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临证四诊_第1页
浅谈中医临证四诊_第2页
浅谈中医临证四诊_第3页
浅谈中医临证四诊_第4页
浅谈中医临证四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记 10浅谈中医临证四诊高兴松(电话邮编 621100)一、中医四诊的重要性对疾病的有效治疗,需要有正确的诊断,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必须具备正确的诊察方法,我国历代先贤都对此十分重视。东汉张仲景批评了当时因循守旧,敷衍塞责的医疗作风,他指出观今之医: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唐代孙思邈对医生正确的诊察规范作了详尽阐述,他指出: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侯,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曰参差。虽固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而逞俊快等等。二、中医四诊内容概要:(一)望诊:包括神、色、形、态、舌质、舌苔1、望神主要望眼神;2、望色主要望面色、望肤色、望粘膜色;3、望形主要望体形,望某些局部病变形状;4、望态主要望步态、望体态;5、望舌质、舌苔主要望舌质色泽、胖瘦,望苔的颜色、厚薄等。(二)闻诊:包括嗅气味、听声音1、嗅气味主要嗅汗气味、分泌物气味、口气味等;22、听声音主要听语音、呼吸音、咳声、心音、肠鸣音等;(三)问诊:包括问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1、现病史主要问迫使患者就诊的最痛苦症状,并问出该症状性质、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治疗情况;2、既往史主要问有无影响现病史诊断和治疗的相关病情,但其他病情也需一一询问;3、个人史:主要问患者的出生地点,文化程度,婚育性况,生活习惯;4、家族史:主要问家族中有无相关病情及病情诊治经过。(四)切诊:包括切脉、切体1、切脉主要指切寸口脉,切浮、沉、迟、数、弦等二十八种基本脉象;2、切体主要切尺肤温度,切某些局部病变患处情况等。三、中医四诊与现代辅检设备的联系中医四诊是现代辅检设备的启示,现代辅检设备是中医四诊的补充1、望诊:我们不应局限于只用肉眼直接望诊,完全可以借助显微镜等设备对血液、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深层次、更精细地望诊,可以借助支纤镜、胃镜、肠镜等进行内脏直接望诊;2、听诊:应借助听诊器等设备进行内脏听诊;3、切诊:我们可以借助超声波切内脏的质地、大小等。四、中医诊与西医视、触、叩、听、嗅诊法的区别1、中医望诊重视神、舌质、舌苔,西医视诊重视形、态;2、中医切诊重视切脉,西医触诊重视切体;3、中医问诊包括嗅气味和听声音,西医听诊只有听声音;4、中医问诊常以八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辨证纲领为问诊思路,而西医问诊仅以病因及病位为问诊思路。五、中医四诊操作注意事宜31、四诊前要显得精神饱满,轻松自然;涵养资深、和蔼认真。2、望诊时要目光流畅,切忌呆滞久盯;3、闻诊时要正身静听,切忌侧身他语;4、问诊时要言语通俗,声音和缓;切忌专业术语,大呼小叫。问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