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_第1页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_第2页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_第3页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_第4页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全市概况 泰安市地处鲁中,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雄踞泰安城市北部,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古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泰安市现辖两区(泰山区、郊区) 、两市(新泰、肥城) 、两县(东平、宁阳) ,面积7765平方公里,人口530万。主要产业为煤炭、化工、纺织、机械加工、建材、酿造等,初步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区位条件:泰安市位于华北、华东沿海、黄淮海大平原等不同地域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机遇较多。泰安紧邻省会,与济南市同属鲁中经济区,有利于同全省建立密切的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 2、交通条件:泰安市交通发达,在省内综合运输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京沪铁路和规划的京沪高速铁路纵穿南北,市域内的泰辛、磁莱铁路与京沪铁路连接成环,铁路网密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正在建设中的京沪、京福高速公路也从城市西南部经过,104国道、泰莱一级汽车专用线及泰临公路等穿越本市。 3、矿产资源:泰安市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现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和稀有贵金属矿等50多个品种,占全省固化矿产储量为50%左右,其中钾盐、自然硫为全省独有。 4、旅游资源:泰安市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泰山与济南、曲阜共同构成了“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旅游区。800里水泊东平湖,国家森林公园徂徕山等尚待开发。 5、城市建设:泰城为泰安市的中心城市,1987年,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外向型经济不断壮大,形成了多层次对外开放的格局,1995年底,城区总人口38.5万人,用地44.3平方公里。 三、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泰安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1981年编制,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泰安市城市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原有总体规划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泰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瞄准三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 “营造三大” (大空间、大绿地、大水面) , “体现三性 ”(超前性、特色性、可操作性) , “协调三大关系” (城与山、古与今、城与乡) , “兼顾三个效益 ”(经济、环境、社会)“实现三个一流” (一流的规划、一流的建设、一流的管理)的规划编制要求,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体现“区域和系统”的观念,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观念, “市场经济”的观念, “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的观念,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观念。 四、泰安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坚持“科技兴市” 战略,形成有一定辐射力的山东三大科教基地之一,保护独具特色的“山城一体”的历史文化风貌,完善服务网络,形成文明、繁荣、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和社会环境。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接轨的运行机制,努力培植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 建立起一个第三产业发达和以高新技术旅游产品开发为主导的第二产业较为突出的中心城市(泰安) ;两个以煤炭、化工、机械电子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优势明显的县级城市(新泰、肥城) 。两个第一产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加强点(宁阳、东平)和三条产业集聚带(沿104国道、磁莱铁路、泰肥公路)为主的现代化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市域远景将发展为:产业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群体城市。 五、城市发展总目标及城市规划区范围 城市发展总目标:将泰安建成一个经济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社会精神文明、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快捷、服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优美、居住环境舒适、城市个性突出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规划区范围: 依据规划法的要求,结合泰安市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以行政区划为界,即泰山区全部和郊区的天平店乡、满庄、北集坡、省庄、邱家店、黄前、山口、徂徕镇以及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汶口镇的大汶口管理区。总面积1000.5平方公里。 2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六、城市化水平及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城市化水平: 预测到 2000 年全市总人口为 545 万人,2010 年总人口为 580 万人。 采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法,预测 2000 年城镇人口 200.37 万人,城镇化水平36.7%,2010 年为 323.95 万人,城镇化水平 55.2%。 根据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全市未来空间组织模式为:双环结构,极轴开发,城乡一体,共同发展。市域内根据“基本职能”确定了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县级城市,两个县城,13个重点城镇,68 个一般城镇。 七、城市性质与职能 泰安市的城市性质为: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的风景旅游城市。 泰安的城市职能: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风景旅游城市,山东省的科教中心之一,山东省的公路交通枢纽之一,山东省国际集装箱中转站,鲁中地区重要的经济与商贸中心城市。 八、城市规模与发展方向 城市规模;预测到 2000 年,城市人口为 43 万人,2010 年 55 万能人,用地规模:2000 年为 48.5 平方公里(人均 112.8 平方米) ,2010 年为 57.2 平方公里(人均用地为 104 平方米) 。 用地发展方向:根据门槛分析法,影响城市发展的第一门槛是铁路,第二是泮河,第三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区内还有一条地震断裂带和地下溶洞区、高产高效农业区和城东南的农业科研试验取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泰城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环内发展,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严禁跨越环山路向北建设。 九、城市形态与用地总体布局 城市形态:充分利用城市周围“二山” (泰山、徂徕山) 、一河(大汶河)的自然环境,形成“一城” (泰城) 、 “二区” (山口、满庄)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泰城形成“一个中心区,六大组团”拥抱泰山的“半月形”城市形态。 “一个中心区”是指以岱庙、火车站周围所联接成片的泰城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布局:由“一轴一线”和“五个中心”组成。 “一轴”是指:联结泰山与泰城的登山中轴线,由岱庙、通天街、红门路、南关路组成,形成反映泰安拥有博大精深历史文化内涵的中轴线。 “一线”是指位于傲徕峰下的新区时代发展线,向南延伸至泮河,北部是城市的行政中心、市政广场,中部为文化和娱乐设施,南部是水面开阔的中央公园,由望岳东路、望岳西路和中间绿化带构成长 3.2 公里、宽 300 米的新区南北轴线。该发展线的建设,将为泰城的新区开发和拓展奠定基础。 “五个中心”是指集中设置的市级公共设施。 行政办公中心傲徕峰以南逐步建设市级行政中心。 商贸金融中心市级商贸中心区设在火车站两侧,在西南部和东部建设 2 处大型批发市场。 文化娱乐中心集中设置在“一轴一线”上。历只文化轴上,以传统文化设施为主,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研究中心等。时代发展线上,布置大型公益性、专业性娱乐设施,如会堂、音乐厅、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等。 体育中心建设完善城西部市级体育中心。在城东新建一处区级公共体育场,搬迁市体校,开放市中体育场,建成市中心市民广场。将大专院校体育设施纳入全市体育设施规划,达到接纳省级综合运动会、国家单项运动会的能力。 科研教育中心逐步置换岱宗大街以北及中轴线两侧不成规模的大中专院校用地,向城市东北安置,形成市级科研教育中心。 “六大组团”即围绕城市中心布局的六大功能组团,分别是大河旅游渡假区团、天平店新火车站区组团、城西南工业区组团、东南综合居住组团、省庄工业区组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团。 (一)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完善道路及其管理系统,以公共运输网络为主体,以快速路主干线为骨干,形成功能完善、应变能力强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组织自行车交通,严格控制摩托车发展,为私人小汽车发展留有余地。 3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次干道,是指风景游览路和各组团内部道路,路面宽 2440 米。 步行街,根据旅游、商业需要设置。 (二)绿地系统规划: 泰安为具有“山城一体”特色的旅游城市,山城结合的关键在绿化,应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一流的山水型园林城市。 大环境绿化。由“两山、六带、四片、加一环”组成。两山是泰山、徂徕山;六带是指源于泰山流经泰城,汇入汶河的六条自然河流, (分别是泮河、涝洼河、奈河、梳洗河、双龙河和冯利庄河) ;四片是大河旅游区、西南郊区公园、东南农林科研实验区和东北林果风景区;一环即位于山城分界线上的环山路绿化带和高速公路绿化带。四大片绿化,从城市四个方向楔入,与城市道路、河流形成的绿地相汇合,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公共绿地。由“公园、街头绿地、道路绿化、滨河绿化”组成。东岳大街、灵山大街、红门路、望岳路(即时代发展线)等 10 条城市林荫大道,将中央公园、泰山乐园、东湖公园、南湖公园等 13 处公园,以及岱宗坊游园等 20 多处街头绿地串联成网,构成广大市民休憩、游玩的幽雅绿色环境。规定:在城市主、次干道交叉处建楼,必须退 200 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由工业区、水源地、铁路、电力高压走廊、市政设施的生产防护绿带和 5处苗圃组成。 (三)水系规划: 水是泰安生产、生活、发展旅游事业的最宝贵资源。泰安每年经大汶河流失十几亿方的客水,因此,规划综合整治大汶河,新建蓄水大坝,形成城郊大水面,恢复“汶水徂徕如画”的历史风貌。整治疏通泮河、梳洗河等 6 条城市河流,整修胜利渠,开发泮湖(位于时代发展线南端的中央公园内) ,将东湖、五马湖与梳洗河连通,城内污水变清、死水变活。山上建设拦蓄水库,便于城市防洪调蓄,涵养水源、冲刷保养城市,形成山、水、城相映的独特城市景观。 (四)工业布局规划: 泰城内不再新上对城市环境影响大的工业项目,原有的工业用地逐步“退二还三” ,特别是要求中心区内的仓库必须进行搬迁,土地置换,更新改造。对无污染、无噪声、运输量小的小型工业,在符合城市功能分区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在城区内建设。 新上工业按工业种类到工业区安排建设。工业区的规划,要更新观念,按照花园式单位的标准建设。特别是要组织好为工业区配套的各项生活、娱乐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工厂办社会的问题,尽可能为新上工业创造方便条件。 按照规划,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无污染的项目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其它工业项目到西南工业区、省庄工业区或山口、满庄工业区建设。 (五)仓储用地规划: 结合高速公路、未来高速铁路建设及城市向西、向南方向的发展,在城市西南部规划建设用地为 130 公顷的全市大型中转、储备性仓库。在西南工业区和新技术产业开区各设一处小型专用仓储用地。泰肥路两侧原仓储用地,进一步完善,以中转生活性仓储为主。 十、远景发展规划 1、空间发展的结构形态。从地理位置分析,泰城处于“两山一河”的自然环境空间。为保护历史文化风景旅游资源,有序控制城市发展,泰安的发展空间采取“一城两区七镇”的格局。二区,作为泰城的第二产业扩散基地,吸纳城市人口,截流农业剩余劳力,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远期发展环绕泰城的 7 个乡镇, (道朗、北集坡、徂徕、邱家店、黄前、大津口、夏张)以适应泰安市城镇化水平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4 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泰安应按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进行保护并贯彻“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和“ 山城一体、城不压山、城不上山、城中见山”的原则,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在市域范围内“建立5个大的自然与文化保护区、一条自然风景保护带”,即:泰山风景名胜保护区、泰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汶口文化保护区、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东平湖自然风景保护区及大汶河流域自然风景保护带。并要加强对全市1000余处文物古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34处,市级40处)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另外,要加强对泰安历史发展演变中遗存的古城格局、古城遗址、传统街区、城市文脉的保护,加强保护富有泰安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古迹,并保护好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纪念物。 (一)泰山的保护 1、泰山要按照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重点加强对泰山主景区,特别是岱顶、登山中路的保护,禁止新建任何破坏景观的建筑。目前岱顶的建筑物太多,密度太大,有些建筑物的体量、高度与环境极不协调,要下决心予以改造,加大绿量,彻底改变岱顶的裸露地面和荒芜杂乱的现象,恢复史载“万松侍卫”“芳草如茵”的景观。 2、要尽快连通环山路,使其通而不畅,体现旅游道路功能,扩大泰山脚下的旅游范围,加强各景点间的联系。并确定环山路及大河棉纺厂以西的104国道为山与城的分界线、 “警界线”,该线以北不得进行有碍景区保护的各项建设,现有影响景区的单位和建筑物,要逐步分期搬迁。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泰山旅游结构是当务之急。疏散泰山主景区的游客,缓解高峰岱顶游客人满为患的矛盾,要积极开发新景点,如扇子崖、天烛峰、樱桃园、玉泉寺等,要保护好景区的自然景观,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古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搞好景区的道路建设和交通组织,在不宜开山修路的地段,选择适当位置,建设体量适应的空中缆车,形成景区的旅游环路。 4、为保护景区内的大气环境,要加快改善其燃料结构,远期以电力代替目前的煤炭,近期严禁使用有烟煤,鼓励使用液化气燃料。 (二)泰城的保护 1、保护明泰城(岱北街、青年路、财源大街、虎山路围合的街区)原有的道路格局、走向及传统街道原有的空间尺度关系。恢复古城南门,外迁古城内的工业、仓库、行政办公单位及特殊用地,增加绿地、广场、服务类用地,控制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建筑形式采用泰安传统建筑风格,限制玻璃幕墙、不锈钢等材料的使用。 2、保护好古城墙、城门等遗址,用绿化的形式,再现古城的格局。 3、保护好传统商肆区(市场街)及传统居民区,恢复重建一批浓聚泰安传统特色的民居,可作为“名人纪念馆” 、 “民俗博物馆 ”、 “群众文娱场所”等。 4、建筑物高度控制分区 低层区不高于710米,主要指通天街、红门路、岱庙四周;环山路以南500米的范围;以及蒿里山周围100300米的范围。 多层区不高于20米,主要指岱宗大街以北,体育中心与温泉路之间的范围(不包括体育中心与行政中心) 。 高层引导区指:商业中心、新火车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5、关于蒿里山的规划建设 回复4楼2006-05-19 13:53举报 |fajilang规划蒿里山为以传统文化凭吊和绿色游览为主的纪念性公园,以刻石等方式凭吊遗址。在山顶建设体量适宜的标志性建筑(即小型纪念馆) ,通过画展、模型、雕塑介绍蒿里山地区的古文化精髓,标志性建筑不拘泥恢复,而采取有地方风格的仿古形式,成为市区中心一处有观光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景点。 (三)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 1、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山城一体”。在山与城的关系上,山为主,城为从,天地合一;在历史文化上,山、城一脉贯通;在空间联系上,源于泰山的六条河流形成绿带将山城融为一体;道路组织上,中轴线由城上山、形成序列;景观视觉上,城中看泰山,崇尚造化之这功,山上观泰城,仿佛人间天堂。 2、城市形象 通过五区、六带、八条景观大道,十六条通视走廊,十大广场,五个出入口,全面体现城市形象。 五区为泰山风景区、古城风貌展现区、新时代景观区、大河自然风景区、田园风光区。 六带即6条河流形成的绿带,八条景观大道即东岳大街等8条主要游览干道。 十六条通视走廊即城中观山和景点间的视线通廊,要防止建筑物遮挡视线。 十大广场,即行政广场、高速铁路西客站广场、体育中心、中轴线南段文化广场、蒿里山公园广场、中央公园广场、火车站广场、市中广场(农业大学南边) 、桃花源入口广场、庙前广场。 五处出入口即城西北104国道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