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与健康教学课件ppt_第1页
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与健康教学课件ppt_第2页
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与健康教学课件ppt_第3页
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与健康教学课件ppt_第4页
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与健康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动物性食品中的毒素与健康主讲:赵俊仁根据中毒症状分类一、河豚毒素l 河豚鱼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的鱼类。民间有 “拼死吃河豚 ”之说。一种存在于 河豚 、 蝾螈 、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l 河豚毒素的毒性比 氰化钠高 1000倍 ,因此食用后很容易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为此,我国 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 中严禁餐馆将河豚鱼作为菜肴经营,也不得进入市场。l 河豚毒素 (TTX)系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神经毒素,河豚毒中毒后,潜伏期短、病死率高,吸收后迅速作用于末梢神经和 中枢神经系统 ,使神经传导障碍,首先感觉神经麻痹,后运动神经麻痹,严重的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l 河豚的种类很多。体长的河豚毒性相对高些,其组织器官的毒性强弱也有差异。 河豚毒素毒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顺序为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冬春季节是河豚的产卵季节。此时,河豚的肉味最鲜美,但是毒素也最高。 l 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两种: 河豚毒素和河豚酸 。0.5mg的河豚毒素就可以毒死一个体重 70kg的人。l 河豚鱼毒素对热稳定, 120 加热 60min才能破坏。所以一般烹饪方法很难将其除去。l 新鲜洗净的鱼一般不含毒素,但死后不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l 河豚毒素中毒的特点是发病急而剧烈。潜伏其 10min3h,一般先感觉手指、唇、舌等部位刺疼,然后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并四肢无力、发冷,及口舌指尖麻痹,以后语言不清、血压体温下降,呼吸困难以致死亡。预防措施:l 将新鲜河豚鱼统一收购后,去掉鱼头、全部内脏和皮,肌肉反复冲洗,制成盐干制品,经鉴定合格后食用; l 食用鲜河豚鱼也应去头、内脏、皮,肌肉反复冲洗,加入 2%的碳酸钠处理 24h,从而将毒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再用清水反复清洗。 l 05年 1月 18日上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五合村民在市场购买海鱼招待来访的亲戚,一起用餐者 20多人,进食 2小时后相继发生中毒,中毒人数 23人,其中 2人于中毒后3小时死亡。经定性试验证实为河豚毒素引起的中毒死亡。l 05年 1月 18日下午,儋州市 8名渔民在海上捕鱼时,在渔船上集体进食河豚,进食者分别于进食后 2小时左右发生中毒,中毒 8人,其中 2人于食后约 3小时死亡。l 2004年 2月 27日,澄迈县老城镇仁心村一约 70岁村民在市场上购买鱼干约 5斤,其子女认识这是河豚鱼干,阻止老人食用,但该老人自认为以前曾经食用过此种鱼干没问题,不听劝阻,仍然自个用水煮熟后进食该鱼干。结果 1小时后中毒死亡。经动物毒性检验与定性检验,结果为河豚毒素阳性。l 2004年 11月 27日,文昌东郊镇豹山村一家庭食用 “九母鱼 ”发生 4人中毒, 1名儿童送医院抢救途中死亡,经动物毒性试验与定性检验结果:中毒者所食的 “九母鱼 ”含有河豚毒素。专家解释说,当时正值河豚排卵期,中毒者所食的 “九母鱼 ”可能因为吃了河豚卵而被污染,因此人吃了这种 “九母鱼 ”也会中毒。不能存在侥幸吃河豚l 虽然理论上,正确处理后河豚可以食用,且有的国家和地区也有吃河豚的习惯,但实际上,一般民众难以正确、准确地掌握处理方法。同时,河豚加工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才能安全处理,而且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 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 20min才能完成。l 然而一些渔民自认为有烹调秘诀而且家族是惯吃河豚的 “行家 ”,还有的人错误认为河豚鱼肉和其皮毒性不强等,存在侥幸心理食用河豚,结果酿出了悲剧。l 为此专家声明:由此看来,河豚虽味美,但并不 “好 ”吃,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否则为解一时之馋,很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l 让人感到悲叹的是,这样的事情竟然年年都有发生,仅在海南省近几年就有 l 2003年, 1起事件, 11人中毒, 2人死亡;l 2002年, 1起事件, 3人中毒, 1人死亡;l 2001年, 2起事件, 9人中毒, 3人死亡;l 2000年, 1起事件, 7人中毒, 2人死亡;l 1999年, 1起事件, 12人中毒, 3人死亡;l 1998年, 1起事件, 7人中毒, 1人死亡;05年 7月,我国大连建立全国第一条经卫生部批准的河豚生产加工线,投资 1.3亿,年加工能力 8000t,加工非常严格,每一道工序都由经过严格训练的专门技工来操作,而且每一道工序后都要经过检验,一共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河豚加工主要是三去, “三去 ”要彻底去掉原料的头、皮、内脏等可能含毒部位,剔除骨头,切除红色肉。腹腔内附有的黑膜,作为内脏与肌肉之间的屏障,与内脏直接接触,黑膜也含有一定的毒素,必须清洗干净。 二、青皮红肉鱼l 常见的青皮红肉鱼如金枪鱼、刺巴鱼、沙丁鱼等可引起类过敏性食物中毒,其原因是这些鱼中含有较高的 组氨酸 ,经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作用后,产生 组胺 。很多人都对组胺过敏。一般引起人中毒的组胺摄入量为 1.5mg/kg体重 。此种中毒发病快,潜伏期一般为 0.5-1h,长者可达 4h,主要表现为脸红、头晕、头疼、心跳加快、胸闷、呼吸急促等,部分病人有眼结膜充血、瞳孔散大、脸发胀、水肿、口舌及四肢发麻、血压下降等症状,但大多数症状较轻,恢复快,死亡较少。由于高组胺的形成是微生物的作用,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防止鱼类腐败。l 2005年 7月 20日, 5名工地工人突然出现全身红疹、呕吐、腹胀的过敏症状,被紧急送入武警医院、经初步认定。他们的病症与工地食堂提供的青川鱼有关。据了解,包括青川鱼在内的青皮红肉鱼在夏天若存放不当,食用后极易出现组胺过敏的情况。专家提醒要特别注意新鲜度,购买后应及时去内脏,洗净,切断后用水浸泡几小时。预防措施: l 防止鱼类腐败,而且腐败鱼类产生腐败胺类,通过它们与组胺的协同作用,可使毒性大大增强;l 烹调时加醋可降低组胺的毒性。l 新鲜鱼: 鱼鳞完整,透明,发亮,紧贴鱼体;表面无粘液或有少量粘液;眼球突出;鱼腮紧闭呈现红色;鱼体有弹性。三、贝类毒素| 世界上可作为食品的贝类约有 28种,已知的大多数贝类 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 。只有在地中海和红海生长的贝类是已知无毒的。| 目前认为该类食品中毒与贝类 吸食浮游藻类 有关。毒物在贝类体内蓄积和代谢,人类食用这些贝类后可造成食物中毒。常见的中毒食品有 蛤类、螺类、鲍类 等。1、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l 一些属于 膝沟澡科的藻类 ,如涡鞭毛藻等,常常含有 石房蛤毒素和膝沟藻毒素 。来自 从海面的萤光谈起水环境中之渦鞭毛藻 l 在水域中,当此种藻类大量繁时,可形成 “赤潮 ”,此时每毫升海水中藻的数量可达 2万个。甚至 “赤潮 ”期间在海滨散步的人吸入一点水滴也可引起中毒。赤潮的危害l 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 鱼类的鳃部 ,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l 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 大量消耗水中的 溶解氧 ,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毒素,严重污染海洋环境,使海洋的正常 生态系统 遭到严重的破坏。 l 鱼类 吞食 大量有毒藻类。 赤潮是一种 灾害 性的水色异常现象,也是人为因素引起的。l 人类早就有相关记载,如 旧约 出埃及记 中就有关于赤潮的描述: “河里的水,都变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赤潮发生时,海水变的黏黏的,还发出一股腥臭味,颜色大多都变成红色或近红色。l 在 日本 ,早在腾原时代和镰时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记载。l 1803年 法国 人马克 莱斯卡波特记载了 美洲 罗亚尔湾地区的 印第安人 根据月黑之夜观察 海水发光 现象来判别 贻贝 是否可以食用。l 18311836 年, 达尔文 在 贝格尔航海记录 中记载了在 巴西和 智利 近海面发生的束毛藻引发的赤潮事件。l 中国 早在 2000多年前就发现赤潮现象,一些古书文献或文艺作品里已有一些有关赤潮方面的记载。如 清代 的 蒲松龄 在 聊斋志异 中就形象地记载了与赤潮有关的发光现象。 l 中毒的主要表现为食后 15min到 2 3h, 出现口唇,手、足和面部的神经麻痹,接着出现行走困难、呕吐和昏迷,严重者常在 2 12h内死亡。死亡率一般为 5 18。l 防止此类毒素中毒的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和管理。l 许多国家规定,从 5月到 10月进行定期检查,如有毒藻类大量存在,说明食用此时的贝类食品是不安全的 ,有发生中毒的危险。2、螺类毒素l 少数种类含有毒物质,其有毒部位分别在螺的肝脏或鳃下腺、唾液腺内, 主要成分是四甲胺 。l 四甲胺为 箭毒样神经毒 ,因食用而引起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后脑部头痛、眩晕、平衡失调眼痛、呕吐和荨麻疹,通常几小时后可恢复正常。l 2011年 6月 15日,赣榆县人民医院收治首起误食在连云港市高公岛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