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_第1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_第2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_第3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_第4页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目 录第一部分:古诗1、蚕妇(宋)张俞22、马诗(唐)李贺33、敕勒歌 北朝歌44、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55、绝 句 (唐)杜甫江碧鸟逾白66、绝 句 (唐)杜甫迟日江山丽77、八阵图(唐)杜甫88、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99、听弹琴(唐)刘长卿 1010、秋浦歌 (唐)李白 1111、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1212、鸟鸣涧(唐)王维 1413、宿建德江(唐)孟浩然1514、咏白鹭(唐)陈普1615、独坐敬亭山(唐)李白17第二部分:三字经1、全文 19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2、易解36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注释】蚕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张俞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少愚。益州郫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解说】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解说】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4敕勒歌北朝民歌ch l chun yn shn xi敕 勒 川 , 阴 山 下。tin s qing l lng gi s y天 似 穹 庐 , 笼 盖 四 野。tin cng cng y mng m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5fng chu co d xin ni yng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2、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3、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4、苍苍:青色。 5、见:通“现”出现,显现。【解说】敕勒人生活的原野在阴山脚下,这里的天幕象毡帐篷一样笼罩着辽阔的大地。苍天浩渺无边,草原茫茫无际,每当大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的牛羊就显现出来。朗读时情绪要明朗豪放。“穹庐”、“笼盖四野”、“ 苍苍”、“ 茫茫”要重读,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要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要洋溢着对美丽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 232-前 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解说】 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作者简介】李清照 (1084.2.5.-1155.4.10.)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元封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二岁。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早年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7绝 句 (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解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情更加浓厚。【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绝 句 (唐)杜甫Error! Error! Error! Error!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8Error!,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Error! Error! Error! Error! Error!。【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解说】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这一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也跃然纸上。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9八阵图 (唐)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注释】、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解说】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 别树一格。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0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1、此地:指易水。 、燕丹:即燕太子丹,太子丹叫荆轲去刺秦始皇, 在易水送别。 、壮士:指荆轲。 4、冲冠:发怒时头发把帽子冲得直竖起来。 【解说】 以前荆轲刺秦,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 荆轲按剑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如今骆宾王在此地别友,感荆轲事而咏之,昔人已没,而易水至今犹寒,其千秋英烈之气令人感奋.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1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解说】 “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 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2秋浦歌(唐)李白白 发 三 千 丈, 缘 愁 似 个 长。不 知 明 镜 里,何 处 得 秋 霜。【注释】1. 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2. 缘:因为。3. 个:这样。4. 秋霜:指白发。 【解说】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 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 “秋霜” 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3长歌行汉乐府民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 徒:白白地。【解说】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4【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5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 涧:夹在两山间的流水。闲:安静。空:空空荡荡。 时:时而,偶尔。鸟鸣涧,是一处风景极优美的地方。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解说】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山夜晚异常幽静的景象。诗的大意说:在寂静没有人声的 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 这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 衬静的手法,收到“ 鸟鸣山更幽” 的艺术效果。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旷:空旷。 江清:江水清澈。【解说】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江水清清一轮明月离人很近。【名句赏析】名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此诗写旅途愁怀,构思巧妙。起句“移舟泊烟渚”点题,写小船停靠在建德江中的小沙洲边准备住宿。第二句“日暮客愁新” 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 新”字,让人觉得原来诗人本有无尽的旧愁,今日在此停泊,又生出更浓的新愁。这就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但新愁何在,作者没有明说,却给我们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江边日暮风景:茫茫旷野,天幕低垂,似要笼罩一切;清清的江水中,只有一轮明月,在舟边荡漾。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7在这茫茫四野、悠悠江水中,惟有明月来陪伴孤独的游字。明月让他获得了慰藉,也使他平添了更多的新愁。 “愁”是诗眼,全诗围绕“ 愁 ”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咏白鹭(唐)陈普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解说】据说,陈普少年家贫,勤奋好学,聪明过人;五岁在田间见白鹭群飞而过,作咏白鹭云:“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歇,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 。其师听后,称赞不已。十二岁通晓四书五经.【作者简介】陈普字尚德,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南宋淳佑四年(1244 年)生于宁德二十都石堂(今属蕉城区虎贝) ,元至和元年(1328),病逝于莆田。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家。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8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19【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2.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3 尽:没有了。4 闲:偷闲,安闲。5 厌:厌弃,厌烦。【解说】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厌烦。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高的敬亭山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0【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 李杜”。唐代还有一位诗人叫李贺,号诗鬼,和李白有的一比。两人统属浪漫主义风格,想象奇伟,用词夸张。但相比而言,李白诗多信笔挥撒,自然天成。李贺则多引用典章故事,刻意雕琢,用尽心机了。真可谓呕心沥血。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三字经rn zh ch xng bn shn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xng xing jn x xing yun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1gu b jio xng ni qin 苟 不 教 性 乃 迁 jio zh do gu y zhun教 之 道 贵 以 专x mng m z ln ch昔 孟 母 择 邻 处z b xu dun j zh子 不 学 断 机 杼du yn shn yu y fng窦 燕 山 有 义 方jio w z mng j yng教 五 子 名 俱 扬yng b jio f zh gu养 不 教 父 之 过jio b yn sh zh du教 不 严 师 之 惰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2z b xu fi su y子 不 学 非 所 宜yu b xu lo h wi 幼 不 学 老 何 为 y b zhu b chng q 玉 不 琢 不 成 器rn b xu b zh y 人 不 学 不 知 义 wi rn z fng sho sh 为 人 子 方 少 时 qn sh yu x l y 亲 师 友 习 礼 仪 xing ji lng nng wn x 香 九 龄 能 温 席 xio y qn su dng zh孝 于 亲 所 当 执 rng s su nng rng l 融 四 岁 能 让 梨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3d y zhng y xin zh 弟 于 长 宜 先 知shu xio t c jin wn 首 孝 弟 次 见 闻 zh mu sh sh mu wn知 某 数 识 某 文 y r sh sh r bi 一 而 十 十 而 百 bi r qin qin r wn 百 而 千 千 而 万 sn ci zh tin d rn 三 才 者 天 地 人 sn gung zh r yu xng 三 光 者 日 月 星 sn gng zh jn chn y 三 纲 者 君 臣 义f z qn f f shn 父 子 亲 夫 妇 顺 yu chn xi yu qi dng 曰 春 夏 曰 秋 冬 c s sh yn b qing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4此 四 时 运 不 穷 yu nn bi yu x dng 曰 南 北 曰 西 东 c s fng yng h zhng 此 四 方 应 乎 中 yu shu hu m jn t 曰 水 火 木 金 土 c w xng bn h sh 此 五 行 本 乎 数yu rn y l zh xn 曰 仁 义 礼 智 信 c w chng b rng wn 此 五 常 不 容 紊 do ling sh mi sh j 稻 粱 菽 麦 黍 稷 c li g rn su sh 此 六 谷 人 所 食 m ni yng j qun sh 马 牛 羊 鸡 犬 豕 c li ch rn su s 此 六 畜 人 所 饲 yu x n yu i j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5曰 喜 怒 曰 哀 惧i w y q qng j 爱 恶 欲 七 情 具 po t g m sh jn 匏 土 革 木 石 金 s y zh ni b y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go zng z f r shn 高 曾 祖 父 而 身 shn r z z r sn 身 而 子 子 而 孙 z z sn zh xun zng 自 子 孙 至 玄 曾 ni ji z rn zh ln 乃 九 族 人 之 伦f z n f f cng 父 子 恩 夫 妇 从 xing z yu d z gng 兄 则 友 弟 则 恭 zhng yu x yu y png 长 幼 序 友 与 朋 jn z jng chn z zhng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6君 则 敬 臣 则 忠 c sh y rn su tng 此 十 义 人 所 同 fn xn mng x jing ji 凡 训 蒙 须 讲 究 xing xn g mng j du 详 训 诂 明 句 读wi xu zh b yu ch 为 学 者 必 有 初 xio xu zhng zh s sh 小 学 终 至 四 书 ln y zh r sh pin 论 语 者 二 十 篇 qn d z j shn yn 群 弟 子 记 善 言 mng z zh q pin zh 孟 子 者 七 篇 止 jing do d shu rn y 讲 道 德 说 仁 义 zu zhng yng z s b 作 中 庸 子 思 笔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7zhng b pin yng b y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zu d xu ni zng z 作 大 学 乃 曾 子 z xi q zh png zh 自 修 齐 至 平 治 xio jng tng s sh sh 孝 经 通 四 书 熟 r li jng sh k d 如 六 经 始 可 读 sh sh y l chn qi 诗 书 易 礼 春 秋 ho li jng dng jing qi 号 六 经 当 讲 求yu lin shn yu gu cng 有 连 山 有 归 藏 yu zhu y sn y xing 有 周 易 三 易 详 yu din m yu xn go 有 典 谟 有 训 诰 yu sh mng sh zh o 有 誓 命 书 之 奥 小学二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28w zhu gng zu zhu l 我 周 公 作 周 礼 zh li gun cn zh t 著 六 官 存 治 体 d xio di zh l j 大 小 戴 注 礼 记sh shng yn l yu bi 述 圣 言 礼 乐 备 y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