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行政法行政诉讼制度篇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历年简答题XX 年 4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36简述信赖保护原则的要求。P43 答:信赖保护原则要求: 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为一经作出,未有法定事由和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改变; 2、对行政相对人的授益行政行为作出后,事后即使发现有轻微违法或对政府不利,只要行为不是因相对人过错所造成,亦不得撤销、废止或改变; 3、行政行为作出后,如事后发现有较严重违法情形或可能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必须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时,行政机关对撤销或改变此种行为给无过错的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给予补偿。 37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P201202 答: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的目的在于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秩序的因素,确保财政收入; 5、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38简述行政补偿的适用范围。P411413 答:行政补偿的适用范围: 1、政府采取的社会、经济措施,造成个别或一部分人特定损失的,国家应予补偿; 2、国家合法采取的强制性行为; 3、公务合作者遭受损害,国家应予补偿; 4、因无过错危险事故造成的损害,国家应承担补偿责任; 5、其他间接行为所致损害。 全国 XX年 7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36.简述行政确认的特征。P180181 答:行政确认的特征: 1、行政确认行为的主体是行政主体; 2、行政确认行为的内容或者目的,是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的确定或否定; 3、行政确认权是国家行政权的组成部分,行政确认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4、行政确认是要式行政行为; 5、行政确认是羁束性行政行为。37.简述行政相对人的义务。P107108 答: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1、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2、协助公务的义务; 3、维护公益的义务; 4、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 5、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 6、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38.简述行政裁决的特征。P263264 答:行政裁决的特征: 1、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争议是民事性质的,且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这是行政裁决的前提; 2、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 3、行政裁决程序通常依当事人的申请开始,以协商或调解为前置; 4、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 5、行政裁决具有不可变更力。 全国 XX年 4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36简述行政复议的合法原则。P355 是指在行政复议的过程中,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行政复议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应当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这一原则包括: 1、主体合法;行政复议机关必须是依照有关规定有权进行复议的机关,提起复议申请的必须是与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相对人,被申请人必须是行政主体。 2、复议的依据合法;复议机关的裁决、申请人的申请、被申请人参加复议活动均需依法进行。 3、程序合法;行政复议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程序行为,为确保行政复议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 37简述告知制度及其内容。P296 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行为时,应将有关事项告诉相对人的制度。 告知的内容主要有: 1、告知决定;如告知受一或不受理、告知许可或不许可等。 2、告知权利;如告知相对人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聘请律师的权利、申诉的权利、查阅材料的权利等。 3、告知其他事项;如告知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告知申诉的期限和有关机关等。 38张某拟经营药店,遂向市药监局递交了许可申请。但在法定期间内该药监局既未受理,也未告知理由。遂后张某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请结合本案简要回答行政诉讼原告、被告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答:1、张某应向受案法院证明其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期限的除外,以及提出许可申请的事实证据。2、被告药监局应向受案法院提交其不受理的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 全国 XX年 7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36.简述我国行政救济的类型。P310 答:我国行政救济的类型: 1、行政复议 2、行政诉讼 3、信访制度 4、行政赔偿 5、行政补偿 37.简述行政处罚的特征。P226227 答:行政处罚的特征: 1、行政处罚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依据法定权限。 2、行政处罚是针对有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行为(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即对违法行为人的人身自由、财产、名誉或其他权益的限制或剥夺,或者对其科以新的义务。 3、行政处罚的目的既是为了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违法者予以惩戒和教育,使其以后不再犯。 4、行政处罚是对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的制裁。 38.简述撤销判决的适用条件。 五、论述题(10 分) 39.论述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P254260 答: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 1、行政强制法定原则 2、行政强制公开、公正的原则 3、行政强制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4、行政强制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行政强制比例原则和适当原则 6、行政强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7、行政强制效率原则 8、行政强制协助执行的原则 全国 XX年 4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36.简述一事不再罚原则。P233 答:行政处罚以惩戒违法行为人,使其以后不再犯为目的,而不是以某种义务的履行为目的,所以一次处罚即可达到目的。一事不再罚有三层意思: 1、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2、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予以人身自由的处罚3、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人民法院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罚款处罚的,应当折抵相应罚金。 37.简述行政救济的特征。P307308 答:行政救济的特征: 1、行政救济通常是事后的救济,一般不存在事前救济。 2、行政救济以当事人申请为前提,非经当事人申请,有关机关不能主动为之。 3、行政救济中争议双方当事人地位不平等,一方是代表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另一方是普通公民,除在行政诉讼之中外,大部分纠纷在行政机关内部解决,双方地位不一样。 4、行政救济是一种直接的救济,即能直接给受害方提供权利救济。 38.简述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P388389 答:对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 1、对违法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侵犯财产权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行政赔偿 2、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 3、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受害人有权取得赔偿 4、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全国 XX年 7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 36.简述行政行为的效力。P132 答: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对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本身以及对所有其他组织、个人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主要包括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37.简述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P246 答:行政强制执行的特征: 1、行政相对人不履行应履行的义务,是适用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条件 2、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或人民法 3、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义务的履行 4、行政强制执行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法定性 5、在行政强制执中不得进行执行和解 38.简述改变或撤销法律、法规、规章的条件。 全国 XX年 4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23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小题,每小题 5分,共 15分)36简述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P376-377 答: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1、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 2、国家负责赔偿的损害必须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 3、损害必须是违法行为造成的 4、损害必须是现实已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不是想象的;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5、赔偿是法律规定的 37简述即时强制的概念及种类。P245253 答:即时强制: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目前的紧迫情况,因没有余暇发布命令,或者一旦发布命令便难以达到预期行政目的时,为了创造出行政上所必要的状态,行政机关不必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为前提,便可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行政处理行为。 根据强制的标的不同,即时强制分为三种: 1、对人身及人身自由的强制 2、对住宅、生产、经营场所等进行的强制 3、对财产的强制 38简述不能作为行政诉讼定案根据的证据采用规则。P517 答:不能作为行政诉讼定案根据的证据采用规则: 1、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 2、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 3、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程序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 篇二: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复习提纲(前六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提纲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行政 一、行政、国家行政与公行政 1、行政: 英汉大字典:有管理、执行、实施的意义 马克思: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古德诺: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 罗豪才: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 中国学者:行政通常限定为“国家的组织活动” ,即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管理活动。 2、国家行政:国家行政机关从事的执行管理活动,属于公行政。 行政法学研究的国家行政,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的整个职能活动,既包括其实质为行政性质的职能活动,也包括其实质为立法、司法性质的职能活动。这里涉及刑事意义的行政与实质意义的行政的区分,见王名扬法国行政法 。 3、公行政:不仅包括国家行政,也包括非国家的公共团体、组织的行政。公行政除了国家行政以外,还包括其他非国家的公共组织的行政,如工会、妇联、青联等社会团体,律师协会(拒颁执照或吊销执照等行为) 、医师协会、注会协会等行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行政。 案例:依据正当法律程序对公立学校开创学生学籍或给予其他纪律处分,也属于国家行政;中国北京科技大学田永不服其学校拒颁毕业、学位证书,拒办派遣手续提起行政诉讼,日北京海淀区法院判决其胜诉,说明:法院将高校作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而归入行政诉讼被告的范畴。 【日】和田英夫:特殊行政组织是一种公法人,基于特别的法律根据,从作为行政主体的地方公共团体独立出来,是由国家赋予特殊存在目的的行政主体,进行与其存在目的相一致的特定公共事务。 4、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的行政是公行政,主要是国家行政、形式行政,即国家机关进行的执行、管理活动,包括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准立法和准司法活动。 二、行政权与公权力 1、行政权:是指执行、管理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力。 2、公权力:是人类共同体(国家、社团、国际组织等)为生产、分配和提供公共武平(安全、秩序等)而对共同体成员进行组织、指挥、管理,对共同体 事务进行决策、立法和执行、实施决策、立法的权力。行政权是公权力的一部分。 三、行政与行政国家 1、行政法、行政国家的产生节点:严格意义的行政法只是法国行政法院建立以后的事情,作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行政法,更只是 19世纪末 20世纪初,随着行政国家的兴起而逐步形成起来的。 2、 “行政国家”现象: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科技进步导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资本主义国家增设大量行政机构和人员,对国家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干预,行政权力大为膨胀,职能大为增加,全面介入社会关系领域,同时不断入侵立法、司法领域,行使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对于西方国家政府行政职能和行政权的大扩张、大膨胀趋势,称之为“行政国家”现象。 德国法学者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总论:德国行政从绝对国家时期到自由国家时期再到社会法制国家时期的变迁。 法国学者莫里斯.奥里乌认为行政制度(行政疆域)的形成,是中央集权运动的产物。 美国: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守夜人式国家,其功能仅限于保护公民免遭暴力、偷窃、欺骗之害,并强制实行契约等。是“最弱意义的国家” , “管事最少的国家” , “最低限度国家” 。二十世纪后,行政职能大为膨胀,重要原因是自由市场经济带来财富和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市场失灵” ,人们转而相信政府和行政权,认为这能够医治市场失灵和解决社会生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行政职能出现扩张,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二是人们对国家作用存在认识误区。 行政国家、全能政府是人们在市场失灵后对公共物品(包括抑制垄断、防止不正当竞争、调节社会收入分配、防止贫富过分两级分化,解决工人失业,环境污染、信息不对称等外部性或内部性问题)需求大量增加后,人们对满足此种需求而制造出来的神奇之物,它在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同时,也带来的副产品,这被称为政府失灵,或行政国家的异化。一是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威胁。二是腐败和滥用权力。三是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四是人、才、物的大量浪费。五是人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退化,如北欧“福利国家” 。 3、有限政府:20 世纪后期开始出现,过渡途径一般是:一是转变和缩减政府职能,限制行政权。二是规范行政行为,控制行政权,实行行政法治(行政实体法治和行政程序法治) 。三是加强社会自治,转化行政权。通过社会自治组织提供公共物品,似行政权力转化为社会权力,减少行政国家异化的弊端。 4、行政法:是伴随着行政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不是有了行政就有了行政法,而是到了行政权大为扩张以至于对行政权不加以控制和制约,就不能防止其滥用,就不能有效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的行政国家阶段,才逐步形成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行政法。 四、行政与法治国家 行政、民主和法治:行政国家生产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家的基本条件。政府服从法律、行政受法的支配是法治的一般原则之一,这是民主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进入行政国后,民主和法治有了新的形势和内容。一是民主由单纯的人民代表制民主转化为代表制民主与人民参与制民主的有机结合,人民直接参与立法、行政管理和监督机制。二是法治由相对静态的宪法、组织法平衡、制约机制转化为以行政法的动态平衡制约机制为重要补充的新的机制行政程序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法) 、阳光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公开的法) 、情报自由法(规范政府获取信息和行政相对人从政府处取得信息的法)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规范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救济和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法)构成民主的新的机制。第二节 行政法 一、中外行政法的一般定义 1、第一部行政法教材:行政法是一切行政管理法规的总称。 2、第二部教材:修正了“行政管理法”的说法,认为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管理的法。 3、美国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是调整政府行政活动的部门法,它规定行政机关可以行使的权力,确定行使这些权力的原则,对收到行政行为损害的人给予法律救济。行政法更多是关于程序和救济的法,而不是实体法。我们所说的行政法是规制行政机关的法,而不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4、德国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是指以特有的方式调整行政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行政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确立公民权利义务的规范。有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内部行政法与外部行政法之分。 5、英国威廉.韦德:从目的功能角度看,行政法是行政国家的产物,是控制政府权力的法。行政法是调整公共当局形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一般原则的总称,因为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一般原则大多是法官根据法律的原则,精神和社会公正意识,通过无数具体案例形成起来的。主要是调整公共当局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法,主要调整外部行政关系。 6、法国莫里斯.奥里乌:法国行政法学者实际经历了从侧重行政组织法(客观法)到侧重行政行为、行政责任和行政救济法(主观法)的发展转变。 7、日本美浓部达吉:行政法就是关于行政的国内公法。田中二郎:行政法是指有关行政的组织、作用及其统治的国内公法。 二、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 1、本书对行政法的定义: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其实质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的法。 2、行政关系:是指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能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所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行政 救济关系主体主要包括手里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手里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和手里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内部行政关系是否属于行政关系,是否属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有的学者否定。3、行政权:是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或罗豪才: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行政主体:是指能以自己名义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或社会公权力,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由其本身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通常能作为被告应诉 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社会公权力组织。 (权、名、责相统一) ,但西方国家一般不认为作为政府部门的行政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行政相对人:指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即其权利、义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论影响是直接还是间接的,只要其权益收到了实质影响,该组织或个人就具有了行政相对人的地位。 三、行政法是控制与规范行政权的法 行政法从权力形式考察,包括: 1、行政立法权: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等 2、行政命令权:发布命令、禁令、制定计划、规划等 3、行政处理权: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等 4、行政司法权:裁决部分行政、民事争议等 5、行政监督权:行政监察、调查、审查、统计等 6、行政强制权: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 7、行政处罚权:拘留、罚款、没收、吊销证照等 8、行政指导全:提出建议、劝告、警示、发布信息资料等 四、行政法是难于制定统一法典的法 行政法从以下途径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一是通过行政组织法,控制行政权的权源。二是通过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方式。三是通过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法、行政救济法制约行政权滥用。 现有的行政法统一法典:荷兰 20世纪 90年代,制定荷兰行政法通则 ;德国普鲁士邦 19世纪 80年代制定普鲁士邦行政法通则 ,20 世纪 20、30 年代德国威敦比克邦制定威敦比克邦行政法典 ,乌克兰 20世纪上半叶制定过行政法典。将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规范进行编纂。我国在 XX年北大宪政中心草拟出行政程序法(试拟稿) 。 现在的行政程序法,如德国、葡萄牙、日本、韩国的行政程序法和我国澳门、台湾地区的行政程序法典已经纳入不少实体法内容,出现行政法法典化的萌芽。 第三节 行政法学 一、行政法是法学的分支学科 行政法学与宪法学:研究对象密不可分,有人认为,行政法是宪法的一部分, 是动态的宪法。或宪法是行政法的母法,行政法是宪法原则的具体化,是执行宪法的部门法。龚祥瑞认为: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而行政法是宪法的实施。行政法是宪法的一部分,并且是宪法的动态部分。宪法学对行政法学提供理论根据,行政法学为宪法学提供实证研究素材。本书认为,行政诉讼法是行政法学的分支学科。 二、行政法学是研究行政法现象的法学学科 行政法主要包括三大类规范和制度: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和制度;行政行为法的规范和制度;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和制度。 三、行政法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法学学科 行政法学的体例和内容:欧洲国家一般研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救济三大内容;英美普通法系国家研究行政程序,包括委任立法和制定规章的程序,调查、听证、裁决的程序,司法审查的程序;原苏联、东欧国家一般研究行政管理。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源 第一节 行政法法源概述 一、行政法法源的含义 1、法源:一是法存在形式说;二是法动力说;三是法原因说,如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社会意识、时代思想、政治制度、典章规范、风俗习惯、经济基础等。四是法制定机关说;五是法前规范说;六是法事实说。 二、国外行政法法源简介 1、法国:王名扬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成文法渊源包括宪法、法律、条约、行政法规和规章。不成文法渊源包括法的一般原则(某些传统思想、立法精神、社会生活的需要、公平正义感的一种表现) 、判例和习惯法。2、德国:毛雷尔分为宪法、正式法律、行政命令和规章;习惯法;行政法的一般原则(判决和学理形成,一是习惯;二是从宪法规定和原则中引申出来,即具体化了的宪法;对法律材料进行系统、抽象、典型的整理) ;法官法;行政规则和特别命令;国际法和欧盟法。 3、美国:王名扬分为五类,宪法、立法、总统的行政命令、行政规章、判例法(解释性原则和创造性规则) 4、日本:盐野宏分为成文法源和不成文法源。成为法源为宪法、条约、法律、命令、行政规则、行政法解释。不成文法源有:习惯法、判例法、行政法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行政法法源一般限于制定法。但在实际的执法和司法实践中,法律和判例有着重要作用。以法理为指导,以判例为参照,权威法学家和经最高法院审委会审查在最高法院公报上发布的判例具有准法源的作用。 篇三:行政诉讼法中外文参考文献行政诉讼法中外文参考书目 1. 何华辉:比较宪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2. 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3. 刘海年、李林、托马斯.弗莱纳主编:人权与宪政:中国瑞士宪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 法制出版社 1999年版。 4. 沈宗灵:比较法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5. 周旺生:立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6. 周旺生:立法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7. 陈云生:权利相对论 ,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8.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9. 龚祥瑞主编:法治的理想与现实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10. 韩德培主编:人权理论与实践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11. 胡锦光 韩大元:当代人权保障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12. 柴发邦主编: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13. 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 ,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14. 赵震江主编:法律社会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 王洪俊主编:中国审判理论研究 ,重庆出版社 1993年版。 16. 程燎原 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利及其救济通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年版。 17.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18. 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9. 方世荣:论具体行政行为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 罗豪才主编:行政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 王连昌主编:行政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2. 叶必丰:行政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3. 周佑勇:行政法原论 ,中国方正出版社。 24. 宋功德:行政法哲学 ,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25. 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26. 姚锐敏: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 ,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27. 杨解君:行政违法论纲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月版。 28. 关保英:行政法模式转换研究 ,法律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XX年版。 29. 叶必丰:行政法的人文精神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30. 余凌云:行政契约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年版。 31. 郭润生、宋功德:论行政指导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32. 张正钊、韩大元主编:中外许可证制度的理论与实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33. 张树义:行政合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4. 叶必丰等:行政行为判解丛书,武汉大学出版社。35. 宋功德:行政法哲学 ,法律出版社 XX年版。36. 罗豪才主编:行政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37. 姜明安著:行政诉讼法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 8月版。 38. 应松年主编:行政诉讼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39. 林莉红著:行政诉讼法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XX年版 40. 姜明安著:行政诉讼法学 ,法律出版社 XX年版。 41. 姜明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2. 张尚鷟主编:走出低谷的中国行政法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43. 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44. 江必新著:行政诉讼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45. 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 ,中国法制出版社 XX年版。 46. 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释义与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 社 XX年版。 47. 刘善春:行政诉讼价值论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8. 杨解君、温晋锋著:行政救济法基本内容与评析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49. 刘恒:行政救济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50. 林莉红: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 ,武汉大学出版社 XX年 6月版。 51. 杨建顺:日本行政法通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52. 应松年主编:比较行政程序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年出版。 53. 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年出版。 54. 杨海坤 黄学贤: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化从比较法角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 1999年版。 55. 王名扬主编:外国行政诉讼制度 ,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1年版。 56. 王名扬:英国行政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XX年版。 57. 王名扬:法国行政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XX年版。 58. 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XX年版。 59. 张树义主编:行政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由员工经营公司合同协议
- 热水器安装安全协议合同
- 深水井打井合同协议范本
- 牙科技术入股合作协议书
- 潍坊修剪车采购合同范本
- 香港化验所转让合同范本
- 杂志社与代理的合同协议
- 洪山区口译服务合同范本
- 苏州技师学院就业协议书
- 舞蹈培训机构合同协议书
- 开封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育婴员项目技术文件(康养照护品牌)
- 市场营销策划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特种作业低压电工培训
- 静配中心医院感染课件
- 转让律所合伙人份额协议书范文
-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课件
- 2023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释义(第二版)对比版
- 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方案
- 居间服务合同范本复制版
- 游戏开发外包合同
- 2024-2030年中国公路养护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