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1页
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2页
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3页
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4页
洛阳市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市 2007 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 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科教强市”战略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95.5 亿元,比上年净增 261.9 亿元,增长 16.0%,比上年加快 0.3 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 4.6 个百分点和 1.6 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5094 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7 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 GDP 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3%、15.7%和 15.5%,均接近全年平均增长速度,波动辐度较小。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 154.0 亿元,增长 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 969.8 亿元,增长 19.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471.7 亿元,增长 12.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2%、72.4%和 24.4%。市场物价涨幅明显。2007 年全市价格总水平在肉油蛋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下,呈上升态势,全年价格总水平上涨 5.6%,比上年提高 4.2 个百分点。在所测算的八个类别中,呈“六升二降”态势,食品类上涨幅度最大,达 15.3%,其次是居住类上涨4.2%,烟酒及其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衣着、交通通讯工具价格下降。各类价格指数如下:(以 2006 年平均价格为 100)项 目 指 数城市居民消费价格 105.6#服务项目 103.5食 品 115.3# 粮 食 103.2肉禽及其制品 137.0蛋 类 124.9水产品 109.7鲜 菜 108.1鲜 果 108.3 烟酒及用品 100.3 衣 着 99.3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5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2交通和通讯 99.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0居 住 104.2劳动就业工作有所加强。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 53.1 万人,增长 2.1%,城镇在岗职工 50.2 万人,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19517 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9。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全年有 17.2 万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物价涨幅过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总量偏小,制约了经济发展空间。三是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型、能源型产业比重大,高成长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小,环境保护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重。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有待提高。此外,如外向型经济发展较慢,就业压力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都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二、农业全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两大目标,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773.6 万亩,增长 1.9%;蔬菜面积 89.9 万亩,增长 1.1%;油料面积 67.6 万亩,增长 0.6%;棉花面积 7.2 万亩,下降 2.2%;中药材面积 58.1 万亩,下降 8.6%;花卉苗木种植面积 5.8 万亩,下降6.0%。种植业再获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237.5 万吨,增产 3.5%,创历史最高纪录,并且连续五年总产量保持在 200 万吨以上。其中,夏粮总产量达 103.2 万吨,减产 3.8%;秋粮总产量达 134.3 万吨,增产 9.9%。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 2007 年产量 比上年%粮 食 237.5 万吨 3.5 #夏 粮 103.2 万吨 -3.8秋 粮 134.3 万吨 9.9油 料 124509 吨 9.3 #花 生 81152 吨 10.8油菜籽 19414 吨 6.8芝 麻 9482 吨 2.0棉 花 3985 吨 -21.0烟 叶 66778 吨 -5.5水 果 57.3 万吨 14.6蔬 菜 234.9 万吨 5.7中药材 64004 吨 9.1食用菌(干重) 11156 吨 39.2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 31.4 万亩,零星植树 1586 万株。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 413.8 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 4.4%;农用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分别达 16.2 万台和 6.6 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7.0%和 1.1%;全年农村用电量 17.8 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 8.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137.5 千公顷,比上年增长 2.1%,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73.3 千公顷,增长 6.7%。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 864.6 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620.7 亿元,增长 26.5%。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 372.7 亿元,增长 24.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 21.9 亿元,增长 14.1%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 398.2 亿元,增长23.3%。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 67.9 亿元,增长 19.9%;重工业增加值 552.8亿元,增长 27.4%。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463.2 亿元,增长 28.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产品名称 2007 年产量 比上年%纱 5.0 万吨 -5.5布 13277.0 万米 16.3化学纤维 13.8 万吨 -27.9饮料酒 119706 千升 24.4卷 烟 109.58 亿支 4.6摩托车 56.3 万辆 15.7原 煤 338.3 万吨 7.1原油加工量 530.9 万吨 -1.2发电量 416.9 亿千瓦时 16.2钢 56.3 万吨 33.210 种有色金属 114.6 万吨 61.9铝 97.8 万吨 45.5水 泥 491.4 万吨 30.1平板玻璃 1879.1 万重量箱 -10.3轴 承 6957.1 万套 -16.8矿山机器总重量 13.0 万吨 21.9耐火材料 171.7 万吨 61.9化肥(折纯量) 18.1 万吨 -7.5大中型拖拉机 44475 台 -2.3黄 金 8640.1 千克 -0.9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3.6 亿元,增长 35.7%。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达到 287.7 亿元和 181.3 亿元,均创历史新高,分别增长 92.6%和 126.7%。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 96.9%,产销基本衔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全年达 259.72,同比提高 73.93 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7 年,我市继续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先进制造业、火电、铝工业、石油化工“四大产业基地”不断壮大,钼钨钛基地、硅工业基地建设也有了较大进展,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动力。据初步测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投产项目完成总产值 214.4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量的 39.7%;工业新产品产值达 132.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2%。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总产值 342.5 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建筑企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实现利税 12.6 亿元,增长 10.3%;实现利润 3.7亿元,增长 10.7%。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 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加大符合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项目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以工业、交通、农林水利、新区建设和老市区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面、多渠道争取资金,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4.6%,投资总量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747.3 亿元,增长 35.6%。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07 年,在建工业项目 1662 个,竣工 1417 个,其中,在建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 989 个,竣工 760 个。完成工业投资 457.3 亿元,增长 53.4%,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投资分别增长 69.7%、89.0%、93.2%和 103.4%。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第三产业投资 270.5 亿元,增长 14.3%,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 17.7 亿元,洛阳至南阳高速洛阳段路基完工,旧邓线白河至栗树街工程建成通车,大青沟至内乡交界段等三条公路已经完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36.5 亿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 6.0 亿元,增长 27.3%。民间投资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无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增量上看,民间投资都是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2007 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 424.3 亿元,增长 104.8%,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 19.2 个百分点。新区开发取得新成果。新区共完成投资 83 亿元,滨河百栋高层累计开工 111 栋175 万平方米;开元大道东西延长线、定鼎门街等道路竣工通车,豫能阳光热电联产、定鼎门污水处理厂、景观二干渠渠首工程等 32 项公共设施建成投用,瀛洲桥、洛宜南路、关林路西延长线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区医院、顺驰城广场、关林市场改造等项目开工建设。洛北城区改造稳步推进。武汉路、石油路、塔东路等 13 条改造道路竣工通车,衡山路、七一南路雨水泵站建设进展顺利。房屋开发和商品房销售增势强劲。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 110.1 亿元,比上年增长 39.7%。商品房竣工面积达 362.2 万平方米,增长 92.0%,销售面积达 439.7 万平方米,增长 44.8%。商品房销售额达 103.9 亿元,增长 74.6%。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进一步趋旺。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6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256.6 亿元,增长 19.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 211.3 亿元,增长 1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395.8 亿元,增长 17.4%;餐饮业零售额 68.2 亿元,增长 25.2%。分商品销售看,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升级的趋势,住房、家用轿车、体育保健产品、通信产品以及教育、旅游正在成为持续升温的大众消费热点,这已成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稳步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额达 13.7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总额 10.5 亿美元,增长 30.8%;进口总额 3.2 亿美元,增长 24.0%。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48 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53823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 63673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00.4%。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交通运输部门完成货物周转量 58.3 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7.5%;完成旅客周转量达 48.2 亿人公里,增长 12.7%。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72.3 亿元,比上年增长 33.9%;本地电话年末用户达 187.4 万户,下降 2.9%;移动电话年末用户达 274.2 万户,增长55.8%。旅游业快速发展。据旅游部门统计,春节黄金周、牡丹花会、五一及十一黄金周、河洛文化节、世界文化遗产日等,全市旅游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达 4002.7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42.6%,其中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26.2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21.1%。旅游总收入达 194.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4%,其中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收入 8091 万美元,增长 21.3%。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入实现重大突破。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全部财政收入 22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44.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125.3 亿元,增长 42.8%;地方财政支出 176.5 亿元,增长 3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100.2 亿元, 一般预算支出 145.9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0.7%和 29.8%。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 16.3 亿元,增长 35.4%;营业税17.7 亿元,增长 26.1%;企业所得税 14.1 亿元,增长 63.2%。金融运行平稳。2007 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1164.9 亿元,比年初增加 106.1 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297.0 亿元,比年初增加 50.5 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695.0 亿元,比年初增加 30.0 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614.8亿元,比年初增加 66.9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 351.7 亿元,比年初增加 33.6 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 183.1 亿元,比年初增加 5.6 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 3708.2亿元,现金支出 3690.4 亿元,双双比上年增长 23.0%,收支相抵,净回笼货币 17.8亿元。保险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 33.97 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 5.37 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 28.6 亿元。全年赔付额 11.16 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 2.71亿元,人身险赔付额 8.45 亿元。九、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事业继续发展。2007 年,全市普通高中 81 所,招生 4.4 万人,在校生 12.9万人。普通初中 376 所,招生 10.9 万人,在校生 32.7 万人。小学 2315 所,招生10.8 万人,在校生 63.0 万人。幼儿园在园儿童 10.8 万人。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21 所,招生 6.1 万人,在校生 14.9 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158 人,在校生 1106 人。普通初中入学率 9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0%。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 45.5万人次。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7 年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9.0 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3.0 万人。全市拥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 27 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2.0 万人。全年科研经费支出 24.0 亿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 11.0 亿元。全年科技活动项目(课题)1650 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 206 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获奖 186 项。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事业稳定发展。2007 年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 16 个,文化馆 17 个,公共图书馆 11 个,博物馆 7 个,档案馆 17 个。年末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1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 5 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 95.6%,电视人口覆盖率 96.2%,有线电视用户 64.0 万户。市级电视台周播出时间 419.0 小时,市级广播电台日播出时间 54.0 小时。卫生事业继续改善。2007 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331 个,床位 2.0 万张。卫生防疫机构 16 个,妇幼卫生机构 16 个。卫生技术人员 2.2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 8701 人,注册护士 7140 人。卫生防疫防治机构人员 1178 人,妇幼卫生机构人员 1151 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乡(镇)共有卫生院 152 个,床位 3328 张,卫生技术人员 4077 人。体育事业成绩显著。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各地普遍展开。全市在校生体育达标率达 99.3%。全年共举办市级运动会及各种体育比赛 112 场次,参加运动员 3.4 万人次。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体育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金牌 102 枚,银牌 72 枚,铜牌66 枚。十一、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有 1693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