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穴定针法”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策略研究【内容摘要】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的指导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数学练习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数学练习指导中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知识结构、学习需要、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从找准“穴位”、有效“定针”等两个方面进行“准穴定针法”的练习指导的策略研究。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数学的反思能力。【关键词】 准穴定针法 小学数学 练习指导 策略一、研究起缘高效的数学课堂一直是我们追寻的目标。数学教学中练习的有效指导,是追求高效数学课堂的一个方面。然而,数学练习指导中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练习指导低效甚至无效。以下是笔者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指导进行“把脉问诊”,总结出主要存在的几个症状:症状一:教师练习指导预设不足,学生一错再错 在平时的讲解练习中,我们往往会因为赶时间,想把练习都讲完,因此讲解时只是把方法在黑板上展示一下,很多孩子会依样画葫芦抄下老师的标准答案,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其题意。这样的练习指导目的不清晰,练习的指导仅仅是简单重复而已。指导后的结果是:这次错了,下次还是错。症状二:教师练习指导分析较浅,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在练习指导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对学生的存在困惑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就进行了练习指导。结果学生听完之后,能按照老师的订正了,实际上就是记下了老师的正确答案而已。症状三:教师练习指导方法单一,学生思维缺乏灵活性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宽泛,很多知识并不是来自课堂,就可以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多样化的。在练习指导中,我们的老师对习题的设计意图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思考不深入,指导解题方法比较单一,对习题的拓展不够,对学- 2 -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不够。二、研究方法的由来黄帝内经指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是人的神经在身体表面的印记,也是身上疾病的体现,还是对症治病的重要部位。穴位具有“按之快然”、“驱病迅速”的神奇功效。数学知识的穴位不也正是如此么,找准数学知识的认知生长点,一些新的数学知识就需要在这样的建构中完成的;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就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的认知起点;自然就可以找到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只要找准“穴位”,有效“定针”,很多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学习明显更为有效。可见只要找准学生认知存在的盲点、空白点,了解学生需要,有的放矢,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因而受它启发,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这些思考:1. 找到学生知识的盲点,找准“穴位”,真正体现学习人人所需要的数学。2. 准确把握知识的生长点,找准知识增长点所需要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学习“把好脉”,有利于为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做好过渡。3. 挖掘教材或者习题的关键点,指导时能切中要害,为学生学习数学“下好针”,学习才更高效。三、研究策略笔者在数学课堂练习指导的教学实践中,主要从“找准穴位”和“有效下针”两个角度来整理:策略一:找准“穴位”,把握“症结”在练习指导中要先善于找到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盲点、困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思维发展点,有利于练习的有效指导。以下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述。1. 找准教材知识结构的“穴位”。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比较系统。每个学段有各自的学习任务,学习重点,对学生的指导目标也更明确。如:关于第一学段统计教学,教材在编排上就是一个循序上进,任务各有所不同。- 3 -内容 学习目标第一册我们的校园 统计校园里各种活动项目的人数,认识象形统计图,并结合统计图解决问题。第二册统计 认识统计表和一格表示 1 的条形统计图,经历分类整理和随机整理两种整理数学的过程,利用统计图解决简单的问题。第三册统计 用一格表示 2 的条形统计图来统计数据,并利用统计图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第四册统计 用一格表示 5 的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生活中的数据,认识较复杂对比式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解答问题,提出问题,并初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第五册可能性 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初步感受,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第六册统计 学习了用折线表示一个基数的条形统计图,会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利用统计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对教材的编排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把握每节课的教学指导的重点、难点,那么教学中就不会出现简单重复学习的现状,课堂学习效率明显提高。2. 找准学生已有经验的“穴位”走进一些课堂,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但是为了完成辛苦备的教案,只好让把学生看成什么都不懂的。原因就是老师课前预设的学习起点与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不吻合。【案例片段】在一次教研课时,有位老师上的是表内乘法(二)的第一课时7 的乘法口诀。老师先让学生复习了 26 的口诀。然后出示课件图: 让学生说说这里有几个?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吗?- 4 -学生说出了 1 个 7,可以表示:177 口诀:一七得七 接着又出示一组,这个时候共有几个?可以怎么表示?学生得到了 2 个 7,可以表示:2714 口诀:二七十四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了 7 的乘法口诀。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是单一,学生反映出来不愿意参与。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却还是墨守成规,非得让学生从第一步开始,一步一步走,显然这样的课堂学习的指导是低效的。不妨我们课前可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学生已经知道了多少关于 7 的乘法口诀的知识?(2)有多少学生已经知道这些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知识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3)鉴于这些基础老师该教一些什么?怎么教?可见,在学习指导中,老师如果能找准学生学习的真实起点这个“穴位”,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下针”,无疑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课堂学习的效率。3. 找准学生认知水平的“穴位”【案例 1】:(如右图)教过低段的老师都会发现,这道题每次都有很多孩子做错。而且还是一错再错。错误:下半场 2 队得几分?45-43=2(分)看到这样的错误,我们都会认为是孩子审题不认真,粗心,所以先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第一次指导:引导孩子仔细看图,找到上半场的 2 队得分是( )分,下半场结束时 2 队得分是( )分。然后再来求下半场的得分。发现学生硬邦邦的被教会了:67-43=24(分)为了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专项知识测查特意放进了这道练习,数字都没改,结果还是有很多人错。45-43=2(分)第二次指导:- 5 -交换场地除了上次的引导学生仔细看题、读题之外,补充了一个问题:下半场 1 队得几分?了解了其他班级的学生情况,也是这样,而且有老师说,这道题以前她教的时候也发现这样的错误。为什么每年都有学生这样的错,而且每个班都是这样的问题。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应该不是几个学生上课不听,粗心读题的问题,应该是我没有找到孩子解决这道题的“穴位”,而在那里“下针”,这样的“针”自然没什么效果。为了“对穴下针”,我对本题知识点进行了剖析,并真正衡量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这道题的知识点有这样几个: 数学知识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生活经验的知识点:篮球比赛的规则。作为一场篮球比赛,都分为上半场比赛、中场休息、下半场比赛;而且中间要进行交换场地,那么两边的计分也得随着场地变化,顺序也得进行变化。于是我结合题目给孩子讲了关于篮球比赛的一些规则,并进行了模拟,让学生对这些规则有一个比较熟悉的了解。再来做这道题的时候,孩子就知道该怎么审题了。讲评之后在单元测试中,这道题就没有人再弄错了。可见数学习题的指导,关键要找到孩子知识水平的“穴位”,再扎针,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找准学生思维碰撞的“穴位”在一次课中,有位老师上了口算乘法,这位老师为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针对学生易错的题,特别设计了几组对比练习。如:1405 156 16041540 165 1406我们经常认为,数学计算是练出来的,认为学生的运算错误是由于练得不- 6 -够多造成的。但这种题海战术不能深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时多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自己探索两道算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才能真正让学生懂得融会贯通,而不是生搬硬套。如: 156( )表示:个位相乘 5630,十位上的 1 和 6 相乘就是 6 个 10,所以是 90. 165( )表示:个位相乘 6530 和156 的个位相乘一样。十位上的 1 和 5 相乘只有 5 个 10,比 156少了 1 个 10,所以是 80。因为 5665,而两者相差的是 106 和105,所以相差一个 10。这样的对比练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也使新授知识变得更易于掌握。策略二:“下针”稳、准、精,治疗“症结”在练习指导中要进行教学剖析、弄清问题、才能改善教学经过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稳”要问因,下有用的针案例一:如上图中:在教了正方形面积以后,如右图的错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不理解题意,因为这里是桌布,不是直接求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数学思维比较弱的孩子不善于转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学生审题不清,把求的问题面积和周长概念混淆了,这是审题习惯的问题,不是不会做。针对第一种问题,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理解;针对第二种老师重在学生审- 7 -题方法的指导,如图圈出关键字“边长、周长、面积”。在练习指导中老师要善于分析出原因,找到学生学习的“穴位”,下有用的针。2.“准”要找准,下有效的针如:在等差数列的和,学生都会做的,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求出项数。这一直是历年来这种练习指导中的难点。可以把它和这种题型一起进行思考:1、4、7、10、( )这列数中,901 这个数排在第几个?其实求的就是项数。项数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讲比较陌生,也比较抽象。但是对于植树问题里棵树、段数、每段的距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因为可以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起来就不是那么费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求项数和植树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练习指导。如下图:像这样老师在教学中要找准学生的需要,找准问题的症结,找准学生的学习“穴位”下针才有效。3. “精”要深入,下高效的针学生的发展是自主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没有指导的学习往往是盲目低效的,但指导不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指导也是低效的。练习的指导中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这都需要有效指导。如:在教学了三角形分类后,可以在指导学生画三角形的练习中进行感悟和提高。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三角形,下面要组织 1 分钟画直角三角形比赛。学生有以下几种情况:生:规规矩矩的一条边一条边,一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画。这是大部- 8 -分学生采取的方法。生:三角尺上印下来,显然也比上面的快一些。除了上面的方法外,其余人基本上用的是这种。 生:发现有个别学生这样画 ,先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线,然后画出三角形,这是受到了数图中三角形个数的启发,速度肯定比前面两种速度都要快。另外,老师趁势进行拓展:(如下图两幅图)在规定时间里这样画出来的直角三角形个数肯定又比前面的要多。而且还蕴含了很多的钝角三角形,不仅感受了画直角三角形的速度之快,还感受了等高的三角形。像这样的练习指导,不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而是如何引导学生采用了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为学生的思维发展着想,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层层深入,进行有效指导,这样的针才称得上高效针。四、研究的效果通过运用“准穴定针法”进行数学课堂练习指导有效果:1. 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练习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着,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教材的处理更加有据可依,目标更加明确了。2.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练习题的兴趣。课堂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3. 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做习题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