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总 论 项目名称 :社区灾后重建项目 项目背景 2010 年 7 月 15 日以来至 18 日期间,汉江上游出现强降雨过程, 18 日 18 时,安康电站最大入库出现 50 年一遇洪水,流量达 25537m3/s,是安康电站 1989 年运行以来的最大入库流量。受其影响,安康电站 18 日 23 时最大下泄流量达到 19178m3/s,安康水文站于 19 日 2 时出现 、 21700m3/s 洪峰过程,频率达到 20 年一遇洪水标准,是汉江安康段“ 水以来最大的洪水过程。根据防洪预案规定,安康城区分别 在 18日 16 时、 18 时 50 分发布一、二号防汛命令,撤离 3 万余人,白河县发布一二三号命令,撤离河街 2260 人,平利、紫阳、岚皋、镇坪等县区先后发布防汛命令。 与此同时, 在 7月 18 日 17 时 30 分至 20 时降雨量骤增, 2 个半小时之内降雨量达 126 毫米,致使全镇大部分 道路交通、供电线路、安全饮水设施、农作物、通讯设施损毁,人员伤亡惨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0 万元;特别是 一组山体突然崩塌,产生 40 多万立方的泥石流,造成全组 22 户 78 间房屋全部冲毁, 12 人死亡、17 人失踪,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损 毁瘫痪,直接经济损失 1100 万元。 的灾情和 区灾后重建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领导的心。灾情发生后,李克强、回良玉等党和国家 2 领导分别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 抗洪抢险救灾重建工作。 项目概要 目建设性质 :新建(“ 大洪灾灾后重建项目) 目申报单位: 人民政府 目建设单位: 人民政府 目建设地点: 新铺村、金鸡村 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灾民建房安置 397 户, 2、灾民安置建设 征地 ;场地平整 271 亩;路网工程 6建水厂 1 个,铺设管网 6查、控制设备配套;铺设管道 5建化粪池 5 座,配套雨水收集、检查井等设施;敷设 10干电缆 设 10线电缆 2造低压线路 3外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配套齐全;新修 浆砌石河堤 建桥梁 2 座,改造桥梁 1 座;新建垃圾填埋场 1 个,购置垃圾清运车辆、垃圾桶等设施;农贸市场 1 个;绿化总面积 5万平方米 ,以及社会事业公共府服务配套和产业支撑建设等。 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表一) 序号 工程及费用名称 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投资规模 (万元) 资金来源 备注 申请国补 地方自筹 3 建设 征地 灾民安置建设征地 600 580 20 补偿标准按当地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执行 农户 建房 为社区期因灾入区建房的 397户,提供 3 年每户 3 万元的财政贴息 6000 1025 4975 农户建房总投资约 6000万元。其中:政策性补助 668 万元,财政贴息支出 357 万元,群众自筹 4975 万元 公 共 服务 设 施工程 4408 4184 224 1 场地平整工程 场地平整 271亩,实行分层碾压, 使土基压实系数达到入区建房的地基要求 300 280 20 2 路网 工程 全长 6泥街面,实行人、车分道;主街道铺彩色人行道砖,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1044 1000 44 3 供水工 程 水厂 1 个,铺设管网 6查 、控制设备配套。 344 324 20 4 排水工 程 铺设管道 5建化粪池 5 座,配套雨水收集、检查井等设施 320 300 20 5 强电入地工程 敷设 10干电缆 设 10造低压线路 3外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配套齐全。 700 680 20 6 河堤建设工程 浆砌石河堤 450 420 30 7 桥梁工 程 新建桥梁 2 座,改造桥梁 1 座。 150 140 10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表 (表二) 序号 工程及费用名称 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 投资规模 (万元) 资金来源 备注 申请国补 地方自筹 4 8 社区环卫 工程 新建垃圾填埋场 1个,购置垃圾清运车辆、 垃圾桶等设施。 550 520 30 9 农贸市场 工程 农贸市场 1 个。 100 90 10 10 社区绿化 工程 绿化总面积达 5万平方米 150 140 10 10 主题公园建设工程 建设休闲亭、甬石小路 、景观绿化等 300 290 10 社会 事业 2430 2200 230 1 社区服务 中心 内设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劳动服务站、便民服务站、超市等。 200 120 80 2 学校 新建九年制学校 1所 1500 1400 100 3 社区 医院 新建社区医院 1家 380 360 20 4 幼儿园 新建幼儿园 1 所 250 230 20 5 文化活动 中心 设运动场、图书室、网络信息室等 100 90 10 产业建设 1240 1205 35 1 林特建园 工程 新建茶园 3400亩、改造茶园 2000亩, 两岸实施封山育林,发展生漆 400 亩、核桃400 亩。 960 950 10 2 畜禽 养殖 发展 50 户养殖大户 200 180 20 3 劳务技能 培训 80 75 5 合 计 14678 9194 5484 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期 8 个月,即 2010 年 9 月 4 月 目可行性研究 目建设的必要性 5 1、 “ 大洪灾造成当地村民房屋受损严重,灾后集中重建势在必行 “ 大洪灾,使 146 户 504 人 351 间房屋倒塌,637 户 2355 人 2005 间房屋受损,其中: 周边三村 391 户1610 人因灾损毁无栖身之所。经政府多方协调采取投亲靠友,租房居住、搭建板房等方式对灾民进行暂时性安置。灾民无房可居,基本生存条件 丧失,实施 区灾后集中重建,妥善安置灾民迫在眉睫。 2、 项目重建是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区灾后重建项目事关当地灾后社会稳定和发展。灾后尽快开展恢复性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明确政策、加强保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努力争取灾后恢复重建的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让灾区人民满意,让上级组织放心。 3、项目建设是 贯彻落实省、市领导视察 区时提出的“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建设一个新社区、再造一个新 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 4、项目建设是改善当地人居环境的 需要 通过该项目的高标准统一建设建设, 彻底改变山地危居现状,打破城乡区域限制,在当地打造出交通区位便捷、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的陕南民居特色新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目标 5、项目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的具体体现。 6 建设规划科学、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的需要,是实现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平房向楼房、村庄向社区转变以及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 民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 目建设可行性 1、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宏观建设环境,政策分析可行 该项目因“ 大洪灾导致大面积农户房屋损毁的现状进行重建,符合国家关于灾后重建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宏观建设环境,政策分析可行。 2、项目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分析可行 建设方案规划合理、科学,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投资估算准确,能够控制项目投资;项目筹资方案合理、可行,能保证项目所需资金的要求;建成之后,推进了当地城镇化进程,缩短了城乡差距,社会效益分析可行。 3、项目承建能力分析可行 项目承建单位 人民政府以及项目涉及村的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合理,政治素质过硬和项目执行能力较强,能够协同有关方面完成好既定项目建设任务,项目承建能力分析可行。 4、项目建设组织管理合理可行 为切实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的领导,该镇成立了项目建设指挥领导机构,实行一把手专抓此项工作,为项目实施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该项目将选择有资质等级的单位设计施工,工程技术和质量 7 有保障;该项目拟实行公开招标,阳光操作,聘请质监,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5、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可行 该项目是 灾后重建的重要内容,在施工阶段建设单位能够有效 控制环境污染,将该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该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可行。 在问题与建议 该项目建设迫在眉睫,工期较短,要求极高。建议项目主管单位尽快申报该项目,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迅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和建设管理,杜绝浪费和挪用现象的发生,协调多方力量把 区建成让上级组织放心、当地百姓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惠民工程,尽快惠及于当地人民。 2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目建设的背景 立 农村新型社区的重大意义 建立农村新型社区,就是在农村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引进城区有效服务模式,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村级集体资产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实现把改革发展成果与农民群众得实惠相结合,把人民得实惠与遵纪守法和建设文明城市相结合,从而打造出“社区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民主文明、社会平安”的农村新型社区。 康市“ 大洪灾灾情 (一)受灾范围大。安康市 9 县区、 168 个乡镇普遍受灾,安康城区、旬阳、白河、平利县城进水。全市受灾人口 人 ,倒塌房屋 6306 间。 本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 元以上。山洪、泥石流造成 8 人死亡, 57 人失踪。 (二)农业损失严重。农作物受灾面积 公顷,作物成灾面积 公顷,绝收 公顷,因灾减产粮食 济作物损失 1293 万元,水产养殖损失 吨,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 元。 (三)交通、水利、通讯、工业基础设施严重毁坏。境内公路中断 415 条次,供电线路中断 25 条次,通讯中断 9 条次。 2 损坏堤防 511 处 里。冲毁其它水利基础设施 234 处 ,水利设施直 接经济损失 元。 (四)经济损失巨大,灾害持续发展。初步统计估算,全市直接经济损失 元。 ” 大洪灾中严重受损 7 月 17 日 18 日, 出现持续强降雨过程,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强降雨来势猛、范围广、强度大,具有明显的致灾天气特征,特别是双龙、 岚、叶坪等乡镇多次出现短时强降雨,日降雨量最大的叶坪镇达到 米,到 18 日 22 时,玉岚乡累计降雨量达到 米, 43 个雨量自动测报站降雨超过 100毫米的达 28个站。 18日 18时,安康水电站最大入库流量 达 25537立方米 /秒,最高坝前水位达 ,18 日 23 时最大出库流量达 19178 立方米 /秒 ,加上月河、吉河汇入流量,安康城区段汉江流量 19 日凌晨 1 2 时达 21700 立方米 /秒,汉江一桥段面水位高达 , 24 小时水位暴涨了 ,安康城区东西坝处在一片汪洋当中, 10 个村、 4 个社区被洪水淹没。同时由于进入主汛期以来降雨过程频繁,土壤含水饱和,河道基流较大,加之汉江上游地区的连续降雨,造成多处山洪泥石流灾害爆发。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7 月 20 日 20 时,全区受灾人口 39 万人,农村因灾死亡 14 人 、失踪 30 人;倒塌房屋 9121 间,危房 50151间,其中学校倒房 5 间、危房 194 间,农村卫生院危房 26 间; 6条县道中断, 24 条乡道中断,村道 806 条 2640灾,县乡道路冲毁路基 716 公里,冲毁路面 636 公里,冲毁桥梁 8 座、涵洞 2 946 道,损毁县道 273 公里、乡村道路 3269 公里;水毁农村人饮工程 104 处、水塔 13 座、提防 120 公里;塘库 578 口、抽水站 8 处、水窖 2330 口,造成饮水困难人口 人;渔业损失2000 万元;农作物受灾 52 万亩,成灾 25 万亩,其中绝收 9 万亩、蔬菜受灾 亩,水毁农田 亩,粮食减收 6500 万斤、蔬菜减产 7500 万斤,尤其是城区东坝、西坝损失惨重,所有菜地全部淹没,死亡畜禽 头只,倒塌圈舍 平方米;水毁供电线路 84 公里;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景区景点遭受严重损失;全区紧急撤离转移和投靠亲友 人,初步测算本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元, 一组遭受泥石流, 22 户被冲毁, 12 人死亡 17 人失踪。这次暴雨降雨量为 100 年一遇,汉江洪水位 50 年一遇,经削峰调度安康汉江河道洪水位 20 年一遇,安康水电站入库流量、坝前水位达到建站以来最高量级,是 继 1983 年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洪灾,山地灾害为 1953 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目 建设单位在” 大洪灾中受损严重 2010 年 7 月 17 日至 18 日,境内普降特大暴雨,特别是 7月 18 日 17 时 30 分至 20 时降雨量骤增, 2 个半小时之内降雨量 达 126 毫米,致使全镇大部分 道路交通、供电线路、安全饮水设施、农作物、通讯设施损毁,人员伤亡惨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 6000 万元;特别是 一组山体突然崩塌,产生40 多万立方的泥石流,造成全组 22 户 78 间房屋全部冲毁, 12人死亡、 17 人失踪,水、电、路 等基础设施全部损毁瘫痪,直 2 接经济损失 1100 万元。 目建设的必要性 1、 “ 大洪灾造成当地村民房屋受损严重,灾后集中重建势在必行 “ 大洪灾,使 146 户 504 人 351 间房屋倒塌, 637 户 2355 人 2005 间房屋受损,其中: 周边三村391 户 1610 人因灾损毁。经政府多方协调采取投亲靠友,租房居住、搭建板房等方式对灾民进行暂时性安置。灾民无房住,基本生存条件丧失,实施 区灾后集中重建,妥善安置灾民迫在眉睫。 2、 项目重建是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的需要 实施 区开展灾后重建项目关系到当地灾后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大局。灾后尽快开展恢复性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明确政策、加强保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努力争取灾后恢复重建的最大效益和最好效果,让灾区人民满意,让上级组织放心。 3、项目建设是 贯彻落实省、市领导视察 区时提出的“整村搬迁、集中安置、建设一个新社区、再造一个新 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 4、项目建设是改善当地人居环境的需要 通过该项目的高标准统一建设建设, 彻底改变山地危居现状,打破城乡区域限制,在当地打造 出交通区位便捷、配套设施 2 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的陕南民居特色新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目标 5、项目建设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 建设规划科学、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是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一体化进程的需要,是实现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平房向楼房、村庄向社区转变以及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群众得实惠为最终目的, 2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目所在区 基本情况 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陕西东南部,地跨东经 18030至 190 23,北纬 32 22至 33 17之间,东与旬阳县交界,西与紫阳,汉阴两县接壤,南与平利,岚皋两县相连,北与宁陕,镇安两县毗邻。属陕南中心城市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全区总土地面积 方公里,其中:常用耕地面积 41699 公顷,林地 210001 公顷。全区地形地貌是一个山多坡陡的山区县级区,区内最高海拔 2138m,最低海拔 216m,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光照适中,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雨 750 850平均日照1810 小时,境内生物、矿产、水资源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资源 2000 多种,中药材 400 多种,素有“漆、麻、耳、倍”之乡和“中药材摇篮”之美称。生漆产量居全国之首,蚕桑产量居全省第一,已形成烤烟、黄姜、茶叶、中药材、魔芋、油桐、食用菌、绞股蓝等多种经营基地;区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藏 27 种,其中:黄金储量 18105 公斤,重晶石矿储量 2000余万吨;水电能源优势明显,是国家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 目建设所在地 基本情况 位于 西南部,距安康城区 里。全镇辖 15 个行政村, 83 个村民小组, 3117 户, 14959 人(其中农业人口 12660 人),总面积 方公里,常用耕地 9740 亩,其中:水田 2150 亩。境内盛产茶叶,富集石炭。 2009 年全镇工 2 农业总产值实现 826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412 元。 位于 镇西南边际,与紫阳蒿坪镇接壤。辖 5 个村民小组, 150 户 585 人,耕地面积 395 亩,其中水田 19 亩。境内沟狭坡陡,土地瘠薄,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 建的 区基本情况 根据省、市对灾 后重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各级领导视察 各级计划、建设、扶贫、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的通力协 作和大力支持下,在择优选址、科学规划、专业设计、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我镇在新铺和金鸡村规划了这个可容纳4000 区集中安置点按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注重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规划,规划范围为西起新铺村3 组灯草沟,东至金鸡村鳖盖子,南起新铺村 2 组纸厂梁 ,北至在建的包茂(含安毛)高速公路。规划总面积 顷,重建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发 展理念,以彻底改变山地危居为目标,打破城乡区域限制,把灾民安置与把灾民安置和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整村搬迁相结合,实行政府主导、群众主体、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社区建设分两期建设: 期 占地 ,可安排建房 576户 2500 人,主要解决 整村搬迁和新铺村、小沟村、金鸡村“ 灾中的三无户、倒房户、受地质灾害威胁户共计397 户 1606 人的住房问题。首批安排 铺、小沟、金鸡 4村 75 户倒房户(三无户 40 户 164 人,倒房户 35 户 144 人)入区建房,计划明年 4 月底前搬入新居; 期 620 户 3500 人主要 2 靠发挥社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纳周边群众搬入社区居住,计划在 2013 年前完成。 社区规划建设同步考虑了社区群众的长远发展。设有社区服务中心、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邮政、电信、银行、幼儿园、宾馆、卫生院、集贸市场、主题公园等配套设施。同时,加快建设主导产业,重点在农业和林业产业上做文章。大规模开展林业、农业建园,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计划用两年时间,新建优质高产茶园 3000 亩。改造低产茶园 2000 亩,发展生漆 400 亩,核桃 400 亩,对 两岸实施封山育林;发展养殖大户 50 户,2012 年达到区内人均 1 亩产业园, 2 头商品畜。大力发展农民技术培训,确保每名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术,为灾民集中安置提供产业支撑,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 社区建成后,将形成“一轴两心三组团”的功能结构布局:以蒿大公路为“轴”,以 两侧为“主中心”和鳖盖子老区为“副中心”,将安置点分为鳖盖子、纸厂梁和新铺三个村民住宅组团,各组团结合新址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的进行退台式布置,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致,与散布其间的游园绿地,共同营造出交通区位便捷、配套设施完善,居住环境优美的陕南民居特色新区。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2 设地址 区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地点在 区规划用地内。 区位于 鸡村境内 。 设条件 位条件 北依秦岭,南枕巴山,地处陕西东南部,地跨东经 18030至 190 23,北纬 32 22至 33 17之间,东与旬阳县交界,西与紫阳,汉阴两县接壤,南与平利,岚皋两县相连,北与宁陕,镇安两县毗邻。属陕南中心城市安康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在地。 全区总户数 283984 户, 总人口 962282 人。其中农业人口 753937 人,非农业人口 208345 人,城镇人口 260989人,乡村人口 701293 人,拥有劳动力 464800 人,全区辖 46个乡镇办事处, 872 个村委会, 6002 个村民小组,居住的有汉族、回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等人。 然条件 属于北亚热带大陆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 60集中在 7、 8、 9 月,最低值 966 年 ),最大值为 983 年 ) 相 差 霜期 263 天,年日照时数 时,年 10 积温为 4000 ,历时220 天;年太阳总辐射量 卡 全区过境河容水总量为 产水 中地表水 2 下水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 1420内河流纵横,沟溪密布,汉江 (长江一级支流 ),境内流长 里,流域面积在 1007 条, 510条。 汇入区境汉江段的二级支流有月河、蒿坪河、流水河、神滩 河、岚河、吉河、黄洋河;汇入的较大三级支流有恒河、付家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 355均径流总量为 会经济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截止 2009 年,农田灌溉面积达 11090 公顷,用电入户率达 97%以上。全区 872 个村已通车 756 个,已通电话 689 个,固定电话每百人 16 部。近年来我区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土地山林资源开发,使我区蚕桑、茶叶、烤烟、魔芋、板粟、食用菌、药材、养殖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其中,蚕茧产值约为 6729 万元,茶叶种植面积达 2483 公顷,产量达 495 吨,产值 1485 万元,板粟产量达 934 吨,烤烟种植达 609 公顷,产值 923 万元,食用菌产量 2358 吨,产值 2833 万元,中药材产值 3423 万元,种植面积达 2573 公顷,畜牧业产值达到 40152 万元。2009 年底 财政总收入 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 元,地方财政收入为 元,农民人均收入 3734 元。 通运输 条件 有 西康高速公路 (包茂高速西安到安康段),十(堰) 2 天(水)高速公路,境内相继有七条高速即将建成。汉白公路 (316 国道 )及恒 (口 )叶 (坪 )、安 (康 )岚 (皋 )、恒紫 (阳 ) 、安旬 (阳 )等支线公路。水运在本区也有一定地位。阳安、襄渝、西康三条铁路在 相交,安(康)常(州)铁路在规划中。是沟通我国西北、西南、中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还开辟有通往 西安 、 武汉 的民用航空,安康新机场(富强机场)即将开工。 筑施工条件 1电力 项目地由 50 千伏安变压器 3 台,项目地用电有保障,能满足项目建设用电需要。 2给水 项目所在地临近蒿坪河、 目建设取水方便易行。 区拟建在 新铺村、金鸡村 ,紧邻的安川高速公路即将通车,蒿流公路穿境而过。项目区 距安康城区 65公里,距紫阳县城 35 通便捷,能保障建材物资的及时运送。 项目所在地地质结构良好,不存在滑坡等因素,满足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要求。 第五章 建设方案及建设规模 2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理念, 社区集中安置点发展和社区服务功能要求,确定本社区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由建设征地、农户建房工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工程、社会事业和产业建设五部分组成。 设征地 按照省定当地国家重点 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标准,计划投资600万元完成 灾民安置建房征地 户建房 农户建房(灾民集中安置) 397 户,计划总投资 6000 万元,资金来源为享受政策性灾民建房补助 668 万元,财政贴息支出 357 万元,群众自筹 4975 万元,在灾民自筹资金中,每户群众享受 3 年期限 3 万元的信贷资金财政贴息扶持。在建房过程中,设计了多种适宜当地特色,结构简单明了,布局合理经济户型供入区建房户自主选择,按照“分区建设,统一户型,统一风格”建设原则,保证建成社区的整体效果。 共服务配 套设施工程 共投资 4408 万元修建社区场地、路网、给、排水、强电入地、河堤、桥梁、环卫、 农贸市场、社区绿化、主题公园等工程。 1、 场地平整工程 计划投资 300 万元实施社区场地平整工程,对场地实行沙砾填筑,分层碾压, 提高土基强度和稳定 2 性, 使土基压实系数达到入区建房的地基要求。 2、路网工程 计划 投资 1044 万元实施社区路网工程。街道按三横七纵布置,总面积为 37300 平方米,主街道宽 16 米,巷道宽 6 米,水泥街面硬化,实行人、车分道;主街道铺彩色人行道砖,与建筑风格协调一致。 3、供水工程 计划 投资 344万元完成水 厂建设 1 个, 200 个,拦河坝 处,铺设输水管网 6 公里,管材选用优质新型环保管材,检查、控制设备配套等,满足社区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4、排水工程 计划 投资 320 万元实施社区排水工程,完成管道铺设 8 公里,修建大型化粪池 9 座,配套拦污、雨水收集、检查井等设施。 5、强电入地工程 计划投资 700 万元新建社区强电入地工程。 敷设 10干电缆 里、敷设 10线电缆 2 公里,改造低压线路 3 公里,户外环网柜、电缆分支箱、箱式变压器配套齐全。 6、河堤建设工程 计划投资 450 万元完成 里 河道和社区规划区域内蒿坪河河道堤防工程。工程采用堤路结合,绿化景观配置到位。 7、桥梁工程 计划投资 150 万元的新建桥梁两座,改造桥梁 1 座,桥梁横跨 ,连接左、右两岸社区主街道,确保区内交通畅通。 8、社区环卫工程 计划投资 500 万元新建垃圾填埋场 1 2 个,购置垃圾清运车辆,垃圾桶等设施,保持社区环境卫生整洁。 9、 农贸市场工程 计划投资 100 万元建成社区农贸市场,摊点设置合理,市场管理到位,满足社区农贸物资流通需要。 10、社区绿化工程 计划投资 150 万元实施 区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 5 万平方米,打造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层次丰富、色彩鲜明的绿化景观。 11、主题公园 计划投资 300 万元,在纸厂梁修建景观亭 1个,配套甬石小路、立体绿化景观等设施。 会事业 共投资 2430 万元,建成 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九年制学校、幼儿园、社区医院等。 1、社区服务中心 计划投资 200 万元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工程,内设 党员活动室、文化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劳动服务站、便民服务站、超市等,为社区群众提供各项公共服务。 2、学校建设 计划投资 1500 万元新建 区 九年制学校,新建学校达到校园 环境清幽,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为社区学生的求知与生活提供便捷的条件 。 优化了育人环境,实现社区教育现代化。 3、幼儿园建设 计划投资 250 万元新建 区幼儿园, 配套生活设施齐全,生活条件优良,为社区幼儿创设愉悦、宽松的成长氛围。 4、医疗卫生 计划 投资 380 万元修建 区医院, 2 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服务为六位一体, 为 社区群众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5、文化活动中心 计划投资 100 万元修建 区文化活动中心工程,配套运动场、图书阅览 室、网络信息室等设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 业建设 为了给社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拓宽社区群众增收渠道,让 入区建房农户能够“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计划投资 1240万元发展林业、畜牧和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实现 2012 年达到人均 1 亩产业园, 2 头商品畜。大力发展农民技术培训,确保社区每名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门致富技术目标。 1、林特建园工程 计划 投资 960 万元新建 优质高产茶园3400 亩、低产茶园改造 2000 亩以及在 两岸实施封山育林,发展生漆 400 亩、核桃 400 亩,实现 2012 年达到人均 1 亩产业园目标。 2、畜禽养殖 计划投资 200 万元发展 50 户养殖大户,为其提供圈舍建设补助,组织技术培训、畜禽良种补助等。 3、劳务技能培训 计划投资 80 万元对 沟、金鸡和新铺四个村群众进行劳务技能培训, 使每位社区劳动力都能掌握一技之长,达到当年培训、当年输转、当年增收的目标。 2 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度计划编制依据 相关技术资料。 动力、材料、构件等的供应条件所决定的工程工期。 关要求及资料,如:项目业主 的意见、风险因素等。 目进度计划 项目建设期 8 个月,即 2010 年 9 月 4 月 1前期准备工作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招标以及资金筹措到位工作。计划时间 2 个月:2010 年 8 月 2010 年 9 月。 2新建工程施工阶段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5 月。 3项目竣工验收 计划时间: 2011 年 5 月。 2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资估算 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对可研究报告编制要求,按照项目单位提供的设计范围和资料 的相关规定 , 采用近似工程扩大指标和有关定额及相关价格进行编制。 区灾后重建项目计划总投资 14867 万元,其中:建设征地补偿 600 万元,农户建房 6000 万元,公共服务设施投资 4408万元,社会事业投资 2430万元,产业建设投资 1240元 。 金筹措 区灾后重建项目 建设资金来源于向上争取灾后重建资金 。 地方财政及群众仅筹措资金 5484 万元。待争取资金 9194 万元。 2 第八章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目组织 为了使 区灾后重建项目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地进行,确 保 区灾后重建项目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竣工,经研究决定,成立了 区灾后重建领导指导小组和 区灾后重建指挥机构。 目管理 工程建设 严格遵守建设工程基本程序,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工程建设中 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 管理 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 及严格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对本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确保工程 质量、进度 、投资达到控制目标,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综合效益。 程建设管理 目 法人责任制 由 人民政府 全面负责 本 项目的建设和 管理 。由项目法人对本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经营管理实行全过程负责。 理 制 度 项目 严格执行 合同管理制度,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 监理 均 应 签 订 书面合同, 并依据法律法规及项目合同对本项目进行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实现目标控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2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 3 号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划标准规定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要求,本项目应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基本程序,遵循公开、公 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实施招标。对本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全部实行招标, 确保本项目的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 建设实行工程监理制 项目 实行工程监理制 度,是由项目业主、承建商、监理单位直接参加的“三方”管理体制,项目监理制是连接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和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的中间环节。实行工程监理制,有利于本项目严格遵守建设程序, 控制好 本 项目进度、投资、质量目标 ,加强项目管理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管理 本项目属于争取 灾后重建 资金 进行 建设的项目,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灾后重建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并接受各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稽查。 行专款专用 本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灾后重建有关规定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并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稽查。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 按项目进度拨付,严格财务制度,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加强对灾后重建资金的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 2 审计,定期公布审计结果,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不被侵占、截 留 或 挪用 。对查出 的违规、违纪问题,将 及时纠正、严肃处理。 第九章 工程招标方案 标范围 本项目的招标范围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 标组织形式 项目采用委托招标形式,由项目业主 通过比选等竞争方式自行确定 具有相应资质范围的 招标代理机构 。项目招标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信用的原则。 标方式 体采用的方式依据项目规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确定。规模限额以下的项目可以参照政府采购中的竞争性谈判、单一来 源采购、询价等方式确定承包人。 2. 必须公开招标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按规定在国家或者省发 改 部门指定的媒介发布。在指定媒介发布招标公告的同时,招标人根据项目的性质和需要,也可以在其他媒介发布招标公告,其公告内容应当与在指定媒介发布的招标公告相同。 标人资格确认 家有关规定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或招标文件对投标人资格条件有规定的,投标人应当 2 具备规定的资格条件。 绩、技术力量以及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 有项目管理经验及能力。 投标程序 通过正式的招投标程序,进行招标公告一资格预审一投标邀请 招标文件 现场踏勘 标前预备会 正式开标 综合评标 确定中标单位。 标与招标备案 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 30日内,依照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合同中可以约定以国家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 。 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应在事后 5 个工作日内逐项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备案材料 。 投标监督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对招标投标过程中泄露保密资料、泄露标底、串通 招标、串通投标、歧视排斥投标、骗取中标、违法谈判、违法确定中标人、违法转包或非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 有关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对规避招标、违反招标事项核准规定、违规发布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公告等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招标评标无效进行认定,并受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投诉。 2 第十章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目区域环境现状 根据市、区对 区灾后集中重建整体规划,鸡村境内。 程环境影响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各种施工机械作业,各种施工运输车辆,同时由于地面开挖、材料运输施工等也将对周围环境振动产生一定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过程中排放的工程废水、施工人员宿营地排放的生活污水、下雨时冲刷浮土、建筑泥沙等产生的地表 径流污水等 ;营运后将有少量的生活废水。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扬尘、沥青烟气、运输车辆尾气和各种施工机械排放的废气。施工扬尘主要来自于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回填、沙石灰料装卸,以及车辆运输中引起的二次扬尘;沥青烟气主要来自于 施工过程中挥发性恶臭、有毒气味的化工材料如油漆、粘合剂等的使用;以燃油为动力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增加,必然导致废气排放量的相应增加。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工程弃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缓工程环境影响的对策 本项目建设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 2 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确保本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 具体治理措施: 建议采取施工场地合理布局、控制施工时间、规定施工车辆行驶路线等措施加以控制 ,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与振动污染也将不复存在。 施工过程中, 将 工程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集中排放至城镇污水管网 。 做好建筑材料运输车辆的维修工作和车辆的清洁工作,减少扬尘的产生量,做好施工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贺州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黔西南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5年营口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年邯郸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年滁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阿坝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绍兴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衢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莱芜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新)
- 2025年甘肃省金昌市市直事业单位选调22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加油站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
- 国家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机试(操作题)模拟试卷3(共156题)
- 华为ICT大赛中国区(实践赛)-昇腾AI赛道往年考试真题(附答案)
- 工商银行讨论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中铁信息工程集团沈阳分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深圳市建设报建流程及资料准备指引
-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抗凝指南2025
- 2025年农商银行面试题目及答案
- 8.2 敬畏生命(课件) 2025-2026学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 创业指导师二级理论考试重点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