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_第1页
第12讲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_第2页
第12讲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_第3页
第12讲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_第4页
第12讲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2讲 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中国经济问题专题经济与管理学院 周金城Email: 博客 : /u/1773605774Date 1本讲目录一、 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与指标二、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三、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的现状四、我国政府收入与支出(财政预算)五、 2009年之后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停滞Date 2一、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与指标(一) 国民经济的两大核算体系1、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简称为 MPS我国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前采用的。它把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作为国民收入的唯一来源。2、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为 SNA西方界定国民收入为全社会一切部门的工资、利润、利息、租金(不包括间接税)的总和。在 20世纪 80年代以前,世界并存两大核算体系。1993年后,联合国要求各国从 1993年起各国统一使用 GDP指标,两大体系改为单一的国民经济帐户体系。1952年 1984 年,中国采用的是 MPS体系; 1985年 1992年,在中国, MPS和 SNA两种核算体系并存;从 1993年起,中国开始正式取消 MPS,采用 SNA体系,实现了与国际通用核算体系的接轨。Date 3(二)反映国民收入的五个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称 “ 国民生产毛值 ”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国民和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之所以称之为 “ 总值 ”或 “ 毛值 ” ,是因为它未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本的折旧费。 2.国内生产总值 (GDP):指本国内由本国居民与非本国居民和单位投资所取得的收入总和。而 GNP是本国居民和单位在国内、外投资所取得的收入的总和。GDP=GNP-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在国外的要素收入 -外国居民在本国的要素收入)。Date 43、国民生产净值( NNP)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减去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折旧后的余额。 NNP=GNP-折旧( D)。4、国民收入(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以货币计算的所有生产要素报酬总和。由于它最终会形成为各种收入,如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居民收入等,所以称国民收入。 理论上 GNP = NI ;但在具体统计实践中二者还存在差异。例:小麦产值 $1000 附加值 1000 面粉产值 $2000 1000 (最终产品 )方便面产值 $3000 1000工农业总产值 $6000国民生产总值 $3000 = 利息 +租金 +利润 +工资 = NIDate 55、个人收入: PI。 个人从企业中获得的收入 (未缴纳个人所得税 ),它只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个人收入: PI = NI - 社会保险税 - 公司所得税 - 企业留利 (未分配利润 )6、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或 DI。 真正可以为个人自行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 DI = PI - 个人所得税。可支配收入的去向: 消费和储蓄注意: 在宏观经济学中,凡是不用于消费的部分,我们都计为储蓄,不论储蓄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银行存款叫储蓄,购买证券也是储蓄。Date 6二、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一次分配) 定义: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各部门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不同所有制企业,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如国企:税金、利润;工资;企业盈利。(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第二次分配)定义:指在全社会范围内,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的分配。 手段:财政机制。具体渠道有:国家预算(主要);劳务费用;价格杠杆;银行信贷。(三)国民收入第三次分配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厉以宁):捐献等。 社会进行第三次分配,是以公民自愿为原则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Date 7三、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与支出的现状(一)居民消费率低改革之初,经济学界多数人认为,投资率以 32%左右为宜。但实际上,除少数年份我外,中国的资本形成率都在 34%以上。 20世纪 90年代则在 37%以上。进入 21世纪后还在上升,均在 40%以上。这样高的投资率必然把最终消费压到了底线,使得扩大消费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了空话。有学者建议从 2005年开始,投资率不应超过 38%,最好为 36%左右,并提高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村居民在最终消费中的比重。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居民消费比例低于 50%,那就是中国,且只有 29%。大部分国家居民消费占百分之七八十。GDP (Y)是以下项目之和 :Y = C + I + G + NXY = C + I + NX (三驾马车 )最终消费 C= (居民 )消费 (C)+政府消费(购买) (G) Date 8Date 9部分国家或地区 2007年居民消费率国家 居民消 费率 国家 居民消费率低收入国家 74% 中国 33%中等收入国家 55% 韩 国 55%高收入国家 62% 巴西 61%美国 70% 埃及 72%英国 63% 印度 54%法国 57% 马 来西 亚 46%德国 57% 俄 罗斯 49%意大利 59% 南非 62%日本 57% 土耳其 71%Date 102009年中国居民支出额农 村居民 23913.7 城 镇 居民 69403.5食品 类 支出 9766.8 食品 类 支出 21287.1衣着 类 支出 1360.3 衣着 类 支出 5962.8居住 类 支出 4368.1 居住 类 支出 10432.8家庭 设备 、用品及服 务类 支出 1048.6家庭 设备 、用品及服 务类 支出 3453.2医 疗 保健 类 支出 1536.5 医 疗 保健 类 支出 6172.1交通和通信 类 支出 2309.2 交通和通信 类 支出 7754.4文教 娱乐 用品及服 务类支出 2149.3文教 娱乐 用品及服 务类 支出 7674.8金融服 务 消 费 支出 607.5 金融服 务 消 费 支出 2563.8保 险 服 务 消 费 支出 224 保 险 服 务 消 费 支出 1921.9其它支出 543.4 其它支出 2180.6Date 11(二)劳动报酬占 GDP比重低Date 12根据省际收入法 GDP构成数据,我国劳动者报酬占 GDP的比重 1990年为 53.4%, 1995年为 52.8%, 2000年为 51.4%, 2006年为 40.61%, 2007年为 39.74%。2007年,我国包括农业主收入在内的劳动报酬占比 39.74%。同期美国劳动报酬占比为 55.81%,英国为 54.5%,瑞士为 62.4%,德国为 48.8%,南非为68.25%。 2006年,韩国劳动报酬占比为 45.4%,俄罗斯为 44.55%,巴西为 40.91%,印度为 28.07%。此外,工资总额是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占 GDP比重也由 1995年的13.6%下降到 2008年的 11.7%。Date 13同时,劳动报酬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一是上世纪 90年代初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工资差别不大,企业经营者与普通职工工资差别不大,且那时企业职工基本不缴纳社会保障费;二是 1998年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多次增长工资,而企业中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目前普遍在 20倍以上;三是上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有行政性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增长过快,行业平均工资差距从 2倍左右扩大到 6倍以上;四是目前企业职工工资总额中还包括要缴纳约占基本工资 10%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Date 14初次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第一、初次分配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被过分压低。从事同样的工作,城市职工比农民工工资高一倍甚至两倍。如果按现代劳动力市场规律办事,反对就业歧视,实行同工同酬,上亿农民工每年至少可多得约 3000至 5000亿元,远高于免除农业税、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措施。第二、初次分配中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我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 15倍。日本、英国、法国约为 1.6-2倍左右,德国、加拿大、美国、韩国在 2.3-3倍之间。第三、初次分配中缺乏工资集体谈判机制。集体谈判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整企业工资福利的通行规则。我国国有企业工会干部大多数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这种情况造成工会干部很难真正代表职工的利益。去年南海本田罢工事件中, 当地工会公开站在雇主一边 ,要求工人立即复工并与罢工工人发生冲突,被学者称为 “ 世界劳工史上的奇闻 ” 。Date 15有关统计表明, 越勤劳的国家,人均 GDP反而越低。 Date 16(三)政府与居民、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总体上看, 12年里( 1995-2007年)国家财政收入翻了 5.7倍, 平均每年上升 16%。近几年在 20%以上。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8%;农村的纯收入在过去的 12年里面年均增长 6.2%。同期,中国的 GDP是按照每年平均 10.4%的速度上升,这是去掉了通货膨胀的真实的 GDP增长率。首先,近十年来,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而且城镇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农村居民。其次,部门之间收入差距明显,特别是垄断部门、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性部门相比,工资、收入差距仍在扩大。Date 17再次,过去的一些工资改革并没有顾及对整体社会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拉大了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的是近几年公务员工资增幅超过了 GDP增速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公务员不仅成为高收入职业,也成为收入增长最快的职业。另外,社会贫富悬殊明显,而且贫富阶层稳定性越来越强。原因在于财富对于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几年的房地产和股市,给富人提供了更多的赚钱机会,富人依靠自身财富投资,赚钱越来越快。最后,过去几年中,政府并没有将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来考虑,因而没能从根本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势头。Date 18以 1995年为起点,看各组收入累计增长的结果。浅蓝色线代表政府收入,深蓝色线代表城镇居民,红色线代表农民 Date 19Date 20Date 21四、政府收入与支出按照 IMF 政府财政统计手册 标准,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可以定义为 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 ,这构成全口径的政府收入。以此计算,中国全口径政府收入已经从1998年的 1.73万亿元,上升到 2009年的 10.8万亿元,占当年 GDP的比重,也从 1998年的 20.4%上升到 2009年的 32.2%,上升了约 12个百分点。 Date 222010年中国财政预算 (一般预算) 执行情况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国财政收入 83080亿元,增长 21.3%。其中:中央本级收入 42470亿元,增长 18.3%;地方本级收入 40610亿元,增长 24.6%。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73202亿元,增长 23%;非税收入 9878亿元,增长9.8%。 全国 财政收入主要项目 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 21092亿元,增长 14.1%。2.国内消费税 6072亿元,增长 27.5%。成品油税费改革和提高烟产品消费税税率。Date 233.营业税 11158亿元,增长 23.8%。4.企业所得税 12843亿元,增长 11.3%。 5.个人所得税 4837亿元,增长 22.5%。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 10487亿元,比上年增加2758亿元,增长 35.7%;关税 2027亿元,比上年增加544亿元,增长 36.6%。7.出口退税 7327亿元,增长 13%,账务上相应冲减财政收入。8.车辆购置税 1792亿元,增长 54%。9.非税收入 9878亿元,比上年增加 881亿元,增长 9.8%。Date 24全国财政支出 89575亿元,增长 17.4%。中央财政支出48323亿元,其中,中央本级支出 15973亿元,比上年增加 717亿元,增长 4.7%;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32350亿元,比上年增加 3786亿元,增长 13.3%。地方财政用地方本级收入以及中央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地方本级支出 7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 12558亿元,增长 20.6%。 主要支出项目 情况如下:1、教育支出 12450亿元,增长 19.3%;2、医疗卫生支出 4745亿元,增长 18.8%;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9081亿元,比增长 19.4%;Date 254、住房保障支出 2358亿元,增长 30.7%;5、农林水事务支出 8052亿元,增长 19.8%;6、交通运输支出 5488亿元,增长 18.1%;7、环境保护支出 2426亿元,增长 25.4%;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5980亿元,增长 21.2%;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 3497亿元,增长 21.4%;10、公共安全支出 5486亿元,增长 15.6%;11、科学技术支出 3227亿元,增长 17.6%;1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9353亿元,增长 14.6%;13、国债付息支出 1845亿元,增长 23.7%。Date 26社会保障与民生Date 27财政预算分税制一、收入的划分(一)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关税和海关代征的产品税、 增值税 、工商统一税,烧油特别税,特别消费税,专项调节税,外资、合资海洋石油企业的工商统一税、所得税,烟酒提价专项收入,中央基建贷款归还本息收入,中央所属 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上缴利润和政策性亏损补贴,中央部门所属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的营业税,债务收入以及其他应属于中央的收入。 改变原来石油部、原电力部、石化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所属企业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70部分作为中央财政固定收入的办法,将其并入一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中,实行新的中央和地方分成办法。 (二)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 房产税,屠宰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契税,奖金税,印花税,农林特产税,地方国营企业所得税、调节税、上缴利润和政策性亏损补贴,集体企业所得税,外资企业和地方部门所属的中外合资企业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营业税、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地方基建贷款归还的本息收入,盐税,工商税收税款滞纳金、补税罚款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三)中央和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包括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工商统一税,资源税。分享比例分为两档,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中央和地方 “二八 ” 分享,其他地区一律实行 “ 五五 ” 分享。Date 28二、支出的划分。 (一)中央财政支出:包括中央统管的基本建设投资,挖潜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费,支援农业支出,国防费,武装警察部队经费,人民防空经费,对外援助支出,外交支出,以及中央级的农林水利事业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