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XX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XX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XX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XX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篇一:新制度经济学试卷江西财经大学 XXXX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代码:05763 授课课时:48 考试用时:150 分钟课程名称:新制度经济学 适用对象:经济学本科 试卷命题人袁庆明试卷审核人 一、名词解释(每题 2分,共 10分) 1非人格化交易 2公地悲剧 3剩余控制权 4制度结构 5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5分。 ) 1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 ) A利他主义行为假设 B完全理性假设 C机会主义行为假设 D讲诚信假设 2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 ) 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 C政治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 D市场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给定制度下各种交易的交易费用 3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 ) A交易的不确定性 B资产专用性 C交易的频率 D交易的人格化特征 4依据安德森和黑尔(1975)的产权起源模型,当一种资产价值上升或外界侵权的可能性增加的时候,会使( ) A边际收益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B边际收益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C边际成本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减少。 D边际成本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导致建立排他性的行为增加。 5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以下产权安排中外部性问题最大的是( ) A私有产权 B共有产权 C集体产权 D国有产权 6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与契约和治理结构匹配的理论,对于偶然进行的混合资产的交易,与之最匹配的治理结构是( ) A市场治理 B三方治理 C双方治理 D统一治理 7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当人们一旦做出专用性资本关系投资后,担心事后重新谈判被迫接受不利于自己的契约条款或担心由于他人的行为使他的投资贬值的现象被称为( ) A机会主义 B逆向选择C敲竹杠 D道德风险 8在科斯看来,企业契约至少具有三种不同于市场契约的新特点,但不属于的是( ) A市场契约是完全的,而企业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B市场契约是一种短期契约,而企业契约是一种长期契约。 C市场契约是新古典契约,而企业契约是关系型契约。 D市场契约是平等主体间签约,而企业契约是企业家权威与其他要素签约。 9以下企业形式中,不存在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的是( ) A合伙制企业 B不公开招股公司 C国有企业 D公开招股公司 10制度的强制性大致可以看作是三个因素的函数,但不属于这三个因素的是( ) A行为规定的严格度 B度量标准的清晰度 C奖惩措施的强度 D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 11制度最核心的功能是( ) A提供激励与约束 B抑制机会主义行为 C外部性内部化 D降低交易费用 12以下不属于影响制度变迁的需求的因素的是( ) A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得 B技术进步 C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 D偏好的变化 13由个人或自愿团体在潜在利润的诱致下推动的制度变迁常常会导致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这会导致( ) A制度的短期供给不足 B制度的长期供给不足 C制度的短期供给过剩 D制度的长期供给过剩 14有效的竞争性市场、激励人们分散决策、低成本地衡量产权以及破产法是使组织具有( )的关键。 A成本收益比效率 B适应性效率 C配置效率 D帕雷托效率 15. 根据布罗姆利的观点,一些制鞋者组织起来进行游说疏通以对便宜的外国鞋实行进口限制。限制便宜进口货的集体行动如果成功的话,这种制度变迁被称为( ) A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 B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 C重新分配收入的制度变迁 D重新分配经济优势的制度变迁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简要说明理由。每题 3分,共 15分) 1虽然新制度经济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但它并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 。 2总量交易费用越高,每笔交易的交易费用就越低。3在计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赶速度的动机,由此必须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比之下,计件工资合约下,工人有强烈的偷懒动机,必须对工人进行更严格的监督和指导。 4人们常说的“朝令夕改”就是说任何制度都可以在一天之中形成,也可以在一天内废除。 5制度变迁中即使存在报酬递增机制,但只要政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就不会出现路径依赖现象。四、简答题(每题 6分,共 36分)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2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是什么?如何评价解决外部性的传统思路? 3为什么产权界定只能相对清晰?什么是产权界定的“公共领域”? 4张五常是如何分析固定合约、分成合约等不同土地契约形式共存的原因的? 5影响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诺思悖论”?如何减少和避免“诺思悖论”?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 6分,共 24分) 1两年前,妻子下岗赋闲,在家闷得慌,从友人家抱回一只小狗作伴,喜其蹦蹦跳跳之态,取名“跳跳” 。跳跳是一只很平民化的叭儿狗,虽非名门之后,但在妻子的悉心调教下,居然也有了几分狗德。比如,按时如厕,不吃嗟来之食,语不高声,更不狗仗人势地狂吠,等等。一天,居委会主任送来一纸通令,限期为狗上户口,否则格杀勿论。妻子一算帐,跳跳的“户口费”比她一个月的下岗生活费还高出一截,自然舍不得这笔钱。然而接下来,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打狗队勇猛捕杀无证狗的镜头,又实在惨不忍睹,妻子一咬牙,为跳跳交了“狗头费” ,买得了“生存权” 。此后倒也相安无事。问题: (1)政府收狗头费的理由何在? (2)解决狗扰民这一事情能否通过居民之间谈判解决? (3)通过政府解决有何代价? (4)收狗头费是不是解决狗扰民的好办法? 2 “一间厨房七盏灯”:(上海)北京路上有幢房子,七户人家合用一个六平方米的灶间。每当夜幕降临家家烧饭的时辰,七盏灯齐放光明,把个斗室照得通明。各家“画地为牢”围绕煤气灶炒爆炸煮烧。殊不知,多少度电在“空耗”中白白浪费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公共走道、公用卫生间等地方也有。问题: (1)案例中,七户人家在合用的六平方米的灶间各自安装电灯的做法是为了什么? (2)案例揭示了一个什么产权问题? 3假定所有人口分两组,组(低能力)和组(高能力),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 为 q和 1-q。组 I的生产能力为 1,组 为 2。他们都要花一定成本才能完成 y 相应的教育。假定组 I的人完成 y水平的教育花的成本是,组的人完成 y水平的教育花的成本是 。假定雇主认为雇员的教育水平 y yy ,雇员的生产能力就是 2。如果* 存在对应的主观概率(雇主信念),那 么雇主的工资表就如下图。问题: (1)当 y满足什么条件时,该模型存在分离均衡不同能力的雇员选择不同的教育水平。这时候,教育水平成为雇主区别雇员能力的信号。 (2)当 y*=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3)当 y*=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4在 17-18世纪,英国的许多犯人被送到澳大利亚流放服刑,私营船主接受政府的委托承担运送犯人。刚开始,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克扣犯人的食物,甚至把犯人活活扔下海,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最高时达到 94。后来英国政府改变了付款的规则,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结果是船主(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XX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们想尽办法让更多的犯人活着到达口的地,犯人的死亡率最低降到 1%。问题: (1)英国政府按上船时犯人的数量给船主付费的制度安排,导致运输途中犯人的死亡率很高,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 (2)按活着到达澳大利亚下船的犯人数量付费的制度安排为什么可以降低犯人的死亡率? (3)该案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4)该案例还说明,有效的制度设计应该注意什么原则? * 篇二:XX 年传播学期末考试试题XX 年传播学期末考试试题 1 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态度的形成与个体社会化的程序是同步的。一个婴儿从娘胎中分娩出来的时候 只是一个生物体 自然人 需要得到成人照料 参与社会 进行交往 才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 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 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种种态度。就象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一样 态度的形成 态度的转变即是一种新的态度的形成 也贯穿着人的一生。 个体的态度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个体需求的满足程度 态度总是有一定对象 人物、群体或事件 也可以是代表具体事物本质的一些抽象概念 还可以是制度等。态度的对象对个体的意义即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 是态度形成的主要促成因素。事物对人的意义、满足程度 即事物对人的价值。因此 可以说价值是态度的核心。人们对于某事物的态度 取决于该事物对人们价值的大小。价值不同 态度也不同。价值观不同 态度也不同。 所属群体的制约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隶属于某个群体 成为群体的一员。任何群体都有一定的规范、纪律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个人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的行为很可能得到群体的接纳和喜欢 反之 不符合群体规范行为的人 将感受到群体一致性压力 遭到群体的拒绝和排斥。因此 个人为了免受群体其他成员的非议和孤立 往往作出从众行为“ 随大流”而形成与群体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态度。 信息和知识的影响 态度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学习而来的。完善的学校教育甚至从婴儿开始 到个体生命的终结 一直实施它传递社会文化 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不断地教给他 她 符合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的知识、观念、规范、行为方式。学校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是态度形成的重要因素。电影、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和信息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人们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也对人们的态度予以重要影响。互联网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受个体文化背景的影响 个人家庭出身、自身经历、生活环境等个体文化背景不同 会形成不同的态度。如前所述 态度本身也是一种反映。家庭、个人经历、生活环境是刺激个体的重要因素 必然综合反映到个体的态度中。可以说 态度是个体经历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态度的转变 态度的转变与态度的形成是有区别的。形成是指没有态度而逐渐生成了某种态度。转变是指已具有某种态度后而发生的改变。态度转变有一致性转变和不一致性转变。一致性转变是指向着符合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的转变 不一致性转变是与社会主导文化要求相背离的转变。这里所讲的转变是指一致性转变。 转变态度方法 说服教育 通过交换意见、谈心的方式、改变某人的态度。它一般是个别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有威信的人、权威人士的说服更有效。 大众宣传 通过参观访问 电视、电影、动员大会等形式 改变人们的偏见及一些不恰当的信念。大众宣传使众人在同一时期内接受同一信息 对改变人们的态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但是 宣传必须先了解群众的需要、动机、爱好等主观心理状态 有的放矢地宣传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否则 将效果甚微 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强化了原来的态度。 积极参加活动 引导人们参加实践活动 有助于改变其原来的态度。实践活动给人以亲身感受 具有说服力。俗话说“ 事实胜于雄辩” 。 群体规定 如前所述 人皆有从众心理。群体产生的公约、规则可以有效地改变人们 的态度。因为 如果他不遵守 将会受到群体的排斥 产生偏离的恐惧。态度转变的主客观条件 从客观条件来说 主要指宣传者的威信专业性与可靠性。宣传者有无威信 这对被宣传者态度的转变与否有很大关系。C哈夫兰特的研究表明 宣传者本身威信高则其宣传效果好 宣传者威信不高 则其宣传效果差。 从主观条件来说 主要指态度转变者的心理水平。有的人容易转变 有的人则不易转变 这与他本人的个性特点有关 自尊心强的人不容易转变 自尊心弱的人易被说服 发生转变 权威主义倾向强的人容易被人说服转变批判思维能力强的人不易被人说服 智力水平高的人似乎比智力水平低的人难以接受宣传说服而转变态度。需要也是主要影响因素。态度转变与个人切身利益关系密切时易转变。否则不易转变 许多研究还表明 女人比男人容易被说服发生转变。 因素 1、认知 包括个人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赞成与反对的叙述内容。 2、情感 是个人对某个对象持有的好恶,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 3、意向 是行为的准备状态,它不只是行动本身,而是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 2 麦克卢汉的主要贡献和缺陷。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提出了三个著名的媒介观点:“媒介即讯息” 。 “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 ,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此外,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具有启迪意义,他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 (5 分)但是,麦克卢汉毕竟不是一位辨证唯物论者,而是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因而他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视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2)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我们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3)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是片面的。一句话,我们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从事着能动的社会实践的人,看不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10 分) 3 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经历了那四个阶段。各有什么代表性的研究 一、枪弹论 盛行于 20世纪 2040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认为,软弱的受众象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代表性研究:拉斯韦尔的宣传分析、李和李的“宣传的七种技巧”等。 二、有限效果论 该理论也可以叫做“最低效果法则” ,它认为传播活动是传授互动的过程,受众是具有不同特点的个体,不是应声而倒的靶子。大众媒介的效果由于媒介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而大受影响。媒介不是影响受众的直接和唯一因素。大众媒介透过许多中介,在其他多种格局影响下发生作用,对受众的影响是有限度的。 代表性理论:态度劝服理论、两级传播论等。 三、适度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盛行于 20世纪 60年代80 年代,认为,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与扩散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教养理论、知识沟假说等。 四、强大效果论 20 世纪 80年代后重新兴起的强大效果理论,重新强调大众传播有巨大的效果。但是与枪弹论不同,强大效果论强调的效果不是简单的、直接的,而是复杂的、间接的;不是短期的、立竿见影的,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不是微观的、个体的,而是宏观的、社会的。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假说等。 4 请在现实中寻找例子读读你对霍夫兰及耶鲁学派的各种态度劝服理论的理解和评价。 1) “一面说”与“两面说” 例如,可以在报刊和网络上寻找关于青少年拜金主义、偶像崇拜、早恋等的教育文章,看看它们采取的是一面说还是两面说,对你有何影响,并访问一下周围的同学,看看对他/她们有何影响,原因何在,霍夫兰等人的结论是否成立。 (2)信源的特征 例如,名人广告。 (3)情感诉求与理性诉求 例如,观察一下我国大众媒体反邪教报道中,哪些运用了情感诉求,哪些运用了理智诉求,想想看对你自己有什么效果。 (4)防疫论 例如, 参考消息扩大发行时,毛泽东就曾经用“放病菌到肌体里去,增强免疫力”来形容它的作用。 5 以传播学视角分析博客传播的特点。 博客传播是网络传播领域出现的个性鲜明的传播现象,凭借其个人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的传播特质,显现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博客传播要素的分析,来探讨博客传播的现实意义。博客传播要素的分析 博客作为新型的后起传播工具,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就传播者来说,博客是一种“零门槛进入”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 ,网民只要上相关网站注册、申请免费空间,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整个过程非常简单。随意写作,随时发表。 2.就受传者来说,受众是讯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博客的传播一般有两部分受众:传播者希望信息达到的人和在网络中偶然接触博客的人。因此,受传者既有指定性又有随意性。受传者在博客传播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传播者和受传者在博客空间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整个博客传播的过程,是最终达到传受主客体合一的局面。 3.就讯息即传播内容来说,博客的传播内容是“多元化”的,它更新速度快,几乎没有固定的周期,甚至每时每刻都在出版,而且也没有出版形式和格式的限制。博客内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领域,不仅在量上丰富,内容也非常广泛。形式也是多样性的,包括文字、图片及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4.就媒介即传播渠道来说,博客的传播是自由而直接的,实现了一种多对多的互动传播。 5.就反馈来说,博客传播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传播,反馈及时、方便、快速。在博客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身份可以相互转换或者交替,甚至达到了传者和受众合一的局面。 博客传播的现实意义 1.改变了传统新闻界的生存状态 博客新闻成为专业媒体新型的信息来源和资料库。记者可以根据博客内容来寻找新闻线索,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客,可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各地的原生态新闻素材。特别是随着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设备的发展,博客更能提供信息和资料。例如,印度洋海啸,被传统媒体广泛采用的海浪冲击海滩的照片就来源于博客。 有的博客网站将各大专业媒体的报道汇总后制成链接群,再度整合,在主题延伸上更进一步。对于专业媒体上未充分展开的话题,在博客网站上作为专题继续讨论,并且可以得到更直接的反馈。如果专业媒体能对之加以利用,将有助于检测自己的传播效果。 2.重新构建了话语权 在传统媒体上,普通人很难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意见,一般是媒体掌握着话语权。博客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的力量去影响世界。博客的魅力就在于它提供了一条个人表达的渠道和被倾听的空间。博主们可以使用博客来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经营自己,并对传统的传播力量进行反抗。博客的发展不仅承载了个人的自由,还让博主感受到了美妙的民主。他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话语权力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博客传播的方式被放大了。 3.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出版,使个人出版成为现实 在传统媒体上,普通人想要出版或发表自己的作品非常困难。博客却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出版”自己的作品,每一个博客作者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出版在网络上,在这个“守门人”缺失的空间里面,任何人都能做自己的出版人。 传统出版属于单向传播信息,而博客传播是双向或多向传播;传播出版以提供产品为重心,而博客传播以产品和服务并重;传统出版基于形式,而博客传播基于内容。另一方面,博客出版的费用极其低廉,不需要有形载体和机械设备,也节省了运输、仓储等费用。而且博客的出版环节仅仅是由作者到读者,非常简单快捷。同时,出版周期短、速度快、时效性强。只要作者点击鼠标,就可以直接发表。 4.成为一种新的公关手段 博客可以作为公关手段,来展示自我。网络红人的出现就证明了利用博客可以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有的名人,在博客里张贴工作日志、演出通告、文章、书讯等,把博客作为免费宣传工具,无疑具有公关功能;有的随意刊载个人日志或评论文章、电影、时事等,不经意中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树立了自己的形象,也具有公关作用。 5.成为一种有效的网络营销工具 博客让营销人员从依赖媒体发布信息转向了自主发布信息。企业信息在传统媒体上发布,不但局限性大,而且费用也非常高。营销人员建立自己的博客之后,可以随时发布信息,自由度高,费用低。博客通过内容、题材多样的文章,以个人的角度从不同层面介绍与公司业务相关的问题,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信息,没有强迫性,更容易获得用户的认可。博客营销还可以促进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从而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微博客这一概念译自于英文单词 micro-blogging,是博客的一种变体,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如QQ、MSN、Gtalk 等)、Email、web 等方式向个人微博客发布短消息,文本内容通常限制在 140字符(70 个汉字)之内。截至 XX年 6月底,中国微博用户数亿,为世界第一。微博的迅猛发展,表面上看来是一次全民狂欢,实质上却是人类传播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微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立足传播过程理论,从“传播控制” “传播信息”“传播媒介” “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对微博传播特征展开分析,深入揭示微博带来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的变革意义。 一、微博的控制研究 准草根 微博风起云涌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个人传播欲的爆炸式增长是关键之 一。互联网诞生以前,传统媒体无法充分满足个人传播欲,话语权掌握在主流媒体手中,受众对新闻的反馈渠道不畅通,媒介接近权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个人传播欲被压抑。1994 年 4月 20日,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 64K专线开通,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在不到 20年的时间,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王晨 9月29日介绍,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突破 5亿,互联网普及率接近 40%,已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互联网开放自由的言论环境中,网民的表达欲和传播欲被激发出来。 微博使用门槛低,不仅政府、企业、媒体、名人可以注册,普通大众也能使用。相比较于传统主流媒体高高在上的姿态,微博则要平易近人得多。微博使受众的“传媒接近权”进一步实现。 “传媒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项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很多时候,拥有媒介使用权意味着拥有话语权,能使个人利益和诉求被更广泛的接受,是一种个人存在感的强化。 微博传播的准草根性,使得它成为现有传播媒介中受到最少控制的,这在世界媒介发展史上是了不起的进步。以往任何一种媒介形态,都无法摆脱传播者的控制,这种控制绝不仅仅来自传播者本身,更重要的是来自传媒机构的媒介定位和编辑方针,以及社会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等。然而对于微博来说,虽然也有实名认证的,但大多数还是匿名的。人们可以卸下自己的社会面具,比较真实地展示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这对社会进步来说具有很大价值,因为这些话语往往能道出心声,揭示真相。 二、微博的内容分析 浅阅读 微博用户大多将它作为个人私语平台,发布的信息以口语表达为主,只言片语居多,这种以语录体为代表的碎片化极易使传播内容不具备价值,产生大量信息垃圾。另外,微博 140个字符的限制,非但没有阻止用户表达,反而促使用户更频繁地发布信息。往往这条信息还未被人消化,下一条信息又汹涌而至。虽然有观点称微博“事实上成为深度阅读的助推器” “它符合网络的传播方式,在最简短的文字里针砭时弊、发人深省, 篇三: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3)4.诺思悖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任何时候有国家总比无国家(即无政府状态)好。因为,有国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公正和安全。而要确保秩序、公正和安全,人们又必须把确定和保护“所有权”的垄断权交给国家,以便它能够完成人们要求它完成的任务。但是,国家有了垄断权力以后又可能成为个人权利的最大、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一旦国家接管了产权保护职能并成为惟一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它就有可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位索取高于其提供服务所需的租金,更有甚者还可能干脆剥夺私人产权。 5.市场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6.制度效率新制度经济学家是从制度成本与制度收益的对比来解释制度效率。制度成本包括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制度收益则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制度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或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二、问答题(每题 10分,共 50分) 1.何谓人力资本产权交易?其保障机制有哪些 人力资本交易就是通过人力资本的转让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产权权利束的分解和转让。在现实的人力资本交易中,人力资本载体交易的只是其人力资本产权的部分权利,即使用权,支配权等,而不会将所有权进行交易,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被他人完全控制。 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的保障机制 :契约保障;法律保障;社会保障 2.威廉姆森是如何分析交易费用决定因素的? 威廉姆森主要是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