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规范_第1页
食品加工规范_第2页
食品加工规范_第3页
食品加工规范_第4页
食品加工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加工规范篇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范生产管理标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范生产管理标准 一、 人员管理 四有:有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有具备资质的检验员、有通过健康体检的生产人员、有覆盖全员的食品安全培训。 四勤:勤洗手、勤洗澡、勤理发、勤洗工作服 三不:不配戴饰物、手表;不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二、 设备管理 五坚持:坚持使用前消毒;坚持使用后清理;坚持日常保养;坚持定期维修;坚持规范记录; 三不得: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作的设备;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工艺布局;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 三、 物料管理 六坚持:坚持采购索证、索票、索检验合格证;坚持验收合格才能使用;坚持专人、专账、专库分类管理;坚持物料先进先出;坚持定期检查、清理库房;坚持监控库房存储条件。 九禁止: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禁止使用回收食品;禁止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清洗剂、消毒剂;禁止使用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制品;禁止原辅材料与有毒有害物品混放、混储、混运;禁止使用无标签标识的包装材料;禁止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禁止使用药品; 产品标签、说明书禁止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两防止:防止虫害、鼠害;防止交叉污染。 四、 管理制度 三公开:企业名称要在厂区门口公开;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要在办公场所公开;质量安全负责人、质量安全承诺要在厂区显著位置公开。 三保持:保持生产场所,生产食品的范围与生产许可证一致;保持生产条件与生产许可证一致;保持企业名称与营业执照一致。 五严格: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组织生产;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出厂检验;严格防止交叉污染;严格实施不合格品召回。 十四建;建立进货查验制度;建立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出厂检验制度;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建立销售台账;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建立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建立投诉受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制度;建立产品追溯制度;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建立防止食品污染制度;建立文件记录管理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式。 五、 环境卫生管理 (一) 厂区卫生要求 两不:厂区周边不得有污染源;厂区不得饲养家禽。 三防:防止积水和扬尘;防止虫害侵入,孳生;防止废料、废水、废气的污染。 四定:环境卫生清洁管理要定人、定岗、定标准、定时间 (二) 生产车间卫生要求 三要:要更衣洗手、要换鞋帽、工作服要与个人物品分开放置。 三定:定期检查防虫,防鼠设施;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定期清除废弃物品。四隔离:生与熟要隔离;洗净与未洗净要隔离;消毒与未消毒要隔离;垃圾存放处与食品加工场所要隔离。 篇二:加工食品质量标准仅供参考 以原文为准 加工食品质量标识标准 (农林水产省第 513 号文件,XX 年 3 月 31 号) 制定后所作的修改文件: 1)XX 年 12 月 19 日第 1630 号通报; 2) XX 年 9 月 28 日第 1336 号通报; 3) XX 年 7 月 31 日第 1108 号通报; 4) XX 年 9 月 28 日第 1402 号通报; 5) XX 年 12 月 19 日第 1360 号通报; 6)XX 年 9 月 14 日第 1705 号通报; 7)XX 年 10 月 5 日第 1512 号通报; 8)XX 年 2 月 28 日第 210 号通报; 9)XX 年 6 月 30 日第 909 号通报; 10)XX 年 8 月 1 日第 1051 号通报; 11)XX 年 10 月 27 日第 1463 和 1464 号通报; 13)XX 年 10 月 1 日第 1172 号通报; 14)XX 年 11 月 6 日第 1370 号通报; 15)XX 年 11 月 27 日第 1488 号通报; 16)XX 年 1 月 31 日第 125 号通报。 (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标准将适用于所有加工食品,非工用的加工食品仅限于用容器或包装袋包装的食品。 (术语定义) (强制性标识项目) 第 3 条生产厂家、加工/包装商、进口商或经销商(以下简称“制造商”等) ,应在加工产品(除了工用加工食品)的容器和包装袋上注明下列信息(以下简称 第 3 和 4) 。生产商等对制造和加工的食品并且直接出售给广大消费者或在公共场所提供的饮用水和食品,就不必标示。(1)产品名称; (2)配料名称; (3)净含量; (4)最佳使用期; (5)储存指示; (6)名称或商标名称及生产厂家地址等。 2 对于需要将液体包装介质加入到固体产品中,罐装或瓶装的加工食品不同于那些难以控制沥干重的食品,生产商等应在前文第三条中注明总重量和沥干重。除了沥干重和总重量的数值几乎相同或者液体介质的目的是保护食品。 3 对需要把液体包装介质加入到固体产品中,再对成品进行罐装或瓶装以外的封装形式保存的产品,制造商等应标明沥干重而不是第一款的第 3 条的内容。 4 对于那些易变质需要在加工后立即食用的产品,制造商等应该在包装盒或包装袋上按照前文中第 1 段第 4 条的规定标明产品的使用期限。 5 制造商等,应在加工食品的包装袋和容器上注明除了附表 2 第 1 项中所规定的项目外,还应注明材料的原产地(非进口地) (以下简称“规定范围的加工食品” ) 。 6 对于进口的食品,除了第一项中应注明的项目,生产商等应注明原产地。 (加工食品的标识方法)第 4 条:制造商应遵守以下第 3 条下的标识方法:第1 款中第 1 至第 6 项规定的; 第 2 款中关于沥干重和总数规定;第 3 款中的沥干重;第 4 款中的最后使用期限, 第 5 款的成分原产地。 1)产品名称 该产品名称应为一个普通并能注明产品内容的名称,任何加工食品除了附表 4 注明的,不得带有右列中列出的名称。 2)成分名称 成分的名称应与如下分类 a 和分类 b 相一致。 a)成分名称(除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外)应使用最通用的名称,并按重量降序排列,且按以下规定标明不少于两种成分(以下简称“复合物” ): )上述复合物的名称之后,应在括号中最通用名称按重量在降序注明它的化合物成分。而该化合物成分应包括不少于三种成分,对于那些重量排在第三位以下以及少于总含量 5%的化合物成分应以“其他”字样标注。 ) 如果在产品全部成份的复合成分重量小于 5或成分的名字很容易从复合配料的名称确定,则对上述化合物成分的名称可以不注明。 b)根据食品卫生法实施细则第 21 条第 1 款 1项和第 2 项和第 11、12 项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应在全部成份中按重量降序标注(卫生与福利事业部 1948 年第 23号) 。 d)作为有机的植物有机产品,应与关于按标准正确标注农林业产品条文第 14 条规定的一致(1950 年第 175号,以下简称为“条文” ) ,这些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应注明“有机” 、有机植物及日本农林水产省有机植物标准第3 条所规定的有机产品(农林水产省 XX 年 10 月 27 日文件号 1605) 。关于植物加工有机食品原产地见日本加工有机食品植物原产地农业标准第 3 条(农林水产省 XX 年 10月 27 日文件号 1606) 。 (3)净含量 指定商品的净含量应与政府关于测量指定商品的销售应符合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的条例中第 5 条规定的测量方法一致。 (1992 年第 51 号) ,其他产品的净含量应用克或公斤标注,容量用毫升或升标注,数量和质量都应用明确的表示单位。(4)沥干重 沥干重应用明确的表示单位:克或千克标注。 (5)总含量 总含量应用明确的表示单位:克或千克标注。 (6)最佳使用期和最后使用期 最佳使用期和最后使用期应按如下要求标注: a) 对于从生产日期到最佳使用期或最后使用期不多于三个月的产品,最佳使用期或最后使用期应按如下任何一种方法标注。若第二、第三、第四种的圆点难以标注,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若月或日只有一个数字,数字零应放在第二个数字的位臵。 i) 平成 12 年 4 月 1 日 ii) iii) iv) b)对于从生产日期到最佳使用期或最后使用期不少于三个月的产品,最佳使用期应按如下标注。 i) 按如下任何一种范例标注,若在 b c d 点钟的圆点难以标注,可以省略。在这种情况下,若月或日只有一个数字,数字零应放在第二个数字的位臵。 (a) 平成 12年 4 月 1 日 (b) (c) (d) ii) 除了 i)中提供的,最佳使用期在上面 a 中已标注。 (7)存储说明 存储说明应根据产品的属性标示,如“避免阳光直射,并在常温下储存” , “储存在低于 10下”等。 (8)原料产地 对加工食品主要成分的原产地应根据以下规定标示。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生鲜食品,重量在全部成份的比例中百分比最大,其中重量不低于总重量的 50。生鲜食品的原产地按生鲜食品质量标准第 2 条规定的标注(农林水产省 XX 年 3 月 31 日文件号 514) 。 a) “国产产品”应标识为国内产品,而“原产国”应标注“进口 ,下列地方名称能用“国产”替代: i)农产品辖区或其他一般人都知道的地方的名称; ii)牲畜产品 辖区地或其他一般人都知道它的主要种植地点的名称; iii)海洋产品 该产品生产,收集或捕获的水域名称, (以下简称“水域” ); 产品着陆的港口名称; 辖区地或其他一般人都知道的港口或主要鱼类农场) 。 b). 进口水产品除标注原产国名外还应标注水域名。 c). 其中的主要成分有不少于两个主要的起源地的,地方的名称应按各地所占重量总成分的降序排列。 d). 其中的主要成分有不少于 3 个原产地的,应有不少于两个原产地的名称按各地所占重量降序标注,其他产地应在上标注“其他“字样。 e).若有特殊的原因,能大致确定的地点应根据上面a 至 c 规定的要求标注,使消费者能辨认。 (9)生产商的名称和地址等。 主管的生产商的名称和地址等应注明。 2 第三条中标注的项目应按如下的方法在容器或包装袋下标注可识别的标识。放在一个纸箱内的,必要的项目应在容器或包装袋下标注: 如果容器或包装是由用透明的包装纸或纸盒子包装的;或不用包装纸或纸盒包装的。 (2)标注的项目应符合附加表格规定,强制性标签项目允许根据附表并用可接受的方式标注。 (3) 字和框架的颜色应和背景的颜色不一致。 (4) 标注的字应该大小一致,不小于按日本工业标准(JIS)Z8305(1962) cm 规定的 8 点、点。能被标注在用于产品标签不超过约 150 标签领域。 (4) 除上面第一项已规定,名称应该标注在主要版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主要的版面上可以写上名字并附上重量。 (5) 除第 1 项规定,配料的名称应标注在总商标指明的其他地方 (6) 除第 1 项的规定,净含量应标注在总商标指明的其他的地方,此处不会标注其他强制性项目。 (7) 除第 1 项的规定,最佳使用期应标注在总商标指明的其他的地方,此处不会标注其他强制性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存储说明应标注在总商标指明的其他的地方接近最后使用期或最佳使用期。 (8) 产品的原产地要与主要成分一致,若有必要,在主要成分名称后相应的括号 篇三: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要求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卫生规范: 八不准 三必须 头发不准外露 不准戴耳环、项链 工作服必须干净 肩上不准有落发 袖口必须紧扣 不准戴戒指 不准戴手表、手镯 不准抹指甲油、喷香水、化浓妆 水鞋必须干净 不准携带杂物 其他注意事项: ? 食品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并每年体检一次。 ? 定期对员工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法规的培训,加强员工质量安全意识。 ? 凡患有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肠伤寒和肠伤寒带菌者、痢疾、化脓性或渗出性及脱屑性皮肤病等)的员工必须调离加工检验岗位,痊愈后体检合格方能重新上岗。 ? 进入车间前必须洗手消毒,工作中途不准穿工作服直接进入洗手间,重新进入车间前必须再次洗手消毒。 ? 注意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的集中清洗消毒,并不得穿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离开生产区域或进入与生产无关的场地。 二、食品加工企业涉及到的有毒有害物包括:清洁剂、消毒剂、灭鼠剂、杀虫剂、实验化学药剂、机械润滑油等。1、国家批准食品生产企业所用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等必须是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并有明确的使用方法、使用范围和标准用量。 2、专人负责生产企业对有毒有害化学物应指定专人负责,包括验收、标识、储存、使用等,并做好记录,专人专管,按规定使用。 3、定点存放有毒有害物要做到定点存放,与其他原材料分开,标识清楚,尤其是一些食品添加剂与化学药剂不得混放,以免造成交叉污染。应制定有毒有害化学品及危险品的相应防护措施,并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 4、严格索证食品企业应索取相关合格证明,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卫生要求 1、应具备满足生产需要的更衣室,且更衣室应满足以下三要素: ? 保持清洁、通风、具备防尘防蝇设施; ? 具备专用的个人衣物柜、鞋柜、工作服柜及脏衣物回收设施; ? 具备相应的消毒设施。 2、以下地点应具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施: ? 车间入口; ? 洗手间; ? 加工场所内有需要的地方。 生产车间进口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其规格尺寸应使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才能进入为目的,必需时在相关处设置车轮消毒池,清洁作业区及准清洁作业区对外总出入口处应设置独立的洗手消毒室。 3、应具有足够的防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