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2WORD版_第1页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2WORD版_第2页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2WORD版_第3页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2WORD版_第4页
人教版(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学设计2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教案活动一浏览本组教材,制订活动计划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材料,初步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3、浏览教材,学会制订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教学时间:12 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上学期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地纳入到即将制订的活动计划。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1、自由浏览本组教材,对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什么?(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2 / 14(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三、分组讨论,制订计划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1)自由阅读,把你认为有价值的画下来。(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 35 人的学习小组。3、分组制订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小组成员:_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1)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解答同学的提问。(2)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小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还可以向其他小组提出疑问。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1)分析其他小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3、公布活动计划。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3 / 14活动二浏览“阅读材料” ,了解信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教学目标: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网上呼救和把握自己 ,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 14 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3、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教学时间:34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内容1、导入:同学们,在学习中,你们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得信息的?(生答)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谈到了自己获得信息的方式,很不错。同学们都知道,现在我们已进入了 21 世纪,也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可以说信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呢?从古至今,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怎样的发展,这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将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去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请同学们把教材打开,翻到第六组课文的第一个板块。 )二、阅读建议,讨论交流1、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活动建议” 。2、小组内讨论。(1) “活动建议”中提出的活动可以开展哪些?(2)在活动时,我们可以参考哪些资料?怎样去获取这些资料?3、班上交流。三、浏览“阅读材料” ,知晓大意1、自由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 。(1)古人是靠哪些方式传递信息的呢?(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的形式传递信息。 )4 / 14(2)你还知道哪些从前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吗?2、读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并结合上一个故事,看看人类历史上从远古到当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远古:口耳相传或借助器物。古代:靠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1)了解了从古至今传递信息方式的变化,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明白,人类追求高效率信息传递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2)因特网和所有的传递方式比,其优越性在哪里?3、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你了解到的多媒体电脑有哪些功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2)读了这篇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呢?(生各抒己见)(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魔术师,亲身感受它的神奇吧!(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课,指导学生上网实践,如,欣赏照片、音乐、动画,给亲朋好友发邮件、贺卡等。 )4、 网上呼救 。(1)你读了这篇材料,有什么感受?(2)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越来越广泛了,和同学讨论讨论你所知道的网络应用吧。(3)分小组讨论,生汇报。(比如,银行用网络实现在 ATM 机上存取款,邮局用网络快速汇款,医生利用网络给在家中的病人看病,观众在家中通过网络观看演出)5、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影响学习成绩;影响身体健康;导致犯罪5 / 14青少年要调整好心态,不要被网络所控制、所奴役。(2)课堂讨论。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害。小结:有效地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诱惑就会发生悲剧。(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四、学科整合,延伸体验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2、谈谈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3、总结:网络是多么神奇呀!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好好利用强大的网络,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吧!活动三进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的调查,召开辩论会教学目标:1、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2、参加“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学时间:23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找到不少自己感兴趣的信6 / 14息。你喜欢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呢?学生在小组里自由谈论自己最近知道的新的信息。二、全班交流,对信息进行分类如:体育类、军事类、交通类、生活故事类学生谈谈信息都是怎么得知的。师板书,将常用的获取信息资料的方法整理出来。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亲自看到或听到。电话或短信。报刊和书籍。广播和电视。网络。其他。三、交流家庭信息记录表1、自己设计一个表格,记录家人一天得到的信息,看看信息的来源,并进行简单分析,看看家人感兴趣的信息是什么,从中发现什么。2、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可以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以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3、交流调查的结果。(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4、分析调查结果。(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提供例子分析,如: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人: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获得信息的渠道7 / 14中国男排以 0:3 负于日本队 郊区有 300 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爸爸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天气预报:明天晴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妈妈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我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亲自看到或听到;电话或短信;报刊或书籍;广播或电视;网络;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如,妈妈知道了明天是晴天,准备洗衣服。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看体育新闻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刊、书籍,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统计和分析一家人一天内获得了哪些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不同的人感兴趣的信息是否相同等。(2)写好书面的“调查结果分析” 。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8 / 14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等。四、明确要求,开辩论会1、交代辩论会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2、出示辩题。辩题 1 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辩题 2 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辩题 3 正方:上网聊天交朋友多/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辩题 4 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3、选择辩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4、小组讨论,充分准备。5、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1)辩题观点的陈述。(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4)总结观点的陈述。6、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五、展开辩论,陈述观点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进行客观的评述,使学生获取正确的认知。活动四阅读材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目标: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 5 个生字。2、确定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3、指导学生把搜集好的资料分类整理。4、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9 / 14教学时间:34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想要探究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注意搜集信息,利用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就能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与别人交流,从小培养科学家的研究素质。2、请大家阅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板块,明确今天的学习要求。 (教材 125 页)3、刚才,我们阅读了课文,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课文有哪些要求。(学生交流,要求有: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合作也可以独立进行研究;通过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取资料;从搜集的资料中,找出对解决问题特别有用的部分多读几遍,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两篇研究报告,讨论一下怎样写研究报告,然后分头撰写,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二、阅读材料,交流写法1、自由阅读奇怪的东南风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两篇材料。2、小组合作,把两个作者的调查步骤、方法列出来。3、全班交流,展示小组成果。4、小结:奇怪的东南风一文研究的问题是爸爸咳嗽的原因。归纳一下作者的做法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他人;得出结论。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是一则规范的研究报告。这个研究报告分四部分: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结论。可以从这个研究报告中学习简单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两个研究的结论,都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具有科学性,这是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最重要之处。三、讨论交流,选择话题10 / 141、读教材中的活动建议,看看哪些问题可以研究。2、学生按共同研究的内容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的具体目标。小组内明确分工,组织协调。3、根据提示,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小组研究报告的课题。提示:(1)我们家生活的变化。(2)本班同学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四、搜集资料,编写报告1、资料的搜集与处理。(1)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计划内容: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2)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的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3)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多媒体出示:搜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 不足 适用范围自己观察、记录 第一手资料,真实 费时多 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调查、访问 比较真实可信 工作量大 小范围调查从书籍、报刊上摘录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 需要较多资料时利用网络搜索 速度快,信息量大 需要设备 需要大量资料时2、浏览和筛选材料。筛选的标准是:(1)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2)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3)要注意资料中是否有与自己看法不同的观点,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3、出示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11 / 14(1)问题明确。(2)方法恰当。(3)资料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4)结论清楚。 (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4、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一般的格式是:(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简要地说明下列内容:课题提出的缘由;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4)结论。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5、小组成员讨论,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活动范例研究报告本班同学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其原因的分析五年级一班杨小雨一、问题的提出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我们的眼睛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但有些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视力下降,不得不带上近视镜。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我们小组的几个同学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1)通过上网、看一些有关科学用眼和眼睛保健方面的书籍,了解什么是近视及近视产生的原因。(2)通过查阅体检卡片(近三年的)和实际进行的视力检测,了解本班同学的视力状况以及近三年同学视力的发展情况。12 / 14(3)通过与本人交谈、调查,走访家长的形式,掌握近视同学的学习及生活上的习惯。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上网、报刊、书籍等近视产生原因近视是视力缺陷的一种,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过长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强,便进入眼球的影像不能正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的前面造成的。查资料(体检卡片) 、视力测试学生近视状况、近视比例等本班 40 名同学,有先天性遗传近视的 1人;后天近视的 6 人;患趋光性近视的 3 人,近视同学的比例占本班的四分之一。较前几年比,近视率有增高趋势。交谈、走访、调查近视同学的用眼习惯多数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不能科学用眼。写字时离书本太近;长时间用眼不休息造成视觉疲劳;长时间看电视,在光线太强或太暗的环境中看书等。四、结论1、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和视网膜的距离过长或晶状体屈光力过强,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因此,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可以戴凹透镜加以矫正。2、近视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时间用眼疲劳造成的,如看书姿势不正确,近距离看书、写字,不注意休息等。另外,高度近视还与遗传有关。3、近视是可以预防的,要做到“三要”和“四不看” 。 “三要”:读写姿势要正确,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在 30 厘米左右;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 1 小时后要休息一下,并且要远眺(tio)几分钟。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13 / 14活动五交流研究报告,评价学习成果教学目标:1、交流简单的研究报告。2、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教学时间:12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了。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