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_第1页
第一章  绪 论_第2页
第一章  绪 论_第3页
第一章  绪 论_第4页
第一章  绪 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生理学01.绪论02.细胞03.血液04.血液循环05.呼吸06.消化和吸收07.能量代谢和体温08.肾脏的排泄功能09.感觉器官10.神经系统11.内分泌12.生殖13.衰老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机体与内环境第四节 机体活动的调节学习要点1.重点掌握新陈代谢、能量代谢、兴奋性重点掌握新陈代谢、能量代谢、兴奋性、兴奋与抑制、阈值的概念。、兴奋与抑制、阈值的概念。 2.重点掌握内环境、稳态、反射、反馈的重点掌握内环境、稳态、反射、反馈的概念及意义,反射弧的组成。概念及意义,反射弧的组成。 3.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 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以 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 和 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 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 研究生命活动的过程、产生的机制 和条件以及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从而掌握正常 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功能 机制 调节 ) 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及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与整体的关系;整体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 威廉 哈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采用八十余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将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 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 ( 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 , 于 1628年 公之于世。动脉是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静脉是运回血液到心脏的血管,血液能从动脉 透入 静脉,动脉与静脉的移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心脏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流,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1660年和 1668年, Malpighi 和 Leunwenhock 分别用显微镜看到了蛙的肺的毛细血管和蝌蚪尾部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的实际循环过程,证实了 Harvery 的推论。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 )确立为科学。 ” 后人将 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学的起点。生理学的研究方法William Harvey(威廉 哈维 )在 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 一书的序言中呼吁: “ 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 ,而不应当以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 师,而不应当以知识的教条为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动物实验方法:急性实验慢性实验离体实验在体实验慢性实验:慢性实验: 慢性实验: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慢性实验: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怀化医专生理教研室急性实验急性实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整体水平(一 )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定的。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由构成细胞的各个成分,特别是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学和化学特性决定的。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和获取知识的学科称为 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在这个水平上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就是 器官生理学。(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 在生理情况下,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互相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并在不断变化着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要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和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以及完整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各种反应的规律。 所以整体水平上的研究比细胞水平和器官、系统水平上的研究更加复杂。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一、新陈代谢机体 环境合成代谢分解代谢(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两个过程新陈代谢: 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的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以实现自我更新过程。 合成有机物 合成代谢 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 分解代谢 释放能量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二、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1.刺激与反应和兴奋性的概念 刺激: 能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按刺激的性质分: 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心理性刺激等 反应: 受到刺激后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反应的形式:兴奋: 某种功能活动出现或加强。 (反应 :弱 强 )抑制: 某种功能活动减弱或停止。 (反应 :强 弱 ) 兴奋性:机体或 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可兴奋组织: 神经、肌肉和腺体2.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刺 激强度的表示方法:阈刺激: 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阈强度或 阈值: 阈刺激的强度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阈值 , 又称阈强度。阈上刺激: 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刺 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 -时间变化率引起组织兴奋的有效刺激: 阈刺激、阈上刺激。 一次阈下刺激是无效刺激。 阈值的大小与组织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三、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现代医学 :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二、内环境细胞外液 是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称内环境。只有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体液:占体重 60%细胞内液( 40%)细胞外液( 20%)血浆( 1/4):体重 5%组织液( 3/4):体重 15%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作用:1.为细胞提供物质2.接受细胞排出物3.为细胞活动提供条件 (稳态)二、稳态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稳态的实现: 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 途径 -反馈稳态意义: 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环境,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稳态泛指体内各个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在神经、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和相互协调的状况。 例如:体温、 PH值、血糖等第四节 机体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二、体液调节 激素或 化学物质 体液运输 三、自身调节 不依赖神经、体液因素 一、神经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