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两栖动物资源09-10-9_第1页
第11章两栖动物资源09-10-9_第2页
第11章两栖动物资源09-10-9_第3页
第11章两栖动物资源09-10-9_第4页
第11章两栖动物资源09-10-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 两栖动物资源一、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 P.218)(一)什么叫两栖动物(两栖类定义)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变态,成体生活在陆上,用肺呼吸的脊椎动物,为两栖动物。大约在古生代泥盆纪末期(距今约 3亿年前),由某些具有肺的古总鳍鱼类(有带鳞的单列型的总状鳍,内部骨骼的排列与陆生脊椎动物的排列极为近似,具内鼻孔,加上能呼吸的鳔,在动物系统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偿试登陆并获得成功,演化成现代的两栖动物。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完成了由水到陆生的转变。现存的两栖类,无论在机能结构上或在个体发育上都反映出它们过渡类型的性质;从机能结构上来看,两栖类既保留着水栖祖先的许多特征,同时它们又获得了一系列陆栖脊椎动物的特点;从个体发育上来看,其幼体生活在水里,经过变态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这些都反映出两栖类在系统发生中所处的中间过渡地位。赵尔宓院士:幼体阶段在水中生活,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阶段才能到陆地生活,故称之为两栖动物更为确切而不致产生误解。赵尔宓院士(中国科学院)(二)两栖纲(两栖类)的主要特征 1、两栖类发展了强有力的五趾型附肢。后肢带与一个荐椎相关节,不仅能承受体重,而且能推动身体沿地爬行。但是,两栖类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五趾型附肢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偶鳍末端一般有五趾) 2、皮肤裸露无鳞,富有皮肤腺体,以保持皮肤经常湿润。表皮开始发生角质化,真皮加厚,上陆时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真皮分布大量的微细血管,皮肤的重要功能之一为辅助呼吸。皮肤缺乏保护性衍生物。 3、内骨骼连结坚固而灵活,骨化比较安全。 骨髂主要是硬骨,膜性硬骨大量消失,软骨性硬骨减少。脊椎分化为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头骨有两个枕髁,与颈椎形成可动关节。脊椎充分骨化,成体的脊索完全消失,开始出现颈椎和荐椎。 4、肌肉的分节性变得不明显,尾部和躯干部的肌肉减少,而四肢的肌肉发达。肌肉分化为很多肌肉束,腹部肌肉多成片状,有分层现象。鳃肌退化,而一部分转化为舌肌。 5、内鳃消失,以肺和皮肤呼吸。 肺的结构简单,为薄囊状,仅有喉气管室,出现了喉头和气管。有的种类甚至无肺,而以皮肤和口粘膜进行气体交换。幼体用鳃呼吸,少数种类终生保持着鳃。 6、心室仅一个,为混合血;不完全双循环,代谢率低,为变温动物。 成体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属不完全双循环。幼体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属单循环。心脏心室只有一室,因此血液为混合血,体温随外界环境而发生变动,有休眠现象,属于变温动物。血液不能完全 “清浊分流”。 7、成体的排泄器官为中肾型,排泄物主要是尿素。肾门静脉系统完全,有助于肾单位的滤过;两栖类有泄殖腔膀胱,不仅有贮尿作用,还有执行重呼吸水的功能。幼体的排泄器官是前肾。 8、神经系统有了进步性变化,大脑半球出现了原脑皮。但两栖动物在陆栖脊椎动物中还处于较底级水平。大脑体积比鱼类大,两个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大脑顶壁有神经细胞构成大脑皮层(原脑皮),但其作用是主管嗅觉,称为原脑皮。小脑极小,脊髓有缩短趋势,从脑发生出有 10对脑神经。两栖类在陆地活动不灵活。 9、具有适应陆生的感觉器官:眼睑、瞬膜、泪腺、角膜呈凸形、晶状体扁圆、有中耳。 眼具有眼睑、瞬膜和泪腺,用以在陆地上保护眼球,视觉调节较为完善,角膜呈凸形,晶状体扁圆,能看远物;中耳出现鼓膜和耳咽管,能接受空气声波;鼻腔不仅是嗅觉器官,又是空气进出的通道。 10、两栖类仅分布于淡水,保持着水栖祖先的原始性状。卵在淡水中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蝌蚪完成变态后才能上陆地生活,因此它们并没有彻底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两栖类上陆后分布区域受到限制,种类也不是众多,经济价值相对不太大,但进化上也有重要意义,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二、我国两栖动物资源 ( P.219)除圆口纲动物外,现存两栖类在脊椎动物中其种类和数量都是最少的一纲。全世界现有两栖类约 4200种(老书上提 2500余种?),我国约有 284余种(亚种) 老书上提 220221种 。体长从 16.2mm1.8m。根据两栖类的四肢和尾的有无,可分为三个目: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一)蚓螈目1、特征:是极特化的地下生活的两栖类,它们于林间潮湿土壤中掘洞,并在洞中居住,食土壤中的无脊椎动物。无足类有脱离水体生活和繁殖的强烈倾向。突出特征是:体呈蠕虫状,无四肢,尾极短,适应穴居生活。另:听觉、视觉均退化,体表富粘液,有许多环状皱纹;皮下有细小的骨质鳞;椎骨双凹型,多具长肋骨,无胸骨,左右心房间隔膜不完整,动脉圆锥无瓣膜。本目只有 1科 “鱼螈科。 ”2、分类(种类):蚓螈科种类: 167余种,分布于南美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地区。我国有:版纳鱼螈 ( Ichthyophis bannanica) :体长约 40cm,体色暗褐,穴居河、湖附近的潮湿地带。主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广东境内也有发现,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 1983年以后才发现。(二)有尾目 ( P.220) 1、特征:是更适合于水中生活的较低等的两栖动物,多数种类长时间地栖息于水中。主要特征:体似鱼形,终生有发达的尾,呈圆形或左右侧扁形。多数具细弱四肢,少数种类仅有前肢。 另:低等种类的椎体为双凹型,高等的为后凹型,椎骨数目多,有肋骨和胸骨。皮肤裸露无鳞。有尾目共有 8科,我国仅有 3科。(赵尔宓: 392种) 2、分类(种类):全世界有 8种约 360余种,我国 3科 14属 37种(亚种)。 1)隐鳃鲵科:包括现代两栖类中体型最大的种类,最长者可达 180cm。四肢较小,头短宽,身体一般为扁筒形,成体不具外鳃、尾短。眼小,无活动眼睑。上下颌具齿,犁骨具横裂齿;成体具肺;椎体为双凹型。代表种: 大鲵 中国大鲵 ( Andrias davidianus) (俗称娃娃鱼 )是我国珍贵的保护动物之一。身体最大者可达 180cm,体重要达 50多 kg,主要产于贵州,湖南等省,终生居于溪漠中,已有人工养殖。中国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中国大鲵 Andrias davidianus 2)小鲵科:体型小,躯干多成圆柱状,皮肤光滑,体侧有明显肋沟,具颌齿和犁骨齿(为两短列呈 “U”型),具能活动眼睑,椎体为双凹型。体外受精,雌体不上受精器。代表种: 北极小鲵 ( Hynobius Keyserlingii) :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具四趾,背中及两侧有三条深色纵纹。 中国小鲵 ( Hynobius chinensis) :主要分布于湖北、浙江、福建等省。具五趾、背面黑色,腹面色浅,身体有银白色斑点。中国小鲵 ( Hynobius chinensis) 3)蝾螈科:头、躯干稍扁平,皮肤光滑或有瘰疣。具颌齿和犁骨齿呈 “ ”型,具眼睑,椎体多为后凹型。体内受精,雌性具受精器。 东方蝾螈 ( Cynops orientalis) :体侧和背呈黑色、有腊光,腹面朱红色,有不规则黑斑,主要分布华东、湖北及云南等地。 肥螈 ( Pachytriton breviles) 中国瘰螈 ( Trituroides chinensis)东方蝾螈 Cynops orientalis 未命名 -1.bmp肥螈 ( Pachytriton breviles)4)洞螈科:水栖种类,躯干部长,缺上颌齿,具犁骨齿;眼退化,隐于皮下,无眼睑;成体具有三对指状外鳃,有肺,但肺囊甚简单;椎体为反凹型,体内受精。泥螈( Necturus maculatus):产于北美洲和南欧,因其头形似狗,又称泥狗。洞螈( Proteus anguinus):产于东西欧。5)鳗螈科:体呈鳗鲡形,前肢短而细小,无后肢。无颌齿和犁骨齿,眼为皮肤遮盖,无眼睑,无肺,椎体为双凹型。鳗螈( Siren lacertina):仅分布于北美,又称泥鳗,土鳗。鳗螈( Siren lacertina)(三)无尾目 ( P.221) 为现生两栖类中结构最高级,种类最多且分布最广的一类。 1、特征: 体短阔(宽短而粗壮),四肢发达,有鼓膜,无鳃。 前凹椎或后凹椎,无肋骨,有胸骨。 有眼睑,瞬膜,泪腺,有声带,能叫。 2、分类(种类):无尾目在全世界 20余科, 300余属3500余种(赵尔宓: 3967种),除南极洲外,广泛分布于各大洲。在温差小、湿度大的中美、南美、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分布种类最多,个别分布达北极圈南缘。 我国已知 7科 43属(亚属) 242种左右,除西藏高原西北部(海拔 4000m以上)和沙漠地区未见有分布外,几乎遍布我国各地。1)蛙科( Ranidae)是两栖类中最大的一科,肩带为固胸型;上颌和犁骨具齿,下颌无齿;舌端分叉,能自由活动。鼓膜明显,一般无毒腺;后肢发达,适于跳跃。全世界约有 670余种,我国已知 93种左右。常见种: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 Rana tigrina 泽蛙: Rana limnocharis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牛蛙: Rana catesbeiana棘腹蛙: Rana(Paa) boulengeri (重点讲)棘胸蛙: Rana(Paa) spinosa (国内在养殖)棘腹蛙 Rana(Paa) boulengeri虎纹蛙: Rana tigrina黑斑蛙: Rana nigromaculata泽蛙: Rana limnocharis中国林蛙: Rana chensinensis牛蛙: R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