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路网规划新_第1页
第五章路网规划新_第2页
第五章路网规划新_第3页
第五章路网规划新_第4页
第五章路网规划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道路与交通主讲人:罗雅丽欢迎各位同学联系交流l 概述l 5-1 城市道路 的功能与分类l 5-2 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形式 l 5-3 城市道路网布局l 5-4 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l 5-5 城市道路 系统的规划思路与程序第五章 城市道路网规划2概 述3456路网规划的核心内容: 确定道路网结构形式; 干道的性质、走向及红线宽度 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 交叉口位置及形式 确定停车场位置 绘制路网图 编写规划说明书75-1 城市道路 的功能与分类1 城市道路的功能城市道路功能交通功能公共空间道路交通:汽车自行车行人交通等交通本身沿路利用的进入功能城市景观保证通风、日照、采光公用设施的设置空间,轨道交通设置空间保证消防救援活动避难道路防火带防灾救灾形成城市结构功能形成城市结构的骨架组成邻里居住区82 城市道路分类 (1)按 道路在城市中的地位 分类(2)按 交通目的 的分类(3)按 道路功能 分类5-1 城市道路 的功能与分类93 各类道路规划要求:l 快速路规划:l 规划人口在 200万以上 的大城市和长度 超过30km的带形 城市 应设置快速路 。l 快速路上的机动车道两侧 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l 机动车道应设置 中央隔离带 ;l 与快速路 交汇的道路数量应严格控制 。l 快速路两侧 不应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 。l 快速路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5-1 城市道路 的功能与分类10l 主干路规划:l 主干路上的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l 交叉口之间分隔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 分隔带宜连续 ;l 主干路两侧 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人口 。 l 次干路规划:l 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共交通站点和出租汽车服务站。l 支路规划 :l 应 与次干路 和各用地等 内部道路相连接 ;l 与快速路连接,应采用 分离式立体交叉 跨过或穿过快速路 l 支路应 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5-1 城市道路 的功能与分类11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1 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规划原则( 1)远近分离原则 不同距离出行者需要( 2)通达分离原则 穿越与到达交通需求( 3)快慢分离原则 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4)容量控制原则 减少低效运行的需求( 5)道路功能划分原则 减少公共空间功能与交通功能冲突122 城市道路网规划技术指标(一)非直线系数(二 )道路网密度 (公里 /平方公里 )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应尽量控制在 1.4之内,最好在 1.1 1.2之间 网 =L网 /Fkm/k m2规 范 值 建 议值 备 注:街坊内部道路一般不列入 计 算;主要按照是否参加城市交通分配决定大城市 中等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干 2.4-3 2.2-2.6 3-5 2.5-4 路 5-7 5-6.6 6-8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13(三 )道路面积密度(四 )居民拥有道路面积密度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规定:规划城市人口人均占有道路用地面积宜为 7 15 m2,其中 :道路用地面积宜为 6.0 13.5 m2/人 ,公共停车场面积宜为 0.8 1.0 m2/人。第五章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 GBJ137-90)规定城市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比例为 8%-15%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145.2城市道路网结构及基本模式 图形模式分类棋盘式 、 放射环式 、方格网加放射、三角式、六角形、自由式、综合式 3 城市道路网的基本模式15l 优点: 划分的街坊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 这种路网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它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的城市。l 缺点: 是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 如果路网密度大,则交叉口多;l 改善: 为解决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可在方格网上增加对角线道路; 如果方格式路网较均匀,尚可组织单向交通以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的状况 方格加环式;(一)方格网式路网16(二)放射环式路网优点 : 有利于市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适于: 交通量较大的平原大城市缺点: 在市中心区容易造成机动车交通集中 有些地区之间的联系需绕行 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好。 形成不规则街坊 1718放射环形路网布局注意问题:l 环路:l 作用:主要减少直冲交通的汇集;穿越截流、进出截流、内部疏解l 城市环路应符合以下规定: 环路的设计 车速必须高于环内路 ,等级 不宜低于主干路 。 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市中心区的外围;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 边界内 12km处 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 汽车专用道 路l 放射路: 加强城市与外界,中心区与郊区间的联 系,减少绕行距离 19(三)自由式路网l 自由式路网一般是由于城市地形起伏,道路结合地形选线而形成。l 优点 : 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的破坏较少; 节约道路工程造价。l 缺点 : 绕行距离较大; 不规则街坊多; 建筑用地分散。l 适用: 山区、丘陵、水系发达地区第五章 20l 有多种路网形式组合而成,即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存在几种类型的道路网。l 特点 :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各种形式路网的优点;(四)混合式道路网215-3 城市道路网布局1 影响路网布局的因素l (一)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运输对道路网规划的影响l (二)地形条件的影响l (三)城市进出口公路系统的影响l (四)铁路线的影响l (五)城市原有路网的影响22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满足城市交通运输要求l 道路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l 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l 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l 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5-3 城市道路网布局l基本原则23(3)适应城市用地布局的特点,合理引导城市的空间( 4)结合地形地质的自然条件,减少灾害,节约用地( 5)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6)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2)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 “骨架 ”要求l 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分界线。l 应成为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l 道路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 “景观骨架”24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路网的生长性l 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展开l 保证路网的对接功能l 便于路网的加密和道路升级l 强化城市轴线,形成城市的复合轴5-3 城市道路网布局l技术要求( p332)(2)快慢分离,提高路网通达性l 路段分流l 路网分流252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与要求(3)防止干路网上的集束 “蜂腰 ”l 老城扩展中的蜂腰l 水网城市中的蜂腰5-3 城市道路网布局l技术要求( p332)(4)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l 平交进出口的展宽,增加车道数l 相交道路的条数不宜超过 5条l 避免错位交叉l 高架桥匝道组织先下后上26案例 1 :如图为某城市火车站地区局部的道路路网布局方案示意, C-C为城市快速路,与主干道 5 5交处已建有互通式立交,与火车站相通的南北轴线 B/5 B/7为生活性干道。其他道路为城市主次干道。请你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7l 1.城市主次干道不合理( 2),部分路网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 2)。2.E3点多路交 *( 1) D3、 D4、 F2、 F4交角不符合规范要求( 1)。 3.A-A应该为主干道, B-B降为次干道( 3)。 4.F/5 F/6改为次干道, G5-G6改为次干道( 3)。 5.道路 6-6应降为次干道,道路 7-7应提升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