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供暖分区设计规范篇一: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考虑低区系统材料的承压问题,二是便于调控,防止系统出现垂直失调现象。建筑物按层数大致有如下的分类: 住宅建筑:低层:13 层;多层:46 层;中高层:79 层;高层:1030 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 24 米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在 24 米以上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 24 米的单层主体建筑) 。 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 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 规范上有这样的规定:“建筑物高度超过 50 米时空调系统宜分区。 ”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竖向分区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分区高度或层数(例如上海等高层建筑较多的城市一般按 80100 米进行竖向分区) ,实际上各地区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也进行了大量工程及运行实践。(1)对于一个热源供单幢(或高度相当的几幢)高层建筑时,除考虑材料承压、垂直失调外,还应结合运行成本、控制技术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分区的高度或是否分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甚至就有超高层建筑不分区的例子,上海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88 层,420 米)在确定空调水系统时就出现了两种观点:中方专家提出将系统竖向分三个区,安装三套冷(热)水机组分别与之相连;美方专家提出整个系统不分区,而是将机组、阀件及低部系统的材料等进行耐高压材料的单独定货,仅安装一套冷(热)水 机组与之相连,同时配置高效自控设备。后者从运行成本、运行管理、局部调控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并且按此方案形成的空调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2)对于住宅建筑,在原有多层及中高层建筑热负荷中出现高层建筑(一般指30 层以下)热负荷,由于受到不同的开发商、不同的系统设计、不同的材料等因素影响,给供热单位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单从投资、运行成本来说,对于供热单位并不希望高层建筑进行分区,并希望用尽量少的机组满足这不同高度热负荷的需求,这就引出了如下不同高度建筑与集中供热管网的连接方式问题。多层、中高层、高层混合热负荷与集中供热系统的连接 当前,在一些中小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出现在原有的多层或中高层中间,甚至由于地形等原因在同一片新建小区中,也会规划、设计出高度不同的建筑形式,这样供热单位就必须根据建筑分布、高层分区情况、采暖形式、系统材料等诸多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科学合理的连接方式与集中供热系统进行连接,既要保证热用户的采暖效果,还要确保整个供热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下面就介绍几种连接方法。 蒸汽(高温水)换热间接供热 例如某小区内的建筑物有多层、中高层(室内供热系统不分区)和高层(室内供热系统分区)建筑。若把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室内供热系统连接在一个水网系统上,则系统低点的静压太高,换热机组、低层热用户散热设备等都承压过高,一是设施长时间过高承压,降低了使用寿命,还直接影响到运行安全,二是易造成水力失调,使热用户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从而影响到运行管理和供热节能。因此,宜把多层建筑、 中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低区系统连接为一个水力系统,同时考虑到多层建筑采暖系统材料的承压问题,对多层建筑敷设单独的分支管道,并在该分支管道上安装压差平衡阀。在换热站设两套供热机组,分别供高区、低区系统。另外:(1)还可根据高层建筑的设计情况灵活的将供热机组安装在地下设备层或分区点的技术夹层,从而缩短供热半径,提高供热效果。(2)根据该片区地形和周围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在把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低区系统连接为一个水力系统后,可将高层建筑的高区系统接入地势高的临近换热站,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设备承压,减小补水泵扬程,实现运行的安全、节能。 二级水网直连供热 例如某小区内的建筑物有多层、中高层(室内供热系统不分区)和高层(室内供热系统分区)建筑。把多层建筑、中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低区系统连接为一个水力系统,高层建筑的高区供热系统与热网采用特殊措施直接连接,这样高区供热系统既与低区系统直连,又独成一个系统,该系统供水需要另装中继泵,回水管需要设减压阀。系统运行时,水减压阀可将上层系统的回水压力减至与热网要求符合的数值,高区系统供水管及回水管上设电磁阀;并与水泵联锁,其作用是防止突然性停泵,空气倒灌入上层系统。与水泵并联的调节阀用于调节水泵流量。与水减压阀并联的调节阀用来作为减压阀失灵时的备件。另据有关报道,国内有专家已经针对高区与低区直接连接问题发明了实用新型设备(断流器、阻旋器) ,就是在安装中继泵、电磁阀等的基础上,在高区系统高点设断流器,与低区系统连接前设阻旋器,使高区系统循环水实现“有压流无压流有压流”的转换过程,将回水压力减至低区热网要求的压力范围,实现整个系统分别、有序的循环。 混水直连供热 混水直连是指一级网供水在进入用户系统之前进行混水后再连接。直连供热与混水直连供热相比,在相同管径,相同经济比摩阻的情况下,后者输送热量的大于前者,因此混水直连供热系统在同样管径下供热能力增大。具体做法如下: (1)可在换热站内一级网供回水之间的旁通管上安装水泵,抽引回水压入供水管,混合后再进入二级网。该方式可提高一级网供、回水温差,减小管径,降低管网初投资混合比 的计算公式如下: = Gh/ Gw (式中 Gh 混水量 T/H ;Gw 一级网循环水量 T/H)对于现状供热管网,在热网改造困难或无法改造的情况下,可采用提高二级网混合比的方法来增大一级网的供回水温差,以满足热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此种方式适用于一级网供回水压差能满足用户系统需用压差的热力站。 (2)在换热站一级网供水管上设置水泵,同时将泵吸入口处的供水管与用户系统的回水管连通,使得该泵同时抽引一级网供水与用户系统的部分回水,兼具加压与混水的两种功能。此种方式主要应用于混水直连供热系统中一级网供回水压差低于用户系统需用压差的换热站。 综上所述,多种高度的建筑、多样的供热形式混合的热负荷越来越多,我们要根据热负荷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供热系统,保证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推动热力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宋若生 安锦锋 陈维军 马吉涛) 篇二:城市高层住宅建筑采暖设计浅议城市高层住宅建筑采暖设计 【摘要】本文就以当今城市的主体建筑-高层住宅建筑为研究 对象,从供暖方式的选用、室内采暖设计和室外采暖设计三方面来 说明高层住宅建筑的采暖设计情况。以供同行商榷,论述不当之处 欢迎大方之家不惜教诲。 【关键词】高层、热电联产、分户计量、室内、室外、热负荷、 散热器、水力、采暖设计 【 abstract 】 this paper in order to become the main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election of heating means,(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高层供暖分区设计规范) indoor heating design and outdoor heating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at heating design. for peer discuss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not appropriate place dafangzhigu welcome at taught. 【 key words 】 high-rise, cogeneration, household metering, indoor, outdoor, the heat load, radiator, hydraulic, heat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日益推进,人们的生活 质量和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舒适的建筑采暖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 的必需品,即是日常必需品,人们及相关学者已充分意识到建筑采 暖系统的设计,对城市的环境和日常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 以如下工程实例为依据,浅议高层住宅的采暖设计 工程实例 郑州市地处中原,地势比较平坦,本文就以一个由二十栋十层高 的高层组成的住宅群为例,假设该高层地下一层为储藏室,地上一 层至十层均为住宅,来简要说明高层住宅建筑的供暖方式选用及室 内、室外采暖设计。 一、高层建筑供暖方式选用 我国住宅建筑供热采暖多采用热电联产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的集 中供热采暖方式。因为集中供热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高品位热源, 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其中区域锅炉供暖方式安全、清洁、方便,且采暖时间可由小区业 主协调决定,然而缺点是费用比城市集中供热方式略微有些高,此 外管理不当还会引起污染问题 ,所以基于城市环保发展战略需求, 近年来,随着能源构成情况的变化,住宅建筑供热采暖系统也朝多 元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方式,成为已 我国二十一世纪建筑采暖方式的首选,有关规定说明:“只要有可 能接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网的,坚决不采用其它方式供暖” 。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而言,采用市政集中热力网热电联产的方式供 暖即安全又清洁又方便。热电联产是利用燃料的高品位热能发电 后,将其低品位热能进行综合利用的供热技术。通过相关计算表明, 此种供热效率约为中小型锅炉房供热效率的 2 倍,产热量造成的空 气污染也远小于中小型锅炉房。 但也存在一定缺点,长久以来我 们地处北方的建筑大都采用集中供暖方式,也多以居室采暖面积而 定。此种计量收费方式给供暖收费带来很大麻烦,也就是说用户居 住或不居住,都得交采暖费,导致 3040的热量浪费。其次,长 距离输送,管网初投资高,维护、管理费用也高。然而随着问题的 发现,解决的办法也随之出现,按照前苏联的大规模实验结果,将 此种供热末端增加调节手段,并采用按热量计量收费后,可节省热 量 30以上,避免了以上诸多不便,所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采暖 方式被广为应用,成为是我国非常提倡的一种供暖方式。尤其对高 层住宅建筑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更应是以后采暖方 式的重点发展方向。 二、高层住宅室内采暖设计 21 热负荷设计 采取分户热计量设计的高层住宅室内各房间采暖热负荷设计计算 包括围护结构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和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 量。围护结构耗热量:由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组成,其 中基本热耗量由公式 q1=afk(tn-twn)计算得出;附加耗热量包括朝 向附加、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 分比来确定。冷风渗透耗热量:指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耗 热量,由公式 q2=wnlln(tn-twn)计算所得。外门开启冲入 冷风耗热量由 q3 = qjkq.公式计算得到。 热负荷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上述第一点可知此高层选 用了分户计量,用户可以根据不同使用时间来调节自己室内的温 度,而分户计量在户内系统中采用了温控阀,为满足热计量后温度 调节的需要,住宅室内设计温度,应按相应的设计标准提高 2c, 作为设计时温度计算参数,而不加到总热负荷中。计算住宅围护 结构耗热量时应注意:外墙传热系数应采用考虑热桥作用后的平均 传热系数;轻质墙体应结合供热制度进行修正;当房间地面沿外墙 有供热管道地沟时,该房间可不计算地面耗热量;地下室若不采暖 顶板必须采取保温措施,并计算其温差传热量。相邻房间温差大 于或等于 5时,应注意计算通过隔墙或楼板的传热量。因为此住 宅采用了分户计量和分室控温,假若邻室无人居住或间歇性采暖, 由楼板或隔墙形成的传热量会加大负荷,所以计算时应按常规计算 的热负荷再乘以一个适当的系数来考虑该部分传热问题。对于高 层、超高层建筑而言,由于建筑物高度增加,要考虑热压和风压的 综合作用,室外风速随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大,因为对流换热与室 外风速有关,风速愈大,传热愈快,所以风速对耗热量的影响有时 不容忽视,必须通过计算确定。 22 室内各房间散热器片数确定 散热器片数的确定,首先假设修正系数 1 为 1,要先确定散热面 积,由公式 f=q123/k(tpj-tn)计算得出散热面积,再根据每 片散热器的散热面积 f,求出散热器的片数,再乘以修正系数 1, 即得到室内各房间散热器的片数。 23 水力计算设计 通常高层建筑物的热水采暖系统采用分区供给,但当高度不超过 50m 时,可不用采取竖向分区。此高层十层未超过 50米,户内采暖 系统采用下供下回水平双管同程式系统,故水力计算与常规计算方 法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多了热量表和温控阀的阻力,其立管所带的 并联环路由传统的一组散热器变成了一个单独的户内采暖系统。 设计计算时需要注意的是:本系统采用双管系统,各层的支管 在户内是同程式,但双立管所带的各并联环路是异程式。先选择最 不利环路,确定其管径、压力损失。再用同样的方法依次计算各并 联环路的管径、压力损失,求出各并联环路的压力损失不平衡率, 双管同程式允许差值 15%,双管异程式允许差值25%。管材选用: 双立管位于管道井内,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户内埋于垫层 内的采用 pb 管,外径不大于 de25,因地势平坦无坡度敷设,流速 不得小于/s,埋在垫层内的塑料管不得有接头。热表设置: 各居民用户设置户用热表,水过滤器等,采用一户一表。每户的户 用入口设泄水装置,泄水管引至下一层管井内,还要将户内水平管 道泄空,以便装修或维修方便。埋地热管道穿卫生间时,通常要 采用不穿防水层的做法,即采暖干管不进入卫生间,接散热器的支 篇三:高层建筑采暖分区设备简介高层建筑采暖分区设备简介 高层建筑采暖分区设备(又称高层建筑采暖直连设备)是将高层建筑的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36-T1596-2022-绿色食品稻鳅生产技术规程-江西省
- 财务成本管理中的绩效反馈机制试题及答案
- 团章考试题库及答案2024年版
- 护理质控工作实施要点
- 螺纹的基础知识
- 放射医学影像图文介绍
-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202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密卷实战演练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音乐学科乐理知识专项卷(易错题型解析)附五线谱视唱题
- 常见错误医嘱护理要点解析
- 广东省深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健身塑形瑜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2025年辽宁省面试真题
- 单位驾驶员劳务派遣投标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资本经营-终结性考试-国开(SC)-参考资料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 拆除工程地坪拆除施工方案
- 软件授权书范本
- 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平房区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测试练习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山东省中考英语试卷十二套合卷附答案
- DB34∕T 2570-2015 祁红香螺加工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