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超敏反应_第1页
第十章超敏反应_第2页
第十章超敏反应_第3页
第十章超敏反应_第4页
第十章超敏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 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n 大多数情况下,局部的炎性反应可以清除抗原而不引起机体本身的严重损伤。n 但是有些情况下,炎性反应会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疾病甚至死亡。n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指已经免疫的机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或半抗原后,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变应原 (allergen)及其特征 变应原: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 CD4+Th2细胞及 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 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 天然变应原多为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 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组织蛋白 变应原超敏反应的特点v引起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种类繁多。v这种反应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记忆性的特征。v涉及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整个过程,但以某一种类型的反应为主。超敏反应的分型n 常分为四型,前三型均由体液免疫介导,第 IV型由细胞免疫介导。 型超敏反应( 即速型超敏反应)n 一、 型超敏反应特点n 反应发生快,消退也快。n 由 IgE和 IgG4抗体介导。n 参与的细胞为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和嗜酸性粒细胞等。n 组胺等生物介质参与反应。n 无明显的组织损伤。n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型超敏反应 发生机制n (一 ) 参与反应的成分和细胞1、 变应原(1) 吸入型:花粉、生活垃圾、动物皮毛、皮屑、霉菌和尘螨。(2) 食入型:鱼、虾、蛋、乳。(3) 药物过敏:青霉素、普鲁卡因、有机碘。n 2 、抗体: Ig E或 IgG4。n 3、效应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n 4、生物活性介体:效应细胞释放多种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血小板激活因子等。 参与的抗体 抗体与受体结合导致细胞脱颗粒参与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通过 1)直接吞噬、破坏肥大细胞等脱出的颗粒; 2)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 3)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4)释放磷酯酶D灭活血小板活化引子,从而对 型超敏反应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同肥大细胞一样,其表面有大量的FcR, 胞浆内有含多种生物活性介质的大量嗜碱性颗粒。当 IgE与其 FcR结合形成 “桥联 ”后可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而引起过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n 机体致敏阶段:变应原初次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的 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G4抗体,这些抗体同肥大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形成致敏的肥大 /嗜碱性粒细胞,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半年至数年。n 发敏阶段: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变应原后,可迅速同结合在肥大 /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FcR上的紧密相连的 IgE/IgG4抗体形成 “桥联 ”结合,使肥大 /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胞内的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过敏反应。触发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几种方式I型 超敏反应的基本过程变应原浆细胞 敏化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血管活性胺黏液腺肥大细胞激活及脱颗粒的生物学过程内质网花生四烯酸白三烯 前列腺素微管和微纤丝蛋白激酶激活哮喘早期和晚期的炎性反应血管舒张支气管缩小粘液分泌嗜酸性粒细胞粘附增多白细胞迁移白细胞活化血管舒张支气管缩小库施曼螺旋体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募集免疫细胞个体差异性n 型超敏反应有明显个体差异,一般仅发生少数过敏体质者。n 过敏体质与遗传因素有关,此症有明显家庭性, 50%患者的子代都有患者过敏性疾病,如湿症,哮喘等。n 有关过敏体质的本质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易产生 IgE以及缺乏分泌型 IgA有关, S IgA缺乏者伴有蛋白质水解酶缺乏,以致降解食物蛋白的功能减弱,使过敏原不能被及时消除,使血清中 IgE处于较高水平。 常见的 型超敏反应疾病n 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症,皮肤红斑、呕 吐、腹泻、过敏性休克 (药物、血清 )。n 2、呼吸道超敏反应:支气管哮喘、鼻炎。n 3、胃肠道超敏反应:呕吐、恶心、腹泻。n 4、皮肤超敏反应:血管性水肿、湿疹、皮炎。 变应原的皮试临床诊断过敏性疾病的基本方法之一如果个体对某一变应原过敏,局部的肥大细胞在30min内就会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的调节子,使皮肤产生红斑尘螨虫草 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一、 型超敏反应特点1.IgG、 IgM类抗体直接作用于细胞表面的抗原或半抗原;2.激活补体系统、单核吞噬细胞及其它细胞参与造成细胞损伤和溶解。3. 靶细胞是血细胞和组织成分。诱发 型超敏反应的抗原1、同种异型抗原:组织细胞表面固有抗原,如细胞 ABO血型抗原和 Rh抗原,血小板抗原。2、修饰的自身抗原:由于微生物感染,药物或理化因素的作用。3、共同抗原:某些病原微生物与自身组织抗原有交叉性反应性。4、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吸附于细胞表面。参与反应的抗体n 主要 IgG( IgG 1、 IgG2和 IgG3)和 IgM,少数 IgA。发生过程抗体与细胞膜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可通过三条途径损伤靶细胞。细胞损伤机制:1)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抗原 -抗体复合物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靠补体的攻膜复合体杀伤细胞;2)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对体内游离并结合 IgG抗体的血细胞,通过位于单核吞噬细胞表面的FcR,或 C3bR的介导产生调理吞噬作用;3) 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特异性 IgG的介导下,具有 Fc R的 NK细胞参与下产生ADCC效应而杀伤靶细胞。Type II hypersensiti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