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征文:住房变迁三重奏_第1页
“我的祖国”征文:住房变迁三重奏_第2页
“我的祖国”征文:住房变迁三重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祖国”征文:住房变迁三重奏序曲如果说,已成为记忆尘封的布票与粮票,能对比出改革开放的成果,那么,透过我家住房变迁的三部曲,展现的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竹城住房的发展与进步的缩影。第一乐章:茅草庵遮雨不挡风据爷爷说,1978 年,他们就搬回了祖辈的老家,现在的松坡林,妈妈说刚搬来时,爷爷们给张罗着入户口,盖房子。在我恍惚的记忆里,当时我家的房子在现在本家爷爷的门口,靠他家给点玉米节,他家给捐献两棵棒,简陋的搭起了两间茅草庵子。茅草庵子夏天倒是挺凉快,但是到了冬天,尽管用玉米节围起的墙上面粉了厚厚的一层土,但是干裂后,北风肆虐的吹进屋内,有时候半夜将我冻醒。这样的过渡房我住了两年,很快有了自己家的真正的青石墙红瓦房。第二乐章:四间瓦房温馨小院1980 年,父母手里有了点积蓄,本家爷爷也同意我们在祖坟的空隙地里建房子,爸爸开始筹划建设我们自家的瓦房。当时爸爸的收入很低,由于我们家人口多,种地根本没有节余。于是爸爸和妈妈就在本家大爷家开山的塘口里,靠他们的双手开山炸石建房子。工厂下班的时间离天黑还很早。爸爸下班后就和妈妈一起拉上板车,带上大锤,撬棍等工具到山上去,每天到天黑后弄回一车石头。日子不搁长算,很快石头攥够了。妈妈叫来我的三个舅舅和请了几个工人,经过 1 天的努力,终于建好了当时让村子里人羡慕的青石红瓦,而且打上水泥地的三间房子,住进去没有了冬日凉风来袭的感觉。住进新房后,我们彻底有了自己的宅基地。爸爸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盖起了一米石头墙裙底,上头是红砖到顶的四间瓦房,住进去后让人感觉到无比的幸福,后来还相继盖了八间配房,现在还能回想起那个小院的温馨,在那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第三乐章:四间平房感受小康1992 年,因为爸爸考虑我和弟弟年龄都大了,而且农村盛行儿子大了要片房的规矩。爸爸考虑自己手头有点积蓄,就经过申请,在现在的住处建了四间平房。这四间平房的建设,在当时的家乡开了一个先河,首先铸了大梁,而后就是房屋的宽度从当时的全部 6 米,爸爸一下子盖到了 9 米宽,这样房屋内部就可以按照城里的房子进行分割成套房了。我们家的房子经过装修变成了一个五室一厅一仓的布局。此时,我和弟弟都已经开始上小了,爸爸考虑上学需要钱,房子就是毛坯房住的,爸爸当时考虑在市内全部买房他没有经济实力,就把家里的房子进行了装修。前段时间,老家的人都说我们的房子又落伍了,现在他们全部在盖两层别墅式的房子。尾声回忆成长中的梦想,我思念那间沾满尘土的小屋,留恋青石的红瓦房给我的童年,甜蜜与我辛劳后沉湎于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