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制度对经济发展不同举例下篇一:发展转型、制度与福利 其它经济学论文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到突变再缓慢的过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在不同地区开始了交替与漫长的蜕变。经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安排随着制度设计者和制度试验者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不断纠偏与修正的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而交易费用的多寡为制度安排的好坏提供了标准,然而制度的好坏又为福利的多寡制造福音或祸音。 关键词:发展转型 交易费用 制度 福利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从低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规律演化。经济的发展大致有三种驱动类型:资源驱动型、技术驱动型和混合驱动型。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是以资源驱动为主,技术驱动为辅的发展模式为主基调,面临有限的资源的硬约束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转变当前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走循环经济的道路才是我们唯一的正确选择。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复杂的地理环境的特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冀塘地区和环渤海圈的经济飞速发展在资源瓶颈的困境中开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抛弃资源驱动转向技术驱动的漫漫长路。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日渐枯竭和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也在寻找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但重化行业的沉没成本和转换成本超高和行业的惯性很大,它的发展模式转型要比珠江三角洲等地的转型沉重的多。 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多年来的快速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重点倾斜与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区位资源。事实上在珠江三角洲最早试点的经济特区也可以认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种比较好的经济制度安排,这种经济制度安排节约了很多内生交易费用,经济特区内的行政壁垒由于中央政府政策安排的倾斜明显低于其它行政区划,那么经济特区内的交易双方用于打理行政机构的费用远远少于其它行政区划,但外生交易费用的节约需要一个全局性的好的制度安排,尽管如此,这样的制度安排仍然大大地刺激了特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开始了中国最早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一块先驱阵地。在经济特区的建立初期,由于计划经济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特区的市场化进程的全面、快速推进。随着检验真理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展开,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突破和以“世界经济自由中心”著称的香港对深圳经济特区的高辐射的效应,经济特区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深圳经济特区和一海相望的香港遥相呼应,香港的服装产业和电子产业的链条在 80 年代中期开始了向深圳的快速转移之路, “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充分发挥了深圳和香港的初始资源禀赋的开发,深圳以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了香港的经济后花园。 深圳经济特区 90 年代初的初级产业集群在和香港互动、双赢的模式下初具规模。深圳经济特区在初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和国际贸易中转站的双重经济力臂的引擎下开始向周边城市辐射,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等诸多城市纷纷受益于深圳经济特区初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的有效承接。这种辐射能力随着辐射半径的逐渐拉长其辐射能量越来越衰竭,直到为零。与此同时,深圳的国际贸易中转站的特殊窗口为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吸收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传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周边城市只要用很低的成本就能从深圳这个通向世界的窗口模仿到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大大地刺激了周边城市和深圳之间商业交易的往来频度,专业化程度因此加深,深圳的产业集群开始升级换代,初级产业集群慢慢转移给了周边城市。由于产业集群的精细和深度发展的需要,企业飞速的扩张对资金的深度需求呼唤一个能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资本市场,金融服务业在这样的背景下隆重登场,为后来的金融制度的不断演进提供了历史数据和经验。虽然当时的资本市场的设立是为国有企业的资金服务,但这种试错式的金融制度安排为以后的经济改革扫除了主流意识形态上的障碍。就目前的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而言,制度性的障碍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90 年代广东是以深圳为中心,广州为枢纽的双位置交互作用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在全省大范围的建立,对企业工人极大需求引发了影响深远的全国民工潮的兴起,这股热潮一直滚向二十一世纪,延续至今。在这股浩浩荡荡的民工潮的驱逐下,人力资本的大面积、跨区域地流动为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财富的重新分配影响资本的流入流出,渐渐地拉大了省际之间的财富鸿沟。 90 年代中后期,数以万计的中青年的强劳动力从全国各地赶往沿海发达城市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广东的城市成了广大农村青年渴望的“天堂” ,深圳理所当然地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中国纽约” ,带着强烈脱贫致富的愿望来到这些城市淘金。 “淘金热”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地震,对建国初期为了便于区划管理而创立的铁板一块的户籍制度造成强冲击,随之而来的社会保障制度、生育制度、治安管理、人口流动管理、劳资纠纷等等开始纳入了政府和专家学者们的重新审视的视野。当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时候的制度安排后的发展状况,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利弊所在,但在那个时候已经是个很了不起的制度安排。在那个时期对沿海发达城市的这种局部性的制度安排为局部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政策性资本、丰富的人力资本、低成本的土地、天然的区位优势等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起飞,为企业家的原始资本积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企业做大做强的舞台。但弊端也是空前绝后的,非均衡式的发展导致社会总财富的分配严重不公, “富人俱乐部”可以轻而易举地洗劫“穷人社区”的财富,财富的单向流动似乎成了一种不可逆的趋势,我们的执政党至今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困扰已久、民怨人沸的两极严重分化的社会难题;这种局部性的制度安排也为城乡进一步撕裂火上浇油,二元城乡结构的经济体系是这种局部性的制度安排的必然产物。这种几乎是举全国之力来发展部分地区经济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了,人为的对资源配置导向进行推拉,整体布局上仍然有很浓的计划经济的色彩,虽然部分城市内的经济活动市场性很强,但整个外核是计划的一面,内核的市场必然受到外核的计划的影响,则造成市场的不彻底性,那么打造一个全国性的真正意义上市场经济(类似于欧美的市场经济)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笔者认为全国此起彼伏的招商引资热潮是一种新型的隐蔽性很强的局部性的制度安排。从经济学的一些原理来分析就可以看出它的真面目:每个地区的初始资源禀赋不同,那么它的相对比较优势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在农业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地区,而地方政府领导若盲目跟风(注:跟风也是一种对资源配置的选择)非要搞服装、电子等工业园区建设并不是在农业深加工的产业链的精细发展上做文章,可想而知,这样的工业园区的建设的实际成效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这是其一,其二是不应该搞成全民性的招商引资总动员似的运动,符合条件的地区我们要鼓励他们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当地的投资软环境来吸引大量的资本流入来服务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条件的当地政府应该在上级部门的共同帮忙下,发展地方特色,在税收、行政审批权等给予一定的宽松环境,但授权者又要防止被授权者的权力滥用和权力寻租,那么需要一个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律和有效监督的制度安排必不可少,没有一个好的制度保证,好人也会做坏事,坏人就更不用说了;其三,全民性的招商引资已经成了地方官员粉饰自己政绩的一张王牌,为了突出自己不惜弄虚作假,有时并没有惠及老百姓的利益,反而成了地方官员通向高位的通行证。这种看似全国性的招商引资是为了经济的发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实质上是不顾地区差异在 gdp 崇拜思潮引领下而强行推进的一种只符合一部分地区的制度安排。时间会证明,我们迟早必须要为它付出代价的。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明白一个好的制度安排的重要性有多大,在这种局部性的制度安排下所造成的后遗症我们又需要另外一种制度安排来弥补它的过错,如果万一现在的制度安排又是局部性的,虽然能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它对以后的发展中所造成的后遗症将不可避免地传播它的弊端来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发展。当我们的改革进行到现在的关键时候,就不得不需要反思我们现有的制度对经济、公民、自由等方面的束缚是如何形成的,为了保持这个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是高举改革一切阻碍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的旗帜的时候到了,包括我们的政治制度。 篇二: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对比分析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对比分析 XXX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ccounting model In different economic system XXX XX 年 4 月 6 日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管理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但纵观现实,目前我国会计管理模式与会计改革发展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 应并与国际相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对会计的要求也就越高。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出,会计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与经济体制变化的结果有关。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结算业务的增加,外国公司和外国会计师事务所将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企业也要走出国门,到世界资本市场融资。所有这些,都要求我国的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等方面符合国际会计惯例,所有这些对我国的会计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国际经济水平提高、不同经济体制对会计的影响越来越深。盈利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而中国的会计行业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的会计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计的和谐发展不是一个企业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所有企业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同时,会计的和谐发展也需要和谐社会大环境的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促成整个会计的和谐发展。因此,会计的和谐发展不能仅仅靠内部的制度规范,更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会计大环境,最终实现整个会计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经济体制,会计模式,会计环境 ABSTRACT A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gradually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reform of Chinas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also changes greatly. But in reality, at present our country accounting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reform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places that do not suit. How to build and market economy rule matching and the conv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and has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ew models of accounting management, it is the major task that solves urgently.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relations and more complex,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accounting.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accounting of any chang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change of economic system. With 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the opening of capital markets and increase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usiness, foreign companies and foreign accounting firms to invest heavily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Chinese companies to go out of the country, to the worlds capital markets. All of this requires the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and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actices, all of which presented a new challenge to the accounting industry. As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evels increas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economic systems for accounting and deeper. Profitability continued to improve, and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ale of enterprises, and Chinese accounting industry is a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ertain problems of China accounting model.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is not an enterprise of one or two days to complete, but requires all companies to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also requires a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of support, only then could better contribute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accounting. Therefore, cannot simply rely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l system of accounting norms, more important wa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environment of accounting, eventually realiz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accounting. KEY WORDS: economic system, accounting model, accounting environment 目 录引 论 . - 1 - 一、经济体制与会计模式选择 . - 1 - (一)经济体制选择 - 1 - (二) 会计模式选择 . - 3 - 二、经济体制与会计管理模式两者的关系 . - 4 - (一)经济体制对美国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 - 5 - (二)经济体制对法国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 - 5 - (三)经济体制对德国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 - 5 - 三、我国经济体制对会计管理模式影响的具体表现 - 6 - (一)国家主导宏观化管理 - 6 - (二)社会中介市场化管理 - 7 - (三)行业自律法规化管理 - 7 - 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 9 - (一)我国会计管理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 9 - (二)对我国会计管理模式目前存在问题的对策 . - 10 - 参考文献 .- 13 - 引 论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关系越复杂,整个社会对会计的要求也就越高。这使得会计在整个经济生活中其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社会经济的反映也越来越敏感和快捷。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它赖于存在的诸多环境因素,深深根植于各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法律、思想、文化等社会因素中。其中,经济体制对会计的影响尤为深刻。经济体制是影响会计的一个最复杂、最重要的因素,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企业组织形式和资金筹措手段、国际间的经济交往程度等因素。 经济体制不但直接对会计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会计的发展紧紧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经济体制的变迁往往又引起会计的变革。会计在经济体制中孕育成长,随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 文章以我国多元经济体制为背景,通过分析会计人员管理的特征和面临的问题,提出我国应采用会计人员回归单位,强化政府监督,辅之行业自律的会计人员管理新模式,并对我国实行会计人员管理新模式的理由以及可行性作了进一步阐述。 一、经济体制与会计模式选择 经济体制对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决定了会计管理模式的生成。任何一种会计管理模式的生成,都源于经济体制内部矛盾运动,其具体内容则分别受到各种经济体制因素的影响。经济体制决定会计模式的转换,经济体制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一种会计模式替代另一种会计模式的动因。经济体制涉及许多经济因素,主要有社会发展水平、经济体制、所有制形式、企业经营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等,都对会计管理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一)经济体制选择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 陈国辉:会计理论研究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 徐经长等:国际会计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XX 年版 篇三:第十三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制度篇 第十三章 ? 市场、政府与发展 ? ? ? ? ? ? ? ? ? ? 本章主要内容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政府的职能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的方式,但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 当市场不灵的时候,政府可以对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施加影响。 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不健全,更需要通过政府来完成市场无法完成的功能。 这对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节 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实践都证明,市场并非是万能的。 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发展中国家不健全的市场体系,以及加快经济发展的 愿望,构成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 一、 “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带来的效率损失,也就是某些资源配置工作如果通过其他机制来完成,比通过市场机制完成的成本更低。 1、规模报酬递增 理想中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厂商只有努力降低成本才能不被淘汰。 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源能够得到最优配置,市场是有效率的。 但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在现实社会中是很少见的。 在经济活动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地方,市场会自然地导致垄断。 从静态角度看,垄断条件下的市场是无效率的,产量少于该行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总产量,而价格高于该行业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价格,从而使消费者福利受到损害。从动态角度看,由于缺乏竞争,垄断企业也会缺乏创新的动力。 因此,为了保持市场的竞争性,需要政府对一些行业进行规制。 2、外部效应 当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了或好或坏的影响,而前者却不能因此得到收益或不必为此付出成本时,就产生了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意味着经济单位的行为与其收益或成本之间发生了脱节,也就是市场机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 这会导致有利于社会的行为减少,或不利于社会的行为增多。 因此,政府要对此进行干预了。 3、公共品 公共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有三:一是非竞争性;二是排他性;三是不可拒绝性。 因此,公共品市场是不存在的,需要政府来提供或加以干预。 4、信息不对称 ? ? ? ? ? ? ? ? ? ? ? ? ? ? ?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同。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造成效率损失。 ?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市场是低效率的,或市场根本不存在。 ? 这时就需要设计一些新的制度安排,或由政府来代替市场先例职能。 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缺陷 ? 市场本身的局限导致市场失灵,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发展中国家除了市场 失灵外,更大的问题是市场不完全。 ? 这就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 1、市场体系不健全 ? 市场体系由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大类市场组成,要素市场又包括劳动力市 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 ? 在一个健全的市场体系中,各类市场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基础上构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 ? 发展中国家市场种类不全,各类市场发育程度参差不齐,缺乏建立在法律基 础上的市场秩序规则,市场交易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态。 2、市场分割 ? 在发展中国家,各类市场都存在分割现象,这是经济分割的直接表现。 ? 由于城乡差别、交通阻塞以及政府政策方面的原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呈现 出二元结构特征。 ? 由于市场分割,各市场主体所面临的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常常是不同的,市 场信号不能正确显示资源的稀缺程度,加之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3、市场主体欠发育 ? 这主要表现在个人和企业对市场价格信号反应迟钝,反应强度也不确定,价 格变化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不明显。 ?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主体常常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 经营目标;二是资源流动不畅。 三、促进经济发展 ? 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内容是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平等。 ? 早期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在这两方面都有缺陷。 ? 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过程。市场具有公认的静态效率,然而动态效率就不同 了。 ? 经济的平衡增长需要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加大总 投资,这些是市场机制难以做到的。 ? 只能政府从全社会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投资规划,才能做出理性的、深思熟虑 的、前后一致的、协调的经济决策,并进行单个投资者无法承担的巨额投资。 ? 收入分配平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 ? 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存在较大的不平等,靠市场机制是不可能纠正这种状 况的。 ? 收入分配越是不平等,资源有可能倾向于迎合较高收入阶层和较富裕地区的 需要。 ? 平等与效率都是人们所希求的目标,为了减少分配上的不平等,政府有必要 对市场加以干预,为此有时需要牺牲一些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间接调控和直接干预两种形式,采用不同的手段来进行。 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货币供应政策、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 财政政策常常与货币政策连在一起进行讨论,是因为财政政策与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息率直接相关。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和实现收入分配目标的主要工具。 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变税收结构、改变税率、增加或削减资本性支出等。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和支出水平低于发达国家,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在经济在的作用越大。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或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 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包括改变法定准备率、改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放松或收缩信贷等。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体系不发达,经济中存在种种瓶颈现象,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力求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达到两个目标: 一是限制公共和私人消费,为公共投资筹集足够的资金; 二是刺激私人企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社会所需要的投资项目。 公共消费是指政府的经常性支出,即政府的非生产性支出; 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又称资本性支出,指政府直接进行的投资活动和向私人部门的投资拨款。 经常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之间是互为消长的关系。 一般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应尽量减少经常性支出。但这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 私人消费可以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以调节,其中财政政策起着主要作用。税收政策影响私人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和购买力,从而直接影响私人消费。 直接税直接征自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包括所得税和财产税;间接税是对商品或服务交易的课税,主要是消费税和关税。 政府征收间接税比征收直接税容易一些,最容易征收的就是关税,因此进口税是发展中国家最主要的税源。 除了筹集资金进行公共投资以外,政府还可以对私人投资的数量和结构施加影响。 很多发展中国家运用税收减让手段来引导投资,以促进基础工业、出口工业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并吸引外国资本流入。 财政补贴也可以用来促进投资。 此外还有信贷政策,为特定产业的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资金。 财政政策的另一个目标是减轻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 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都能对收入分配起到调节作用。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实行累进税制调节收入分配。 ? 支出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方法是转移支付和财政补贴。二、政府经营和管制 ? 规模收益递增的行业会自然形成垄断,这是市场的缺陷之一。 ? 防止垄断厂商滥用垄断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减少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是政 府的责任。 ? 政府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国有化,即由政府直接经营;二 是管制,即由私人经营,政府对这些行业确定服务数量和质量标准,同时由政府管制价格。 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的自然垄断行业,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拥有、经营和资助的,但普 遍存在着维护不足、投资配置不当、服务质量差和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由政府直接经营自然垄断行业会不可避免地导致低效 率。 发达国家 ? 发达国家的政府往往把自然垄断行业留在私人企业手中,或者引入市场化的 经营机制,政府对这些企业进行管制。 ? 但是,政府管制在现实中常常也会带来副作用,如管制权力滥用、寻租、腐 败等,降低了经济效率。 ? 70 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一个放松管制甚至解除管制的改革运动,通过在自 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设计新的激励机制,生产率获得了飞速的增长。 ? 80 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基础设施服务的市场化,引入了多种 经营方式: ? (1)国有私营。 ? (2)一些原来自然垄断的行业,现在随着技术创新已经可以具备了建立竞 争机制的可能性,如电讯业。 ? (3)社区拥有并经营方式。 三、产业政策 ?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干预产业部门之间或某一特定部门内部产业组织中 的资源配置,弥补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屋租赁合同(含绿化维护)
- 2025年建筑材料行业报告采购合同补充协议
- 2025版肉类产品进出口税收筹划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虫害防治与病虫害防治产品研发合同
- 2025电子商务平台代运营及个性化算法合作协议
- 2025版金融科技公司合伙人股权激励协议
- 2025版商标转让及商标权保护与市场推广综合服务合同
- 2025电子监控设备安装与维护保养合同
- 平面电梯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度林业病虫害防治项目树木种植与生物防治合作协议
- 2025云南广南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度剧院设施全面维修与日常维护服务协议
- 2025秋季开学第一次学校行政中层班子会上校长讲话:新学期班子履职聚力共促学校发展新跨越
- 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授权签字人)试题(含答案)
- 建筑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抑郁症治疗个案分析文献综述
- 面试必杀技:保研面试实战模拟题库解析
- 2025年金融机具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度中级经济师职称评审聘用合同样本
- 新业务开发管理办法
- 民事起诉状要素式(买卖合同纠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