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的要求与现状: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交际。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其中语言输入(听和读)和输出(读和写)的质和量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成效。写和说一样,都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诸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等。而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始终伴随着对话、课文及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中考指挥棒的左右,教师大多“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把写作教学看作是应付考试的一种应急手段,放在次要的位置;加上写作训练花时间,而效果又不明显,学生怕写,老师怕改,因此常常在学生进入中考复习阶段才进行写作训练以应付中考。这样就违背了认知规律,使学生错过了英语语言思维逐渐形成、发展和培养的良好时机,其结果是,学生学习了多年英语却在中考中连 60 个词左右的英语短文都写得错误百出,失分较多。这种不重视写作教学的现象严重阻碍了英语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笔者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就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一. 仔细审题,分列提纲,理顺思路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作者写作思路的主现,是一幢高楼大厦的“主梁”,所以在写之前一定要注意审题。要对所提供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与自己心中的已有的知识进行信息合成,使文章的主体和脉络在脑海中更加具体化、条理化,搭好写作框架,为开始动笔做好准备工作。一般的英语作文,在结构上可以分为如下所示的三大块:Opening -Body-Ending当然,在下笔之前要看清文章的体裁要求到底是写人、记事,还是就一个观点进行仪论。初中学生英语作文字数为至少 60 字,故在文章结构上须更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英语写作的传统非常注重所谓的Topic sentence能够统摄全文或全段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最好能体现在文章或语段的开头。例如在学习了统编教材中“Taxi Services”一课后,我结合当今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轿车这一现象指导学生写作了“My view on owning a private car”Beginning:1st paragraph (brief introduction: Owning a private car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Body:2nd paragraph Topic sentence:Owning a private car brings us a lot of convenience.Develop sentence 1:(shorten the commuting time)Develop sentence 2:(drive to anywhere you like)Develop sentence 3:Comfortable and fast 3rd paragraph Topic sentence:However, sometimes private cars are nuisance to us. Develop sentence 1:(expensive to buy)Develop sentence 2:(difficult to park)Develop sentence 3:(the main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Ending 4th paragraph (short conclusion: So think it over before you decide whether to buy a private car or not.)这些内容在学生正式写作之前在心中或者草稿纸上预先梳理记录下的。 一个清晰的框架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牢牢把握主题,层层推进。一 强化听说,注重阅读,学会仿写听写句子、对话、短文,这是学生的原始写作,可在不知不觉中淡化学生对写的危惧,从而产生兴趣;注重“说”可以增强语感、了解英汉差异,熟练运用日常用语与习惯用语。为此,我利用每节课的前 2 分钟让学生进行讲故事、值日汇报,或者对所见所闻发表看法等,以说促写;“读” 是写的基础,每天的早读课,对课文的朗读,读英文报刊如“The 21st Century”“Shanghai Students Post”等。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而在“听、说、读 ”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好的词组、格言、句子、段落和文章,摘抄在笔记本上, 写作时,可以套用,也可以摹仿课文中的句式、时态、语态等表达思想,及时对学生提供了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学生有例可仿,就能克服畏难心理,大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二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刚接触到作文题目时,学生们通常都要经历一个写作障碍(Writers block),即在面对一个题目时感到束手无策。教学中常用的“头脑风暴法 ”(Brainstorming)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头脑风暴法通常是围绕作文的中心话题,让所有参与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观点,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习者的创意与灵感。在 Brainstorming 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在 Brainstorming 阶段,Quantity 比 quality 更为重要。如学习了九 A Lesson Three “Computers”一课后,我组织学生围绕话题 My viewpoint on surfing. 进行 Brainstorming. 我按照学生的发言在黑板的一侧记下学生的想法。Reasons for using the Internet:Read the news; download something; help open our mind; listen to music; see movies; learn foreign languages; learn skills; shopping;Reasons for against using the Internet:Damage eye-sight; make people lazy; dont want to do homework; unhealthy programmes such as violence, * or murder for children; chat with others too long; play video games; 以下是 Brainstorming 之后一位学生写出的短文:In the 21st century, Internet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like surfing the Internet.A survey shows about 31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go online to get information. 18 percent of them read the news and many download something from the Internet. In my opinion, the Internet is a bridge to the outside world. It can help open our mind. Surfing the Internet in our spare time can help us relax, such as listening to music, seeing a movie. On the other hand, I dont think it is goo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playing games on the Internet because it can be bad for our study and health. Some students chat with others for a long time without doing their homework. Also there are bad websites such as violence, * and murder.In a word, I think we should use the Internet correctly. If we do so, the Internet will be a useful tool for our study.实践证明,Brainstorming 重视写之前的行为指导和行为轿正,能使写的行为配合想的过程,并把想的成果体现在纸上,这种写的准备性程序的训练是有效的。三 发挥评价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评价包括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因为班级中每位学生间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时刻注意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或一段善意的批评如“Your article is perfect, but your writing”,或在错误之处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如“y=word missing”“Sp=wrong spelling”“T=wrong verb tense”“?=I dont understand what youre trying to say.”而通过自评和互评, 学生在对文章词法、时态运用恰当与否,文章是否有条理,能否抓住要点,是否注意句式的变换及上下文的连贯性等多方面互相取长补短。 然后在班级中的学习园地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每月评选出“创意先锋”“进步快车”“超级黑马”等各一名。通过展评,让优秀作文资源共享,让学困生看到自己的进步,鼓起写作的信心。总之,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可就, 俗话说得好:Easier said than done.“写”确实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但同时又是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一如既往,把“写” 的训练始终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浅谈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论文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之一是词汇教学。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是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词汇教学的意义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它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成分。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就无法同他人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也是如此,英语课堂教学中现存的问题之一是词汇教学。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是英语教师应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词汇教学的意义 词汇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它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成分。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做基础,就无法同他人进行交际。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词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部分学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词汇的处理令人担忧。尽管新大纲和新教材对此提出了要求,但在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仍可以看到教师只注意知识的传授,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读音、词义和拼写。他们无意识地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使词汇学习脱离了生活。学生只是通过硬背孤立地记住几个单词,却无法准确地使用,以至在造句中出现“open the light.”和“i happy hear the news. ”一类的错句。错误出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却存在于我们教学之中。如果这类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无疑会影响中学外语教学的质量。目前,不乏有关词汇的教学方法,如集中识词、构词识词、情景识词等,在教学中都发挥了有效的作用;但这些方法在体现词、句、文三者的内在联系上仍不鲜明,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词汇教学的改革 势在必行。1997 年 2 月,北京市基教中心外语教研室组织部分区县教研员和部分一线教师开始了对初中英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研究,并将此项研究定为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点课题。 三、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原则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指在教学中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教学中要将词汇融合到句子直至语篇中去。词汇只有放到句子或语篇中才会有其实际意义,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 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单词的音、形、义,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学会使用这些单词,从而达到教、学、用三者的统一。 四、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 1.呈现(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 由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理解其意义。 教师也可以直接提供课文中含有该词语的句子,让学生去理解。 2.示范与模仿 由教师口述含有该词语的例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学生依次口头重复例句,进行模仿。 3.扩展 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图、填空、口头英汉互译等形式操练含有该词语的句子;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 总结和认定所学句子的结构。 4.初步运用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课文中的例词进行口头造句,或自编约四句话的小对话,其内容和意义有一定联系。 5.综合运用 学生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例词连贯起来,口、笔头完成 48 句话的小作文(对话)。该作文可分为:a.控制性作文,即由教师事先设制情景,给出图画或中文提示,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条件作文。b.非控制性作文(自 由作文),/u/2595225002 即教师不提供任何条件,学生自行运用课文中所学的例词自由发挥作文。例如:教授 there be 句型 时,可采用如下方法: 1)教师给出一组复合幻灯片,第一幅图为:地上有一袋大米, 盒子里有一杯桔汁。教师给出 there be 句 型的单数例句后,请学生重复 theres a bag of rice on the floor.theres a glass of orangein the box. 2)学生理解了 there be 的含义和用法后, 根据第二幅图用 therebe 句型模仿造句。如:there is an ap ple on the table.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there is 句型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教 there are 句型的用法。 3)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图画或实物,用 there be 句型造句或编出 34 句话。如: this is our classroom.theres a black-board on the wall.theres a book on the teachers d esk.therere some desks andchairs in the classroom. 4)不给任何提示,学生自行作文。 例如: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处理第二册第 20 单元重点 词汇时,如:help sb.do sth.,help sb.with sth.,cook,do the cooking,sth.different(形容词后置用法),likebetter,likebest,with,可采用以下做法: 教师通过对所学对话的提问引出重点词汇。如: ann is coming to chen huis house for supper.what mustchen hui do for her mother?what di d chen huis mother say tochen hui?(引出 help somebody(to)do something 和 do the cooking) what will chen hui and her mother cook? ( 引出重点词汇 cook,something different) what does chen hui want to drink?and what does ann wantto drink?(引出重点词汇 with) 教师给出一些例句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如: help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could you help me do my english homework? (could you helpme with my english homework?) i often help my parents do the cooking on sundays.(i often help my parents with the cooking .) lets help uncle wang clean the house.( lets help unclewang with the house cleaning.) cook,do the cooking do you cook meals every day? what can you cook? in my family my father often does the cooking , and mymother often does the washing. would you like to do the shopping with me? something (different) i want something different. yesterday we had something different for supper. do you have anything different to say? i didnt buy anything nice in the shop. 5)学生造句练习。学生自由造句, 可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参考一些提示(图片或问题)。如: do you help your parents do the cooking at home?帮助他们用整句回答:i (dont) help my pare nts do the cooking at home. can you cook?帮助他们用整句回答:i can (cant) cook.或:what can you cook?帮助他们用整句回 答:i can cook 教师给出一篇范文,范文中包括所学的重点词汇,先让学生听两遍,然后让学生跟教师一起说,最后由学 生复述。如: today is mid-autumn day.everybody in my family came homeearly.mother bought some delicious food.father bought somemooncakes.i helped my mother cook the supper.after supper, wewent o ut,enjoyed the full moon and ate the mooncakes. fatherliked the mooncakes with meat in th em. mother liked themooncakes with nuts in them better. but i liked somethingdifferent.i liked the mooncakes with eggs in them best of all. 学生复述了上述短文后,可自由地做口头作文。教师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上所有的新词汇,要求基础较差 的学生用上 50的新词汇即可。 因课上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听到所有学生的口头作文,可让学生课下把口头作文写下来,作为家庭作业。教师可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更多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学生也会通过由口头到笔头的训练加深对 所学词汇的印象。 五、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运用范围 该教学方法初中三个年级均可使用,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要求进行调整,可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分层次教学。三个年级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分别为: 初一年级:要求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词语用到句子中,并能根据图画或词语提示自编小对话或补全对话。 初二年级:要求能够将课文中学过的词语用到句子中,并能根据提示,口、笔头完成 35 句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话(可以是小对话)。形式可以多样,如:补全对话、看图写话和短文填空等。 初三年级:要求能够用课文中所学的词语口、笔头完成58 句语法正确、意思连贯的短文。形式可以是短文填空、看图完成对话、补全对话、看图写话和自编短文。 六、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的实验步骤和检测结果 1.实验步骤 1)学习和讨论有关英语教学,特别是有关词汇教学的理论, 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2)选择实验学校、班级和参加实验的教师。 实验学校的选择:重点校、普通校和基础薄弱校。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条件:学生人数相同,学生的英语基础基本相同,学生的性别比例大致一样,课时安 排相同。 实验班教师和对比班教师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基本相同。 教法:实验班采用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对比班采用普通教法或传统教法。 3)检测方法: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实验的前期、 中期和后期测试,并对期中、期末及中考 成绩进行分析、对比。 2.实验结果 我区通过两年的实验证明,使用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均有普遍的提高。两类不同学校(基础薄弱校、普通校)实验班和对比班的两次考试成绩对比如下: 106 中学(基础薄弱校) 实验前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53.61 52.26 9.72 实验班 52.14 49.73 8.66 106 中学 实验后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58.17 50.10 10.21 实验班 59.02 54.55 12.12 铁二中(普通班)实验前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90.40 100.00 85.20 实验班 91.00 100.00 84.00 铁二中 实验后 班类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对比班 74.56 81.13 39.12 实验班 84.67 96.30 61.11 3.实验体会 1)从语言的交际性来看,运用是学习的目的, 学习过程应该是运用的过程,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加深对词汇的认识和理解,词汇也在运用中得到储存和记忆。 2)在词汇教学中,让学生学有所用, 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语言交际中能够很好地运用所学词汇,并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赞赏,就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词、句、文双向教学方法正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自信心出发,在学生造句和作文的过程中,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提高 课堂效益,减轻学习负担。 3)该教学方法起点低,密度高,节奏快,层次清,反馈明, 适用于程度不同的学校和程度不同的学生,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活动贯穿始终,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他们学习上的心理负担,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课的实效性阅读课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阅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的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智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积极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当中“整体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最广泛的方法。如果在阅读课“整体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整体分层教学” ,效果会更好。整体分层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地实施分层,针对学生中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层次差异,设计一系列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问题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课的效率英语课整体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步骤为:课前活动;新课引入;快速阅读;细嚼慢读;复述;讨论;评价。一、课前活动,发现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牛津英语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质疑。因此,预习是课前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准备,预习得好,学生学习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能拼读生词,了解词性、词义,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和熟悉课文内容,并在预习中提出问题,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步,学生每天自觉完成这些预习作业并在家庭作业本上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预习作业本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从而更清楚地知道学生预习当中的难词、难句,这些为上好阅读课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老师会了解到预习中学生的质疑的层次性,这为教师设计分层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二、新课导入,激发兴趣1、生词的处理:阅读文章通常有一定数量的生词,处理这些生词,是新课引入碰到的第一个问题。通过创设情景,运用讨论的形式引入新课,在语境中学习新的词汇。2、课文背景知识的介绍:引入新课前,文章的背景知识介绍十分重要,教师通过文章背景知识的介绍,为文章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把文章从远处拉到了学生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了解文章的渴求,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在学生听教师介绍背景前,运用多媒体呈现几个分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带着不同层次的问题听教师介绍,然后分层解答。这种引发型的质疑,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快速阅读作好准备。三、快速阅读,捕捉大意通过默读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捕捉有关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在学生快速阅读以前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师事先设计的“True or Flase”题目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情况。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提问。浅层的问题就叫这一层面的学生回答,一般来说这一层面的学生能答对,从而在其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中上档层次的问题就由这一层面的学生回答,通过分层的提问,教师进行“浅层质疑”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理解程度,这种“疏导型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以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四、细嚼慢读,深层理解在快速阅读以后,教师让学生找出各段的主题句,概括文章中心,然后在黑板上提供文章的“Key words”,再进行 Wh-questions 练习。Wh -questions 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深层质疑” ,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问题围绕着课文的中心内容、段落大意和学生的不同层面而设计。这些问题是课文内容的基础,是文章的精华,是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把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问题进行系统地安排,引导学生不断地从简单问题向深层问题过渡。学生通过找主题句和 Key words,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再出示分层次的 Wh-questions.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做到分层递进,扩大学生的思维范围,在解决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完成 Wh-questions 之后,教师应疏通文中阅读的重点、难点和语言障碍,对于文中有关某些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背景文化知识等阅读难点滴及时进行疏导,对一些新的词组、句型结构、语法等语言障碍进行解疑。五、复述课文,巩固运用通过师生的细嚼慢读和不同层次的质疑,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和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运用黑板上的“Key words”,教师让中、高层次的学惯性生复述课文就显得较容易,学生复述以后接着做 Workbook 中的文章缩写练习,在复述基础上做就显得简单,起到了对文章理解的巩固作用。六、组织讨论,综合提高通过中、高层次学生对文章的复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了解更具体化,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讨论主题,通过这种探讨性的高层质疑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即时性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创造力,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一至两个扩散思维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这环节是对前几个层次的总结和复习,又是对课文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它不仅有利于促使学生语言知识的系统化,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形成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七、及时评价,给于肯定在讨论过程中,对提出鲜明观点的、作出创新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评价;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予以充分肯定;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表扬;对讨论过程中的思路给予评价,启发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致力于提高他们分析、判断和论证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鼓舞的语言来体现对他们的赞赏,如用Great!Good!Wonderful!I agree with you!Congratulations!等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再次参与的欲望。布鲁姆说过:“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并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在我们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整体分层教学,在阅读课的教学上尽量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教学材料,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浅谈新课标下探究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展摘要: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新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主探究。本文试从何谓探究式学习,为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等几方面阐述新课标下,探究式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探究式学习 1. 什么是探究式学习 1.1 探究式学习的定义 在汉语词典中, “探究”就是“探索、研究” ,其中“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 “研究”指“探求事物的性质、发展规律等;考虑或商讨” 。 而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定义,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 在任长松所著的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中, “学校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被界定为: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 1.2 探究式学习的优点 1) 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有助于独立思考、协作完成能力的提高。 3) 培养善于沟通的精神,培养责任心,以及客观地处理问题,认识世界地能力。 4)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增进师生情感交流。 2. 探究式学习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有这样的描述:激发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过去的英语教学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现在则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英语课堂的活动就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场所,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前沿阵地。 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教师要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判断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能力,培养语感能力。 3. 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1) 设计者 探究式学习通常以任务学习(task-based learning)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应是一个设计者。 2)组织者和建议者 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交流的组织者和建议者。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学生的思路,给学生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3)指导者 教师应在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不同阶段当好学生的指导者。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分析资料,如何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如何形成研究结论等。 4. 探究式学习的具体实施 4.1 制订探究课堂的计划 教师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指导者,在课前,教师应先针对要探究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可达成水平有所预测和准备:既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要兼顾学生的英语水平。 在高一放寒假前,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与节日有关的英语报告,要求用 Powerpoint 制作,用简要易懂的文字介绍一个节日的名称,起源,庆贺方式等,再配上相应的插图和音乐。适逢春节假期,同学们的兴致高昂,纷纷利用电脑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制成的报告各具特色,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多个节日,某些同学制作的水平超过了老师。 4.2 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把教学的主动权放到教师的手中,强调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有活力,有生命的英语课堂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致力营造一种轻松而不松弛,紧张但不压抑的课堂气氛。如在教授Book2, Unit5, Music 时,课前也安排了四人小组制作课件介绍自己喜爱的音乐类型。正式上课时,首先进行竞赛,分四大组到黑板前列举尽可能多的音乐类型。同学们或根据已有知识,或查词典,争先恐后地把大黑板写满了,然后再互相校对和认读。这样,气氛调动起来了,有关的词汇也掌握了。接着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报告,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再投票选出最好的一组。在英语课堂上,同学们的爱好和才华有了展现的舞台,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更浓了,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距离更近了。那天上台的有一位英语基础较差,平时在英语课上很少出声的女孩子,当她用腼腆的声调和不甚流利的英语展示她喜爱的音乐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文静的她喜欢的是个性张扬的朋克音乐。而当她听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时,脸上也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之后的英语课,她比以前专注了,认真了,课后也主动与同学讨论问题和交流想法。 4.3 在英语作业中体现探究精神 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作业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开发性,只追求唯一的答案。探究式学习要求英语作业中要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 健康饮食这一话题本身就让同学们感兴趣,在上完 Book3, Unit2, Healthy Eating 的第一课后,笔者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调查你的同学是否有健康的饮食习惯” ,指导学生搜寻有关平衡膳食的资料,做访问,然后根据测量作出判断和提出建议。通过完成这一作业,学生体验在生活中用英语做事情,继续探究,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5. 怎样评价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在探究式学习的评价中,学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以便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和分析,提高自身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评价的种类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水平采取自评和互评。在评价的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书面测试评价,课堂和课余活动的随机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以及学生作品的报告评价等。 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在进行英语探究式学习后,进行相关主题的知识掌握的调查,或英语运用能力的调查。 2) 访谈法。在进行相关的英语探究式学习后,针对本次英语探究学习的内容和性质,在每组中选取一个学生,进行访谈,对小组和学生进行评价。 3) 自评或互评法。针对某堂课或某次英语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可以进行互评,也可以进行自评。 4) 全程测评法。这是指由指导教师在进行英语探究学习的计划时,就制定测量标准,在英语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指,进行跟踪、调查,并得出评价。这要求英语教师也具有语言测量和教育统计法的理论基础知识了实践能力。浅谈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文章摘要: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 阅读技巧 阅读速度 阅读材料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英语获取能力即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初中的英语学习,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英语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在中考中,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阅读训练至关重要,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教学其实是英语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在这过程中我们逐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包括了词汇、句型、事态、文化背景知识等方方面面,所以阅读能力取决于阅读者的语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英语阅读能力一直是中学生的弱项,学生普遍感到阅读难,难在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词汇量贫乏,无法正确理解全部信息。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不良习惯:注重词句,忽略篇章。遇到一篇文章一字不漏地往过阅读,甚至觉得不把词、句由英语翻译成汉语,就不能透彻理解。这样做不但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获得的只能是些分散的信息点,忽略了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妨碍对阅读材料内容全面透彻的理解,又不利于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遇到生词不是跳过去阅读或根据上下文去猜测它们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