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养殖业发展规划(修改)_第1页
泸州市养殖业发展规划(修改)_第2页
泸州市养殖业发展规划(修改)_第3页
泸州市养殖业发展规划(修改)_第4页
泸州市养殖业发展规划(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 1: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乡镇乡镇数 优质生猪 丫杈猪 肉牛 肉羊 林下鸡龙马潭区 3江阳区 1 3纳溪区 10 3 8泸县 15 7 6合江县 15 5 7 4叙永县 3 13 6 8古蔺县 7 12 6 8合计 40 10 30 30 40表 2:拟发展规模场(大户)分布(牛羊和林下鸡)布局乡镇数 标准化肉牛示范场肉牛家庭农场或大户标准化肉羊示范种场肉羊家庭农场或大户标准化种鸡示范场育雏中心林下鸡养殖场(户)龙马潭区 1 5 100江阳区 1 100 1 5 100纳溪区 1 200 2 20 600泸县 2 700 1 20 600合江县 4 100 2 700 10 400叙永县 8 500 2 600 3 20 600古蔺县 8 400 4 700 2 20 600合计 20 1000 12 3000 10 100 30001表 3:拟发展规模猪场(丫杈猪)布局乡镇数 标准化祖代种场 标准化扩繁场 生猪寄养户或家庭农场龙马潭区江阳区纳溪区 1 3 300泸县 1 3 300合江县 1 3 300叙永县 50(丫杈猪)古蔺县 1(丫杈猪) 3(丫杈猪) 250(丫杈猪)合计 4 12 1200表 4:2015 年畜牧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出栏数)乡镇数 新增生猪出栏 新增丫杈猪 肉牛出栏 肉羊出栏 林下鸡出栏龙马潭区 200江阳区 5 500纳溪区 30 2 5 1000泸县 30 1 20 1000合江县 30 2 35 800叙永县 2 10 30 700古蔺县 8 10 25 800合计 90 10 25 120 50002牧业篇一、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分析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是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四川第一大港口和第三大航空港,成渝经济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世界级白酒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泸州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对保障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发展基础与现状泸州畜牧资源丰富,畜牧业比较发达,是四川省重要的生猪、肉牛和肉羊生产基地,2013 年,全市出栏生猪 367.24 万头,出栏肉牛 6.96 万头,出栏肉羊 44.96 万只,畜牧业产值 96.5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38.3%,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 1055.66 元,为农民增收贡献 96 元。按照 2012 年四川省的统计数据,泸州市畜牧业总产值为 90.7 亿元,在全省 21 个市州中排名13 位。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 4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4.2 个百分点,处于四川省畜牧业生产水平的中游。在泸州市现有的 7 个区县中,泸县、合江、纳溪、叙永、古蔺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除龙马潭区外的 6 个区县均为四川省生猪调出大县,古蔺、叙永为国家优质肉牛优势区域规划县,泸县、纳溪区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古蔺、叙永县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泸州畜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31、养殖结构加快调整由于牛羊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泸州市牛羊等节粮牲畜的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持续下降,2013 年为 77.3%,较2012 年降低 1.2 个百分点。2013 年猪业总产值为 64 亿元,较 2012 年下降1 亿元,生猪占牧业总产值比重为 61.7%,较 2012 年下降 1.1 个百分点。2、生产方式转变明显泸州市有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培育县各 2 个,全市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 634 个,其中,猪场 409 个,牛场 47 个,羊场 50 个,禽兔规模场169 个。创建部、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小区(场)17 个,其中省级标准化典型示范场 1 个。全市以生猪为主的畜禽规模养殖面达到 66%,比2010 年增长 7.1 个百分点,规模养殖的增加弥补了散养户退出的市场空缺。生猪三杂面达到 88.7%,羊、禽、兔良种面均超过 90%。3、产业发展带动成效明显为促进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近年来,泸州市大力推行“种畜禽场+专业合作社 +适度规模养殖农户 ”集中或分散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发展模式,引导农户转变散养发展方式,逐步走向“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全产业链”为标志的现代畜牧业模式,扩大对农户的带动面、参与面、受益面。同时,积极引进和发展各类畜牧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他们参与并带动农户联建共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市已培育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471 个,入社适度规模养殖农户达到 14644 户,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 20 个。全市有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畜牧)达 39 家。4、农民增收效果明显。近年来,生猪市场波动较大,对农民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泸州市的生猪监测显示,2013 年每头生猪的纯利润在 100 元左右,养殖效益大大降低,养殖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但,牛羊肉市场价格持续高位运行,4成为养殖效益最稳定的畜牧产业,据调查,2013 年牛、羊全年均价分别为每公斤 26 元、29 元,养殖利润分别为每头 4000 元、400 元,养殖户养殖利益有保证,牛羊养殖助农增收效果显著。5、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良好目前,泸州市兽医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动物保护体系建设明显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动物疫病监测和控制手段明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动物病死率明显降低。免疫、消毒、监测等各项综合防控措施有效落实,2013 年全市共免疫猪 612.94 万头、牛 38.9 万头、羊 52.4 万只,确保了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 95%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 100%,有效抗体合格率达 85%以上,各项指标均高于省局规定标准,确保了养殖产业健康发展。6、畜产品安全监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通过加大动物防疫、兽药饲料监测,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建立畜禽养殖档案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畜牧业生产环境治理,加强养殖过程和生产投入品的监管,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全市有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畜产品 23 个,其中,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畜产品 5 个(泸州四维禽业和纳溪银桩农业的有机蛋,泸县潮河养鸡专合社蜀龙牌有机鸡、叙永富康兔业的兔大哥有机生态兔等) 。同时,加强各类兽药、饲料检测,平均合格率达 93%, “瘦肉精”、 “三聚氰胺” 、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检测检验,合格率均为 100%。7、区域布局逐步形成。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系乌蒙山北麓,为中山或高山。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年平均降雨量 748.41184.2 毫米,自北向南依次递减。泸州全境,耕地面积较少,连片的耕地面积更少,并依地势变化从北向南递减。5针对北部较好的耕作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形成了依赖于粮食生产的北部生猪养殖特色;而在南部,因为大量的山地资源和草山草坡,形成了肉牛、肉羊养殖特色,尤其在古蔺和叙永两县的肉牛、肉羊养殖和泸县、合江县的肉羊养殖特色更加明显,并且呈逐年增加态势。8、酒糟、秸秆等副产品被广泛用于肉牛养殖泸州以酒城闻名,是白酒金三角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年产酒糟近 50多万吨,是很好的饲料资源。为实现酒糟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泸州在全市大力推广酒糟养牛。目前,全市有肉牛养殖场(户)500 多个,规模以 10-20 头为主。规模较大的有叙永川天肉牛养殖场、叙永东牛牧场、古蔺小勇牛场、古蔺太平镇高笠牛场、合江白鹿川源肉牛养殖场、合江榕山鑫屹肉牛养殖场,泸县椿海牛场、纳溪顺和牛场等,存栏肉牛均在 100 头以上。大部分牛场均把酒糟、秸秆作为主要牛饲料进行综合利用。酒糟养牛不但实现了工业副产品的资源再利用,也开辟了泸州肉牛养殖的饲料来源新途径,这对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机械化耕作条件较差的泸州更具重要意义。9、科技含量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市大力推广以 DLY、PIC 为代表的优质生猪,实施生猪换种工程,2013 年,全市生猪三元杂交面达 88.7%,其中以DLY、PIC 为代表的优质生猪达 79%,较“ 十一五“ 期末增长 9 个百分点。引进了四川吉泰龙、资阳四海、遂宁高金等等一批实力强、规模大、技术新、竞争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入泸州,形成了年屠宰加工 300 万头生猪和 6 万头肉牛的生产能力。全市已依法登记的畜牧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471 个,带动养殖农户 6 万多户,其中泸县方洞仙山生猪专合社、纳溪天仙生猪营销专合社、龙马潭区绿野龙马土鸡专合社、古蔺蔺州三台土鸡专合社、叙永富康生态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合江福全生猪专合社、泸州田园乐生猪专合社等 20 个专合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同时,一批6种养结合,以养殖业为主的家庭农场正在快速掘起(如泸县金丰收家庭农场、江阳区六曲河农场等) 。(二)主要问题1、缺乏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泸州市现主要有泸县吉龙食品、合江四海食品、合江高金食品、叙永川天食品、古蔺顺春食品等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四海、高金等企业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但进入泸州市场时间较短,大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同时,畜牧产业化经营与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利益衔接机制不完善,制约了泸州市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土地和饲草料资源的自然分布,泸州已经形成了南牛羊北生猪的养殖格局。但是,北方人均耕地较少,养殖建设用地有限,且地块较小,建设规模不宜太大,否则难以形成种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北方水面较浅,与江河距离较近,一旦规模太大,管理不善,将面临非常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南方虽然人均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土地基本以山地和深丘为主,不适宜机械化作业,饲草料的耕种、收获、储存、运输等较为困难,成本较高,受到饲草料生产能力和地形地势容纳条件的影响,养殖规模也不宜太大。3、标准化、良种化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泸州市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已建成泸县齐力康、巨星兴旺、泸县天泉牧业、合江四海天兆、纳溪广发农业、泸州金海牧业、泸州中裕牧业、泸州瑞华等一批部、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但总体而言,其数量、规模、设施化水平等与四川省的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差距,特别是在种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上还相对滞后。截止 2013 年底,获得四川省农业厅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种畜禽场只有泸州金海牧业、泸州中7裕牧业和泸县天泉牧业三家,合江四海天兆和泸县巨星兴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正在申请办理中。4、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泸州市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同时受到交通、地势及劳动力成本的限制,饲草料收储成本较高,整体看来饲草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 70%左右,饲草料价格上升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水、电、成品油、劳动力、防疫、环保、用地等费用上涨较快,而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有限,特别是生猪价格波动加大,使农民通过发展畜牧业促进增收的难度加大。同时,畜牧业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养殖环节处于弱势地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5、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压力依然较大境外疫情多发,国内重大动物疫病疫源分布较广,尤其是近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疫病风险加大。病毒变异加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等病毒均出现不同程度变异,防控难度加大。活畜禽及其产品调运交易频繁,疫情远距离、跨区域传播风险几率上升。以前“买全国、卖全国”的生产经营方式越来越受到疫病风险的限制,加大当地良种扩繁和种源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目前,泸州一些区县的动物防疫机构和基层队伍不够稳定,技术服务水平较低,设备设施差,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整个畜牧产业造成毁灭性打击。6、从业人员技术缺乏。由于土地资源缺乏和环保要求加大等原因,泸州市畜禽养殖场大多分布在相对偏远、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由于工作清苦、待遇低下、地位不高,许多年轻、有知识、有技术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不愿到基层从事畜禽养殖业生产,养殖场养殖工人和技术员难找,即使好不容易找到,也难以安定下来,有技术有能力的技术员跳槽频繁。同时,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原先积累的散养知识和经验远远不能满足专业化养殖的要求,特别8是一些新建的养殖场聘不到技术人员、养殖技术水平较差,急需加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服务。7、养殖技术水平亟需提高受到传统秸秆养牛思想影响,很多养殖户还在大量使用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如小麦秸、玉米秸饲喂肉牛、肉羊,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均较低,矿物质、维生素流失严重,纤维素木质化程度较高,可消化利用率降低,饲料营养含量低且不均衡,饲用价值不高。而优质牧草的能量、蛋白、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高且比较均衡,不论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先进的饲养方式,优质饲草的种植比例都在增加,草食家畜的饲养比例也在逐渐上升。当前,泸州还有很多养殖企业将收获的秸秆作为粗饲料,再将玉米碾成玉米粉作为精饲料进行添加,不均衡且不充足的营养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增加了饲养周期,降低了养殖效益。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的配种记录和谱系记录,导致后代难以进行科学的精液选择,也埋下了近交衰退的隐患,使后代杂交效果不明显。8、畜禽养殖融资困难养殖业投入大、周期长、效益低,单独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资金实力较难承担,泸州很多畜禽规模养殖场业主往往投入了基础建设,却缺乏生产流动资金,圈舍建设好了,但没有资金购猪和饲料,且资金需求量较大,金融机构对养殖企业放贷门槛高,其租赁的土地和畜禽圈舍不能作为贷款抵押,造成养殖企业贷款融资难,泸州畜牧业担保、多元化投融资平台等机制尚不健全。同时,来自疫病等的风险较高,畜禽商业保险等规避风险的机制尚不健全,严重制约着泸州畜牧业发展。二、产业发展优势分析(一)产业市场供需分析1、国内牛羊肉消费需求持续增加9“十一五”以来,我国牛羊肉消费需求增长较快。2010 年,我国人均牛羊肉消费量分别为 4.87 公斤和 3.01 公斤,均比 2005 年增长 12%,年均增长 2.3%。我国人均羊肉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5 倍;人均牛肉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51%,特别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水平差距较大。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步伐加快,今后一段时间内牛羊肉消费仍将继续增长。预计到 2015 年,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将分别达到 5.19 公斤和 3.23 公斤,分别比 2010 年增加 0.32 公斤和 0.22 公斤,年均增长 1.28%和 1.42%。按照 2015 年全国 13.9 亿人口测算,牛肉消费需求总量由 2010 年的 653 万吨增为 721 万吨,增加 68 万吨;羊肉消费需求总量由 2010 年的 403 万吨增为 450 万吨,增加 47 万吨。2020 年全国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为 5.49 公斤和 3.46 公斤,分别比 2015 年增加 0.3 公斤和 0.23 公斤,年均增长 1.13%和 1.39%。按照 2020 年全国 14.5 亿人口测算,牛肉消费需求总量由 2015 年的 721 万吨增为 796 万吨,增加 75 万吨;羊肉消费需求总量由 2015 年的 450 万吨增为 502 万吨,增加 52 万吨。牛羊肉市场需求为泸州肉牛肉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大环境。2、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节粮畜牧业发展效益较高。受到供需关系影响,2012 年,牛羊肉价格分别由 2008 年的 33 元/kg、31 元/kg 上涨至 50 元/kg、57 元/kg,分别上涨了 52%、84% ,2013 年第一季度牛肉、羊肉价格继续上涨,每公斤 65.6 元、65.8 元,比上年同期上涨 33.1%和 12.7%。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并受到近年来频发的猪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猪肉消费量逐渐减少,牛羊肉消费量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受养殖成本上升、母畜养殖效益偏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肉牛、肉羊存栏减少,产量增长减缓,个别年份略有下降,供求关系趋紧,局部地区出现牛羊肉供不应求。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拉动和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今年的牛羊肉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泸州市较10大面积的草山、草坡为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提供了较好的饲草料资源。3、猪肉在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逐步降低,进口增加猪肉在我国具有“猪粮安天下 ”的战略地位,猪肉仍然是未来较长时间我国畜产品消费的主体。我国居民猪肉消费一直占肉类总消费量 65%以上,西南地区的猪肉消费超过 70%。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城镇化发展和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猪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未来我国猪肉消费量将以每年 1.6%的幅度增长,至 2022 年将达到6078 万吨,届时猪肉在我国肉类总量中的比例为 60%。同时,进口猪肉价格优势明显。2013 年,我国进口猪肉 55.6 万吨,较 2010 年的 20.1 万吨增长 177%,而且,进口猪肉价格始终保持较低水平,2013 年我国进口猪肉平均价格仅为每千克 1.9 美元,而我国生猪价格同期最低 12 元/kg 以上,猪肉价格最低 18.2 元/kg 以上,进口猪肉价格优势明显,刺激了猪肉进口快速增加。4、生猪养殖规模逐渐加大,散养户逐步退出随着不少非养殖企业进军养殖业,资本也许成为了养殖业的一个“热词”。谁能够在资本上占据优势,谁就有能力在这风云变化的猪市中笑到最后。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猪场似乎比散户在资本上更有竞争优势,近几年由于资金链断裂的影响,不少散户逐步退出猪市。随着 2014 年农村行政法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逐步实施,利用法治手段促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积极探索,推动了畜禽养殖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然而,散户排污不合格面临挑战。5、地方畜禽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良基因资源开发不断加快我国地方畜禽品种在肉质风味、繁殖力、抗逆性、耐粗性等方面都显著优于国外品种,多年来,农业部和地方各级畜牧部门,通过实施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和畜禽良种工程,建立了地方猪种资源保护体系,地方猪种开发利用初见成效。目前,农业部已将 34 个地方猪品种列入国家级畜11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加强对这些优良特性的保持和研究,将独特的优良特性和国外品种猪生长快、瘦肉率高的特点进行兼容,进而开发出特色生猪产品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养猪业国际竞争力的新途径。丫杈猪是泸州市特有的猪种资源,是生长发育快、风味品质好、具部分外种猪特征的大型优良地方猪种。2012 年出版的中国畜禽资源志猪志将其列为一类地方猪类群,是具重要遗传潜力和育种价值的种质资源。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与观文丫杈种猪场等单位合作,建立了丫杈猪保种场,开展了丫杈猪的品种保护和种质特性及杂交利用研究,有效提高了丫杈猪的遗传纯度,全面、系统、深入的阐明了品种特性,提出了杂交利用模式,在泸州市古蔺县、叙合江县、泸县、纳溪区和江阳区等地示范应用,取得良好效果。6、对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2008 年“三鹿奶粉 ”的三聚氰胺事件, 2011 年的“瘦肉精”事件,2012 年又发生了“速成鸡 ”事件。事件发生后在全国范围内下大力、多部门联合协作出重拳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绩,随着各类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不断在网络等媒体曝光,食品安全、卫生和品质日益受到重视,制定和实施完善的标准体系,采用先进的科技含量高的控制手段,实施畜产品的全程控制和可追溯是全国更是泸州畜牧业发展大势所趋。(二)竞争力分析发展现代畜牧业,泸州具有一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适宜发展适度规模的畜牧业生产,同时,泸州畜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仔猪供应和地方品种特色生猪、肉牛、肉羊方面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1、发展机遇良好畜牧业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逐渐增加,并且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比如,美国已接近 50%,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北欧许多国家则达到 60%,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甚至高达 85%。受到世界畜牧业发展12影响,我国畜牧业也在快速发展中。2012 年,我国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387.2 万吨、2861.2 万吨和 3875.4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5.3%、1.8% 和 1.7%,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 33%;四川省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670.2 万吨、146.4 万吨和 71.7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2.9%、1.1% 和 0.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畜牧业增速明显低于全国水平。泸州畜牧业发展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3 年全市到位中央、省级项目资金 6400 多万元,带动全市畜牧业投资 5 亿元。泸州市泸县、纳溪区是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叙永、古蔺县为现代畜牧业重点培育县和肉牛产业大县,泸县、合江为肉羊产业大县,泸县、合江、叙永、古蔺、纳溪、江阳 6 个生猪调出奖励大县,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应努力抓住机遇,调结构,转方式,使泸州畜牧业提质增效,不但使本市畜牧业再上新台阶,也为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2、区位优势明显泸州区位优越,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长沱两江交汇处,是西南农产品物资集散地,长江水道、高速公路网、航空等交通优势明显,为泸州成为四省市的畜产品加工、集散中心创造了区位条件,也是泸州区别其他地区的特有优势之一;近年来泸州的交通建设日益加快,正在打造泸州至成都 2 小时交通圈、泸州至重庆 1 小时交通圈,为泸州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川渝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白酒金三角的迅速发展将为泸州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并从政策、经济、交通、文化、信息、金融、科技等方面为泸州畜牧业提供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区外畜牧养殖和加工企业对来泸州投资兴业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区位优势,也为立足泸州面向周边甚至全国,进行畜牧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泸州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应积极应对使区位优势转变成畜牧产业发展优势。3、全产业链养殖业组织模式已现雏形13通过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泸州猪、牛等产业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建立了泸州中裕牧业、古蔺观文种猪场、合江四海天兆、泸县巨星兴旺、泸县天泉等 5 个种猪场和泸州瑞华、叙永叙兴、泸州金凤凰禽业等 16 个畜禽扩繁场,通过种畜场建设,以优质的种畜带动全市畜牧业以较高的生产水平发展。同时还建成了泸县吉龙食品、合江四海食品、合江高金食品、叙永川天食品、古蔺顺春食品等、古蔺高源食品等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拉动了泸州畜牧业的持续增长。更可喜的是,叙永川天食品、合江四海食品等加工企业本身就从事家畜养殖,还有如古蔺观文种猪场等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组织方式将养殖、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上游的育种和养殖环节得到一定补偿,并化解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同时,又以其统一的饲养、繁殖、管理得到了充足、优质、安全、一致的产品来源,为进一步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4、饲料资源丰富泸州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山区气候特点,草资源丰富。全市共有草山草坡 400 余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约占 85%,每年人工种草面积徘徊在 30 万亩左右。由于泸州市畜牧业结构主要是以猪为主,对草资源的利用率不足 50%,且主要集中在古蔺和叙永两县。同时,泸州市可收集秸秆资源为 219 万吨,其中用作饲料的秸秆为 94万吨,但用作饲料的秸秆主要是红苕藤,共有 80 万吨,占 84.6%;玉米秸秆饲料利用率为 37%,稻谷和高梁秸秆的利用不到 5%。另外,泸州市是著名的“ 酒城”,酒糟资源非常丰富,据不完全估计,酿酒企业数量占四川近1/3,2012 年泸州酒糟干物质产量超过 11 万吨(鲜酒糟 30 万吨),目前用作饲料原料生产和直接饲喂牲畜的占 1/3,当作燃料燃烧和废弃的数量占四成左右,较大的饲料利用空间不但奠定了养殖业饲料基础,而且降低了养殖业的饲料成本。145、支撑体系日益健全首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泸州有古蔺丫杈猪、古蔺马羊、川南黑山羊、川南黄牛、川南山地乌骨鸡等多个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其中,丫杈猪、古蔺马羊已列入四川遗传资源保护目录,丫杈猪正在申请列入国家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并且,全市畜禽良繁体系基本健全,有较大规模的种猪场 5 个,扩繁场 16 个。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 3 个(泸县 2 个,纳溪 1个) ,肉牛冻精站 2 个(古蔺、叙永各 1 个) 。其次,泸州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和大学长期合作,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联盟关系,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市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心,区(县) 、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基础的技术推广体系,科技协作不断深入。另外,泸州依托部、省项目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市、区县、乡镇、村动物防疫网络基本形成,防疫队伍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为全市现代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6、市场需求较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与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畜产品消费的刚性需求空间越来越大。2013 年,泸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821 元,排全省第 7 位,同比增长 10%。2012 年泸州市城镇化率为 41.73% ,比上年提高 1.81 个百分点,增量位居全省第四位。较高的城镇化率和居民收入水平意味着逐渐增加的畜产品需求。另外,泸州市与 1000 多万城区人口的重庆市接壤,可实现产(加)销无缝对接,无论在畜产品流通成本,还是畜产品保鲜、保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也为优质畜产品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三)主导产品市场定位1、提质增效稳定生猪生产泸州市生猪产业基础良好,有 6 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2013 年,出栏15生猪 367 万头,养殖数量的快速增长正在对当地土地资源及环境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为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泸州市今后在生猪养殖方面应提质增效,由数量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型生产方式转变,要结合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和美丽幸福新村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 PIC 和 DLY 优质三元杂交猪,提高良种化率,开展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开展适度规模养殖,同时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丫杈猪(川黑号)这一特色品种加快提纯复壮和新品系培育,在适宜发展的地区开展相关养殖技术的集成示范,建立良好的“公司+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2、大力发展肉牛养殖支柱产业泸州有大量草山草坡,这些草山草坡不便于进行粮食生产,或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而进行肉牛养殖却能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黄牛作为农户传统饲养的役畜,在泸州尤其是叙永、古蔺具有较大的基础数量,可通过与西门塔尔、夏洛莱、安格斯、利木赞等外来高产品种杂交繁育,提高生长速度及产肉能力,并通过肉品分割和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的定位,使其成为泸州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其在泸州市及四川省节粮畜牧业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应立足于泸州特有的饲料资源条件和川南黄牛的特殊风味,借鉴丫杈猪肉品市场开拓经验,开发出适合的特色肉品及皮具等相关产品,并抢占重庆、成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端市场。3、积极发展肉羊养殖特色产业肉羊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在全国羊肉紧缺的大背景下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同时,泸州市肉羊发展较快,尤其是泸县、合江、古蔺、叙永肉羊养殖已具有一定基础,并培育了川南黑山羊、古蔺马羊等特色地方品种。泸州应充分利用大量的草山草坡资源,在现有养殖基础上积极进行种羊繁育和肉羊育肥,提高养殖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将肉羊养殖建设16成泸州特色产业。尤其是针对地方品种古蔺马羊等特色种质,借鉴丫杈猪肉品市场开拓经验,开发出适合的特色肉品,并抢占重庆、成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端市场。4、强有力推进林下养鸡产业泸州林下资源丰富,利用林下资源生态养殖土鸡,市场前景好,养殖效益高。泸州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优势,2013 年,全市出栏林下土鸡达到 1305 万只,占肉鸡出栏的 69%。培育了泸州金凤凰禽业、叙永枧槽彬雪乌骨鸡生态养殖专合社、古蔺苗家土鸡养殖有限公司等林下鸡龙头企业,打造了泸县蜀龙山地鸡、龙马土鸡、纳溪乐道子林下鸡、叙永丰岩乌骨鸡、古蔺土鸡等林下土鸡品牌。泸州林下生态土鸡在四川、重庆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古蔺麻辣鸡、叙永椒麻鸡等品牌在川渝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不足:林下土鸡规模较小,链条太短,品牌不突出。泸州要进一步利用好丰富的林下资源,加大政策引导,成片推进林下土鸡标准化规模养殖,迅速扩大规模,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整合林下土鸡品牌,将小产业做出大效益。三、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发展思路1、指导思想泸州养殖业已具有一定基础,尤其生猪养殖已步入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且成渝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及白酒金三角的发展为其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但是,养殖产业化程度极不平衡,牛羊产业化程度还较低,应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并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并缓解资源与环境压力。所以,泸州市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安全、高效畜牧业为目标,突出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三大重点,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以工业化的理念打造高效生态畜牧业,用循环经17济模式推进园区建设,构筑养殖方式先进、加工带动有力、产品地域特征显著的高效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把泸州市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游和成渝经济区有影响力的高效、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遵循原则一是坚持大招商、大开发、大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功能,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吸引国内畜产品加工企业、社会资本注资开发畜牧业,促进畜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高效生态畜牧业生产及产品加工基地。二是坚持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思路,将草畜一体、农牧结合、循环经济等成功模式,与泸州市畜牧业实际相结合,逐步实现先进生产技术和良好生产设备的融合,促进泸州市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在四川省居上游水平。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思路,在畜牧开发布局中,更多的考虑污染物环境消纳、动物防疫防控要求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以叙永、古蔺为特色、高效生态、种养循环经济开发的主战场,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密集、装备现代、加工增值,并具有泸州市鲜明特色的高效生态畜牧业。(二)发展目标经过本规划实施,推动泸州优质饲草料种植与加工业发展,奠定现代畜牧产业的饲料资源基础;促进畜禽养殖结构日趋合理和产业集聚,形成北猪羊,南牛羊的特色养殖产业带;加快畜禽种业发展速度,提高养、繁、育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优良种质促进泸州养殖业快速发展;推动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并抢占成都、重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端市场。通过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大幅提升养殖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不断优化配置资金、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逐渐使产业发挥出规模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使泸州畜牧业走上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18之路。通过实施本规划,到 2025 年,全市生猪年出栏 470 万头,其中丫杈猪10 万头 ,出栏肉牛 25 万头,肉羊 100 万只,林下鸡 5000 万只。表 3-1 2016-2025 年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指标(年出栏量)单位:万头、万只、亿元项 目 肉牛 肉羊 三元猪 丫杈猪 林下鸡 牧业产值2016 年 10 56 380 5 2000 1022020 年 16 80 420 7 3600 1402025 年 25 100 450 10 5000 200逐步提高泸州市畜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到 2025 年,适度规模化(三元猪年出栏 500 头,丫杈猪年出栏 200 头、能繁母牛存栏 10 头、育肥牛出栏 50 头、肉羊出栏 200 只)如表 3-2 所示。表 3-3 2016-2025 年牲畜规模化比重(%)项 目 三元猪 丫杈猪 肉牛 肉羊2016 年 65 60 25 302020 年 75 75 35 402025 年 85 90 45 50受产量增加和价格上升等双重影响,畜牧业产值快速增加,到 2025 年,达到 190 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50%,在农民现金收入中的比例增加到58%,标准化养殖户出栏牲畜占出栏量的 85%,养殖户中加入畜牧业合作组织或与龙头企业签订定向购销合同的农户比例达到 85%, “公司+农户”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68%。表 3-3 2016-2025 年高效生态畜牧业发展指标项 目 畜牧业总产值 (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在农民现金收入中的比重(%)组织化程度(%)畜牧科技贡献率(%)2016 年 102 42 50 50 552020 年 140 45 53 65 60192025 年 190 50 58 85 68四、产业区域布局根据泸州市的饲草料资源、水产养殖资源现状与分布,根据规划目标,经过实施本规划,在泸州市形成北猪羊,南牛羊、全市发展禽兔优势产业带。(一)北部优质生猪产业带(40 个乡镇)主要规划泸县、合江、纳溪三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区县,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和适度规模养殖,形成优质生猪产业带。区域布局:泸县喻寺、方洞、嘉明、福集、得胜、奇峰、玄滩、兆雅、云锦、立石、百和、云龙、石桥、毗卢、牛滩等 15 个镇;合江县大桥、佛荫、密溪、合江、实录、凤呜、虎头、榕山、望龙、白沙、白鹿、法王寺、九支、五通、尧坝等 15 镇;纳溪区天仙、大渡、合面、护国、龙车、渠坝、打古、上马、丰乐、白节等 10 个乡镇;表 4-1 泸州市以北部为主的优质生猪养殖区域布局规划阶段目标(生猪出栏规模)区县 乡镇2013 2016 2020 2025泸县13 个喻寺、方洞、嘉明、福集、得胜、奇峰、玄滩、兆雅、云锦、立石、百和、云龙、石桥106 110 122 130合江县15 个大桥、佛荫、密溪、合江、实录、凤鸣、虎头、榕山、望龙、白沙、白鹿、先市、尧坝、法王寺、九支78.2 83 90 98纳溪区8 个天仙、大渡、合面、护国、龙车、渠坝、打古、上马 35 40 45 50古蔺县11 个古蔺、德耀、永乐、太平、二郎、石屏、龙山、鱼化、大村、双沙、东新50.3 54 56 60叙永县13叙永、江门、马岭、兴隆、水尾、大石、天池、龙凤、震东、向林、两河、观兴、麻城46.6 50 52 55江阳区 分水、况场、弥陀、石寨、江北、丹林 29 31 32 33206 个龙马潭4 个石洞、双加、特兴、长安 21.9 22 23 24合计 70 个乡镇 367 390 420 45021图 1 北部优质生猪和南部特色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北部优质生猪产业分布南部特色生猪产业分布22(二)南部山区肉牛产业带主要规划在叙永、古蔺及周边地区,重点发展肉牛繁育与集中育肥。项目区包括叙永、古蔺、纳溪、合江和泸县 5 个区县的 60 个乡镇:叙永县:落卜、兴隆、震东、后山、合乐、龙凤、黄坭、白腊、叙永、枧槽、观兴、营山、麻城、摩尼、石坝、水潦、分水、水尾、天池、马岭、两河、江门、向林、赤水。共 24 个乡镇,重点进行母牛繁育场建设,并建设部分适度规模的育肥场,到 2025 年,全县达到存栏 20 万头,出栏 10 万头的生产规模。古蔺县:二郎、东新、大村、土城、太平、石屏、龙山、箭竹、水口、丹桂、石宝、鱼化、金星、永乐、德跃、古蔺、双沙、护家、观文。共 19个乡镇,重点进行母牛繁育场建设,并建设部分适度规模的育肥场,到2025 年,全县达到存栏 20 万头,出栏 10 万头的生产规模。合江县:白鹿镇、榕山镇、南滩镇、甘雨镇、福宝古镇、榕右乡、望龙镇、白米乡、石龙乡、先滩、自怀镇。共 11 个乡镇,重点进行母牛繁育场建设,并建设部分适度规模的育肥场,到 2025 年,全县达到存栏 4 万头,出栏 2 万头的生产规模。纳溪区:大渡口镇、护国镇、合面镇、打古镇。共 4 个乡镇,重点进行适度规模的育肥场,到 2025 年,全区达到存栏 2 万头,出栏 2 万头的生产规模。泸县:海潮镇、潮河镇。重点建设适度规模的育肥场,到 2025 年,全县达到存栏 1 万头,出栏 1 万头的生产规模。23表 4-2 泸州市肉牛养殖区域布局 单位:万头规划阶段2013 2016 2020 2025区县 乡镇存栏 出栏 存栏 出栏 存栏 出栏 存栏 出栏叙永县24 个落卜、震东、后山、黄坭、白腊、叙永、合乐、兴隆、两河、枧槽、观兴、营山、龙凤、麻城、摩尼、石坝、水潦、分水、水尾、天池、马岭、江门、向林、赤水7 2.8 9 3 14 6 20 10古蔺县19 个二郎、东新、大村、土城、太平、石屏、龙山、箭竹、水口、丹桂、石宝、鱼化、金星、永乐、德跃、古蔺、双沙、护家、观文8 3.03 10 4 14 6 20 10合江县 11个白鹿、榕山、石龙、南滩、甘雨、福宝、榕右、先滩、自怀、九支、先市。1 0.24 1.5 0.6 2.5 1 4 2纳溪4 个大渡口、护国、合面、打古 0.45 0.54 0.6 0.7 1 1 2 2泸县2 个海潮镇、潮河镇 0.2 0.19 0.4 1 0.5 1 1 1合计 60 个乡镇 16.7 6.8 21.5 9.3 32 15 47 2524图 2 肉牛养殖区域分布肉牛产业分布25(三)优质肉羊产业带主要规划在合江、泸县、叙永、古蔺及纳溪、江阳的 6 个区县的 95 个乡镇,重点开展川南黑山羊和马头羊的繁育和扩群,引进龙头加工企业,提高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合江县:五通、凤鸣、车辋、虎头、南滩、甘雨、福宝、榕右、石龙、先滩、自怀、白鹿、榕山、望龙、白米、九支、二里、尧坝、先市、密溪、法王寺、实录,共 22 个乡镇,重点进行母羊繁育场建设,并建设部分适度规模的育肥羊场,到 2025 年,全县达到存栏 40 万只,出栏 35 万只的生产规模。泸县:潮河、海潮、牛滩、福集、玄滩、奇峰、云锦、立石、方洞、喻寺、石桥、毗卢、嘉明、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