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日韩生活保护制度研究篇一: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设想下的思考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小组成员:马杰 张婧 郭凯 李立宝 向雪松 摘要:中日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 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国家间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三国贸易发展。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关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贸易大国,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是新型工业国家,三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XX 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 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 55,亚于欧盟的655。 根据 XX 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 7 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 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 一中日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中日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打破了国家的、地区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快了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国家间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使得共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中日经济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寻求更多方面的合作,使双边贸易再上新的台阶。 多年来,中日关系日趋密切,政府高层渐渐开始往来,两国之间不断增进了解,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也逐渐成为日本最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 1. 从 1980 年开始中日两国即成为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额从当年的 94 亿美元增加到 XX 年的 2073 美元,增长近 2200%。 2. 在 XX 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约达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据 日本财务省日中贸易统计,从国别和地域贸易额的比较情况来看,中国占日本贸易总额的%,占第 1 位,之后顺序是:美国亿美元,韩国亿美元,中国台湾亿美元在 XX 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作为世界第4 和第 2 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共占泛亚洲 GDP 的 82% 3. 据日本国际贸易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统计数据显示,XX 年中日贸易额为 万亿日元,较上年减少%,自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减少。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为万亿日元,同比增长%;进口额为万亿日元,同比减少%,日方逆差万亿日元。08 年 9 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11 月、12 月双边贸易额均出现大幅下滑,中国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4. XX 年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亿美元、 亿美元和亿美元,下降%、%和%,占日本出口总额的%、%和%。据日本海关统计,XX 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下降%。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亿美元,下降%;自中国进口亿美元,下降%。日本贸易逆差亿美元,下降%。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5.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XX 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亿美元,与 XX 年相比,增长率为 30% 6. 据日本经济新闻8 月 16 日报道:16 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宣布,XX 年上半年中 日间贸易总额为 1631 亿 5105 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8%,创同期历史新高,仅次于去年下半年的 1634 亿8684 万美元。 中日两国贸易增长趋势如下图所示: 图一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中日两国的贸易发展迅速,自 XX 年以来进入飞跃式发展状态,进出口贸易额迅猛增长,连续突破 1000 亿、XX 亿、并在 XX 年突破 3000亿大关,可以说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二中,我们看到,中国在对日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出口金额明显低于进口金额而且逆差额越来越大。中国作为世界性的贸易大国长期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绝对性的顺差地位,为何在对日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呢? 据海关统计,XX 年中日贸易规模达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的 10%,中国对日贸易逆差高达亿美元。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 易伙伴、第五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从大类商品来看,机电产品在中日贸易中所占比重较高,XX 年,机电产品占中国对日贸易进、 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为%、%;从具体商品来看,XX 年中国自日本进口居前的产品是集成电路、钢材、汽车零部件,而对日本出口居前三位的是服装、农产品和电子产品以及矿产资源如稀土。中国对日主要是出口劳动密集与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廉,利润低,而中国则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机电及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品,这就出现了中日贸易“一亿件衣服换一架飞机“的贸易状况。中国需要依靠出口大量廉价产品才能平衡日本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这就造成了中日贸易中,中国处于逆差地位的状况。 二 中韩贸易 1)中韩贸易现状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 1992 年 8 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 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 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 30%以上。韩中经济具有互补性,两国在双方都有比较优势的资本、货物、零部件和中间材料等领域进行了良好的经贸合作。此外,两国在一些新增产业和战略产业方面也面临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近年来继续扩大交流与合作,在经贸领域取得了更大发展。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XX 年贸易额为 1258 亿美元,比 XX 年减少%。 2 据韩关税厅统计,XX 年中韩双边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其中,韩出口亿美 元,同比减少%,韩进口亿美元,同比减少%。 3 XX 年,中韩贸易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我出口亿美元、进口 1384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35%。我逆差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韩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而且中韩两方在互相投资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XX 年,韩在华投资新批项目 1695个,同比增长%,我实际使用韩资亿美元,同比减少%。截至 XX 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 52172 个,实际投资金额 473 亿美元,韩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4 XX 年 9 月韩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921 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亿美元, 同比增长%,进口亿美元,同比增长%。1 至 9 月,韩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8084 亿美元,同比增长%。其中,出口4153 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 39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中韩间的贸易正在不断发展,而且这也是两国领导人所寄望的,韩国国务总理金滉植在今年 4 月 13 日表示,他希望韩中两国能进一步深化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双边贸易额在 XX 年达到 3000 亿美元的目标。 2)中韩贸易逆差变化的现状及特点中韩贸易形态在建交前后反差较大。建交之前,两国以民间小型贸易为主,中国为产品输出国; 建交之后, 形势逐渐发生变化, 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 中国变为逆差国, 且差额越来越大。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 具体数据见表 1。 表注: 资料来源, 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信息资料整理 贸易逆差增长速度快从 XX 年至 XX 年的 10 年间, 最大的逆差数额达亿美元,几乎是建交时逆差额的 230 倍; 最小的逆差数额为亿美元,几乎是建交时逆差额的 50 倍;而贸易总额与建交时期相比较,最大约 40 倍,最小约 7 倍;出口额与建交时期相比较,最大约 30 倍,最小约 5 倍。特别是在 XX 年, 逆差增速同比增长达%。可以看出,逆差数额的增速比贸易总额和出 篇二:中日韩历史渊源中日韩的历史及渊源 同源同根/近亲近支,是中日韩三国人的共识,虽然还是有些人不会承认,但无论遗传学、生物学也好,确实是如此。日本和韩国的导游都在说秦朝的徐福,东渡扶桑、为皇帝求长生不老药,随同的童男童女就成了日本人的先祖。 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说,日本人的来源无非是东北亚、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而来,土著的日本人是阿依努人在北海道,这些土著人个子矮、多毛,因为是从西伯利亚地区来的;再一支就是通过琉球群岛北移、还有部分中国、朝鲜犯人、流放者、异见者的后代。朝鲜的来源,从历史上来说是朝鲜半岛远祖的马韩,辰韩和弁韩,加上东北亚的少数民族杂居、融合而成的。韩指代领袖、或伟大,所以称大韩民国。 观看历史,日本朝鲜有未统一时代和统一时代,未统一时代就是英雄辈出、战乱频仍的时期,作为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又少的农业小国,古代普遍的日本人和朝鲜人和中国一样,过着日出作日落息的日子,不同的是,一些小的城主、地主也要和他的家族一起耕种,不然来个天灾人祸,大家就都没饭吃。 在日剧利家与松中,这种辛苦和辛劳就特别明显,战国时代的目的就是大名、地主之前挣地盘和人口,争到的越多势力越强大、甚至可以控制天皇及皇室。势力越小的或者被吞并、或像势力大的暂时臣服,送儿子做质子也可通婚,从而存有力量、以图再起,德川家康就是这样有城府的大军阀,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韩国经过诸小国、部落的合并,形成了新罗、百济、高句丽三个国家,高句丽王子朱蒙从东北的夫余国分裂出来,在辽宁地区单独成立了高句丽国,该国又被鲜卑所灭,所以东北民族又呈现了分离与融合的局面。东北的四大民族势力东胡、契丹、鲜卑、蒙古;高句丽新罗高丽朝鲜;靺鞨女真满洲及近支锡伯等;辽东的汉族势力。在白山黑水、平原峻岭中成犄角之势,有征伐有屠戮、有和平有互市。所以无论怎样理解,东北亚邻近的血亲都不会变。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走向成熟是江户时期,虽然实行锁国政策,但商人、市民、中下级武士 形成利益群体,并帮助有为的明治天皇推进了成功的维新。明治天皇也成为了民族英雄。 在朝鲜时期,印在韩元上的世宗大王也是民族英雄,他为朝鲜人民创造了文字,人们可以不再借用汉字而用自己的文字来写名字、著书立说。朝鲜推崇“孝悌仁义”的儒家思想,如明朝一样以孝治国,并完善发展了自己的儒家伦理。同时,中国的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也一并继承,只是他们以中秋节为大节,家人拜访并团聚。 我询问了朝鲜导游,他们对长白山的信奉历来如此,长白山是满族祖先爱新觉罗氏诞生的地方,同样也是朝鲜先祖诞生地、后辈们的圣地。如果可以看到天池、观赏到长白山的全貌,那定是祖先显灵、福佑他们的。 而对于日本,3000 多米的富士山是他们的神山,山中4-5 月的樱花美得如此纯净,是他们心中美的化身。可惜不在花期所以我没有看到,在富士山上看到天皇曾来拜祭,我们就在那里留了影,表示我们对其的尊重。五合目以上的富士山依然是松林,再往上是皑皑白雪,似乎是雪山。在山中,似乎伸手可以触碰白云,也可以欣赏山中湖水。 历史上大韩帝国的独立有日本人的唆使、俄国人的帮忙,但是没有守护的帝国没有几年便成为了日本人的殖民地。皇宫被烧、北岳山的龙脉被钉上钉子,王室被杀或成为傀儡,被奴役的韩国人有的想办法打游击,有的则采取玉石俱焚的刺杀行动,比如民族英雄安重根,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志气,杀死了日本的东北总督,其像和手书字至今还在南山公园,供人敬仰。 日本的历史似乎是令人惭愧和遗憾的,从明朝时期、日本的丰臣秀吉开始,异想天开 的他就想侵略朝鲜和中国,她的母亲第一个出来阻止,就如同儿子要杀父一般,这是大大的不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以朝鲜为借口与中国开战,进而夺得朝鲜、台湾、大连等地,从此野心渐大、直到最终与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开战、几近亡国。中日韩的纠结历史就在于中国独大、日韩为属国、到中国韩国弱小、日本独大、再到日韩中相继崛起、成为强大的国家。盛衰成败的关键在于把握历史规律、顺势还是逆势,这需要胸襟和气魄。一个开放、兼容并包的、积极进取的民族、国家成为历史的主角是必然,当然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中日韩新“三国演义”之文化渊源 中日韩既是亚洲三大邻国, 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在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渊源。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首次在 XX年 12 月日本福冈举行了东亚三国峰会,标志着中日韩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位于秦皇岛海港区东南部的秦皇求仙入海处,传说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拜海求仙。秦汉及以前的战国时代,方士得到帝王的青睐,他们不仅通晓方术,而且熟知天文地理、医术、农业及航海等知识。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2200 多年前,秦始皇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药,特命徐福携五百童男童女前往东海求得长生不老药。不料徐福这一去便再无音讯,不见归来了。据说是徐福求不到长生不老药,便偷偷的转去了一个孤岛,率五百童男童女在岛上繁衍生息,定居下来。这个岛便是今天的日本岛。按照部分日本史学界人士的观点,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神武天皇,他登陆日本的地点,便在日本的关西平原。 “神武东征”横扫日本的传说就是基于徐福登陆日本,南征北战的事迹。 与徐福同时代的方士,还有韩终、卢生、侯公等,他们也先后为秦始皇访求仙药。韩终是到了朝鲜半岛东南部的辰韩国,辰(秦)韩这个名称也正是对它的创业者秦人韩终的纪念。韩国古辰韩和弁韩居民来自被秦灭国的楚国(湖北一带) ,和楚国的罗氏、卢氏一样均为苗裔,罗、卢氏族是跟随着方士韩终到的韩国。檀君神话是在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出现的,韩终可能就是檀君神话中桓雄的原形。新罗以熟练使用汉字的优势,创造并记录下来了开国神话,神话中融进了中国楚文化的色彩。 这解释了韩国文化与楚文化的相似,而且在日本和台湾地区也有许多和荆楚相象的风俗。源于秦始皇的韩国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研究,可以开阔东亚文化同生共荣的研究思路,这对于东亚地区形成文化集合优势,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开辟广阔的文化合作道路,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一个大国的实力必然是以输出文化为标志的,而不仅仅是经济为指标。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已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在南宋末期(公元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 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在中国茶道一度失传,我们先看一看日本的茶道.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造制茶叶,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千利休,他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结晶,是日本文化的代表,它又是日本人生活的规范,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是应用化了的哲学、艺术化了的生活。 茶道内容是丰富的,在思想方面,它融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一促精神文化。在形式上,容括了各种生活艺术的总汇。 茶道中的“本来无一物” 、 “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哲学思想,不对称、简朴、素淡、枯高的美学思想,以及平等、互敬、恬淡的道德观念,独坐观念的自省精神,是日本茶道的特征。 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 宋时由于径山(今浙江省余杭)茶宴名震中外,日本禅师慕名而来,比较出名的有圣一国师,南浦、昭明、明惠上人等僧人。径山又是著名茶区,寺院里饮茶之风很盛行,而且有一套规矩,常以茶为待客的珍贵礼仪,设“茶宴”:僧客团团围坐,边品茶,边谈道论德,边议事叙景,还有对各种优质茶叶鉴评的“斗茶”竞争游戏;还有把粉末茶用开水冲泡调制的“点茶法” 。南浦、昭明到径山寺不仅学习佛经,而且带回了径山茶叶和饮用方法,把“茶宴” 、“斗茶” 、 “点茶法”传入日本,广为传播。据类类聚名物考记载:“南浦、昭明到余杭径山寺浊虚堂传其法而归,时文永四年。 ”又说:“茶道之起,在正元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适入”(即 12591269 年间)。 续视听草和本朝高僧传都指出:“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 ”最近日本出版的茶叶技术研究 ,同样也讲到这段情节。自此可见,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有直接关系。为日本“茶道”丰富了内容,使之酝酿阶段发展到“茶道”的兴盛时代。 弁丹(丹尔圣一)于 1235 年也到了我国浙江余杭径山寺,他在那里住了六七年之久。1242 年回家带了径山茶叶种子和径山茶的“研究”传统制法回去。今天日本静冈市安培川科川出产的“安培茶”(后改为“本山茶”)中,在大正五年“茶叶组合中央会议所”举行的日本全国第一次制(来自: 小 龙 文档网 :中日韩生活保护制度研究)茶品质评议会上,有静冈县清沃村山筑地光太郎生产的玉露茶,荣获一等一级奖赏。日本茶业界,至今还悼念七百年前的弁丹,公认这是弁丹到中国传入茶叶种子和制茶方法的恩德。真有“饮水思源”不忘恩德的人。 1500 年,日本千利休禅师,把“茶道”从上层社会进一步扩大到民间,加以宣传普及,日本人民把千利休誉为茶道匠祖。在珠光时代、武野沼鸥时代、利休时代,不同时代的精神含义,形成不同的流派。 现代日本“茶道”的表演 现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积不大的“茶室”中举行。茶室一般三间小屋,清雅别致,室内摆设珍贵古玩,名人书法,引人注目。茶室中间放着供烧水的陶炭炉(风炉)、茶锅(茶)。炉前排列着茶碗和各种饮茶用具。 “茶道”开始,友人到达时,主人已在门口敬侯,一待做定,先捧出甜点,送给客人品尝,然后在炭炉上开始煮水,把“抹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后,由主持仪式者按一定的规程顺序冲沏,依次递给客人品饮。点茶、冲茶、递接、加水、品饮都有一定的方式。品茶时要吸气,并发出“吱吱”声音,将茶喝尽,用大拇指和纸擦干净茶碗,仔细欣赏茶碗。日本茶道非常讲究茶具,有的选用历史珍品、贵重的瓷器,欣赏茶碗后,把茶碗放在自己的面前,连声赞美“好茶、好茶” ,表示敬意。女主人宽慰地点头一笑,将茶碗端走。礼仪完毕,女主人跪在茶室的门侧送客,客人致谢。整个茶道贯串了“和、敬、 、清、寂”四种精神。为了继承茶道精神,日本现有支部 130 处,培养大批茶人。一碗绿茶虽小,但它是人们心灵的 绿洲.日本的茶道精神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 ,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 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村田珠光曾提出过“谨敬清寂”为茶道精神,千利休只改动了一个字,以“和敬清寂”四字为宗旨,简洁而内涵丰富。 “清寂”也写作“静寂” 。它是指审美观。这种美的意识具体表现在“佗”字上。“佗”日语音为“wabi“,原有“寂寞” 、 “贫穷” 、 “寒碜” 、“苦闷”的意思。平安时期“佗人”一词,是指失意、落魄、郁闷、孤独的人。到平安末期, “佗”的含义逐渐演变为“静寂” 、 “悠闲”的意思,成为很受当时一些人欣赏的美的意识。这种美意识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镰仓时代,是日本社会动荡、改组时期,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贵族失势,新兴的武士阶层走上了政治舞台。失去天堂的贵族感到世事无常而悲观厌世,因此佛教净土宗应运而生。失意的僧人把当时社会看成秽土,号召人们“厌离秽土,欣求净土”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贵族文人离家出走,或隐居山林,或流浪荒野,在深山野外建造草庵,过着隐逸的生活,创作所谓“草庵文学” ,以抒发他们思古之幽情,排遣胸中积愤。这种文学色调阴郁,文风“幽玄” 。 汉服对日本传统服饰的影响 中国服饰东传到日本,是中国对东南亚服饰产生影响的重要内容。日本服饰主要受到中国隋唐服饰的影响。在日本文化服装学院、文化女子大学合编的文化服装讲座一书中,编者将飞鸟、奈良以及平安时代前期称为日本服装的模仿隋唐时代。无论从传世或出土的艺术形象看,这一时期的男女服饰形象确实是不折不扣的唐装。日本受中国隋唐影响的时期,正是日本服饰趋于成熟的时代,而后顺利进人日本服装发展年代,再进入日本服装全盛年代,那已经是公元 16 世纪和 17 世纪的江户时代的事情了。可以这样说,日本服装模仿隋唐服装时代,对于日本服装走向成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 日本古坟时代(公元 4 世纪至 7 世纪) 。当时中国的文化已经相当成熟,由于服饰最为外显,所以很快东传到日本,使日本统治阶层开始穿用上下分装式服装,女式称“衣裳” ,男式称“衣裤” 。中国六朝时期(即公元 5 世纪),曾有缝衣女工由百济去日本;雄略天皇十二年时,日本又派人来中国江南聘请缝衣技工。 日本书纪载:“十四年正月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使汉织、吴织、衣缝兄媛、弟媛等,泊于住吉津?三月,命臣连迎吴使,即字置吴人于桧隈野,因名吴原。以衣缝兄媛,奉大三轮神,以弟媛为汉衣缝部也。 ”汉织、吴织、兄媛、弟媛,即是中国的机织工和缝衣女。日本人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记述,在中国六朝文化的刺激下,日本雄略天皇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养蚕织绸事业的发展,企望日本也成为中国式的“衣冠之邦” 。在他临死时,因未能实现这一愿望而深感遗憾,留下遗诏说:“不谓遘疾弥留,至于大渐,此乃人之常分,何足言及。但朝野衣冠,未得鲜丽,教化政刑,犹未尽善,兴言念此,唯以留恨” 。公元 593 年,推古天皇即位。十年后,推古天皇的侄儿圣德太子为改革氏姓制度和打破门阀之见,仿效隋制,颁布“冠位十二阶” ,制定了宫廷用冠和参朝服。他派遣使节来与中国建交;邀请中国技工去日本传艺。著名的古画圣德太子像,画中的太子头戴中国式幞头,身着初唐时的服装,已清楚地表明日本上层人士对中国服饰的偏爱与推崇,同时说明了中国服饰东传给日本服饰发 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据中国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记载:魏景初二年(公元 238),日本女王卑弥呼派遣专使来中国,向当时的魏明帝赠班布(韧皮纤维织的布)二匹二丈。魏明帝赐赠了绛地交龙锦五匹、绛地绉粟厨十张、茜绛五十匹、绀青五十匹、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五张、白绢五十匹等丝、毛纺织品。日本使者除将这些珍贵的纺织品带回去以外,还通过参观和了解,把中国当时的提花、印染等技术也带了回去。日本古事记记载:从六朝时期陆续到日本侨居的中国纺织工人,对日本古代的纺织、印染、缝纫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至今在日本寿命寺所藏的古画中,还保留有古代中国纺织女工的画像,寄寓了日本人民怀念和崇敬的深情。 日本法隆寺曾保存了一些中国隋代的丝织品。其中著名的有四天王狩猎纹锦,图案以树为中心,配饰四个骑马的胡人作射狮状。这种典型受希腊、波斯风格影响的中国丝织品在日本收藏,更说明了日本的服饰发展曾由中国为输入国,间接得到过丝绸之路的滋润。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锦中,有狮子唐草奏乐纹锦、莲花大纹锦、唐花山羊纹锦、鸳鸯唐草纹锦、狮子华纹锦、狩猎纹锦、鹿唐花纹锦、莲花纹锦、双凤纹锦、宝相花纹锦、花鸟纹锦、唐花纹长斑锦和花鸟纹晕涧锦等,更可以证实以上的结论。毫不夸张地讲,日本服饰在对外交流中趋向成熟,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外国首推中国,特别是在日本的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日本服饰直接受到中国隋唐服饰的积极影响。除了日本组织有关人士到中国观摩、聘请缝衣女工等主动学习以外,唐政府还给予有意扶持与资助。因为当年往来于东海、黄海之间的日本遣唐使和学问僧很多,对此,唐政府每人每年赠给丝绸二十五匹及四季衣服,以资鼓励。这些留学生或学经的人,在返归日本时,还要带回大量的丝织品。有一个名叫城桑的僧侣,到过浙江台州,获得了珍贵的“青色织物绫”而归。直到今天,日本著名的正仓院内,除珍藏着前述中国唐代传输过去的各种绚丽的锦、绫等名贵织物外,还有各种夹缬、蜡缬等印染品。据正仓院刊记载:“唐代运去了彩色印花的锦、绫、夹缬等高贵织物,促使日本的丝织、漂印等技术获得启发。”至今,日本纺织印染技术书籍中,仍大量沿用绞缬、蜡缬、罗、毡、绫、羽等中国唐代的汉字名称。 日本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 701 年),政府颁布有律六卷、令十一卷的大宝律令 。在大宝令中明文规定制作衣服要仿造中国式样;宫廷朝服也模仿唐代朝服。如天皇身穿红地绣有日月星辰和龙、山、火等花纹的“衮龙御衣” ,这是典型的中国服饰古制中十二章冕服纹样。文职官员头戴冕冠的变体,穿大袖上衣、小袖内衣,下着外裤、里裤,脚穿朝靴,腰佩腰刀,手捧朝笏。宫廷女子也要在小袖内衣的外面罩正式唐装,这都是中国服饰古制的反映。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续日本纪载:天平二年四月庚午,天皇下诏“自今以后,天下妇女,改旧衣服,施用新样。 ”“施用新样”是学习推广唐装的进一步措施。日本吉川弘文馆刊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续日本后纪中写道:公元719 年,即日本的养老三年,宫廷曾下令“天下百姓右襟” 。这是使日本服装式样进一步向中国服式靠近的重要措施。因为中国中原人自周代以后都是向右掩衣襟,并因此将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向左掩襟的习惯一律归为“胡服”方式,将西北边域人称为“左衽之人” 。日本当时显然是以唐服为文明象征的。同时,日本在注释养老律令的令义解中,甚至对缝衣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承和九年(公元 842),仁明天皇又诏书:“天下仪式,男女衣服,皆依唐法,五位以上位记,改从汉样,诸宫殿院堂门阁,皆着新额。 ” 奈良时代,曾经到过中国的遣隋、遣唐使节积极传播在华见闻,力主服饰革新。就在颁布养老律令的公元718 年,遣唐大使多治比县守回国。第二年正月进朝贺岁时,他特意穿上了唐朝廷赐给他的朝服;天平宝字六年(公元762),原遣唐使吉备真备在大宰府监造棉质袄、胄各 20250具,完全仿效唐代服饰款式,连配色也参照中国的五行学说,按赤、白、青、黄、玄的顺序和寓意制定。弘仁九年(公元 818)曾到大唐学习的菅原清公奏请朝廷规定 篇三:中日韩三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国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对比研究 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讨论和研究的焦点问题,本文借助于抽取的样本数据对中、日、韩三国的人口增长情况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比和讨论研究。 同属东亚国家的中国、韩国和日本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既相连又相邻。除了地理上的相连相近外,这三个国家在社会、文化上还有诸多相似之处,不仅如此它们在经济发展模式、人口控制政策等拥有一些共同之处。 在人口转型上,这三个国家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型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 16 年的时间里下降了一半,从1947 年的下降到了 1963 年的;韩国的人口出生率 1960 年为,1975 年为,在不到 15 年的时间里就下降了一半;而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更快,从 1965 年的到 1976 年的,十年时间几乎就下降了一半,到 1980 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从总体上看,东亚各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速度大大高于欧洲国家。 中日韩三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都是在中央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进行的。日本厚生省曾敦促全国的公共行政部门支持“家庭计划政策”的实施,以解决二战以后在 1952 年出现的家庭生活困难问题。1952 年,日本政府还修订了“生育保护政策” ,以使流产行为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在朝鲜战争后的 1962 年出现生育高峰时,韩国政府开始着手实施全国性的家庭计划政策。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则把重点放在了“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上。 日本的人口增长率首先从 1960 年的%上升 1970 年的%,之后到 XX 年一直持续是下降的。从 XX 开始,日本人口年增长率将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韩国的人口年增长率截止到 XX 年一直是持续下降的,1960 年为%,1985 年为%,到 XX 年已经下降到了%,XX 年后,它依然会保持下降的趋势。到 2025 年,其人口总数也将出现负增长。中国的人口年增长率在 1985 之前一直处于波动起伏的状态,但是从1985 年起开始持续下降。预计中国的人口总数将在 2030 年开始负增长。 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上中日韩三国也是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完成的。日本主要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完成了经济的增长,这不仅仅因为大部分生育高峰时出生的婴儿已长大成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同时也因为出生率的下降使儿童数量减少,进而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有利的环境。韩国于 1962 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从那时起,韩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发展。中国在 1978 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后,经济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的时期。 虽然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经济都是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快速发展的,但是国与国之间最近的经济形势是不同的。日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远远高于韩国和中国。1994 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 38317 美元,大大超过韩国的9483 美元和中国的 339 美元。但过去的十年由于日本经济的波动,其国内生产总值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韩国除了 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外,国内生产 总值总体上看略有上升。而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在不断改善,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的十年里增长了近三倍。 中日韩三国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实行人口控制与计划生育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大力推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解决在二战后国家经济困难而出生率却日益增长的问题。朝鲜战争后,韩国也以同样的理由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人口的迅速转型为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政府还制定了“独生子女政策”作为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对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程度中日韩也不尽相同,在二战后期三个国家的人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有所快速提高,但是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人口快速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阻碍作用体现的愈加明显,而在此三者中,日本由于二战后快速的发展高兴电子产业,使得经济发展对于劳动人口的依赖性减弱,同时过度的劳动力积累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不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相关关系。从中日韩三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一方面,人口增长带来了就业和生活需求压力,加速了三国的工业化进程和技术进步,这主要因为人口增长引起了劳动的社会分工、合作以及新的生产领域的不断开发;人口规模或人口密度的地域增加,降低了基础设施的人均负担,推动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人口增长导致的生活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也刺激着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新。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和增长的失衡,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为人口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增长影响国民经济的积累,由于文化教育的不足会影响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人口增长对技术进步所起的促进作用又被它带来的负面效应所抵消。 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归纳为四类观点:(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加热保温方案设计要求
- 称重传感器装配调试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展台咨询设计方案
- 书店双十二活动方案策划
- 气候适应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分析报告
- 风险补偿申报指南解读
-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课件
- 90年校庆活动策划方案
- 咨询流程策划方案
- 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评审
- DB44-T 2432-2023 高速公路机电设施养护作业规范
- 企业法律法规培训课件
-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体系
- 语文单招讲解课件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新能源、电子项目(二期)环评报告
- 快递客户服务培训
- 工艺验证检查指南2025
- 临床教学中的情感教育PBL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 建筑工程碳排放计量指南
- 安全生产大检查方案
- 小儿疝气科普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