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_第1页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_第2页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_第3页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_第4页
第1章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第 1 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一)教学内容 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辅助使用房间平面设计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二)教学要求 掌握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走道设计,门厅和过厅设计以及楼梯和电梯的设计,掌握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由于建筑平面通常最能表达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平面设计人手。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问题,应该紧密联系剖面和立面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从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使用部分: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交通联系部分:指专门用来连通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例如许多建筑物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等等1.1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建筑物内部使用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 平面面积:1包括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和2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民用建筑常用家具尺寸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教室、卧室、营业厅中家具近旁必要尺寸 空间形状:1 该空间中设备和家具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 2 使用者在该空间中的活动方式3 采光、通风及热工、声学、消防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以中小学的教室为例,影响其平面形状的首要因素是课堂中所需容纳的学生人数以及课桌椅的排列方式。同样是 50 座的教室,虽采取同样大小的课桌椅和同样的排间距以及通道的宽度,不同的布置方式仍然会形成大不相同的平面形 状。但是如果考虑学生上课时的视昕质量,按照学生在上课时座位离黑板的最大距离不大于 8.5m、边座与黑板的夹角不小于 30的视线要求,则又可给出几种相同面积的教室的平面形状的可能性。再综合考虑教室经过组合后单、双侧自然采光对教室中照度及其均匀性的要求,可以分别做出图中所示的各种教室平面。教室中基本满足视听要求的平面范围和形状的几种可能性(a) 沿外墙长向布置矩形教室的平面组合 (b) 双侧采光方形教室的平面组合(c) 某专用学校六角形教室的平面组合不同因素对教室平面设计的影响对于建筑物使用部分中的辅助用房,其平面的面积和形状设计方法也与起主要功能作用的房间相类似,可以按照辅助用房中设备所需空间和人活动所需空间的大小、人的活动方式以及其他相应的综合要求来确定其平面的面积和形状。下图给出了卫生间中常用的单个的卫生设备所需要的平面使用尺寸,还给出了它们组合使用所需的间距。以这样的尺寸为参照,结合通道等尺1.2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包括:包括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和人在该空间中进行相关活动所需的面积(包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一 走道建筑物中最大量使用的交通联系部分二 门厅和过厅门厅是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处起内外过渡、集散人流作用的交通枢纽。过厅一般位于体型较复杂的建筑物各分段的连接处或建筑物内部某些人流或物流的集中交汇处,起到缓冲的作用三 楼梯和电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 建筑物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面积和空间形状的主要依据:1. 满足使用高峰时段人流、货流通过所需占用的安全尺度;2. 符合紧急情况下规范所规定的疏散要求;3. 方便各使用空间之间的联系;4. 满足采光、通风等方面的需要。1.2.1 走道(走廊)1. 布置方式:各使用空间可以分列于走道的一侧、双侧或尽端2. 宽度:应符合人流、货流通畅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过道又称为走廊,主要用来联系同层内各个房间,有时兼有其他功能。走廊平面设计内容包括:走廊宽度确定,走廊长度的限定,采光处理。(1)走廊的宽度主要根据人流通行、安全疏散、空间感受来综合确定。 专供人行的走廊宽度是根据人流股数并结合门的开启方向综合确定。一般按一股人流宽 550mm,两股人流宽11001200mm,三股人流宽 15001800mm 来计算。对于有大量人流通过的走道,其宽度根据使用情况,相关规范都作出了下限的要求。例如民用建筑中中小学的设计规范中规定,当走道为内廊,也就是两侧均有使用房间的情况下,其净宽度不得小于 2100mm;而当走道为外廊,也就是单侧连接使用房间,并为开敞式明廊时,其净宽度不得小于 1800mm。有些建筑物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进行设计时,相关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也是重要的设计依据。(2)考虑到采光、通风、防火、疏散和观感等要求,应力求减少走廊的长度,使平面布置紧凑合理。例如,尽端开窗;利用楼梯间、门厅或走廊两侧房间设高窗;当走廊过长时,在走廊端部设大房间或辅助楼梯也可在中部适当部位设开敞空间或玻璃隔断,还可以采用内外走廊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走廊的采光和通风。 对于携带物品为主或有车流的走廊还应结合物品及车子的尺寸来确定其宽度,如车站、航空港、候机楼等;对于兼有其他功能的走道,如医院、学校等,应较一般人行通道的尺寸适当加宽。3. 长度:对消防疏散的影响最大 ,直接影响火灾时紧急疏散人员所需要的时间(该时间限度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有关)4. 平面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内部的交通组织 1.2.2 门厅和过厅1.导向性明确 :使用者在门厅或过厅中应能很容易发现其所希望到达的通道、出入口或楼梯、电梯等部位,而且能够很容易选择和判断通往这些处所的路线,在行进中又较少受到干扰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是接纳人流,分配人流,室内外空间过渡等。门厅设计的要求如下:(1)位置明显突出。一般结合建筑主要出入口,面向主干道,便于人流出入。(2)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交通流线简洁明确,减少干扰、拥挤堵塞和人流交叉。门厅与走廊、主要楼梯应有直接便捷的联系。(3)入口处应设宽敞的雨棚或门廊等,供出入人流停留。对于大型公共建筑,门廊还应便于汽车通达。(4)应设宽敞的大门以便出入。(5)应对顶棚、地面、墙面进行重点装饰处理,同时处理好采光和人工照明问题。 2.兼有其它用途的门厅:仍应将供交通的部分明确区分开来,不要同其它功能部分互相干扰,同时有效地组织其交通的流线。特别是用作交通部分的面积和用作通行部分的宽度,都应该根据该建筑物人流集中时所需要的尺度来进行设计,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疏散的安全3.作为设计中的关节点门厅和过厅的内部空间组织和所形成的体形、体量,往往可以成为建筑物设计中的活跃的元素,或者是复杂建筑物形态中的关节点1.2.3 楼梯和电梯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起垂直交通枢纽作用的重要部分。在日常使用中,快速、方便地到达各使用层面是对楼、电梯设计的首要要求。因此它们的数量、容量和平面分布是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楼、电梯应靠近建筑物各层平面人流或货流的主要出入口布置,使其到达各使用部分端点的距离较为均匀,这样使用较为方便快捷。在垂直运输方面,针对一些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的特殊情况,为了合理控制电梯的运行避免过多的等候时间,可以运用现代的数学方法优选电梯的台数及其停靠例如将不同的电梯分层或分段停靠,能够取得使用的高效率。另外,使用安全也是垂直交通枢纽设计的重要方面。尤其是楼梯,在紧急的情况下,当电力供应受到限制时,往往是逃生和救援的惟一或重要通道。因此楼、电梯的数量和分布还需要综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各层人数和消防分区等因素来确定。国家制定的防火规范和各类建筑的设计规范中对于楼梯间的设置殁其,设计时应该严格参照执行。 ,有关本章节的内容,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详细陈述。1.3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功能分区 : 对建筑物的使用部分而言,它们相互间往往会因为使用性质的不同或使用要求的不同而需要根据其关系的疏密进行功能分区。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会首先借助功能分析图,或者称之为气泡图来归纳、明确使用部分的这一功能分区。在对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进行功能分区时,经常会受到各种技术因素的制约,除了上文所提及的采光、管线布置等因素外,最重要的乃是建筑的结构传力系统的布置。例如在学校教学楼的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将一组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验室上下对齐,与普通教室分开布置,而不是集中设在某一层。这主要是因为单个教学实验室的面积要大于普通教室,把它们集中在一层布置与其上下的普通教室要取得结构布置上的一致性,往往需要作特殊处理。因此,功能分区并不止是简单的使用性质的归类,还应兼顾其他的可能性。一般说来,空间的平面面积大小及空间高度,也直接影响其归类。教学建筑使用功能分析组合实例(c) 教学楼平面实例一(d) 教学楼平面实例二(b) 学校校区平面功能组合(a) 教学楼功能分析图 教学建筑使用功能分析组合实例(a)教学楼功能分析;(b)学校校区平面功能组合;(c)教学楼平面实例一;(d) 教学楼平面实例二 1 一普通教室;2-自然教室;3 一合班教室;4-音乐教室;5 一微型计算机室;6-健身房兼礼堂;7-体育器械室;8-利技活动窒;9 一学生阅览室;io-教师阅览室;II- 书库;12-展览厅;13 一准备室;14-乐器室;15-教师休息室;16-广播室;17-:17 政办公室;18-教师办公室;19-会议室; 20-配电间;21-餐厅;22-备餐间;23- 厨房;24- 库房;25-厕所盥洗;26-门厅中小学校及培训机构在连廊单侧或两侧指状布置各教学楼,容易实现动静分区、按年级组合及良好的采光、通风效果 建筑物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研究建筑物中各部分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的组织,实际上是研究流线的组织问题。所谓流线组织,在建筑设计中主要是指对于人流和物流的合理组织。其主要原则是保证使用的方便和安全。门诊部火车站1.3.3 建筑物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建筑平面组合设计的要求(一)功能要求(合理紧凑)1.功能分区功能分析图平面组合设计2.功能关系分析: 1)联系与分隔 2)主次关系 3)内外关系3交通流线的组织(二)结构要求(经济合理常用的结构类型)1墙承重结构 2框架结构3空间结构:薄壳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三)设备要求(简捷集中)(四)建筑造型要求(美观大方)在对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进行功能分区及流线组织的分析后,交通联系的方式及其相应的布置和安排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一般说来,建筑物的平面组合方式有如下几种:1串连式组合 (走道式组合;套间式组合)这种组合方式将各使用部分之间互相穿通。通常可见于空间的使用顺序和连续性较强,或使用时联系相当紧密,相互间不需要单独分隔的情况。例如某些工厂的生产车间、某些展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