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班级 : 三 年级 3、4 班 任课教师: 一、教学内容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包括: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乘法、年月日和认识小数。图形与几何包括:观察物体、周长。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 、 “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作了如下调整:1.调整到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原二年级下册 “混合运算”和“加与减(二) ”调整到本册;原三年级下册 “元角分与小数”前移到本册。2.调整出本册教材的有三处:原“千克、克、吨” 、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 “生活中的推理”后移到三年级下册;原“时间与数学(二) ”和“观察物体”内容后移到四年级下册;“可能性”后移到四年级上册。3.增加了一些新的课时内容:第三单元“加与减” 中的“里程表(一) ”、 “里程表(二) ”, 第六单元“ 乘法”中的 “去姥姥家 ”等课,学习采用画示意图的思考方法化繁为简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单元“年、月、日”新增加“作息时间表”一课,了解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会看作息时间表,能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运用 24 时计时法和计算经过时间等知识解决有关作息时间表的有关实际问题。4.重新设计了观察物体、综合与实践(数学好玩) 、整理与复习、总复习的内容。 “观察物体”设计了两个课时,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综合与实践”设计了“校园中的测量”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工具和方法在开展测量活动,经历活动全过程,积累实际活动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整套教材在注重科学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关注了教材的潜在功能,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学本,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教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沿着有序的知识链条,在读教材、学知识、促能力的过程中,逐步的学会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 、 “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2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 、实践能力培养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三) 、情感与态度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性和合理性。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根据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2、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探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4、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 24 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 24 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班级情况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六、奋斗目标31、圆满完成本册教学任务。2、期末及格率达 93%以上,平均分达 分以上。七、教学措施1. 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2. 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3.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 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5.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7. 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8. 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9、加强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和学习中的辅导工作。八、备课分工教材单元 单元标题 主备教师 应备节次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周宏刚 10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周宏刚 5第三单元 加与减 周宏刚 12第四单元 乘与除、整理与复习 周宏刚 15第五单元 周长 周宏刚 8第六单元 乘法 刘丽瑶 12第七单元 “年、月、日” 刘丽瑶 8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 刘丽瑶 3第八单元 认识小数、 刘丽瑶 15总复习 总复习 刘丽瑶 5合计节次 90九、课时安排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1 9.19.6 混合运算 3 课时2 9.79.11 混合运算 5 课时43 9.149.18 观察物体及单元测验 5 课时4 9.219.25 加与减 5 课时5 9.299.30 加与减 2 课时6 10.810.10 加与减及单元测验 3 课时7 10.1110.16 乘与除 5 课时8 10.1910.23 乘与除及单元测验 5 课时9 10.2610.30 整理与复习 5 课时10 11.211.6 周长 5 课时11 11.911.13 周长及单元测验 5 课时12 11.1611.20 乘法 5 课时13 11.2311.27 乘法及单元测验 5 课时14 11.3012.4 年月日 5 课时15 12.712.11 数学好玩及单元测验 5 课时16 12.1412.18 认识小数 5 课时17 12.2112.25 认识小数及单元测验 5 课时18 12.2812.31 总复习 4 课时19 1.41.8 总复习 5 课时20 1.111.15 复习检测 5 课时21 1.181.2222 1.251.29合计课时(除过期中检测、运动会等实际上课时间) 90检查审核5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小熊购物” 、 “买文具” 、 “过河”以及“练习一”教材分析“小熊购物”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买文具”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2、能正确掌握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的算式的计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过河”1、通过“过河”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3、体会同一个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计算混合式题。根据课标的精神,结合每部分计算安排了一些相应的应用问题,这个些问题只要求分步列式,不要求列综合算式,以免难点集中。课时安排:10 课时第 1 课时(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小熊购物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简单的两级算式(乘加、乘减) ,教材设置了“小熊购物”的情景,6引出乘加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帮助学生掌握乘加算式的运算规则。 “试一试”部分的解决问题引出了乘减算式,学生通过例题能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规则。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今天是星期日,熊妈妈领着 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小熊贝贝都看不过来,这也摸摸,那也碰碰,嘴里还一个颈地嘟囔:“妈妈,我想买这个。妈妈,我还想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2、出示挂图,谈话引入。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二、新知探究1、说一说。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1) 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3) 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7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1) 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2) 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它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 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 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 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中做1、 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 课本第 3 页“练一练”第 1 题。四、全课总结。提问: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板书设计小熊购物34+6 6+3412+6 6+1218 18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8第 2 课时(总第 2 课时)教学内容:小熊购物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简单的两级算式(乘加、乘减) ,教材设置了“小熊购物”的情景,引出乘加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帮助学生掌握乘加算式的运算规则。 “试一试”部分的解决问题引出了乘减算式,学生通过例题能更好地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规则。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两级运算的运算法则,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先乘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2、计算35+2 3+52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出示课本第 2 页主题图,学生观察。2、说一说(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9生:面包每个 3 元 饼干每包 4 元饮料每瓶 6 元 花生每包 7 元 糖果每袋 5 元(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指名回答)(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上节课的知识点,意在复习引新。 )3、想一想,议一议(1)壮壮有 20 元钱,买 3 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出示课件)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总结: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三、课堂延伸(巩固练习)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027 53+4 4620 四、课堂总结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 (板书:混合运算)板书设计小熊购物2027 53+4 4620 2014 15+4 24206 19 4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10第 3 课时(总第 3 课时)教学内容:买文具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问题的基础。教材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思考、列式、判断的过程,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运算的价值,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先除法,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喜欢上数学课,善于独立思考,同时乐于合作交流。学生课堂上表现的几位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敢说敢想,愿意发表独到见解,有较好的学习数学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算式。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 287 366 248 819 153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二、探索新知出示 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112. 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3. 解决问题。(1)列算式。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5=6+4 =3-2=10(元) =1(元)(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组讨论:3-105 表示上意思。算式“3-105”中的“10”表示 5 本算术本 10 元, “105”表示 1 本算术本多少元。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 105=2,再算 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4.尝试解决问题。(1)提问:买 1 本算术本和 1 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2)让学生独立解答。(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三、巩固练习哪种做法对,说一说。35+8 35+8 25205 2520515 15+8 254 5523 23 21 1四、课堂小结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买文具笑笑: 183+4 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3-105=6+4 =3-2=10(元) =1(元) 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12第 4 课时(总第 4 课时)教学内容:买文具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教法学法:引导发现法 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1、提问:计算乘加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2、计算34+2 3+42 182+5 15-105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出示课本第 6 页“试一试”主题图,学生观察。2、说一说(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3、算一算。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1) 学生独立解决。(2) 小组内交流。(3) 全班汇报,要说明你的想法。 4、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37+12 5-12413三、巩固练习课本第 6、7 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买文具练习课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5 课时(总第 5 课时)教学内容:过河教材分析本节课旨在综合前两两节课学习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乘(除)加、乘(除)减、混合运算。教材设计了“过河”的情境,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情分析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并交流。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在计算方面也能够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难点: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学法:指导练习 练习交流1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口算69 30+15 4262 、脱式计算7230 4664 6397二、解决新知出示课本 8 页情境嵊。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例如:二年级*班,有男生 29 人,女生 25 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 9 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年级*班,有男生 29 人,女生 25 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 9 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思维: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分步计算:2925=54(人)549=6(人)综合算式:29259思考: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你有怎样的办法呢?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2925)9=549=6(条)答:至少需要 6 条船。一句话:有小括号真好!15理论、记忆理解: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分段理解,记忆)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完成 P9 中的“ 练一练”第 2 题。5(36-29) (83-35)6 94(2519)完成之后,再次体验: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注意: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四、课堂小节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板书设计过河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6 课时(总第 6 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教法学法:练习法16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画一画先做什么,再计算出来。 2734 462624 3646 982716 48328 8779 2、选择正确答案。 (1)停车场上有大汽车 40 辆,还有 4 排小汽车,每排 5 辆,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辆车?正确列式是( ) 4045 (404)5 4054 (2)二年级一班有 5 个小组,每组 8 人,其中有 24 人是男同学,其余的是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人?正确列式是( ) 2485 8524 8524 (3)8 瓶饮料 24 元,一袋饼干 5 元,饼干比一瓶饮料贵多少元?正确列式是( ) 2485 2485 5248 二、新知探究出示课本第 9 页“试一试”题目。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大客车限乘 46 位 小客车乘 8 位2、提出问题并解答。一共 70 人,先坐满大客车,剩下的坐小客车,至少需要 多少量小车?(1) 学生尝试完成。(2) 集中讲评。(3) 说说“(7046)8”还能解决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课本第 10 页第 3、4、5、6、7 题。四、课堂小节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阅读记忆: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17板书设计过河练习课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7 课时(总第 7 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教法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 1 枝红笔教学过程 一、复习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二、指导练习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独立解答。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182、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第 3 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让学生独立解答。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 3 种方法: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a. 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b. 独立解决问题c.在小组内交流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8、数学游戏数学游戏:“24 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8 课时(总第 8 课时)教学内容: 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教学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教法学法:练习法、讲解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基本练习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2616)7 9(4538) 85(10086) 59213 5268 63(3629) 2、完成 P19(6)涂色 3、小组讨论完成 P18(3),全班交流。 活动二: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 ) ,后算( ) ,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 ) 。 (2) (6440)4 要先算( )再算( ) 。 (3)29355 要先算( )再算( ) 。 (4)算式 875 的差是( ) ,要使算式等于 16,应该列式为( ) 。 2、选一选 (1)234 与(23)4 的得数( )A 相等 B 不等 (2)9(34)和 6117 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 A 除法 B 加法 C 乘法 D 减法 (3)算式:(63)9 的读法是( ) 。 A、6 于 3 的和乘 9 B、6 加上 3 乘 9 C、6 加上 3 的和乘 93、列式计算 (1)52 减去 40 的差再除以 3,商是多少? (2)甲数是 35,乙数是 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 9 份,每份多少? 活动三:实践应用 1、在里填“、”或“=” 7778741 797777 305130(51) 924(92)4 8328(832)8 18369(1836)9 20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9 课时(总第 9 课时)第 10 课时(总第 10 课时)调研目的:检查学生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调研内容:见学习评价中第一单元测试题第 11 课时(总第 11 课时)测试讲评,分析90分以上 80-89 70-79 60-69 50-5950分元以下及格率成绩分布情况典型错例错例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性21练习题补充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课时安排: 3课时 主备人:周宏刚 第 1 课时(总第 12 课时)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223、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媒体应用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学具准备:照片、长方体纸盒、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二、探索新知(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4、学生交流。(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1、师生活动示范。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三、 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图形有( )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填图号。23、从侧面看是图 A 的有( )。、从正面看是图 B 的有( )。、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侧面看是图 A?还有什么样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图B?想一想,搭一搭。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四、教师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习检测情况进行精讲。五、学生全课总结,拓展升华说一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六、课堂练习:教材第 15 页的练习题。七、作业布置:1、搭建组合图形,并从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2、完成 p14 页“练一练”4 道题目。八、板书设计:搭一搭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2 课时(总第 13 课时)教学目标: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4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媒体应用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学具准备:水杯、牙膏盒、每人至少准备两个小正方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在观察一个物体时,站在不同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找同学到前面演示,其他同学说一说她看到的是物体的哪个面?二、探究新知情境一,出示情境图。1.下面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小朋友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桌子上的牙膏盒和茶杯的,他们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奇思和淘气的相对位置,以及他们两个看到物体的位置关系。讨论淘气和奇思看到的两幅图有什么不同。2.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先说说笑笑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再讨论笑笑能否看到牙膏盒。小组合作模拟观察。情景二: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1.引导学生看清笑笑在桌子的哪一边?2.出示四幅画面,从中选择哪幅图是从窗外看到的。组织学生集体交流选择的结果和思考的过程。三、课堂小结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同伴说一说。2.同伴合作,模拟练习题中的情景,做一做,说一说你看到的物体是什么。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板书设计:看一看(二)25当前面物体比后面宽、高的时候,后面的物体会被挡住。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第 3 课时(总第 14 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能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观察者的叙述是否正确:2、正确辨认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等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能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所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观察者的叙述是否正确。媒体应用准备:课件、实物展示台教学设计:1、262、, 3、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教后反思:27第 4 课时(总第 15 课时)第 5 课时(总第 16 课时)调研目的:检查学生对一、二单元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综合应用能力。调研内容:单元测试卷第 6 课时(总第 17 课时)测试讲评,分析90分以上80-89 70-79 60-69 50-5950分元以下及格率成绩分布情况典型错例错例分析错误原因针对性练习题补充备课审签: 第 周应备 节,实备 节,备课等次 。检查人: ,时间 28第三单元 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