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1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2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3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4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疑难习题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 二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 20 页 第 2 题习题摘录父子俩游泳比赛, (游泳池全长 100 米,有图片)当父亲离终点还有25 米时,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2)儿子已经游了多少米?典型错误 问题(1)全班 40 人,作对 3 人。列成 2515=10问题(2)作对 8 人。大部分列成 25+15=40疑难解析从一年级刚进入到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尤其是全文字的解决问题很抽象,对他们来说真正理解题意是很困难的。而且一年级已经基础,就是求一共用加法,就还有用减法。问题(!)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学生大部分都不理解这意思,认为“还有”两字,就是求剩下的,所以就想到要用减法。问题(2)中看到“已经游了多少米”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爸爸和儿子游的两个米数就相加。解决策略指导学生一边读题,一边结合旁边图理解题意。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儿子,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爸爸,后面是儿子)爸爸那段时已经游过的,那段是还没有游的?有多少米?(请孩子上来用手比划)儿子还没有游的是那段,是多少米?大部分学生都说儿子还有 15 米没有游。再请学生在图中比划儿子没有游的那段距离,展开讨论到底是多少?最后才明白是(15+25)两段距离合起来。于是问题(2)也请学生先用手比划那段是儿子已经游过的距离?100 米是总数,40 米时剩下数,是其中一部分,所以求游过部分也是一部分数,所以用减法计算。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2)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 20 页第 2 题习题摘录父子俩进行游泳比赛,当父亲离终点还有 25 米时,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1)儿子离终点还有多少米?(2)儿子已经游了多少米?典型错误解答第一个问题时觉得无从入手,用的错误算式有很多:100-15 的占 80%左右。有学生第一个问题解答正确了,但是第 2 个问题又觉得有困难了,不知如何解答,三个数挑两个做加法或减法。疑难解析学生碰到这道题时,尽管有图,但是学生对这样的图比较陌生,也不能很好地把文字和图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当父亲离终点还有 25 米时,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这句话很难理解,导致不能正确解答此题。解决策略指导学生仔细读题,并与平时跑步结合起来,理解“终点”的意思,再来理解“父亲离终点还有 25 米” ,让学生指指图上是哪一段,最后理解“儿子比父亲落后 15 米”指哪一段,让学生理解 15+25 的这一段就是儿子离终点的米数,也表示儿子还没有游的米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文字和图联系起来,并在图上标一标,指一指,再让学生解答问题就比较容易了。解析人 许佳佳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东湖小学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2010 年,期中试卷习题摘录 在左面的直角梯形中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典型错误 (1) 添的位置虽正确,但线段有点斜,不是直角。(2) 根本不知道怎么添,随便画一条线段疑难解析(1) 低年级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就这样画个直角也很困难。即使到中年级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法正确画出梯形的高。(2) 增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题目要求过高,期中考试时候,学生刚学直角,就是已知图形中把全部直角找出来都有困难。(3) 这道题目在总复习 103 页也出现,等到期末复习,经过一段时间操作训练,大部分孩子已经没有难度。解决策略让学生每人准备三张梯形纸,然后先让学生折出直角。2 个直角怎么折,3 个,4 个呢?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借助直观来让学生找到这条线段位置。折直角要简单,画直角就更难,所以这个知识要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平时动手多操作,才能慢慢让更多的学生根据要求正确画出直角、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2010 年 嘉兴配套 期中试卷习题摘录 摆一个正方形需要 4 根小棒,摆三个正方形最多需要( )根小棒,最少需要( )根小棒典型错误 最少需要( )根小棒,答案象猜谜语,什么都有。疑难解析摆一个正方形需要 4 根小棒,学生平时也自己玩有直观的经验在脑海里。没有经历过事情,孩子们是没有这个想象能力,所以最少需要( )根小棒,学生大部分是无法解决的。从一年级到现在数学课中也没有过这样的训练,一直到第六单元后面实践操作中,出现了摆一摆这样数学实践课,所以不应该把这样题目放在期中考试里,难度太大。解决策略1、动手让学生摆一摆正方形,先摆个,怎么摆会用的小棒最少,为什么会少?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只有正方形之间互相借用小棒,才能节省小棒根数。 (明白节省小棒的策略)2、个正方形节省了几根呢?两种摆法:摆一行节省三根,摆成大正方形,就节省四根。从这样的探究中让学生明白要节省更多小棒的策略。 (突破难点,明白实质。同样四个正方形摆的方法不同,省略小棒根数也不同,跟摆的方法有关系)3、不要就题论题,要激发孩子自己探究,发现规律,以后才能应用规律,活学活用。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第七、八单元检测卷习题摘录 小林比小凡大 3 岁,小凡比小明小 2 岁。请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把他们的名字写出来。典型错误 1、小凡小明 小林2、小凡小林 小明疑难解析两句关系句的标准量不是同一个,所以学生理解题意起来比较困难。解决策略策略 1:把两句关系句的标准量统一。如以找到两句的中间量,是小凡。把小凡比小明小 2 岁,改换成:小明比小凡大 2 岁。小林比小凡大 3岁。就能直接比较。策略 2:画图增加直观性,帮助理解。方法一转化比较标准量,对孩子来要自觉应用还是有难度的。于是我让小朋友画图排队。小林- - - 小凡 (小林大排在左边,大三岁就空三个位置)小明 - - 小凡 (小明大排左边,大二岁就空 2 个位置)然后孩子们一看就清清楚楚,三个人的排队位置小林小明 小凡数学广角的推理,就是要交给学生思维方法,根据低段特点,方法二可能更有效点。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中心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教本第 32 页习题摘录 估算 哪些算式的得数比 80 大 90-11典型错误(1) 学生把 11 看作 10,因为 90-10=80,11 比 10 大,所以 90-1180 这些学生已经会应用估算知识(2) 答案正确,但是这些学生是直接计算的,说明这些学生不会应用新学估算知识,估算意识不强。所以本题的错误学生比作对学生更值得表扬。疑难解析学生刚学估算,他们能把 11 看作整十数 10,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估算的一些策略。但是减数越大,差反而越小,对这个数学知识理解,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非常有难度解决策略第一步:这道题目有两种答案,老师不直接加评判谁对谁错。让错误学生也用计算方法验证答案哪个正确。第二步:思考一下,我们的估算方法有的题目用起来很方便,而这道题目却不能用了,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师: “11”表示什么意思?生:表示用去的,或拿走的,或吃掉师:吃掉 10 个和 11 个,谁吃掉多?如果我和姐姐各有一包糖 90 粒,姐姐吃掉 10 粒,我吃了 11 粒,谁剩下少?学生都知道我剩的少。然后结合题目对比:90-10 和 90-11 那个答案更大?吃掉越多,剩下差就越小,所以就比 80 小了。解析人 徐良妹 县(市、区)学校 当湖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期中试卷习题摘录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 2 米,小明从第 1 棵树走到第 5 棵树,一共走了( )米。典型错误1、25=( 10)米 2、26=( 12)米3、2+5=( 7)米疑难解析这是间隔问题的解决问题,是四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解决起来有点困难,所以错误率很高,一大部分孩子没理解这道题,根本无法解决。这类题目最好配上插图,应该好一点。一半的孩子想当然就是 5个 2,是 10 米。解决策略仔细读题理解题意;解答时,画一画: 看图数一数,每两棵树之间的距2 2 2 2 离就叫间隔,一个间隔是 2 米,5 棵树有 4 个间隔,就是 4 个 2,是 8 米。解析人 张玲丽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百花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三四单元测试卷习题摘录解决问题:自动铅笔每支 3 元,今天上午卖了 4 支,下午卖了 2 支,今天一共卖了多少支?典型错误1、36=18 支2、42=8 支3、34=12 支疑难解析主要错误原因:1、学生把求卖出的支数当做是求卖了多少元来解答。2、最近一直在用乘法解决问题,所以孩子受定势影响,想当然的用乘法算式来解答。3、无用信息的干扰,由于学生阅读、理解信息的能力发展还不够,对于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信息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理解能力和做题不仔细的孩子,他们就无法准确在寻找到有用信息进行正确解答。解决策略1、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读题后先读明白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从问题入手,寻找正确的信息。2、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乘法意义的理解。3、相似题型的练习,通过学生相互读题、说题意、解答,逐步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解析人 谢颖超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百花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第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本学期期末综合实践测试卷习题摘录小明家离学校 800 米,有一天,他从家出发去学校,走了 80 米时发现忘带水彩笔,马上折回去拿,然后再去学校。这天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多少米?典型错误有好多是这样列式的:80+80=160(米) 还有 800+80=880(米)甚至出现:800+80-80=800(米) ,另外就是计算错的较多。疑难解析 首先这题的数字超出了教学范围,其次,学生对于“折回去”不理解解决策略针对这种现象,我让学生充分读题后,根据题意首先理解“折回去”的意思,然后,再通过作图来进一步理解折回去,这样学生就很快明白了这天小明多走了两个 80 米,就这样,大部分学生都能解决此问题了。解析人 马玉群 县(市、区)学校 钟埭中心小学小学数学 2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数学课堂作业本 p:12 页第 3 题习题摘录下图是阳阳家的电表: 0028千瓦时0060千瓦时0096千瓦时7 月底 8 月底 9 月底 阳阳家 8 月份用电多少千瓦时?9 月份呢?典型错误 直接看表上 8 月底、9 月底的数字是多少来回答。疑难解析学生在解答此类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借已有的做题习惯与思路,错误认为从图中看到的 8 月底、9 月底的用电数就是 8 月份、9 月份的用电数。解决策略重点解决的是要理解对 7 月底、8 月底、9 月底这 3 个数字表示的意思。要求阳阳家 8 月份、9 月份各用电多少千瓦时,就是计算从8 月 1 开始到 8 月的最后一天共用去多少千瓦时、从 9 月 1 开始到 9月的最后一天共用去多少千瓦时。在电表 7 月底看到的 28 千瓦时,表示到 7 月结束时一共累计用了 28 千瓦时,不是 7 月份一个月用了28 千瓦时,所以 8 月底、9 月底看到的用电数也是如此。8 月份用电多少就是 8 月底的用电数减去 7 月底的用电数,即 6028=32 千瓦时,9 月份用电数是 9660=36 千瓦时。解析人 钱力忠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林埭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书本第 33 页,第 2 题习题摘录 母鸡有 45 只,公鸡比母鸡少 36 只。小鸡比母鸡多 47 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典型错误 母鸡和公鸡一共有几只?45+36=81 只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几只?45+47=92 只疑难解析首先这道题呈现的信息比较多,而且公鸡和小鸡的描述都是间接的描述,对刚学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方式可能太显复杂。其次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读题审题的能力还太欠缺,可能拿到题不仔细读就认为36 是公鸡的只数,47 是小鸡的只数,从而导致错误率高。解决策略慢慢养成孩子审题的习惯,了解题中每个数据所表示的意义,题读三遍后再下笔。比如说这一题,要了解 36 表示什么?是公鸡的只数吗?不是,那么根据这个信息我们就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了?小鸡也是这样。解析人 柯忠英 县(市、区)学校 全塘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 41 页,第 1 题习题摘录 连一连,三位小朋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放在桌子中间的热水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用线连一连。典型错误 号小朋友看到哪个面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号小朋友有很多学生都认为看到的是第一个图形的样子,把手在右边。疑难解析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是不一样的,二年级的孩子空间想象能力有限,由于号小朋友图中跟我们答题者应该是处于镜面的状态,但是我们的学生会以自己的角度来观察这个水壶,所以会选择错误。解决策略1、拿一个实物进行观察。2、现在号小朋友与我们之间是什么样的状态,镜面对称有什么特点,左右相反,所以我们看来把手在右边,那么对面的小朋友看来把手应该是在左边的。解析人 柯忠英 县(市、区)学校 全塘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课堂作业本第 41 页习题摘录下面哪一张是小红拿着的? 镜子中图象:(1) (2) (3) 典型错误 选(1)的同学占多数。疑难解析这是作业本上的梅花题,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读完题目没办法一下子做出来,即使是大人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也不一定能做对。学生通过活动及以往的生活经验知道镜面对称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是左右位置发生对换。所以把每个字左右交换,出现第一种可能。解决策略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是左右位置发生对换。左右交换是整幅图的左右对称,而不是每一个字母的左右对称。也就是最左边的字母到最右面,依次移动。解析人 钱丽娇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黄姑中心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第 62 页第 2 题习题摘录 2、信息图片略买(1) 、 (2)两只甲鱼,一共要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典型错误 70+19=89(元) 、37+14=51(元)疑难解析原因一:要解决买(1) 、 (2)两只甲鱼,一共要多少元?必须两步计算,教材中没有出现过两步计算的问题,超出教学要求。原因二:要解决买(1) 、 (2)两只甲鱼,一共要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对于学生现在的认知来讲只能用一种方法,也就是说题目不明确。应该说解决“买(2)甲鱼需要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即 7019=51 元,37+14=51 元)这样大多数学生都会解答。解决策略首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知道哪些是信息?哪些是问题?然后指导学生看要解决的问题必须需要哪两个信息?其中题目中已经知道什么?(即(1)号甲鱼 37 元)还要知道什么?就是先什么?(2)号甲鱼几元?而题目中有两个小朋友说的信息就能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即 7019=51 元,37+14=51 。 )最后根据知道的(1)号甲鱼 37 元和求出的(2)号甲鱼几元(51 元)?就能解决“买(1) 、 (2)两只甲鱼,一共要多少元?”这样分析下来大多数学生迎刃而解。解析人 钱玲英 县(市、区)学校 平湖叔同实验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二年级上册期中教学检测题习题摘录 如果+=12,那么=( )典型错误 如果+=12,那么=(8 )疑难解析 学生能够推算出=4,看到 2 个相乘,错误地想成 24=8解决策略 加强分析,区别=( )和+=( )的区别,提高孩子的辨别能力。解析人 王春燕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东湖小学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期中卷习题摘录 5+5+5+5+5+5-5典型错误1、5*62、5*6-53、5*7疑难解析1、第一次出现不理解题意2、粗心把最后一个减 5 看成加 53、不灵活解决策略1、加强此种类型题的练习。2、培养细心习惯。3、注重个别辅导。解析人 陈荔香 县(市、区)学校 实验小学陈荔香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 P21习题摘录信息:淘气今年 7 岁。 妈妈比我大 25 岁。(1) 妈妈今年几岁?(2) 三年后,淘气和妈妈相差( )岁。典型错误三年后,淘气和妈妈相差( )岁。1、25+7=32(岁) 2、25-7=18(岁)3、25+3=28,7+3=10,28-10=18(岁)疑难解析1、不理解相差的字面意思,不能正确解题。2、读题局限,上下题容易混淆。3、捕捉信息不全,思维灵活度不够。解决策略1、引导如何读题,解题,学会捕捉习题关键信息。2、思维拓展,认识到 3 年后淘气和妈妈的年龄的相差数是不变的。3、进一步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析人 杨佳丽 县(市、区)学校 平湖市实验小学7 小学数学 二 年级 三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书第 25 页 第 7 题习题摘录 一本书(图)12.30 元,小玉(图)说:我想买 1 本,还差 3 元。小玉攒了多少钱?典型错误 大多数学生不知怎么解答?有的学生只是答案。疑难解析 说实话老师一开始也不知怎么跟学生分析,到底只回答答案还是通过计算来回答呢?后来两种方法同时采用。解决策略先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学过的人民币的认识,如何看物品上的标价。然后把 12.30 元,写成 12 元 3 角,再分析解答的问题:求 12 元 3 角去掉还差的 3 元,就是小玉攒了多少钱?算式(带单位):12 元 3角3 元=9 元 3 角,回答是小玉攒了 9 元 3 角钱。解析人 钱玲英 县(市、区)学校 平湖叔同实验小学小学数学 2 年级 上 册疑难习题解析习题出处 课堂作业本 P:60 页第 3 题打靶游戏习题摘录打靶游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