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设立评价报告_第1页
冷库设立评价报告_第2页
冷库设立评价报告_第3页
冷库设立评价报告_第4页
冷库设立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1 概述1.1 评价对象和范围根据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及安全评价合同的要求,确定本次设立安全评价对象为 XX 项目。评价范围仅限于 XX 项目 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生产工艺及设备、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安全管理等。1.2 评价目的和内容1.2.1 评价目的设立安全评价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措施和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并投入使用,分析和预测工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作好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保证该项目建成后安全生产方面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初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项目本质安全程度,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一、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备与主体工程“三同时” 的规定。二、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本项目在建成投产后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有害程度,评价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可接受程度。三、提出消除、预防或减弱危险有害的对策措施,提高项目的本质安全水平。四、为本项目建成后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据。五、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1.2.2 评价内容一、论证该建设项目与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符合性;XX 项目项目申请报告 的可行性。二、辨识、分析该建设工程、主要辅助工程及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三、针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管理措施;四、做出评价结论。1.3 评价依据1.3.1 国家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4第28号)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2第73号)6)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4号)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设立安全评价报告38)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10)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3第586号)1.3.2 规范性文件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 号)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3)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 年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 年第 1 号)4)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56 号文)5)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司办字2004127 号);6)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5第 1 号令)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3第 63 号)8)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7第 16 号)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9第 17 号);10)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0第 30 号)设立安全评价报告411)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0令第 36 号)1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 有关问题的通知(安监总厅培训2010179 号)13)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1第 40 号)14)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 47 号);15) 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劳部发1995161 号)16) 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公安部19906 号令)17) 关于实施新修改的若干问题的意见(国质检法2009192 号)18)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11第 140 号)19)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20105第 11 号)20)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 号)1.3.3 标准规范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4)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5)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6) 建筑照明设计规范 GB50034-20047)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的安装和运行 GB13955-2005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2158-2006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10) 安全色 GB2893-200811) 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 GB2894-200812) 高处作业分级 GB3608-20081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l2801-200814)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081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1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1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18) 冷库设计规范 GB50027-201019)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20) 冷库安全规程 GB28009-201121)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T8196-200322) 高温作业分级 GBT4200-200823)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200824) 用电安全导则 GB/T 13869-20082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l-201026) 噪声作业分级 LD80199527) 安全评价通则 AQ8001-200728) 安全预评价导则 AQ8002-20071.3.4 其它相关资料1) 设立安全评价合同及委托书;2) 该项目其他相关技术资料。设立安全评价报告61.4 设立安全评价程序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等。前期准备划分评价单元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图 1-1 设 立 安 全 评 价 程 序 框 图设立安全评价报告72 项目概况2.1 建设单位简介XX 有限公司位于 XX,成立于 2013 年 4 月 21 日,注册资本:叁拾万元,企业法人:XX,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水产品养殖、销售等。2.2 建设项目简介2.2.1 项目建设背景XX 有限公司拟投资 5000 万元,在 XX 区域新建年加工水产品3000tXX。2.2.2 项目基本情况该项目占地面积 13333m2,总建筑面积 12177m2,拟建冷库加工间及附属设施一座(8774.8m 2),综合楼一座(3370m 2),换热站一座、污水处理池一座、配电室一座,配套建有停车位 20 个。2.2.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2-2 主要经济技术一览表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一、主要产品1 成品金枪鱼 t 1100 年产量2 盐泽虾 t 10003 精制鱿鱼干 t 5004 其他水产制品 t 400二、主要原材料1 金枪鱼 t 1300 年耗量设立安全评价报告82 鲜虾 t 12003 鱿鱼 t 8004 其他水产品 t 500三、动力消耗1 水 t 89762 电 104kw 110.5四、辅助材料1 包装 套 2104五、劳动定员 120 名,年工作日 300 天1 管理人员 名 202 技术人员 名 203 工人 名 80六、总投资 5000 万元1 建设投资 万元 4404.262 流动资金 万元 595.74七、效益分析1 年营业收入 万元 153302 总成本 万元 12235.163 税后利润 万元 1759.874 税后投资回收期 年 4.445 财务净现值 万元 5726.16 税后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3.67 税后2.3 厂址条件2.3.1 地理位置项目位于 XX 以南。项目厂区所在地地势较平坦,地层稳定,选址不设立安全评价报告9在“发震断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 9 度及高于 9 度的地震区;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直接危害的地段;采矿陷落(错动)区地表界限内;爆破危险界限内;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等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 3.0.14 条规定的区域。图 2-1 项目地理位置图2.3.2 气象条件区 内 气 候 属 受 海 洋 性 气 候 影 响 的 大 陆 性 气 候 , 四 季 分 明 , 气 候 温 和 , 雨热 同 季 , 受 海 洋 的 调 节 , 夏 无 酷 暑 , 冬 无 严 寒 。年 平 均 气 温 12.5 , 最 高 气 温 35 , 最 低 气 温 -14.5 。 年 平 均 降 水 量985mm, 降 水 主 要 集 中 在 7、 8、 9 月 , 年 平 均 日 照 时 间 2540h, 无 霜 期215d, 最 大 冻 深 32cm。2.3.3 地质条件厂区基底为元古界郊南群片麻岩,年代久远,近地表层形成了较厚的风化层。该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条件简单,地层较少,自上而下可分为:碎石土、含砾粘土、强风化片麻岩、微风化片麻岩四层。地下水稳定在 26m。区域稳定性较好,无不良地质现象。2.3.4 水文条件XX 近 海 沿 岸 常 年 表 层 水 温 变 化 范 围 2.627,潮流速度 1.2m/s,水流项目所在地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0畅通,水体交换充分,近岸海水 pH 值 8.158.35,盐度平均为 30.12,浅海水质肥沃。XX 市区主要地层、地质情况为局部上覆 1.5m 左右的第四系松散沉积层,下部为基岩,岩性为花岗闪长岩,该区地下水埋藏较深,水质良好,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不丰富,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2.3.5 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XX 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该项目建筑物按7 度设防。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规定,该项目生产厂房,应按标准设防类建筑设防,即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2.4 周边环境周边环境见图 2-2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11:50北图 2-2 项目周边环境简图周边环境距离符合性见表 2-32.5 主要建构筑物及总平面布置2.5.1 主要建构筑物该项目厂区总占地面积约 13331.1,总建筑面积约 12176.8,绿化率 9.8%。拟在厂区东侧设 1 个出入口,厂区主要建筑构成包括:1 个冷库加工间及辅助设施、1 个综合楼、1 个配电室、1 个换热站、1 个污水处理池、1 个垃圾收集站等。主要建构筑物见表 2-4表2-4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 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m2) 结构形式 层数高度(m)火灾类别耐火等级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21 冷库加工及辅助设施 8774.8 钢框架结构 2F 11 丙类 二级2 综合楼 3370 钢筋混凝土结构 5F 21 民建 二级3 配电室 70 砖混结构 1F 3.5 丁类 二级4 换热站 150 砖混结构 1F 3.5 戊类 二级5 污水处理池 145 砖混结构 1F6 机房 220 砖混结构 1F 3.5 乙类 二级2.5.2 总平面布置项目总平面布置见图 2-3 1:50北图 2-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总平面布置距离符合性见表 2-52.6 工艺及设备2.6.1 主要原辅材料本项目主要原材料为金枪鱼、鲜虾、鱿鱼及其他水产品、包装、液氨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3等,该项目原辅材料使用及储存情况见表 2-7表27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表序号 原辅材料 单位 年用量1 金枪鱼 t 13002 鲜虾 t 12003 鱿鱼 t 8004 其他水产品 t 5005 包装 套 21046 液氨 t2.6.2 主要产品本项目主要产品为成品金枪鱼、盐泽虾、精制鱿鱼干及其他水产制品等,见表 2-8表28 主要产品一览表序号 产品名称 单位 年产量1 成品金枪鱼 t 11002 盐泽虾 t 10003 精制鱿鱼干 t 5004 其他水产制品 t 4002.6.3 生产工艺1、水产品处理:原材料洗济、分级、切头、去内脏、剖切、去皮加工。2、水产品深加工:盐泽、冷冻、干燥、微波处理、高压灭菌等。3、蒸煮:杀菌4、冷却:杀菌后降温处理,控制在 18内。5、速冻:控制库温在-25以下,禁止热货进行速冻。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46、包装:按照 SOP 要求。7、出货:检验合格8、冷藏:包装后的产品储存在-18的冷库中。2.6.4 储存工艺一、制冷工艺主要流程为低压液态氨经过氨泵送至蒸发器(30),在蒸发器内吸收外界的热量,变成气态,由制冷压缩机一级吸入抽回,再经一级压缩后变成中压高温的氨气排至中间冷却器中(-38,0.6MPa),经冷却后的中压低温气体又被制冷压缩机的二级吸气吸入,再经二级压缩变成高压高温的氨气(100,1.0MPa)排至高压贮液器中,高压氨液在经液体分配站送到所需、各个设备中,一部分送至低压循环贮液桶(-38,0.6MPa)。变成了低压低温的氨,保证氨泵的供应量,一部分送到中间冷却器,作为再冷却剂进行氨气和氨液的冷却。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工作,达到制冷降温效果。二、制冷工艺流程框图如图 2-5图例: 低温液体流动的方向 高温液体流动的方向高压气体流动的方向 气体方向中冷器-300.4MPa循环桶-300.6MPa油分离器500.8MPa冷凝器300.8MPa贮液器 30 1.2MPa调节站空分器氨泵冷分配集油器压缩机50、1.5MPa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5图 2-5 制冷工艺流程图2.6.7 生产设备本项目拟购置的生产设备详见表 2-9 主要设备一览表表2-9主要设备明细表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介质 工作压力 (MPa) 工作温度()1 氨压缩机 台 9 氨 1.5 502 中间冷却器 台 3 氨 1.4 -503 贮氨器 EA-8.0;EA-5.0 台 3 氨 2.0 常温4 低压循环桶 台 5 氨 1.4 -305 氨泵 台 8 氨 1.5 -506 洗鱼机 台 57 分级机 台 38 自动投料机 台 39 去皮机 台 310 浸盐机 台 211 高压灭菌设备 台 312 真空包装机 台 313 冷冻干燥机 台 214 微波预热机 台 2注:管道设计压力 2.5Mpa。2.7 公用工程2.7.1 供配电一、用电负荷等级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该项目的生产工艺特点,确定该项目的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生产用电及照明等配套辅助工程的用电负荷等级为三级。二、用电量根据生产工艺特点,该项目装置的最大用电负荷为 185KW,经过核算,项目全年耗电量约为 110.5 万 KWh。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6三、照明照明电源:50Hz、220V2.7.2 给排水一、给水1、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为水产品冲洗用水 10 m3/d,冷冻用水循环使用,日补水量 2 m3/d,日用水量总计 12 m3/d。 2、生活用水 日用水量约为 12m3,年用水量为 3600m3。管线枝状布置,供水压力 0.3MPa。 3、其他用水 本项目其他用水主要为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及其他不可预见用水,不可预见用水按总用水量的 10%计,日用水量为 5.92 m3/d。 二、排水项目排水主要为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和未预见污水(雨水)等。生产污水经沉淀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及未预见污水及处理后达标排放。雨水排放结合竖向设计,采用排水暗管与地面坡度相结合的排水方式,地表泾流尽量利用道路和地面的坡度,地面最小坡度设计为0.3%,将大部分雨水汇集到项目区域主次路面上,由路下的排水暗管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排水管最小设计坡度为0.3%。2.7.3 供汽、供热该项目提供的图纸等相关资料中对相关内容描述较少,本报告将在建议措施中补充完善。2.7.4 采暖、通风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7一、采暖项目办公楼采暖拟采用空调,车间内不设取暖设施。二、通风本工程生产车间采用全室通风,通风设备采用屋面式通风器,通风换气量按全车间 12 次/h 计算。2.7.5 通讯项目主要生产车间配备固定电话,管理人员配备手机,办公室配备固定电话、宽带、传真等基本的通讯设施,可以满足生产和对外联系的需要。2.7.6、维修该项目简单维修由企业员工进行,储罐等维修由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厂家进行。2.7.7 运输本项目建成后,在厂区东侧设置 1 个出入口。主要原辅材料及产品运输工具为厢式货车,厂内运输工具为叉车及小型运输车等。项目周围交通发达,公路、铁路、水上运输方便。 2.7.10 消防该项目提供的图纸等相关资料中对相关内容描述较少,本报告将在建议措施中补充完善。2.7.11 防雷防静电设施在屋顶设置避雷带,利用钢柱作接地引下线、基础内钢筋网作综合接地体,构成整个防雷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 10。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8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2 主要危险物质辨识生 产 过 程 中 使 用 的 危 险 化 学 品 主 要 有 制 冷 系 统 中 使 用 的 液 氨 。3.2.1 危险物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氨 、 液 氨 : 为 第 2.3 类 有 毒 气 体 , 无 色 , 有 刺 激 性 恶 臭 味 。 分 子 式NH3, 分 子 量 17, 相 对 密 度 0.82g/l, 溶 点 -77.7, 沸 点 -33.5, 自 燃 点651.11, 蒸 气 密 度 0.6, 蒸 气 压 1013.08kpa(25.7); 蒸 气 与 空 气 混 合 物 爆炸 极 限 15.7 27.4%(最 易 引 燃 浓 度 17%); 氨 和 空 气 混 合 物 达 到 上 述 浓 度 范围 遇 明 火 会 燃 烧 和 爆 炸 ; 火 焰 能 水 平 传 播 , 遇 油 类 和 可 燃 物 会 增 大 火 灾 危 险 。氨 气 的 溶 解 度 极 高 , 所 以 常 被 吸 附 在 皮 肤 黏 膜 和 眼 黏 膜 上 , 从 而 产 生 刺激 和 炎 症 。 氨 气 可 麻 痹 呼 吸 道 纤 毛 、 损 害 黏 膜 上 皮 组 织 , 使 病 原 微 生 物 易 于侵 入 , 减 弱 人 体 对 疾 病 的 抵 抗 力 。 氨 被 吸 入 肺 后 容 易 通 过 肺 泡 进 入 血 液 , 与血 红 蛋 白 结 合 , 破 坏 运 氧 功 能 。 短 期 内 吸 入 大 量 氨 气 后 可 出 现 流 泪 、 咽 痛 、声 音 嘶 哑 、 咳 嗽 、 胸 闷 、 呼 吸 困 难 等 症 状 , 严 重 者 可 发 生 肺 水 肿 、 成 人 呼 吸窘 迫 综 合 征 , 同 时 可 能 发 生 呼 吸 道 刺 激 症 状 。高 浓 度 氨 可 引 起 反 射 性 呼 吸 停 止 。 液 氨 或 高 浓 度 氨 可 致 眼 灼 伤 ; 液 氨 能造 成 皮 肤 灼 伤 。液 氨 主 要 危 险 特 性 见 表 3-1 和 表 3-2, 详 细 的 理 化 特 性 指 标 见 附 表 。表3-1 氨对人的毒性浓度(mg/m 3) 时间(min) 反应35007000 30 可即时死亡17504500 可危及生命700 立即咳嗽553 强烈刺激现象,可耐受 1.25min设立安全评价报告19浓度(mg/m 3) 时间(min) 反应175350 28 鼻和眼刺激、呼吸和脉搏加速140210 尚可工作,但有明显不适140 30 眼和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70140 可以正常工作70 呼吸变慢,皮肤电阻逆转67.2 45 鼻咽有刺激感9.8 无刺激作用3.5 可以识别气味0.7 感觉到气味表3-2 氨的物质理化特性物质名称火灾类别 主要危险特征闪点()爆炸极限(%) 毒性 腐蚀性危规编号氨 乙 易燃、有毒 - 15.727.4 级中度危害 有 230033.2.2 危险物质的包装、储存、运输技术要求项 目 制 冷 工 艺 运 行 过 程 中 使 用 的 危 险 化 学 品 液 氨 的 包 装 、 储 存 、 运 输 技术 要 求 如 下 :一 、 包 装 : 钢 制 储 罐二 、 储 存 : 储 存 于 阴 凉 、 通 风 的 库 房 。 远 离 火 种 、 热 源 。 库 温 不 宜 超 过30。 应 与 氧 化 剂 、 酸 类 、 卤 素 、 食 用 化 学 品 分 开 存 放 , 切 忌 混 储 。 采 用 防爆 型 照 明 、 通 风 设 施 。 禁 止 使 用 易 产 生 火 花 的 机 械 设 备 和 工 具 。 储 存 区 应 备有 泄 漏 应 急 处 理 设 备 。三 、 运 输 : 氨 铁 路 运 输 时 限 使 用 耐 压 液 化 气 企 业 自 备 罐 车 装 运 , 装 运 前需 报 有 关 部 门 批 准 。 采 用 钢 瓶 运 输 时 必 须 戴 好 钢 瓶 上 的 安 全 帽 。 钢 瓶 一 般 平放 , 并 应 将 瓶 口 朝 同 一 方 向 , 不 可 交 叉 ; 高 度 不 得 超 过 车 辆 的 防 护 栏 板 , 并用 三 角 木 垫 卡 牢 , 防 止 滚 动 。 运 输 时 运 输 车 辆 应 配 备 相 应 品 种 和 数 量 的 消 防器 材 。 装 运 该 物 品 的 车 辆 排 气 管 必 须 配 备 阻 火 装 置 , 禁 止 使 用 易 产 生 火 花 的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0机 械 设 备 和 工 具 装 卸 。 严 禁 与 氧 化 剂 、 酸 类 、 卤 素 、 食 用 化 学 品 等 混 装 混 运 。夏 季 应 早 晚 运 输 , 防 止 日 光 曝 晒 。 中 途 停 留 时 应 远 离 火 种 、 热 源 。 公 路 运 输时 要 按 规 定 路 线 行 驶 , 禁 止 在 居 民 区 和 人 口 稠 密 区 停 留 。 铁 路 运 输 时 要 禁 止溜 放 。 液 氨 物 料 的 详 细 特 性 见 附 表 1 氨 (液 氨 )物 质 特 性 表 。3.4 生产及储存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通过对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物质、生产过程的工艺特性和使用设备分析,依 据 企 业 职 工 伤 亡 事 故 分 类 、 生 产 过 程 危 险 和 有 害 因 素 分类 与 代 码 等 相 关 标 准 规 范 , 该 项 目 生 产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主 要 危 险 因 素 有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起重伤害、触电、灼烫、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淹溺、毒物危害、噪 声 与 震 动 、 辐 射 、 高 低 温 危 害等 。3.4.1 火灾爆炸一、制冷系统火灾爆炸危险氨属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氨气浓度在15.727.4%范围内会发生爆炸,一旦氨气发生泄漏,当浓度达到下限时如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可以发生氨气爆炸。制冷机房安装有制冷压缩机等设备和管道,生产运行时,若设备、容器质量问题,管道破裂,阀门损坏,运输不当,贮罐暴晒,操作失误等因素发生氨泄漏,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火灾和爆炸。安全阀检验、检查不及时,开启压力高于系统设计压力,通往安全阀的阀门意外被关闭,而起不到安全泄压作用,使系统内压力升高导致容器破裂,泄漏的液氨遇明火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压力表及各种仪表、液位计等检验或检查不及时,表失灵,显示数值为非真实值,对操作人员造成误导而使系统出现故障引起的氨泄漏若遇明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1火会引发火灾爆炸。设备、管道及阀门等若锈蚀严重,造成液氨泄漏,遇明火可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制冷机房为爆炸危险区域,若没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 设置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及设施设置出现故障,有电火花出现,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在维修过程中,若系统内的液氨清洗、置换不彻底,焊割未经置换清洗或置换清洗不彻底的液氨罐(槽)体或液氨管道,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制冷工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缺乏安全操作知识,操作失误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生产及仓储区火灾爆炸危险冷藏库内有大量的液氨输送管道和制冷排管。在运行过程中,若液氨管道、阀门及法兰损坏等因素发生氨泄漏,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火灾和爆炸。冷库内的原辅材料及包装物均为可燃物,如遇火灾均可燃烧。在维修过程中,若焊割未经置换清洗或置换清洗不彻底的液氨管道,易引起火灾和爆炸。另外项目冷库内运输采用叉车,如果叉车不设置阻火器,如果氨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会发生火灾爆炸。三、电气火灾配电柜等供配电装置、线路的避雷装置、接地装置如不符合要求,有遭雷击引发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危险。制冷装置动力、照明线路如果设计不合理,会加速电缆绝缘老化,引发短路事故,若断路器、热继电器等保护装置失效,线路接触不良,用电设备散热不良,电缆绝缘为非阻燃型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冷库、仓库内的电气设备及线路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3.4.2 中毒窒息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2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使用有毒物品液氨,作业人员接触有毒物品的机会较多,若储氨罐等容器、制冷管道和泵体法兰及阀门等密封失效、容器和供液管道腐蚀破裂、操作失误等原因,液氨(气)会迅速外泄,氨比空气轻(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6),有强烈的刺激气味,空气中氨含量达到7g/m3时,可危及人的生命。事故通风未与报警仪连锁,发生氨气泄漏后,未及时开启事故风机,个体防护不当易发生中毒,对人体造成伤害。在制冷系统卸氨操作时,若液氨槽车卸氨管线泄漏,液氨(气)会迅速外泄,易发生人员中毒的严重事故。制冷容器及管道检修工作中若对容器、管道没有进行充分的吹除置换;工作环境通风不良造成动火作业过程中空气质量变差,液氨有毒气(液)体残余毒物易挥发,有中毒的危险性。3.4.3 容器爆炸制冷系统中的储氨罐、集油器、氨油分离器等均为压力容器,工艺管道为压力管道,这些压力容器或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容器爆炸的危险。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爆炸、破裂的危险主要是由于在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作用下,器壁、封头等承压元件和安全保护装置失效造成的。另外,温度压力急剧变化时,因热胀冷缩,造成材料变形或应力过大,会导致材料破坏,高湿度的环境会加速材料的腐蚀。如果液氨泄漏和破裂,不仅可能造成其它设备的损坏,扩大事故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可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和大量人员伤亡。一旦爆炸,大量的液氨瞬间泄出,立即挥发为气氨,可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高温高压可加速设备金属材料发生蠕变、改变金相组织,加剧设备的疲劳腐蚀,使其机械强度减弱,如果对设备、管线(尤其是弯管、弯头)、接头的机械强度和密封未定期检测,易发生容器的物理爆炸。另外,若制冷系统中存在较多空气,未及时放空气,也会引起制冷装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3置爆炸。常见的压力容器失效有泄漏和承压元件出现裂缝、开裂或破碎现象造成的破裂爆炸,压力容器的破裂形式有: 一、因压力高于额定压力引起塑变,导致延性破裂;二、选材不当,使用了脆性材料,又因应力集中(焊缝应力、形状不合理、不连续)发生脆性破裂;三、变化的温度和压力,使其金属材料疲劳导致疲劳破裂。3.4.4 触电触电是电气危害中最为常见的伤害事故,作业过程中触电事故往往突然发生,在极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死亡率极高。操作人员在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的过程中,均存在着触电的危险,特别在工作环境潮湿严重的场所和部位,会增加这类危险的程度。导致触电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一、未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器安装不符合技术要求,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二、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绝缘老化漏电,可引起触电事故;三、携带式电动工具等移动式电气设备,其经常需要移动,电源线容易损坏漏电;四、缺少安全电压系统,人员误接触会发生触电事故;五、电气设备未设置保护接零、保护接地,或接零接地不符合技术要求,易发生触电事故;3.4.5 灼烫该项目的锅炉、蒸气管道带有高温,若保温隔热措施不良,警示标志不清,则可能会使人员误触高温表面造成烫伤,另外,若因管路、阀门故障,蒸气突然泄漏或喷出,也会烫伤人员。制冷站使用液氨作为制冷剂,液氨为液化气体,一旦设备、容器、管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4线破漏,大量液氨喷出,由液态急剧减压变为气态时,大量吸热,结霜冻冰。如喷溅到人身上,就会造成冻伤。另外,若设备的保温隔热效果不好,操作人员若碰到低温设备也易导致冻伤发生。3.4.6 机械伤害设备操作、检修间距不足,作业、维修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用力过猛,身体失去平衡,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在生产或设备检修过程中,人员接近机械运动部件的危险区域时,若此处无防护罩、防护挡板等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强度不足或失效,容易引起挤、压、绞、碾、割等机械伤害;个体防护用品对预防事故极为重要。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穿戴安全帽、手套、眼镜、防护鞋等防护用品,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可能;对操作人员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不遵守操作规程,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3.4.7 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因不采取安全措施或防护措施不利,栏杆、盖板、梯子等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因腐蚀强度下降等原因,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3.4.8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高处不稳定的物体,如高处作业(高处设备检查、维修等作业)时使用的工器具、零配件等,尤其是较大较重的物体,会因人的失误行为落下,有造成低处人员受到物体打击伤害的危险。高处传递工具若随意抛掷,也有造成低处人员受到物体打击伤害的危险。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5登高作业必须配带安全带或使用保险绳,高空作业时所使用的工具也应系好安全绳,防止坠落伤人。高空垂直作业时,人员在同一垂直线上进行操作,上下没有相互呼应,或没有采取防止物体滚动滑落措施,作业场地未按规定设置防护栏及警示标志等均可发生物体打击伤害危险。3.4.9 车辆伤害车辆检修不及时带病行驶,刹车、灯光、喇叭、反射镜等装置存在缺陷;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如道路、照明等作业环境不良,道路狭窄不平,雨雪等影响车辆视线;车辆超速行驶,违规操作;驾驶员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疲劳驾驶等。3.4.10 坍塌厂房等建构筑物因地震、台风、碰撞、年久失修等原因坍塌,造成设备设施及人员损伤。设备设施因平台、斜梯、支架护栏等过载、腐蚀、检修不及时等原因坍塌,造成设备设施及人员损伤。3.4.11 淹溺本项目设置污水处理池一座,如果缺少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设施不完善、员工违章操作,可能发生人员掉入,造成淹溺事故。3.4.12 毒物危害职业中毒指在生产劳动中由于接触或使用工业毒物,并在较长时间内少量毒物反复经常地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中毒为慢性中毒,接触毒物的时间可以是数月、数年或更长的时间才出现症状。在生产条件下,慢性中毒较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6多见,但由于发病缓慢且早期又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三个方面。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有毒性大小、在空气中浓度、接触的时间长短、劳动强度及个人的身体状态等。氨气是一种刺激性、窒息性毒物、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被吸入肺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作业人员如长期接触氨气,防护不当,可产生毒物危害。按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规定,冷库氨压缩机间的制冷工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方面属于IV级轻度危害。3.4.13 噪声与振动危害噪声和振动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容易疲劳,反应迟钝,影响工作效率,还会使工作出差错。长期在强噪声下工作,如没有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会引起听觉疲劳,听力下降,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出现噪声性耳聋。生产过程中,噪声可干扰影响信息交流,听不清谈话和信号,增加误操作的发生,引发其它伤害事故。制冷机房的噪声源主要是压缩机组、泵等设备,这些设备工作时产生机械性噪声和管道噪声。3.4.13 辐射本项目有微波处理工序;高压电力的电磁辐射,为辐射的固有危险源。极易对周围作业人员造成辐射伤害。3.4.14 高低温危害该项目的锅炉房、水煮工序是高温作业场所,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7操作人员长时间处在此环境中,如果作业现场通风不良、休息不及时等,容易因高温而引发中暑等疾病。车 间 、 仓 库 低 温 工 作 环 境 , 如 果 劳 动 防 护 不 好 , 容 易 冻 伤 作 业 人 员 手 脚 ,轻 则 红 肿 疼 痛 、 重 则 可 能 造 成 终 身 残 疾 。3.5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通过对该建设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其主要危险是机械伤害和火灾爆炸伤亡事故伤害,按其危险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依次是:火灾爆炸、中毒窒息、容器爆炸、触电、灼烫、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淹溺、毒物危害、噪声和振动危害、辐射、高低温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某一岗位会有多种危险、有害因素同时存在并起综合作用,使岗位的危险、有害程度成倍增加,致使作业人员过早的出现意识模糊、引起心理和生理变化,从而增加诱发伤亡事故的可能性。各种作业岗位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见表 3-4。3.6 重大危险源辨识3.6.1 危险辨识依据本 项 目 对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的 依 据 是 危 险 化 学 品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 GB18218-2009) 和 国 家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局 、 国 家 煤 矿 安 全 监 察 局20045 6 号 文 关 于 开 展 重 大 危 险 源 监 督 管 理 工 作 的 指 导 意 见 的 规 定 。 危 险 化 学 品 重 大 危 险 源 辨 识 中 明 确 了 重 大 危 险 源 的 概 念 就 是 “长 期地 或 临 时 地 生 产 、 加 工 、 搬 运 、 使 用 或 储 存 危 险 物 质 , 且 危 险 物 质 的 数 量 等于 或 超 过 临 界 量 的 单 元 ”; 而 危 险 物 质 是 指 “一 种 物 质 或 若 干 种 物 质 的 混 合 物 ,由 于 它 的 化 学 、 物 理 或 毒 性 特 性 , 使 其 具 有 易 导 致 火 灾 、 爆 炸 或 中 毒 的 危 险 ”; 其 单 元 的 定 义 是 “指 一 个 ( 套 ) 生 产 装 置 、 设 施 或 场 所 , 或 同 属 一 个 工 厂的 且 边 缘 距 离 小 于 500m 的 几 个 ( 套 ) 生 产 装 置 、 设 施 或 场 所 ”。 对 于 临 界 量设立安全评价报告28的 定 义 是 “指 对 于 某 种 或 某 类 危 险 物 质 规 定 的 数 量 , 若 单 元 中 的 物 质 数 量 等于 或 超 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