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_第4页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篇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XX年 12 月 3 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XX 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 2289 个环境监测站、46984 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查明我国重点地区土壤污染状况及其成因,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评估土壤污染风险,确定土壤环境安全级别,筛选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三、项目主要内容 (一)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 1目标 通过开展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调查范围 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外的全部陆地国土。 3主要内容 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评价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绘制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 4技术要求 (1)布点与采样 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布点要求和编码规则进行网格法布点,并将采样点位标注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25 万的数字地图的底图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并对点位密度进行适当调整,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和粮食主产区开展加密布点调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见表 1。 表 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布点一般网格密度及采样要求 (2)调查监测项目 调查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详见表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在必测和选测项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特征污染物测试项目。特征污染物主要包括土壤环境中存在的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有毒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所带来的化学污染物,以及农产品的生物性污染物等。 表 2 全国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项目一览表 (3)分析测试方法 各监测项目的分析测试方法详见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 。 (4)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方法和现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 (5)报告和制图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监测基本情况;调查监测结果分析评价;主要结论;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等。各类图件的编制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 (6)土壤样品库 按照统一技术要求,将全国土壤环境现状调查所有样品建立档案、集中保存,建立全国土壤调查样品库。同时,各省建立省级土壤调查样品库。 全国土壤样品库以省为单位进行分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样品容器统一采用500ml 棕色玻璃磨口广口瓶,石蜡封口,内外标签。样品量为 500 克(过 2mm 筛的风干土) 。 (7)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将全国土壤调查数据和土壤样品测试数据全部归档,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同时,各省相应建立省级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8)质量保证 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规定的要求,对布点、现场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全程序质量控制。 5预期成果 (1)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与评价报告 (2)全国土壤样品库 (3)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 (4)全国土壤环境质量图集 (5)土壤调查技术指南 (二)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调查与对比分析 1目标 通过对“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监测点的回顾性调查,对比分析 20 年来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扩大了解我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2调查范围 “七五”期间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的全部点位。 3主要内容 (1)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 根据“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中 4095 个土壤典型剖面和 862 个主剖面的点位坐标,在原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并对比分析有关监测结果。同时,取全国土壤环境背景样品库中 20%的样品进行同步分析测定。 各省要在保证调查可比性的基础上,对本地区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的点位重新进行勘查,详细记录其周边环境状况,建立新的调查点位卡片,绘制 1:10 万比例尺的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在对比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档案,绘制 1:200 万比例尺的全国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对比调查点位分布图。 各省“七五”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剖面数量及分布情况见表 3。 土壤典型剖面及主剖面土壤监测项目见表 4。 (2)扩充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本次对比调查中采集的样品一并作为土壤环境样品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对比调查土壤样品库实行统一管理,独立编码,单独建库。 4技术要求 对比调查样品采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的有关要求同(一) 。 5预期成果 (1)全国土壤背景点环境质量状况及其 20 年变化分析评价报告 (2)扩充全国土壤环境背景点样品库 篇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XX 年 4 月 17 日) 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决定,XX 年 4 月至 XX 年 12 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 630 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 %,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 4 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二、污染物超标情况 (一)无机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二)有机污染物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 3 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和%,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和%,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 %、%和%,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主要污染物为镍和镉。 四、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一)重污染企业用地 在调查的 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 5846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二)工业废弃地 在调查的 81 块工业废弃地的 775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污染物为锌、汞、铅、铬、砷和多环芳烃,主要涉及化工业、矿业、冶金业等行业。 (三)工业园区 在调查的 146 家工业园区的 2523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其中,金属冶炼类工业园区及其周边土壤主要污染物为镉、铅、铜、砷和锌,化工类园区及周边土壤的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 (四)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 在调查的 188 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场地的 1351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以无机污染为主,垃圾焚烧和填埋场有机污染严重。 (五)采油区 在调查的 13 个采油区的 494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烃和多环芳烃。 (六)采矿区 在调查的 70 个矿区的 1672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污染物为镉、铅、砷和多环芳烃。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镉、砷、铅等污染较为严重。(七)污水灌溉区 在调查的 55 个污水灌溉区中,有 39 个存在土壤污染。在 13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污染物为镉、砷和多环芳烃。 (八)干线公路两侧 在调查的 267 条干线公路两侧的 1578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污染物为铅、锌、砷和多环芳烃,一般集中在公路两侧 150 米范围内。 注释 1 本公报中点位超标率是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 2 本次调查土壤污染程度分为 5 级:污染物含量未超过评价标准的,为无污染;在 1 倍至 2 倍(含)之间的,为轻微污染;2 倍至 3 倍(含)之间的,为轻度污染;3 倍至 5 倍(含)之间的,为中度污染;5 倍以上的,为重度污染。 篇三: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XX-04-26 投资数据库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XX 年 4 月 17 日)环境保护部 国土资源部 根据国务院决定,XX 年 4 月至 XX 年 12 月,我国开展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调查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未含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陆地国土,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部分林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实际调查面积约 630 万平方公里。调查采用统一的方法、标准,基本掌握了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总体情况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 全国土壤总的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 从污染分布情况看,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镉、汞、砷、铅 4 种无机污染物含量分布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二、污染物超标情况(一)无机污染物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8 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 表 1 无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二)有机污染物 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 3 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 %。 表 2 有机污染物超标情况 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环境质量状况 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主要污染物为砷、镉、六六六和滴滴涕。 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主要污染物为镍、镉和砷。 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和%,主要污染物为镍和镉。 四、典型地块及其周边土壤污染状况 (一) 重污染企业用地 在调查的 690 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的 5846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二) 工业废弃地 在调查的 81 块工业废弃地的 775 个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