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校本教案_第1页
小学国学校本教案_第2页
小学国学校本教案_第3页
小学国学校本教案_第4页
小学国学校本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单元 第 1 课 课 题 三字经之 人之初 性本善知 识 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能 力 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学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教 师 教学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字典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知道了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 1000 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 , “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3、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这句地意思是: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4、讲解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提问,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一般是谁?父亲应该对教育孩子负什么责任?在孩子的成长之中,父亲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讲了岳飞教育儿子的故事教育当然是父母的职责,但是人终究要走进社会,要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去接受更完备的教育。不严格地进行教育,是老师的过错。四、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五、联系实际拓展。1)结合故事周处除三害引导学生思考。读一读这篇故事,结合学过的三字经你懂得了什么?2)联系实际,请同学们说说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有什么感受。第 单元 第 2 课 课 题 三字经之 昔孟母 择邻处知 识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能 力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勤学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 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学习勤学的优良传统。教学难点 了解孟母三迁、五子登科两个故事。教 师 教材,教学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字典 熟练朗读 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三字经之昔孟母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学 生 了 解 了 孟母三迁、五子登科故事内容,学习到作为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育子观念,要想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除了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个人不断地努力。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的三字经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开火车背诵一遍。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二、新授1. 播放动漫或图片:孟母三迁老师讲故事师:孟母一次又一次带着孟子搬家,选择好的邻居而定居下来,这是为什么?(为孟子找一个好的成长环境)2.解释重点词语:断机杼:师:想象,织机上的梭子断了,就不能再继续织布了。这块布就成了一块废材料,孟母又为什么要这样做?(教育孟子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师:燕山是人的名字吗?(地名)义方:教子中好的方法。扬:传播小结:无论孟母还是窦禹钧,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选择了很好、很适合、很有效的教子方法,这是在讲哪三个字的含义? (有义方)3讲 “弈秋教棋”的故事。(1)这一故事以弈秋的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效果为正反教材,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2)两个学生的聪明才智本来接近,但是学习的效果却迥乎不同,为什么?(3)这里所提供的弈秋的故事,只是辅助领悟人之初的文章精义,无需在这一典故上做过多引导,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概,形成整体的生动认识即可。4.指导朗读:(1)听老师范读。(2)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3)让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4)让学生齐读,分角色对读,加深印象,达到背诵的程度。三、布置作业。生字练习或诵读。第 单元 第 3 课 课 题 三字经之养不教,父之过知 识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能 力 2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要注意“宜”“琢”“义”“方”“执”“融”“弟”等字。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3了解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等故事,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初步理解幼年学习知识和重视孝悌的道理。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养不教,父之过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孝 悌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通 过 学 习 本 课 , 学 生 对 守 孝 悌 有 了 更 进 一 步 的 深 刻 认 识 , 意 识 到 自 己 平时 对 待 父 母 的 态 度 , 不 仅 对 父 母 是 一 种 伤 害 , 也 违 背 了 做 人 的 基 本 良 知 ,上 课 的 形 式 也 不 仅 仅 局 限 于 过 去 传 统 形 式 ,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的三字经大家还记得吗?下面请全班一起开火车背诵一遍,然后再齐背一遍。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二、新授:(1)自读、合作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2)字句梳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教”:第一个“教”是指父之教,第二个是指师之教。过:过错。严:严格、严厉。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子” ,指小孩子。 “不学” ,即不肯读书。 “非所宜” ,不应如此。 “幼” ,年少之时。 “老” ,年老之时。 “何为” ,是反问句,可以解释为“有什么作为呢?”或“有什么用处呢?”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 ,雕刻玉石。 “器” ,指器物。 “义” ,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 不成器” ,出于礼记学记 。 “君子比德于玉” ,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方”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 、 “当” 。 “少时” ,小时候。 “亲” ,亲近。“师友” ,良师益友。 “礼仪” ,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3)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生解释后,老师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导体会:家长的过错:实际上是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育子女,还要选择好的方法。老师的怠惰:实际上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偷懒、不可倦怠。小结:这句话讲了为人父母、老师的一种责任。三、不同形式朗读四、听故事“昼习夜读成学者”五、同桌之间互相背诵。三、指导朗读、四人合作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第 单元 第 4 课 课 题 三字经之玉不琢,不成器知 识 熟读三字经。能 力 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了解三字经中的名人事迹。教学难点 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玉不琢,不成器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本 节 课 利 用 启 发 式 和 讨 论 式 进 行 教 学 ,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浓 厚 , 他 们 能 很 好地 理 解 了 课 文 意 思 , 并 纷 纷 表 示 一 定 会 在 生 活 中 , 虚 心 接 受 师 长 和 同 伴 的批 评 教 育 , 并 能 正 确 理 解 忠 言 逆 耳 利 于 行 , 良 药 苦 口 利 于 病 的 道 理 了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二、学习新课(一)自读、合作读(二)解释重点句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 ,雕刻玉石。 “器” ,指器物。 “义” ,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 不成器” ,出于礼记学记 。 “君子比德于玉” ,美玉比喻君子所应该拥有的品德。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方” ,表示时间,相当于“在” 、 “当” 。 “少时” ,小时候。 “亲” ,亲近。“师友” ,良师益友。 “礼仪” ,礼节、仪式。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三)根据老师的解释,试着翻译(四)老师范读、学生试着读(五)同桌互相读、比赛读、全班齐读(六)听故事:“秦始皇拜荆条”(七)试着背诵三、总结。第 单元 第 5 课 课 题 三字经之香九龄,能温席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的孝顺品格。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意思,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课文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香九龄,能温席百善孝为先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本 节 课 利 用 讨 论 法 , 放 手 让 学 生 去 大 胆 发 言 , 分 享 自 己 与 父母 相 处 时 候 的 孝 心 故 事 , 他 们 都 很 兴 奋 , 那 份 幸 福 溢 于 言 表 。 改变 形 式 后 , 课 堂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 想 来 , 还 是 要 多 让 孩 子 们 去 想 、去 说 、 去 做 , 把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 让 他 们 成 为 课 堂 的 主 人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3.解释重点词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香” ,黄香,东汉湖北安陆人。 “九” ,九岁。 “执” ,坚持始终,身体力行。这是一个讲孝顺的故事。黄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皇帝赞叹:“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融”,指孔融,东汉鲁国人。 “弟” ,即悌,在这里当动词解,意思是弟弟敬爱哥哥,名词当动词用。 “长” ,兄长。 “知” ,明白。 “宜先知” ,应该早早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够传诵千百年,关键就在于“谦让”二字。兄弟之间,要“兄友弟恭” ,而孔融表现的就是弟恭。4.全文翻译: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5.听故事孔融让梨 、 扇枕温席三、学生练习读四、分组比赛读五、试着背诵六、总结第 单元 第 6 课 课 题 三字经之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原课文的含义。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能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 流利朗读,理解句意,能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学难点 流利朗读,理解句意,能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首孝悌,次见闻百善孝为先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孝 心 是 中 华 民 族 的 传 统 美 德 , 增 长 见 识 和 才 干 , 是 今 后 立 足社 会 的 根 本 , 修 身 齐 家 治 天 下 , 是 每 个 人 的 社 会 责 任 , 也 是 促 进社 会 和 谐 进 步 的 必 要 , 教 学 中 利 用 的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 同 桌 互 相 诵读 , 小 组 竞 赛 的 方 式 , 很 受 学 生 的 欢 迎 , 我 会 继 续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前面所学内容,开火车背诵。二、学习新课1 朗读课文2 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 (2)讲意思3.解释重点词句首:首次,为首。 孝:指孝敬父母。悌:尊重兄长。 次:接下来,其次。数:数目或数字。 文:文学、文章。4.根据句释,翻译。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5.学生试着朗读6.同桌互读、比赛读7.全班齐读、压火车读三、听故事:并非天生识字四、学生试着背诵五、总结第 单元 第 7 课 课 题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能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意思,落实在实际生活中。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学 生 们 通 过 此 课 的 学 习 , 懂 得 了 人 与 人 之 间 应 该 遵 守 的 三个 行 为 准 则 , 只 有 都 遵 守 行 为 准 则 , 社 会 才 会 和 谐 。 教 学 中 利 用的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 同 桌 互 相 诵 读 , 小 组 竞 赛 的 方 式 , 很 受 学 生 的欢 迎 , 我 会 继 续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课文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3、 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 学习小故事。 6、作业:背诵并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内容。 第 单元 第 8 课 课 题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课文的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理解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理解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理解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教 学 中 利 用 的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 同 桌 互 相 诵 读 , 小 组 竞 赛 的 方 式 , 很 受学 生 的 欢 迎 , 我 会 继 续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课文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理解句意: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译文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 ,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译文 至于说到 “五行” ,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3、 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5、 学习小故事。 第 单元 第 9 课 课 题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课文的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理解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使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诗经的六个部分:典 谟训 诰誓 命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学 生 了 解 了 古 代 诗 经 的 内 容 , 古 书 内 容 记 载 的 详 实 ,值 得 现 代 人 学 习 。 我 们 要 学 习 其 内 容 , 还 要 懂 得 并 珍 惜 他 的 历 史价 值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课文 2 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译文】 连山 、 归藏 、 周易 ,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译文】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3. 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 (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 单元 第 10 课 课 题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课文的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 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学 生 知 道 了 古 代 系 列 丛 书 的 内 容 , 古 书 内 容 记 载 的 详 实 , 值得 现 代 人 学 习 。 我 们 要 学 习 其 内 容 , 还 要 懂 得 并 珍 惜 他 的 历 史 价值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译文 周公著作了周礼 ,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译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 ,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3、 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 单元 第 11 课 课 题 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课文的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 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本 课 列 举 了 多 部 值 得 我 们 诵 读 的 古 书 , 这 些 都 能 增 长 见 识 和 才干 , 是 今 后 立 足 社 会 的 根 本 , 修 身 齐 家 治 天 下 , 是 每 个 人 的 社 会责 任 , 也 是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进 步 的 必 要 , 教 学 中 利 用 的 小 组 合 作 学习 , 同 桌 互 相 诵 读 , 小 组 竞 赛 的 方 式 , 很 受 学 生 的 欢 迎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解释句意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译文】 国风 、 大雅 、 小雅 、 颂 ,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 ,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 ,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 ,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3、齐读意思。 4、 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 单元 第 12 课 课 题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 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本 课 列 举 了 多 部 值 得 我 们 诵 读 的 古 书 , 这 些 都 能 增 长 见 识 和 才干 , 是 今 后 立 足 社 会 的 根 本 , 修 身 齐 家 治 天 下 , 是 每 个 人 的 社 会责 任 , 也 是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进 步 的 必 要 , 教 学 中 利 用 的 小 组 合 作 学习 , 同 桌 互 相 诵 读 , 小 组 竞 赛 的 方 式 , 很 受 学 生 的 欢 迎 。第 1 课时教学过程(主要知识呈现 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1、朗读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理解句意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3、 齐读意思。4、 齐背课文。 5、 学习小故事和文化小课堂:(1)读。 (2)略讲。6、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 第 单元 第 13 课 课 题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知 识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 力 理解并掌握意思。教学目标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句意, 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难点 理解句意,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教 师 教材、课件教学准备学 生 熟读教材课 时 1 课 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板书设计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内 容 : 针 对 教 学 实 际 , 对 教 学 中 的 某 个 环 节 、 某 个 问 题 、 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再教学设计等 方 面 的 真 切 感 悟 。课后反思学 习 本 课 尔 康 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