术法则并在里面知道了科学工作者舍夫雷尔的介绍, 于是他又细读了舍夫雷尔在 1864 年出版的色彩的科学理论。舍夫雷尔的著作对我们眼睛的感知色彩, 与色彩的对比类型都有了深入的研究, 修拉学习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也实践了这位色彩学者的部分理念。2、1881 年修拉又读到同样理论的书籍。它是移居德国物理学家黑尔姆霍尔兹当时发现的能量守恒与转化规律对色彩视觉理论的影响, 与英国物理学家和医生托马斯杨的色彩感觉机制的两种理论, 加上鲁德自己的个人经验, 观察中所得。3、修拉从鲁德的色彩学中获益良多, 也在他的初期大画阿尼埃的浴者找到了用色的科学依据。新印象主义的分色法得以自成一格。(三)修拉以“科学精神”创作,修拉“大碗岛星期天下午”修拉运用“ 并置与分割” 色彩的技法,把各种不同的色素在画布上进行对比、层次变化、与比例配量的处理,从分界线的每一边直到产生新的层次,画出另一对比为止。这种色彩的技法在其代表作大碗岛的一个星期日下午一画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继印象主义之后的新印象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印象主义,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色彩分割。色彩分割俗称点彩,是新印象主义特有的风格(四)修拉给艺术创作带来的启示修拉的“新印象派“艺术是近代光学成果在艺术领域集中实践.修拉将自己的艺术定位于艺术科学化-用科学的理性去进行艺术创作.这种独特的定位最终成就了修拉的事业。在科学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的今天,它对艺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艺术而言,它最需要科学怎样的帮助呢?萨顿认为,真善美就像一个金字塔的三个面,从不同的面看它们彼此之间是分离的,但是,当你认识的高度逐渐上升之后,会发现几个面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达到顶点就是一体的。萨顿认为,我们应该,也非常必要,把这几种东西结合起来,消除彼此的隔膜。而这也正是斯诺说的文化的分裂问题。二、关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简要思辨(一)艺术背景以“85 新潮”为发端,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在社会反思、文化思潮大背景下爆发出来的,期间几起几落、此起彼伏或许这一切给予当代艺术家某种悲壮的背景中国的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界限是很不清晰的。发端于西方的现代主义作为一个文化思潮包括了社会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美学观点,以及艺术主张。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反传统、反权威,有意违反约定成俗的创作原则和欣赏习惯,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追求新奇甚至怪异,向一项收到尊重的文化标准挑战,其方法和形式使一般欣赏者感到惊异和困惑。从精神的角度讲,现代主义艺术突出的表现了现实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由于历史进程的原因,中国几乎是同时面对着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因此从形态学上说,中国式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混杂的、兼容的,既是“当代人创作的现代艺术”、当然也就是“当代人创作的后现代艺术”了。后现代主义艺术在方法上更加多元、多义,有人用“什么都行”来形象地形容后现代主义艺术。(二)科技背景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发明和逐步完善了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望远镜,乃至后来医学上广泛使用的 B 超机和 CT 机。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视野,从而使人类有限的目光,扩大到极小的微观世界和巨大的宇宙空间。反过来,这些精密的科学仪器,又迅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电脑的发展和普及,承载和传播了空前的信息量,爆炸式地提高了人类征服世界的能力。这是一个卓越的时代。有了分门别类的科学仪器,加快了不同的学术领域发展速度。首先是医学,凭借 B 超和 CT 机,不用剖腹探查,就可以准确地了解病变的位置和大小,进而利用激光进行微创手术,避免了对人体造成的巨大伤害。“望、闻、问、切”的中医也有了有利的帮手;运动医学借助高速摄像机,可以精确地分析运动员的每一细微动作,提高训练水平和科学性;印刷有了激光照排,可以更精确地还原图形和色彩,尤其是使排字工摆脱了捡字排版有毒有害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了摄像机,人们可以深入毒虫猛兽出没的热带雨林和深不可测的海底,观察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有了电脑,也就使动漫业快速发展,从业者早已不再用手一帧一帧地描,按照色标一帧一帧地上色;展示设计可以直接地设计出三维的效果图所有领域和学科都在充分地使用现代科技。(三)技术背景现代科技在油画界中也得到广泛的使用,且不说在 16 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也不考证用照片画画,起于欧洲 19 世纪中叶,德拉克罗瓦、库尔贝、德加是为前驱;中国 50-70 年代的所有宣传性油画也大量使用照片;2010 年 12 月出版的回到写生一书中陈丹青的文章,主要强调了写生在绘画中的地位,同时也披露:“80 年代以来,飞速更新的摄影器材和电子图像系统,深刻地,近乎取代性地改变了传统绘画的制作过程与内在品质。尤其是改变了画家的观察方式。目前国内所能见到的架上绘画,从大型创作到人物画,甚至风景与静物,九成作者全程使用照片”。进而推出“使用照片画画,画面的图像化,图像与绘画混同是当今写实画家共同构建的三部曲中国油画。”“因此,在过去二十年中出现一项难以命名的新种类,它反复宣称是传统写实,甚至是古典的绘画。同时大部分作品公然基于照片,挪移照片效果,复制为画布上的图像,而不是绘画。”对目前绘画界这一普遍作法表示深切的担忧。三、试谈科技与现代绘画的关系(一)艺术需要科学充实内涵真、善、美使艺术与科学产生了永恒的联系。以视觉真实为最高尺度的西方传统绘画体系,得益于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完善。科学不断扩充着艺术的内存,没有了科学,艺术就会被民间小调和江湖骗子搅成一团乱麻,绘画就不会有今天的社会地位。科学的真理可以防止绘画艺术变得粗俗可笑,科学的尺度可以判断艺术的真伪。因此,当代一些画家热衷于搞行为、前卫、现代的同时,必须懂得这些“前卫艺术”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那些混淆广大民众认识的、哗众取宠、脱离生活的东西,我们尤其需要用科学精神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分析,从中辩明是非(二)科学为艺术提供便捷的手段现代科技为绘画带来莫大的益处:运用高速摄影可以让画家清晰的运动中的对象的肢体状态,使画出的对象更加准确有力;在写生过程中光线和动态总是在不断变化,经常作到的只能是不充分的速写,摄影则可以把一瞬间的形状,光与色及时记录下来;采风过程中目不暇接的场景,几乎不可能一幅一幅地画下来,而摄影不但可以将所想要的一网打尽,而且可以多角度地记录现场印象。对于人物所闪现的瞬间表情,动作,风度很难让对象长时间地保持,相机可以把那光彩的一瞬间记录下来。这并不是说摄影胜过绘画,而是说绘画可以借助摄影机的长处,一旦你拿起绘画工具的时候,你所从事的是绘画创作,结果必然是工具、技巧、综合素质产生的绘画作品。(三)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对艺术而言,感情的真实至关重要,虚情假意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在辨证方面,科学的发展离不开辨证分析,离开辨证分析,科学就不能成功。艺术也离不开辨证分析,就像继承与发展问题,片面强调继承与片面强调发展都是不辨证的,都有失全面。因此片面思考科学和艺术问题会给艺术带来很不好的后果;在为崇高的目标服务上,科学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为社会进步做贡献,但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而有崇高使命感的科学家,从来都是坚持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目标的。艺术同样需要这种崇高,坚持为大众服务四、探索现当代艺术中修拉的“科学因素”1.视觉艺术令科学“看得见”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尖端,人们理解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如何让人们轻松知晓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让这些科技成果“可视化” ,也就是用图片、表格、模型、视频等形式把它们展示出来。图一悬崖(照片类提名奖): 这是一种纳米级电子器件的电子显微照。它可以用于制造纳米机械、精密传感器和高效太阳能电池图二代谢之眼(照片类优胜奖):这幅显微照片展示了小鼠眼睛的视网膜中细胞某个瞬间的代谢情况,是利用先进的数字快速动态显微技术拍摄出来彩色波纹(插图类荣誉奖): 这张照片展示了数学中函数各个集合的复杂的对应关系。图三2.综合素材绘画在当代艺术领域,生活中常见的几块石头、一堆纸片一旦被艺术家安置在画面上,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材料便以艺术的名义登堂入室,被艺术界称为响当当的艺术品。现成品的直接利用,考验了大众的接受度和艺术的开放尺度,这种不再局限于绘画材料和表达媒介的艺术作品很难被界定和归属到哪一个画种。于是这些建立在非绘画材料上的艺术品便拥有了一个具备绝对包容性和创新性的名字综合材料。3.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3D 技术在近日吉林艺术学院举办的以高科技技术与视觉艺术相结合的新媒体艺术大展“虚拟与现实 -新媒体多维空间数字呈现实验展 ”上,人们看到,由该院新媒体学院研发团队创作完成的展览作品,以超强震撼的视听效果,征服了现场的观众。在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上,嘉宾代表在数字音效的伴随下启动了光控装置。瞬间,几十米高的圆形大厅梁柱发生了畸变。这些梁柱有秩序地扭曲着、断裂着,在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中,圆厅突然变成了一座辉煌的宫殿,现场观众为之发出一阵阵惊呼!这件作品题为结构主义 ,在视觉呈现和程序编制上解决了多项复杂的技术难题。在展示中心的展厅里,每一件作品都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异化的空间利用 3D 技术,通过 “真实”的环境及其空间映像,展示了意念中的虚无世界。 触控世界展示了数字化医院交互式全智能导诊系统、公共交通数字化智能导航系统、商用交互式影像装置等构想与案例。 死亡前线运用次世代游戏技术,把偏振立体游戏呈现在超大屏幕上,使观众沿着真实的三维视觉通道进入你死我活的激战中。 意念的交互通过脑电波控制技术去支配图像的运动,实现了人脑与电脑的交互,把“用意念控制现实” 的想象变为了可能。 Weird (怪异)实现了物理现实与数字现实共存的梦想,在多维影像矩阵中,利用人脸识别与运动控键技术,去寻找真实与荒诞的临界点。 窑变 2是国内高校首部独立拍摄的影院版 3D 影片,影片采用了垂直分光式拍摄方法,较好地运用了实拍与 CG 动画相结合的特效技术,在环场立体声效的设计上也有较大的突破。 虚拟的真实与真实的虚拟是利用全息屏成像技术还原“视觉真实”的有效尝试, 1:1“真人”动作及其情节的展示,使观众领略了虚拟与真实所带来的不同感受。结 论所以我们可以合逻辑地证明:艺术与科学毕竟有着不同的基础和指向,艺术不可能完全科学化。因此我们应该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艺术作品只有很好的做到审美、情感、认识、教育作用的统一才能充分的发挥其社会作用。艺术能使科学人性化;科学能引领艺术向更高端、更好的方向发展。 艺术与科学就好比天平的两端,任何一方被破坏都会导致失衡,唯有将两者合理结合,互相弥补,互相促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艺术需要科学的支撑,科学需要艺术的美丽。让科学和艺术携手起来,艺术伪科学插上翅膀,在科普创作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飞翔。参考文献1 德约翰内斯伊顿色彩艺术杜定宇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