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国际物流标准化战略_第1页
第十五章国际物流标准化战略_第2页
第十五章国际物流标准化战略_第3页
第十五章国际物流标准化战略_第4页
第十五章国际物流标准化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三组: 2号:曹彩霞 39号:张洪娇 45号:石晓宇 (一)概念 + 标准 是指为取得全局的最佳效果,在总结实践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技术活动中,具有多样性和重复性特征的事物和概念,以特定的程序和形式颁发的统一规定。 + 标准化 是对产品、工作或服务等普遍的活动规定统一的标准,并且对这个标准进行贯彻实施的整个过程。 2 + 物流标准化 :是指以物流为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制定系统内各分领域如包装、装卸、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系统为出发点,研究各分系统与分领域中技术标准与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它系统的配合性,进一步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3 + 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 + 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为后标准化系统; + 物流标准化更应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和经济性; + 物流标准化具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 4 + 物流标准化是物流管理,尤其是大系统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 + 物流标准化对物流成本、效益有重大决定作用; + 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迅速推行物流管理的捷径; + 物流标准化也给物流系统与物流以外系统的联结创造了条件; 5 6 7 + 国际标准化组 织 概述: ( 称 一个全球性非政府组织,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成立于 1947年 2月 23日 . 涉 及 范围: 子领域和军工、石油、船舶制造之外的很多重要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8 9 织机构 如下: 全体大会 主要官员 成员团体 通信成员 捐助成员 政策发展委员会 理事会 特别咨询组 技术管理处 标样 委员会 技术咨询组 技术委员 合格评定委员会( 消费者政策委员会( 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 信息系统 和服务委员会( 特别咨询小组技术管理局 技术委员会 事会 中央秘书处 + 国际电工委员会( 立于 1906年,至 2013年已有 107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 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 事会 + 责 10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 原名为 立于 1977年,是一个在比利时注册的非营利性非政府间国际机构。 全供应链物流环节的条码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11 12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国际物流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物流系统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效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集装箱和 国开始进一步在物流的交易条件、技术装备规格,特别是在单证、法律环境、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国际统一标准,使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融为一体 13 作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之一,美国参与制定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物流标准包括物流结构、基本词汇、定义、物流技术规范、海上多国部队物流、物流信息识别系统等。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军用和民用物流的数据记录、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积极推进物流的运输、供应链、配送、仓储、 在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 1200余条,其中运输 91条、包装 314条、装卸 8条、流通 33条、仓储 487条、配送 121条、信息化 123条。 在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方面,美国积极加入 国内设立了相应的分委会。同时,美国还加入了 业及工业中的文件和数据元素等委员会,并参加了 美国智能运输系统协会为其提供技术咨询,负责召集所有制定智能运输系统相关标准的机构成员共同制定美国国内的 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为给供应商和零售商提供一种标准化的库存单元数据,早在1996年就发布了 国标准协会也于同年制定了装运单元和运输包装的标签标准,用于物流单元的发货、收货、跟踪及分拣,规定了如何在标签上应用条码技术,通过标签来传递各种信息,实现 所谓的“纸面 实现了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 14 + 日本是对物流标准化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实施标准化的速度也很快。日本在标准体系研究中注重与美国和欧洲进行合作,将重点放在标准的国际通用性上。 + 日本政府工业技术院委托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用 4年时间对物流设备的标准化进行调查研究。目前,已经提出日本工业标准关于物流方面的若干草案,包括物流模数体系、集装的基本尺寸、物流用语、物流设施的设备基准、输送用包装的系列尺寸(包装模数)、包装用语、大型集装箱、塑料制通用箱、平托盘、卡车车厢内壁尺寸等。 + 在日本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 400余条,其中运输 24条、包装 29条、流通 4条、仓储 38条、配送 20条、信息化 302条 15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是 1961年由欧盟 16国成立的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目前设立了第 320技术委员会,负责运输、物流和服务的标准化工作,第 278技术委员会负责道路交通和运输的信息化。该组织分成 14个工作组进行与 些技术委员会共同推动了物流标准化进程,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起到了联系与沟通的作用。 在英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与物流相关的标准约有 2500条,其中运输 733条、包装 432条、装卸 51条、流通 51条、仓储 400条、配送 400条、信息 400条。德国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流标准体系,该体系包括与物流相关的标准 2480条,其中运输 788条、包装 40条、流通 124条、仓储 500条、配送 499条、信息化 499条。 16 17 八、中国物流标准工作现状 要表现在:运输方式间装备标准的不兼容性,影响了我国综合运输的发展,降低了物流效率,限制了成本的节约空间,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严重影响了货物在运输、仓储、搬运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物流配送系统的协调运作,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间存在缺口,严重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载荷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响数据共享。目前我国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在建自己的商品信息数据库,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技术不能实现自动无缝衔接与处理。如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 234家工商企业的调查表明,仅有 6家与贸易伙伴的数据一致,严重影响了作为物流管理基础的信息交换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在 商品条码 、 储运单元条码 等国家标准制定出来后,有关部门原指望藉此规范物流条码应用,但 1年下来,实际应用率不足 15%。一些企业觉得有没有标准无所谓,一些企业认为有用,但不知道该怎么用,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对物流标准方面的投资回报没有信心。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更是束之高阁。 +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状态,同样会体现在我国目前的物流管理体制上。物流的政府管理职能是分散的,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物流标准,不同工业部门的物流系统也是各自为政。想把这些标准统一起来,势必要触动各个行业的利益,难度不小。 + 标准化的需求不强烈。目前,我国多数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偏小,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信息化水平低,物流服务单一且质量低,市场竞争也不规范。所以许多物流企业对物流标准化认识不足,不需要或不愿意在标准化方面进行战略投资,甚至有抵制态度。 + 流系统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要相互协调,包含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废弃物物流等众多要素。虽然物流标准可以自成体系,但它与其他标准体系有交叉。因此,物流的标准化仅仅靠物流企业自身是难以完成的,还需要物流设备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企业、产品制造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等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才能真正推动物流标准化的进程。 18 + 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造产业发展机遇 + 证标准切实可行。许多企业确实需要标准,但起草的标准未必符合企业的需求。 + 点带线、以线带面。 + 国际化接轨。现代物流的核心技术是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即借助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将原本分离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配送等物流环节,以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统一协调控制,实现完整的供应链管理。 + 握物流标准的动态性 19 20 物流标准体系表 物流系统建设标准 物流管理标准 物流作业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标准 物流服务标准 物流发展标准 物流通用标准 物流基地规划设计标准 物流中心规划设计标准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标准 物流系统建设通用标准 物流管理 通用标准 物流成本管理标准 物流质量管理标准 物流业务管理标准 供应链管理标准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标准 国际物流管理标准 运输作业标准 储存作业标准 装卸搬运作业标准 包装作业标准 流通加工作业标准 配送作业标准 物流作业 通用标准 物流单证标准 物流代码标准 物流标识标准 自动识别与自动采集技术标准 自动传输技术标准 数据储存技术标准 自动跟踪技术标准 物流信息系统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通用标准 物流服务 通用标准 物流服务内容标准 增值物流服务标准 物流服务营销标准 物流服务管理标准 物流考核指标体系 物流服务评价方法 第三方物流标准 物流一体化标准 绿色物流标准 第四方物流标准 虚拟物流标准 精益物流标准 定制物流标准 物流标准分类: + + + + 21 专业计量单位标准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 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标准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 物流专业术语标准 包装的识别与标志标准 物流核算统计标准 22 23 24 + 运输车船标准 + 作业车辆标准 + 传输机具标准 + 仓库技术标准 + 站台技术标准 + 包装、托盘和集装箱标准 + 货架、储罐标准 25 26 27 作业标准物流过程中物流设备的运行标准、作业程序、作业要求等标准。 作业标准是实现作业规范化、效率化以及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 28 主要内容: 岗 位责任及权限范围 。 岗位交换程序及工作执行程序 物流设施 、 建筑的检查验收规范 。 货车 、 配送车辆运行时间表 、 运行速度限制等 。 司机顶岗时间 , 配送车辆的日配送次数或日配送数量 。 吊钩 、 索具使用 , 放置规定 。 情报资料收集 、 处理 、 使用 、 更新规定 。 异常情况的处置办法等。 29 + 1)从物流系统的整体出发,制定其各子系统的设施、设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以及业务工作标准。 + 2)研究各子系统技术标准和业务工作标准的配合性,按配合性要求,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 + 3)研究物流系统与相关其他系统的配合性,谋求物流大系统的标准统一。 30 + 只有实现了物流信息标准化,在能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有效地实施物流系统的科学管理,加快物流系统建设,促进物流系统与国际系统和其他系统的衔接,有效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 + 一、物流标准化基本原则 + 二、物流标准化方法 + 三、物流标准化的技术 32 + 确定标准化的基点 + 体系的配合性 + 传统、习惯及经济效果的统一性 + 与环境及社会的适应性 + 贯彻安全与保险的原则 33 + (一 )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尺寸 物流标准中的工作标准和作业标准一般属于个别企业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制定的。作为统一的物流标准主要是指技术标准,通过制定标准规格尺寸来实现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 基础模数尺寸一旦确定,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它系统各个环节的配合就以其为依据。 34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 定的物流基础尺寸的标准有: 600 400 1200 1000主,也允许 1200 800 1100 110035 36 400 400 400 600 600 600 400 1000 C. 模数尺寸配合关系 (二)确定物流模数 物流模数即集装基础模数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与其有关的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集装基础模数可以按物流基础模数 600 400可以以基础模数从大型运输卡车或集装箱的分割推出系列。 37 38 (卡车车厢外壁宽) 2 5 0 0 m m 2 3 5 0 m m (卡车车厢内壁宽) 2 1 8 0 m m (冷冻卡车车厢内壁宽) - 5 0 m m 作业时必要的余裕 - 8 0 m m 2 3 0 0 m m 2 1 0 0 m m 2 2 1 1 5 0 1 1 5 0 m m 1 2 5 0 1 0 5 0 m m (最小集装单元的最大容许尺寸) 1 1 0 0 1 1 0 0 ( m m ) 1200 1 0 0 0 ( m m ) (物流模数) 图 11 - 1 用卡车车厢宽度为起点推导集装基础模数尺寸过程图 物流模数的推导过程 39 内包装 外包装 集 装 货车 集装箱 卡车 店铺 保管用设备 、 设施 输送设备 装 卸 搬 运机械设备 物流模数 分割系列 倍数系列 基础模数 (三)确定物流系列尺寸 从物流模数中选择部分或全部作为定型的生产制造尺寸,从而确定包装容器、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