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1年级到3年级的上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1页
2018年小学1年级到3年级的上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2页
2018年小学1年级到3年级的上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3页
2018年小学1年级到3年级的上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4页
2018年小学1年级到3年级的上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 年小学 1 年级到 3 年级的上册语文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识字”“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几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1. “入学教育”共三部分,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 56 个民族的大家庭,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习惯,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2识字,编排了两组 10 篇识字课,每部分每课都配有相关的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总体上对拼音的学习要求有所降低,没有了默写声母的内容。4课文,共安排 14 篇课文,分 4 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习、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习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课后练习有朗读,背诵或复述,有汉字基本笔画的学习和按笔顺描红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二、班级概况:本班学生 9 人,都是岩上人,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三、教学要求:1学习习惯:(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汉语拼音:(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3识字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 300 个,会写其中的 100 个。(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4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5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四、教学措施: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2在培养习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习,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课时第 1 周9.6-9.9 入学教育识字一 1.天地人 第 2 周9.12-9.16 识字一 2.金木水火土识字一 3.口耳目第 3 周9.18-9.23 识字一 4.日月水火识字一 5.对韵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第 4 周9.26-9.30 汉语拼音:1.a o e2.i u v3b p m f8第 5 周101-10.9 国庆4d t n l5g k h 2第 6 周10.10-10.146j q x7z c s8zh ch sh r拼音复习语文园地二 8第 7 周10.17-10.219、ai ei ui10.ao ou iu第 8 周10.24-10.2811、ie ue er12、an en in un un13、ang eng ing ong8第 9 周10.31-11.4 拼音复习语文园地三课文 1.秋天 8第 10 周11.7-11.112.小小的船3.江南4.四季 8第 11 周11.14-11.18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语文园地四识字二 6.画第 12 周11.21-11.25 识字二 7.大小多少识字二 8.日月明识字二 9.升国旗 8第 13 周11.28-12.2 语文园地五课文 5.影子6.比尾巴7.青蛙写诗 8第 14 周12.5-12.98.雨点儿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语文园地六9.明天要远足 8第 15 周12.12-12.1610.大还是小语文园地七11.项链12.雪地里的小画家 8第 16 周12.19-12.2313.乌鸦喝水14.小蜗牛语文园地八 8第 17 周12.26-12.30 期末复习 8第 18 周2017.1.2-1.6 期末复习 8第 19 周2017.1.9-1.13 期末考试 8第 20 周2017.1.16-1.208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 10 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 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四、教材分析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分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 10 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 以内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数数。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的方法。第三单元“15 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第六单元“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 610 的加减法。关键: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第七单元“1120 各数的认识”为学习 20 以内的加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第九单元“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 20 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六、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 20 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 10 以内各数与20 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 020 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 20 以内数的大小。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二)数学思考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 020 各数,感受 020 各数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 20 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 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10 以内数的加减法,20 以内的进位加法。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 10 以内的数的组成、分解,想 10 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体会算法的多样化。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中的应用问题。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10. 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发展数学意识。(三)解决问题1.能用 020 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 10 以内的加减、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 20 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 1 时、几时、半时的长短。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四)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6 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七、方法与措施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八、教学进度安排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 61 课时1、数一数约 1 课时2、比一比 约 3 课时3、15 的认识和加减法约 10 课时15 的认识约 3 课时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约 5 课时0 的认识和有关 0 的加减法约 3 课时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 3 课时5、分类约 2 课时6、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约 21 课时6、7 的认识和加减法约 6 课时8、9 的认识和加减法约 6 课时10 的认识和有关 10 的加减法约 5 课时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整理复习约 3 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约 1 课时7、1120 各数的认识约 4 课时数 1120 各数,读数、写数约 2 课时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约 2 课时8、认识钟表约 2 课时9、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约 12 课时9 加几约 3 课时8、7、6 加几约 5 课时5、4、3、2、加几约 4 课时10、总复习约 4 课时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其中 100 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米、1 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 100 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4、 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并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7、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五、教学进度表时 间周次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备 注9.2/81 长度单位9.9/152 长度单位/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16/223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 月 19 日至 21 日中秋放假9.23/294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22 至 27 连续 6 天上班9.30/10.65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至 7 日放假调休,共 7 天10.7/10.136 角的初步认识 8 至 12 日 上 5 天班10.14/207 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10.21/278 表内乘法(一)10.28/11.39 表内乘法(一)11.4/1010 表内乘法(一)期中测评11.11/1711 观察物体/表内乘法(二)11.18/2412 表内乘法(二)11.25/12.113 表内乘法(二)12.2/814 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12.9/1515 认识时间/数学广角12.16/2216 数学广角/总复习12.23/2917 总复习12.30/1.518 复习迎接测评1.6/1219 复习迎接测评1.13/1920 测评第一学期二年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我班有学生 7 名,男生 7 名,女生 0 名。有 4 名学习困难生。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积累,不过对偏旁部首的认识还不熟。汉语拼音巩固率一般,音序清晰,这为本册的音序查字法打下了基础。写字姿势正确,但有 4 人因身体原因及习惯不良,需再加强写字习惯的督促。大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较好。本学期计划进行每天中午半小时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再加大阅量。三、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包括一个识字单元和七个阅读单元,识字部分安排在教材的第二单元,穿插在阅读单元之间。在第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快乐读书吧”。在全书最后,安排了几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每个单元内部的具体安排如下:课文 3-4 篇、口语交际(间隔安排)、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 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四、教学目标1.识字写字(1)认识常用汉字 450 个,会写汉字 250 个。(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3)巩固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学习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4)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5)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4)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5)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6)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3.口语交际(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能记住并讲述主要内容。(4)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5)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教材重点】认识常用汉字 450 个,会写汉字 250 个。【教材难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学措施】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参与班级中的管理工作中来2.在拼音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教学多媒体,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优化课堂行为,备好每一堂课,使学生上完课后都能有所得,都有充实感。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周次教学进度入学常规教育 11入学教育 1.小蝌蚪找妈妈 2.我是什么 723.植物妈妈有办法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73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1.场景歌 742.树 3.拍手歌 4.田家四季歌 语文园地二 75(国庆假)64.曹冲称象 5.红马的故事 6.一封信 777.妈妈睡了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三 788.古诗两首 9.黄山奇石 10.日月潭 7911.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 12.坐进观天 71013.寒号鸟 14.我要的是葫芦 口语交际 711语文园地五 15.大禹治水 16.朱德的扁担 71217.难忘的泼水节 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六 71318.古诗两首 19.雾在哪里 20.风 71421.雪孩子 语文园地七 22.狐假虎威 71523.狐狸分奶酪 24.狐狸养鸡(一)71625.狐狸养鸡(二) 语文园地八 717期末字词复习 518期末专项复习 519期末课文复习 6(元旦假) 20复习迎考 21家访、送通知书 22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38 名。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再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这学期,我会关注更多的是已经形成学习兴趣的中等生,并逐步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加强所有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二、教学内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三、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 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千米=1000 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 1 吨=1000 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五、教学措施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统一的教学要求,并适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重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六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日期讫教学内容备注一 8.278.30 开学准备二 8.319.6 毫米、分米的认识 千米的认识4三 9.79.13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4四 9.149.20 吨的认识 生活中的数学 单元测验 4五 9.219.27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加法 3六 9.2810.4 国庆节七 10.510.11 减法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3八 10.1210.18 整理和复习 单元测验 四边形 3九 10.1910.25 四边形 3十 10.2611.1 四边形 期中测验 3十一 11.211.8 有余数的除法、 单元测验 4十二 11.911.15 有余数的除法 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3十三 11.1611.22 单元测验 口算乘法 笔算乘法 3十四 11.2311.29 笔算乘法 4十五 11.3012.6 笔算乘法 整理复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 3十六 12.712.13 单元测验 分数的初步认识 3十七 12.1412.20 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测验 可能性 4十八 12.2112.27 可能性 单元测验 数学广角 3十九 12.281.3 数学广角 单元测验 3二十 1.41.10 总复习测验 4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科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 70 人。学生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片段写作已经没有太大困难,为下一步的完整习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二、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册共有课文 32 篇,其中精读课文 24 篇,略读课文 8 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 8 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 200 个字,会写 300 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三、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