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细胞膜及表面结构多媒体_第1页
第三章细胞膜及表面结构多媒体_第2页
第三章细胞膜及表面结构多媒体_第3页
第三章细胞膜及表面结构多媒体_第4页
第三章细胞膜及表面结构多媒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第三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第一节 细胞膜第二节 细胞表面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第四节 细胞连接思考题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细胞膜 : 围在细胞质表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或原生质膜。图示 光学显微镜下人肝细胞模式图返回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细胞膜出现的意义及作用:n 原始生命进化的关键,细胞形成的前提;n 限定细胞范围,保持细胞内外的区别;n 物质运输(进行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n 可识别、接受外界信号,进行信息传递。即:保持细胞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内环境,它是细胞膜内外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的出入门户。返回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关于 “膜 ”的几个概念:生物膜: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统称生物膜。生物膜 =细胞膜 +胞内膜胞内膜: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膜相结构:具有膜的一切细胞结构。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为连续统一体的细胞内膜相结构。单位膜:生物膜的结构单位。电镜下观察生物膜,可见为 “ 两暗一明 ” 的三层结构通常将这三层结构型式作为一个单位,称为单位膜。返回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图示 示单位膜暗明暗“两暗一明 ”返回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内膜系统包括: 膜相结构包括: 胞内膜包括:内质网 内质网 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溶酶体 溶酶体核膜 过氧化酶体 过氧化酶体小泡、液泡等 核膜 核膜小泡、液泡等 小泡、液泡等线粒体 线粒体 细胞膜返回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细胞膜n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细胞膜的特性 细胞膜的性质动画返回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细胞膜的化学组成n 膜脂 50%n 膜蛋白 40%n 膜糖类 10%左右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膜 蛋白质() 脂类() 糖类() 蛋白质脂类髓鞘 18 79 3 0.23质膜 血小板 33-42 50-51 7.5 人红细胞 49 43 8 1.1变形虫 54 42 4 1.3小鼠肝细胞 46 54 2-4 淋巴细胞 60 40 5-10 1.5Hela细胞 60 40 2.4 1.5牛视网膜杆状细胞 51 49 4 1.0革兰氏阳性菌 75 25 3.0类菌质体 58 37 1.5 1.6 表:各种生物膜组成近似值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一)膜脂n 磷脂(主要)占 50%以上n 糖脂n 胆固醇膜脂分子的种类: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磷脂n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n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n 磷脂酰丝氨酸n 鞘磷脂n 肌醇磷脂(含量少、在信息传递中起作用) 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图示膜磷脂的分子结构模型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图示 四种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头部无磷酸)糖基(极性)+ 脂肪酸链(尾部)糖脂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胆固醇羟基(极性头部) +脂肪酸链(尾部)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膜脂的分子结构特点:膜脂分子都是兼性分子(双亲媒性分子)即:有一个极性的 “头部 ”( 含磷酸等极性基团,有亲水性),两条非极性的 “尾部 ”( 脂肪酸链、有疏水性)。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膜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可能有两种形式: 球状的分子团 双分子层 (bilayer)膜脂分子的排列特性实验证明:膜脂分子在水溶液中能自动形成双分子层结构,为了更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成双分子层后往往易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结构 -脂质体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二) 膜蛋白膜蛋白的类型:整合蛋白( integral protein ), 占 70-80%镶嵌蛋白跨膜蛋白膜周边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 占 20-30%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膜蛋白与脂双层分子的结合方式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膜蛋白的功能n 膜内在蛋白的功能:受体(识别,传递信息)载体蛋白(物质运输)酶(催化、供能如 ATP酶)通道蛋白抗原(镶嵌在膜中的糖蛋白或糖脂 如血型抗原)G蛋白(介导信号转导)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膜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主体或骨架。膜蛋白插入脂双分子层中或附于脂双层表面。膜蛋白是膜功能的承担者 。如图示:人红细胞膜的血型糖蛋白为膜内在蛋白(跨膜蛋白),决定血型。图示 血型糖蛋白的结构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n 膜周边蛋白的功能:运动蛋白(有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性质)参入细胞胞吞作用参入细胞变形运动参入细胞质分裂时胞膜的分隘作用调节镶嵌蛋白的位置支持蛋白(桥粒蛋白)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三)膜糖类分布: 细胞膜表面(外侧)内膜系统的非质侧种类: 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胺、葡萄糖、葡萄糖胺、唾液酶,共七种。(自然界中有100多种)存在形式: 与膜蛋白或膜脂共价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即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膜表面形成 细胞被 。 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一个膜蛋白可结合多个糖链;一个膜脂分子只结合一个糖链细胞被( cell coat) 或糖萼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的糖链相互交织形成的一层绒毛状的多糖物质。细胞被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n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提出的模型很多,但目前比较公认的是液态镶嵌模型,所以在此主要介绍这一模型。动画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液态镶嵌模型内容 :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性的具有流动性的结构。动画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主要论点 :1、连续的脂质双分子构成膜的主体(骨架),它具有 液晶态 特性,不仅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且有液体分子的流动性。2、球形蛋白质分子 嵌入 , 贯穿 或 附着 于脂双分子层中。3、糖类附着在膜的外表面,与表层的脂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故名 液态 镶嵌 模型此模型是现在公认的膜结构模型动画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n 优点:1、能解释许多膜功能现象,如物质运输、信号识别、能量转换等。2、说明了膜的动态性(流动性)。3、说明了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动画上页 结束返回下页n 缺点:、未说明膜蛋白分子对脂类分子流动性的控制作用。实际上特定的膜蛋白酶周围需要有特定的磷脂才有活性,如钠、钾 -ATP酶需要有磷脂酰丝氨酸、钙 -ATP酶需要有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未说明膜各部分流动性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