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部分1_第1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部分1_第2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部分1_第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部分1_第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四部分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 第四部分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的必要性市场失灵斯密有关“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很有说服力,合乎人们的日常所识。从他以后,十八到十九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和二十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家都力图使他的理论精确化、规范化。他们应用数学工具试图证明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其最主要的成果是市场均衡论和所谓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经济学家把价格使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叫做“市场均衡” 。经济学家先从单一市场入手,证明了价格如何调节供给和需求从而使双方达到均衡的过程,这就是所谓“局部均衡分析” 。但单一市场上的均衡未必可以保证价格机制能使所有市场上的千千万万种商品都达到供求均衡。于是,经济学家又着手所谓“总体均衡分析” 。这种研究需要应用较为高深的数学工具,比“局部均衡分析”复杂得多,无法用简明的图表加以分析。不过, “总体均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局部均衡分析”相似,结论也是很简明的,就是:自由买卖、自由交易所形成的价格是可能使许多商品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这种状况称为“瓦尔拉斯均衡(Walrasin equilibrium) ”.然而,瓦尔拉斯均衡的结果是否是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呢?在回答这上问题之前,经济学家必须弄清什么是最优的资源配置状态。交易结果的优劣,必须有个客观的定义,而不是从交易某一方的角度看问题。经济学上对最优资源状态的定义是:如果在一定的资源配置状况下,使任何一方当事人的经济福利增进必须以其他当事人的经济福利的减少为代价,那么,这时候的资源配置状态就是最优的。这利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 ”。这话儿听起来有些费解,我们可以用一个实际生活的例子作解释。当一个农民在农贸市场上向一个市民出售他种植的蔬菜时,他的买卖是在改进或优化资源配置状态。因为通过这桩交易,农民得到了他需要的现钱,市民得到了他需要吃的蔬菜,双方的福利都得到了增进。在买卖之前,双方的福利状况显然不是最优的,因为双方的福利都有改善的余地,所以买卖改进了资源分配。如果市民买了白菜以后,还要买萝卜,而这个农民正好还有萝卜愿卖,两人还会继续交易,双方的福利也就继续得到专改善。这样的自愿交易,会进行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只要有一方不想继续交易下去,双方的福利无法继续增进下去,资源也就达到了最优配置。例如,市民买了萝卜以后,农民的担子里还有辣椒愿意出售,但市民觉得今天的蔬菜已经够了,或者嫌农民的辣椒卖得太贵,或者干脆不喜欢吃辣椒,不愿买了。这时候,要想继续增进任何一方的福利都必须以减少另一方的福利为代价:若是强迫市民买农民的辣椒,虽然农民的福利增加了,市民却吃了亏;若是强迫农民把辣椒送给给市民,市民的福利虽可能增加,农民却受了损害,这时,任何一方的福利增进都必须以另一方的福利减少为代价,资源分配就是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所谓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就是说,在几个重要条件满足以后,自由市场交易所形成的“瓦尔拉斯均衡”就可以达至“帕累托最优” 。上面这个例子,其实也隐喻了这个定理的含义。那么,福利经济基本定理以成立的几个前提条件是什么呢?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前提条件也是总体均衡理论的几个理论假设,包括:1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的假设。买卖双方对交易内容、商品的质量和衡量标准有完全充分的了解和对称的知识(用以上的例子来说,就是市民对蔬菜的识货程度不亚于卖菜的农民) 。2充分竞争市场的假设。具体来说就是市场上有许许多多厂商和客户,每个经济当事人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按价格信号决定自己应当如何生产和消费,而不能以任何手段操纵价格(在上面的例子,卖菜的农民价格是“公道的” ,因为附近有其他的农民摊位竞争,市民也了解目前的市场价格,卖菜的没有办法乱开价乱抬价)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的假设。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产品的单位成本只 29 会不变或增加,不会减少,因此,增加产量不会增加单位产品的报酬率(买菜的农民不会因为他的菜摊子大些,可以比临近的较小摊位享受更低的经营成本) 。4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的假设,也就是说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任何有利或不利的影响。5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的假设,即人们总是可能相互达成自愿的交易增进彼此的福利。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的假设,即个人在作出经济决定时,总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增进自己的福利。总体均衡分析和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的提出,一方面严谨地论证了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学说,证明了市场经济达至最优资源配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却也指出了市场机制发挥其功能有赖于若干重要的市场条件,从而反证了市场机制本身并不是万能的。打个比方说,新古典经济学说的理论假设,就好比物理学中没有摩擦力的假设环境,虽可说明市场机制的本质,但直接用来分析许多现实经济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在日常生活的大量交易中,买卖双方都对商品的质量和衡量标准有大致对称的了解。因而,两厢情愿的买卖可以增进彼此的福利。但也有很多交易,双方对于商品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例如,修理家用电器的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不识货的一方就可能被识货的一方占便宜,这样的交易就可能以损害一方利益的代价来使另一方得益,随着现代生产技术和产品的复杂化,消费者不识货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个别企业作为价格接受者对市场价格的形成毫无影响力,价格才能在竞争压力下接近于成本,厂商才能最有效地降低成本,使市场上的商品物美价廉、品种丰富。如果市场上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就可能操纵物价,牟取暴利,这时的市场均衡就不会是最有效率的。形成市场垄断的原因之一是现实经济中并不罕见的规模报酬递增现象。例如高档电器、汽车等产业里,生产规模大的厂商往往比小规模生产的厂商享有成本低廉的优势,从而可以“以大欺小, ”击败对手,垄断市场。市场机制使资源配置最优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经济当事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不会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假设在许多现实场合也是不成立的。外部经济效应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比方说,随地吐痰、抽烟都会污染环境,许多工厂排出的废除气、废渣,会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健康。也有些经济活动,却可能有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比如个人接受注射防疫针,利已有益社会,但往往由于经济条件或认识水平的限制,市场供应不能自发地使大众普遍得到防疫注射,如果完全让市场自发地决定这些有外部效应的经济活动,后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公共货品可以说是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的极端情形。经济学上对公共货品的定义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占有性”的货品。比方说,一盏路灯,路人走过,皆获其益,其提供给你的服务并不因为有其他人“用过”而逊色。这是效用上的非排他性。而谁想把路灯的光亮占据起来,向每个路人收灯光费,或只让付费的人享受照明,也是不现实的。这是利益上的非占有性。典型的公共货品在市场上是鲜有人愿意提供的,因为这东西只对公众有好处,对提供者无利可图。如果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人们还可能达成提供公共货品的交易。问题在于交易是有成本的,例如派一个人整晚上站在一盏路灯亮边向路人收费,并且只让付过费用的人享受路灯的照明,实行起来一定得不偿失。另外,尽管古典经济学家假设经济当事人是完全理性的,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人未必个个富有远见卓识,善于未雨绸缪。尤其是在大众经济知识水准不高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往往宁愿过多地把财富用在眼前的消费,而忽略储蓄。另外,投资必有风险。而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投资的企业家所承担的风险常常高于投资对于社会带来的风险。因为一定工厂破产或被其他公司吞并后,仍然可能经过改造后继续生产产品,产生盈利,服务社会。然而对原先投资的企业家来说破产却意味着血本无归!这样,尤其是在金融市场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市场自发的储蓄和投资可能低于最有效率的水平。因此,个人回避风险,只顾眼 30 前的短视行为也可能影响市场机制达至最佳效率的条件。以上这几条,是现代经济学在论证和解释“看不见的手”的学说过程中,推导出来的问题。经济学家把上述这几种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失效的情形称之为“市场的失败(Market failures) ”,即光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状况。这些情况,都成为政府干预市场运作的有力依据。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所以有义务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运作效果不合乎公众利益时,伸手“看得见的手” ,加以干预。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以凯恩斯学说的提出为标志,宏观以济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兴起。凯恩斯学说揭示了另一种类型的市场失败,又给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这就是由所谓“合成廖误”而导致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合成廖误,指的是从个体角度看合情合理的行为,从整体看却会造成使人人遭殃的结果。比方说,当经济前景呈现不妙的征兆时,投资者预见到证券市场会行情看跌,合理的反应自然是抛售证券,减少投资;消费者的合理反应自然是减少消费,省吃俭用,以防不测。然而正是因为人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结果真的导致股市暴跌、市场萧条,促成了一场令人人倒霉的经济衰退。因此,凯恩斯学派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政府必须时注意防止祸起萧墙,常常逆市场大流而动,在必要时更要挺身而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数招齐出,力挽狂澜,救民于经济灾难之边缘。此外,还有些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是建立在经济交易以外的社会伦理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例如,有些市场交易行为,虽然买卖双方各厢情愿,却不合乎社会伦理。如雇拥工、卖淫、毒品交易、败卖奴隶,等等。就需要政府用行政法令加经禁止。又比如自由市场运作产生的财富收入分配结果,尽管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 ,却往往被认为是不够公平的。这就意味着政府有义务扶贫助弱,使社会更为均富。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的界定(一)界定与保护产权财产权规定资源的归属和使用处置的权利。产权的界定和维护,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课题。古典经济学家初步论证了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的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因而主张政府的经济作用应当主要局限于保障财产权和提供公共产品这两方面,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新古典经济学家进一步证明了明确界定的财产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作的首要前提。现代国家的宪法都把保护财产权作为一项基本的内容。国家机器中的警察、法庭、监狱、审计等司法执行机构都是为了保障财产权而设置的。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如果财产权不确定,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如果财产权不确定,什么东西是谁的都无法确定,或者偷摸拐骗盗劫横行,个人财产得不到保障,谁还会有兴趣做生意谈买卖呢?既然财产权的重要性人所皆知,国所共同,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解决了呢?远非如此。且不说社会治安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就连财产权本身的界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比如说,我们讨论过的外部经济效应的问题。在经济学家看来,外部经济效应的本质是财产权界线的不确定。设想一条河上游的工厂污染了河水,给下游的农场造成了损失,这种外部经济效应纠纷应当可以由明确界定的财产权加以解决。农场如果可以确定因该工厂污染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就可以与工厂谈判经济赔偿。如果双方能够谈成由工厂定期付给农场一笔钱来换得农场同意让工厂继续生产并排放一定量的污水,这就等于农场把使用干净河水作为一种财产出卖给对方。经济学上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c Theorem) ”表明,只要能把外部经济效应的影响作为一种财产权明确下来,而且谈判的交易费用不大,外部经济效应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当事人之间的自愿交易“内部化”而得到圆满解决(Coase, 1960) 。问题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许多存在外部经济效应的场合,外部经济效应所涉及的财产权是很难界定的,谈判的交易费用也往往由于涉及的受影响者太多而非常高昂,使得谈判交易无法实现。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工厂污染的 31 受害者可能不止一家农场,甚至还包括很多居民。他们免受污染的权利很分散,受害程度也很难一一加以确定,这样,交易谈判的成本就会很高。这时,政府出面代表社会定义和维护农场和居民的权利就可以成为一条大大减少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有的读者会问,政府是不是应当禁止工厂排放污染呢?这虽然简单,却是不经济的。工厂的产品有销路,说明社会需要生产这种产品。在现有技术状况下,要生产这种产品。一定的污染是难免的。问题要使工厂的生产成本能够体现社会的污染成本,使外部经济效应“内部化” ,才能使工厂自觉地权衡社会公众对这种产品的需要程度和对于生产这种产品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承受程度。选择对于社会来说是最佳的生产技术和产量。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不少经济学家主张,政府可以在调查研究之后,设立一定的安全排放污染的标准。然后创造一种“污染排放权” ,拥有排放权的工厂可以排放数量在安全限度以内的污水。这种排放指标可以公开拍卖给工厂。只有那些产品销路最好的企业才能在众多厂商的投标竞争中脱颖而出,买得排放指标。这样,社会的污染成本就内部化为工厂的生产成本了,这些厂商就会自动选择对社会来说最适合的产品产量和生产技术。美国的一些州已经开始试行这种方法了。另一个例子是在地少人多的都市,随着人民生活富裕,想拥有私人轿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但私人轿车数量增长过快会造成十分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首先是私人汽车过多容易造成交通拥塞,这是一些近年来实现经济起飞的亚洲国家大都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曼谷、马尼拉等大城市的高峰交通时间,长长的车龙如蜗牛一般挪动,令交通警察头痛,开车人生气跺脚。另外汽车排放的废气和产生的噪音也污染了城市环境,逼人掩鼻遮耳。新加坡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城市道路的载荷容量,制定了每月允许出售的各种类型新车的限额。然后把限额以拥车证的形式在市场上让买车的人公开投标竞买。政府用拥车证售卖的收入和有关汽车的税收来修建和维护道路设施,发展公共交通。虽然新加坡这个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轿车,但它的城市交通顺畅和环境清洁的程度在亚洲国家大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实施拥车证的做法,实质上是由政府创造一种代表社会价值的财产权,使私人车辆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成为车主本身必须负担的费用,有效地抑制了私人车辆的过快增长,加快了城市交通基本设施的建设。(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1市场机制和消费者主权正如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经济学家对于“看不见的手”的功效范围也见仁见智能。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自由放任的市场上,消费者使用货币决定着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就像民主制度下选民的选票决定着政客的命运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主权” 。现代经济学家中也有所谓自由主义的学派认为自由市场制度就是消费者主权的最好保障。确实,在许多情况下,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自然产生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机制。市场机制的一大好处是可以提供消费者广泛的选择。你花钱多可以去信誉好的正宗百货公司买到高质量的、附有使用保障期的优良产品,而不必担心产品质量货不真价不实。你到小商品街的小摊位上去买便宜货的代价就是要承担买到伪劣商品的风险。名牌产品价格高,但安全标准严格,品种系列齐全;杂牌货价格低,问题也多。所以,市场价格本身就已经产生了矫正消费者和生产供应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同时,从长远来说,完善的市场机制也会淘汰坑蒙拐骗的不道德商业行为,奖赏诚实做买卖的商人。历史上成功的企业家都是讲信誉、重质量、珍惜自己招牌的。欺骗性的商业行为只能得逞于一时,却不能使买卖兴隆发达,财路源源茂盛。另外,有关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信息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出售。商品广告是一种信息,亲戚朋友的推荐也是信息。消费者还可以组成消费者协会,集体搜集商品质量信息。个人可以决定量佳的信息来源以及寻找商品信息的成本(包括时间精力金钱) 。例如,购买耐用消费品时,一般人都愿意花些时间,多看几家商店;购买日常小商品,就不必花太多精力去货比三家了。 32 2政府介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依据既然市场机制本身就具有保护消费者主权的功能,政府还有没有必要介入来保护消费者利益呢?许多经济学家依然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是有必要的。消费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虽然市场可以产生矫正买卖双方之间的不对称信息的机制,但像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这样的经济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前文曾经讲到,公共产品的特点是非排他性和非占有性。如果一个消费者花了很多时间收集了某种商品的消费信息,或者还花了很多钱在交易中“付了学费” ,了解了各家产品的优劣贵贱,他可以把这些信息汇编成册,卖出去赚钱。但这种信息的占有很不稳固,小册子流传出去后,任何人都可以利用里面的信息而不付分文。特别是对有的商品来说,个人收集信息的成本可能非常高,甚至是终身残废或死亡的代价(如药品、酒类、交通工具,等等) 。在信息收集成本很高、而传播成本却很低的情况下,自由市场就不可能自发地供应足够社会需要的消费信息。某些消费行为的外部经济效应。个人在公共场合玩喜庆爆竹,可能对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抽烟不但损害自己健康,也影响他人健康。酒后驾车、超速度驾驶,增加了别人行路的危险。自由市场本身很难产生矫正这些行为的机制。需求操纵。现代商业社会中,消费者的需求可能被不适当的广告宣传和行销手段所操纵误导,这时的消费者选择未必真实地反映了消费者主权。例如有的医药公司推出的某种新药,疗效一般,却在广告中吹嘘“灵验异常” ,甚至“包治百病” ,由于药品的品质和疗效个人很难作出全面的判断,这种不诚实的商业行为会让人上了当而难以察觉,损害消费者利益。保险不足。保险市场是个很特殊的行业。个人可以购买保险来防范某些危险。但人们买了保险之后往往就放松了对危险的防范,增大了危险发生的概率。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保险公司是不愿意提供社会需要的保险的。伦理道德原因。某些自由市场所产生的交易行为,在道德上是为社会道德所不容。如卖淫、毒品交易、民间军火买卖、出售有害未成年人身心的书画、人口买卖,等等。3政府保护消费者的措施政府采取的保护消费者的措施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类:专业执照。由于某些专业服务行业(如医疗行业)的服务技术质量关系重大,而一般消费者又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对服务人员的素质加以识别,因此,政府就担负起为广大公众守门把关的责任,甄别合格的服务人员,并发给专业执照。产品安全标准。个人对于诸如药品、食品、交通工具等产品的消费安全程度很难凭常识和经验加以鉴定,而一旦鉴定错误,后果往往是生命或健康的代价。因此政府必须制定安全标准,并实施对于药品、食品、交通工具等产品的安全检验,保护消费者。广告标签内容。政府规定广告和商品标签内容必须属实,不得有意误导消费者。经营范围。政府可以明令禁止某些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业经营。消费行为。政府出面惩罚或限制具有负外部经济效应的消费行为,如对酒后驾车和超速行驶的人士罚款甚至取消驾驶资格。应当注意的是,政府在采取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措施时,必须慎重地比较保护措施带来的好处和实行保护所带来的代价。这种代价不仅仅包括政府保护的直接行政开支更重要的是应当包括间接的社会经济成本。让我们逐条看一看上面这几类措施的社会经济成本。专业执照限制了劳动力地入某个专业服务行业自由。这种限制的内容往往更多地反映了该行业人员的选择,而不是消费者的选择,所以可能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主权。在实施了限制的行业里,由于提供服务人员少了,服务收费和合格专业人员的报酬率也会因此提高。消费者不仅要对更昂贵的价格,也要面对更少的选择。比如,医疗服务的专业执照如果建立在医科教育学历的基础上,就可能限制消费者选择“土郎中”为他们服务的权利。在香港,医生执照的考 33 核十分严历苛刻,使一些从内地去的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失去行医机会,对于社会来讲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的浪费。产品安全检验可能减慢新产品上市和新科技成果商品化的速度。这里有一个安全和速度的对立统一关系。美国的药品检验一向比其他国家严格,但这也使一些在欧国家已经普遍应用的新药迟迟不能上市,引起了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不满。政府对广告标签内容的管制有可能阻碍竞争。由于有关广告内容的法律官司需要大量调查才能作出裁决,耗时费日,可能使一些厂商利用管制,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手段起诉竞争对手,阻滞后者加入市场竞争。政府因道德原因限制的经营范围,也可能有间接代价。例如对书画电影出版物的检查,可能减慢或阻碍文化信息的交流;“扫黄”可能会影响旅游业的营业收入,等等。更有意思的是,禁止毒品买卖,如果禁而不止,反而会使毒品“物以稀为贵” ,导致毒品贩子面对超额的利润诱惑,更加铤而走险,犯罪组织更加庞大,社会治安更加动乱。为此,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美国禁毒的社会经济代价已经超过了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就如同美国早期的禁酒措施一样。甚至主张政府索性开放毒品市场,由政府实行低价专卖和提供免费戒毒服务,使毒品商无利可图。对具有负面外部经济效益的消费行为进行限制,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有间接的社会经济代价。例如公路驾驶的速度限制定得很低,当然可以增加行人和行车的完全;但速限越低,公路上正常运行的车流速度越慢,废气越多。所以,在制定保护消费者措施时,政府应当权衡利弊,谨慎决策,尽量减少政策的副作用。不顾成本地企图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最大”保护的决策原则是不可取的。(三)保证和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将导致私人垄断,阻碍和消弱竞争;而不完全的竞争必然有损于市场机制的调控功能,国民经济难以实现有效均衡运行。通常,市场机制的调控功能受损后,就会减少企业创新动力,使得技术进步缓慢;质次价高的产品充斥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垄断企业凭借垄断地位,通过垄断价格分割非垄断企业的利益,降低整个国民经济效益。因此,通过立法手段和竞争政策确立竞争秩序和规则,防止和消除垄断,为市场公平竞争创造和保持必需的制度环境条件,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本世纪早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都颁布实施了“反托拉斯法” 、 “反卡特尔法” 、 “反垄断法”等,并且成立了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如反卡特尔局、反垄断委员会等。他们的任务是,依据立法和政府条例,监督控制企业的垄断行为,审批企业间的兼并。如果有企业涉嫌构成垄断,这些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向经济法庭提出诉讼。(四)参与经济运行,保障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市场机制在调控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方面是失灵的,关系到全社会整体利益的某些领域,如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等,私人经济部门或者由于需要投入多、经济效益低而不愿意生产或无力生产和提供;或者容易形成垄断,导致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损害消费者利益,因而政府必须担负起这些领域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任务,以保证满足全社会的需求。国家参与经济的职能,具体体现在国有经济的地位、规模和作用上。发展国有经济,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目标,如保证社会对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满足、保持经济稳定和充分就业等。在大多数国家中,教育、卫生、铁路、邮政通讯、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部门大部分为国家所有,由国家直接管理经营。国家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低本微利的统一收费制保证满足居民的需要,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由国家统一制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消除“自然垄断” ,平衡市场力量,促进自由竞争。西方各国国有经济的规模、比重和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一般说来,西欧、北欧国家高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但有些国家如英国,从私有化到国有化,再从国有化到私有化,波动较大;还有些国家,相对稳定。就大多数发达国家来讲,虽然国有经济的规模有限,所占比例不大,但其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们大多集中在一些基础经济部门或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如交通运输、能源动力、城市设施、邮政通讯、金融保险以及科技开发等部门和领域。 34 西方国家有经济的性质与社会主义国家完全不同,广大劳动者对国有经济没有任何所有权,因此不能认为它具有公共所有或全民所有的性质。正如恩格斯所说,私人资本“无论转化为股份公司,还是转化为国家财产,都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 。西方国有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作为实现国家经济政策目标的手段,保证社会公共公共利益,提供合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增加就业和社会福利,以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平衡市场力量,增强市场活力。凡是私人经济部门中市场机制失灵活的地方、形成自然垄断地方以及缺乏竞争活力,都注入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以取代或抗衡私人垄断权利,促进自由市场竞争。加强基础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私人部门的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有利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五)保护自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1政府对自然资源的保障在市场经济中,环境污染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往往不成为产生污染的厂商或消费所能感受到的成本。正如前文中所讨论的。与污染有关的财产权通常是难以界定的或非常分散的,解决污染纠纷的交易成本也往往因此而很昂贵。因此,需要政府出面用“看得见的手”加以矫正。政府对付污染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是直接控制。即政府规定当事人排放污染物的限额或是使用设备的标准。第二是对减少污染或使用低污染设备的当事人加以补贴。第三是根据污染排放量对排放污染的当事人课以税款。第四就是我们在上文中提到过的由政府创造“污染排放权”向当事人拍卖的办法。当某种污染排放对环境造成十分紧急的威胁时,直接控制的办法是最有效的。比如一家化学厂排放的废水造成严重污染,已经使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受损失,政府可以当机立断直接限令化学厂停止生产。另外,在污染的排放量由于技术原因很难测量时,直接规定企业或消费者的使用设备标准是最合适的做法。例如,政府可以规定禁止使用某种污染严重的摩托车,规定所有的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都要装消声器等等。由行政部门对产生污染的当事人进行处罚的办法也是有效的,如对随地吐痰、乱丢烟蒂者罚款。但直接控制的实施成本较大,实施效果也不一定稳定。这种方法的成功取决于行政、司法、执法部门的效率和合作。第二种办法对于有减少污染动机但缺乏经济能力的当事人是有效的。例如地方城市政府都想控制减少生活垃圾,但往往财政拮据,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中央政府在条件许可时予以补贴就有必要。政府也可以补贴垃圾处理行业和废品再生行业的发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一般生产企业来说,用补贴来减少污染的做法很可能是适得其反的。因为当政府补贴企业减少污染时,个别企业的污染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政府补贴减少了这一行业中企业的平均经营成本,从而增加了该行业的利润水平。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该行业,从而使整个行业的产量增加,总体的污染水平反而上升了!根据污染量收税的办法有两大优点,一是实行简易,政府不需要增加配备太多的人力物力,只要让税务部门按章征税就够了。二是刺激企业主动减少污染,因为企业这样做可以直接带来少缴税的好处。但这种办法有两上问题。一个是实施的效果不稳定。如果企业的营业利润上升,就有能力多交污染税,污染也会跟着直线上升。第二,如果税率是固定的,税收的效果可能会随着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而减弱。“污染排放权”的办法除了具有征税法的优点之外,可以解决征税法的两个问题。因为污染排放额是事先规定的,所以实施效果是肯定的,不会因企业经营情况变化而改变。而且因为这种排放额度是定期(每年)拍卖的,是不会受货币价值的变化而影响。但这种方法在政治上容易被人误解为“政府支持排放污染” ,不易为公众所理解。2开发人力资源有关人力资源的服务和开发,大多是属于国家提供的私人货品。其中包括保健医疗和教育训练这两方面。显然,个人健康和教育水准这些都是由个人占 35 有的利益,为什么有必要由国家来提供呢?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1保健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外部经济效应。个人的健康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外部经济效应。有许多疾病是会传染的,个人病了会影响他人的健康。个人的生育决定也会对整个社会的人口经济状况产生影响。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不仅影响个人的生产力,也影响团体的生产力,教育程度高的民众更文明、更可理喻、也更具有提高生产力的潜力。因此,医疗科学研究的成果,教育手段的改进,都有很大的公共货品性质。2保障受教育和医护的机会均等。如果一个人天资很好,仅仅是因为家庭贫困而受不到应有的医疗照顾和教育培养,天资被埋没,这就意味着社会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是社会的遗憾和损失。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些智力超常儿童,出身寻常百姓家,如果没有国家提供的条件,很可能就没有机会得到特殊的培养和发挥。3不完全的资本市场。因为教育投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私营银行一般不愿意借款给穷人的孩子受教育。失业者本身也往往缺乏经济条件去学习新技能,也很少有私人机构愿意投资提供他们接受再训练的机会。然而,从社会角度看,失业者再训练是很必要的。4不完美的医疗服务市场。在医疗服务中,医生与病人对于疾病的知识严重不对称;医生为了害怕病人责怪和追究责任,总是倾向于风险小的治疗方案。医生职业的特点(医生受专业教育时间长,获得开业执照困难)使医务服务行业带有一定的垄断性,具有竞争不充分的特点。另外,医疗保险制度也使医院对医疗费用的过度开销无所谓。所以,医疗保健费用总是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上述这些使得政府对于医疗保健、教育训练等方面的人力开发活动责无旁贷。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人力资源开发保护受到忽略的情形。这是因为上述这些服务不能自发地由市场经济充分地提供。急功近利的政治领导人不容易认识到这些服务所带来的长远利益。所以,像中国这种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经济形态,政府尤其需要注意继续负起开发保护人力资源的责任,切不可以为引进了市场机制、经济繁荣起来了,就万事大吉。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所带来的长期贻害,将是很难弥补的。(六)提供社会保障在现代经济中,大中分国家的政府都为自己的公民提供某种程度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并采取某些强制储蓄的方法为这种保险和福利提供资金来源。政府提供这类服务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个人口顾眼前的短期行为。大部分芸芸众生并不如古典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能完全理性地为自己计划未来。现实生活中的人未必个个富有远见卓识,善于未雨绸缪。尤其是在大众经济知识水准不高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往往宁愿过多地把财富用在眼前的消费,而忽略储蓄。所以政府就需要像百姓的父母一样为他们准备未来不时之需。2由私人企业提供某些保险项目的成本相对昂贵。例如,美国政府经营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行政成本仅占该体系支付的补偿金的百分之二。而私人保险公司经营的退休人寿保险所需要支付的经营成本、股东红利和税款相当于保险者所收到的补偿金的三分之一。3私人保险企业没有能力承担社会风险。比如通货膨胀引起货币贬值的风险,大批人在自然灾害、战争、瘟疫等情况下死亡或残疾的风险,等等。而政府却总可以用征税、公债等办法来筹集资金,履行保险的义务,也可以在社会风险发生时用减少社会投资的办法来使未来几代的公民分担目前风险造成的损失,政府还可以改变各个年龄组的人口的纳税负担来重新分配风险。4私人保险企业会因保险的“道德灾难” (Moal hazard)和“反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而不愿意提供一些社会需要的保险项目。所谓保险的“道德灾难”是指保险人投保以后,有着“高枕无忧”的心理放松了对危险的防范,从而增加了保险公司赔偿的机会,从而使保险成为蚀本生意。另一种可能是“反向选择” ,也就是风险大的人竞相保险,而风险小的人不愿意保险,久而久之,也增加了保险业务蚀本的危险。所以,有些保险项目,尽管社会需要,也 36 没有保险公司愿意提供。由于上述原因,在没有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总有许多人没有防范某些风险的准备。当这些人倒霉时,他们或他们的家属就成为社会上穷困潦倒的一群,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因此,政府有必要提供一张社会完全网。具体的方法有:1纯粹的个人强制储蓄。比如新加坡实行的公积金制度,规定将大约每个员工月收入的五分之二储蓄在个人公积金账户,作为个人退休、购买房产、医疗等开支的储备款项,不得动用作其他用途。由于这项政策,新加坡大部分居民在不依靠政府开支的前提下,生老病死都有了保障,而且由于个人可以用公积金分期付款形式偿还政府的购层贷款,使许多低收入家庭都能买得起住房,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绝大部分公民“居者有其屋”的计划。2个人强制储蓄结合保险。利用强制储蓄的钱建立人人有份的保险计划。比如美国就业保险计划规定,雇主必须按每个员工的年收入额缴纳一定比率的就业保险金。这笔钱表面上由雇主支付,其实是企业工资成本的一部分。一旦工人因正常原因遭到解雇,就可以领取半年至一年约相当原有工资一半的失业救济金。3强制储蓄和保险结合收入再分配。美国的社会保险系统原则上是强制个人储蓄准备退休以后的生活开支。每个人都按月交纳收入的一部分存在自己的社会保障账户里。所以收入高、失业时间短的人一般在退休后可以领取较高的社会保险金。但一旦你在退休前发生残疾或死亡,你或你的家属就可以开始领取社会救济金。另外,一部分社会保险基金也用来救济一些有特殊困难的人。所以,这种强制储蓄兼具保险和收入再分配的功能。每个人储蓄的钱未必等于他最后领到的钱。4社会福利体系。在许多情况下国家干脆用征税的办法建立社会福利体系。这是最平均主义的做法。比如北欧的一些国家发展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包罗万象的社会福利服务,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公费医疗、全薪休假和病假、儿童免费入托、免费入学等等名目繁多的社会福利。代价是政府不得不征收很高的税来应付开支。结果一方面造成了老百姓对社会福利的期望越来越高,欲望难填,一方面打击了人们工作赚钱的积极性,鼓励了懒汉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过去,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国家职工的社会福利由国家全包下来的做法,甚至还把一些个人生活投资项目如住房也包括在内,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由于这种福利通过职工单位分配,重要的个人福利与本人在一个单位的职务被紧紧地绑在一起。各单位办成了“小福利社会” ,职工住房、托儿所、子弟学校、医院诊所,都由单位所有和管理,职工生老病死都要单位组织解决,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劳动效率降低。然而,由于“铁饭碗”的就业制度,社会福利中却缺乏失业保险这一项目。所以,当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时,这种“国家包下来,单位管一切”的福利制度就成了改革的一大障碍。一方面,企业背着沉重的的职工福利包袱,举步艰难;另一方面,职工的“铁饭碗”一旦丧失,不但会失去工资收入,所有住房、医疗等福利统统跟着丧失,再加上缺乏失业保险,使中国的工人在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中面临特别大的风险。同时,这种职位和社会福利联在一起的制度也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因此,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一个必不可缺的环节。(七)调控宏观经济1商业周期中的总需求波动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把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描给得相当透彻。古典经济学家一般都以为,除非存在外部经济效应,市场经济的运行应当基本上是稳定而有效率的。在消费品市场上,有买必有卖,有卖必有买。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买和卖总是能够相等的。不仅消费品是如此,就连投资储蓄也是如此。人们的储蓄行为,总是根据利息率来调整,利息率高了,储蓄的钱就多,利息率低了,储蓄的钱就少。同时,投资也受利息率的调节,利息率高了,借钱贵了,投资就会减少,利息率低了,借钱容易,投资也就更踊跃。所以,市场经济机制总是能使储蓄的钱正好等于投资所需要的钱。如果不考虑政府开支和对外贸易,经济学上把一个国家所有民间消费品的供给 37 和居民的储蓄总量的总和称为“总供给” ,把所有消费品的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总和称为“总需求” 。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应当基本平衡,不会有需求不足的危机。这就是所谓的“萨伊定律” (Says Law) 。然而,现实中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却呈现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周而复始地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这样的循环。社会经济的生产过程隔若干年就会被全面性的经济衰退而困扰。每当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人们容易头脑发热,盲目乐观,扩张投资,增加消费;而每当衰退来临,总有大批商品找不到销中,工厂只好关门,工人只好失业。这种生产过剩,不是发生于若干个生产部门,而是全社会性的。有时这种波动会很剧烈。尤其是在 19291933 年期间,整个工业社会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大衰退、大萧条。以美国来说,在这场衰退中失业率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股票价值跌到危机前的六分之一,投资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到处是失业、贫困和饥饿,市场经济处于瘫痪状态。为什么市场经济会出现这么大的破坏性波动和大规模的生产过剩呢?显然,这种波动无法用建立在外部经济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现象上的一般的微观市场失败理论来解释。也无法用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来解释,因为个别产业的调整应当不太会同时发生,也不会作同样周期性的共振,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如此全面的冲击。在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的大衰退过去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复苏乏力,政界和商界都需要寻求振兴经济的药方。凯恩斯经济理论就是在这时候应运而生,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前面在讨论市场失败的原因时,我们已经介绍过,凯恩斯经济学说是建立在所谓“合成谬误”的假设基础上的,因而,它并不否认传统经济学关于个人理性选择的假定,而是强调个人的理性选择的综合效果可能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甚至灾难。就好像许多人站在一个露天剧场里看戏,从个人来说踮起脚尖会看得更清楚台上的表演,但如果人人都效仿这样做,只会使人人站得更累更不舒服,一点也不能改善观看效果(Keynes, 1936) 。凯恩斯不同意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说中关于储蓄总会等于投资因而总需求总是等于总供给的“萨伊定律”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总储蓄主要由收入增长来决定,而不会受利息率的很大影响。人们生活富裕了,收和增加了,有了更多的余钱,总会用来储蓄,不会对利息率的高低过于敏感。而总投资不仅受利息率调节,更容易受投资者的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影响。而投资者的信心是很不稳定的,会常常因为各种经济的或非经济的因素波动。因为投资和储蓄是由不同的因素所决定的,它们只会碰巧才处于均衡状态。另外,凯恩斯也指出,实际市场上的工资和价格并不如古典经济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可以非常灵活地根据市场情况加以调整。特别是工资,存在着易涨不易降的所谓“刚性” 。所以,当产品市场销路不好时,企业不容易调低工资,降低成本。工资“太高” ,劳动力供给就会过剩,所以企业只好解雇员工,造成失业率上升。投资者的信心不稳定,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非理性的,而是合成谬误的机制在其中起作用。当经济前景不妙时,投资者减少投资,消费者减少消费,都是理性的谨慎反应。但正因为人人都想如此做,总储蓄急剧增加,总投资急剧减少,总需求不足的危机就真的爆发了。当经济前景看好时,投资者乐观,争相投资,扩张生产;消费者无忧,花钱如水,借贷无度。于是总储蓄减少了,总投资增加了,生产能力过度膨胀,为下一轮的生产过剩埋下了祸根。2总需求管理的手段和机制简单地说,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就是“热的时候泼冷水,冷的时候添把柴,逆水行舟,熨平波动” 。也就是说,在经济呈现过热的征兆时,政府要干预减少总需求,让投资和消费不要过旺;当经济滑向衰退时,政府应该设法制刺激总需求,让投资和消费回复生机。这种政府也称为“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具体的相机抉择政策措施主要有两类:第一是财政政策,就是调节政府开支的规模和税收的高低。社会总需求由私人投资消费行为所支配的民间需求和政府开支所支配的公共部门需求这两部分组成。在经济过热时,减少政府开支 38 会减少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减少企业的商业机会;增加税收,会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人们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钱。在经济过冷而衰退时,增加政府开支会创造新的总需求,增加企业赚钱的机会;减少税收则增加可支配收入,人们就能多投资多消费。第二类政策是货币政策,就是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办法来影响投资和消费。当货由供应量增加(放松银根)时,人们手上钱一多就会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存钱多了,利息率就下降,借钱就容易,存钱就比较不划算,投资和消费就会增加,另外,市场上人们花钱多了,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工人的实际工资就下降,劳动力成本就也随之下降,企业的营运成本就减低,有助于经济复苏繁荣。反之,货币供应量减少(收紧银根) ,利息率就上升,借钱成本增高,存钱的利息收益增加,投资和消费就会相应减少,有助于冷却过热的经济。除了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措施之外,现代市场经济通常都设立了一些反经济波动的所谓“内在稳定器” ,例如累进所得税的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这些稳定器的特点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自动发挥调节总供求的作用,不需要政府研究决定对策。当经济情况变糟时,个人收入普遍下降,按照累进所得税的制度,收入越低,人们应当交的税就自动减少,从而缓冲了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趋势;同时,随着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失去工作的人们可以申请失业救济,迫使政府增加福利开支,也可以暂时减缓可支配收入和总需求的下降。反之,当经济情况蒸蒸日上时,人们交税的负担也随着收入增加而加重,减慢了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幅度;同时就业机会的增加也减少了政府救济失业的开支,使膨胀中的总需求泄点儿气。此外,各国还发展了其他调节总供求平衡的辅助措施。例如,瑞典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政府组织再培训、设立就业信息中心、补贴企业招工活动等办法,尽量缩短工人失业的时间。这样做的依据在于,一般劳动市场上,失业时间越长,寻找新就业机会越困难。因此,帮助失业者早日就业,是有利于降低整个经济的失业率的。又如,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也有调节总供求平衡的作用。公积金制度原来是帮助个人储蓄以备生老病死等需要的政府强制储蓄帐户。目前相当于每个员工月收入的五分之二,由雇主和员工分别缴纳其中的一部分,缴纳比率是由政府决定的。在遇到严重的经济衰退和持久的萧条时,政府可以调低缴纳比率,使民众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在经济情况好转时,再恢复原有的缴纳比率。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率(一)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西方经济学对于市场机制既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又存在许多缺陷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市场失败的原因,市场是否一定需要国家干预的看法却众说纷纭。本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导致市场自由放任时代的终结,凯恩斯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缺陷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干预的加强。7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危机,使许多经济学家重新怀疑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新自由主义开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市场效率的标准、市场失败的原因、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进行深刻的分析,认为市场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不是经济结构造成的,而是政府膨胀与国家干预的结果,后者的行为导致市场支离破碎,不能有效地运转,给社会造成了损失。最终,新自由主义提出“政府失败理论” ,对新古典理论进行批判。1西方政府失败的表现新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微观经济理论。新自由主义认为,起源于古典经济学的最早贡献就是经济人的假定,它是经济学理论遗产的重要部分。但自 30 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却占据了学术和政治领域的统治地位。其实,微观经济学才是整个经济科学的基础,而且其应用范围远远超出了纯“经济”的狭隘领域,正变成一门人类行为的科学。为了恢复微观经济学的正统地位并适应其他学科对它的要求,必须重新认识其全部理论基础“经济人”的假定。 39 人类行为的模式分析与假定是建立经济学理论的一项重要前提,否则就无法解释人类社会中对消费和生产的一系列决策是如何作出的。经济人的基本假定认为,驱使经济社会中所有成员进行一切活动的主要动机是追求个人利益。经济学的这一假定并不是把利己主义的这一邪恶为美德,而仅仅是说明或假设这样一个原则:人们到处都会遇到“选择”问题,不同的选择对人们的福利将会带来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