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点汇总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9、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意义: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记账实操-从少数股东购买股权账务处理 SOP
- 物业管理移交协议书模板
- 舞蹈家协会编导人才选拔实施细则
- 审计公司废旧设备处理管理制度
- 某食品机械厂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细则
- 某审计公司年度培训推进计划
- 2025年安全员之B证(项目负责人)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摄影版(三起)(2020)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学期2.10让幻灯片动起来(教学设计)
- 2025年智能制造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某舞蹈家协会道具管理实施办法
- 空军招飞测试题及答案
- 《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
- 初中生劳动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 北京高层现代简约定向安置房项目投标文本
- 《热转印技术》课件
- 坦克介绍教学课件
- 高压管道试压培训
- JJG972-2023离心式恒加速度试验机检定规程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宠物殡葬服务
- 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的法制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