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第1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第2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第3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第4页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篇一: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浙江省政府投资 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实施办法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省级联合审批实施办法(试行) 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 XX 年 3 月 18 日 浙江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能,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 “应减必减、能放则放”的要求,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间的“四减少”为核心内容,以县乡村联动、前置条件联用、各类证照联办、施工图联审、竣工联合验收等审批方式创新为关键环节,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 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省份,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提供制度保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以“宽进、简批”为核心,规范完善备案制度,凡是不涉及政府资金的企业投资项目,变审核、审批为备案,国家规定的重大和限制类项目除外。政府重点把好环境安全评估、事后监管两道关。 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以“联审、联办”为核心,按照依法依规的要求,规范完善审批流程;以缩短审批时间为重点,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审批层级。 对为民服务事项的办理,以“便捷、高效”为核心,简化办事内容,缩短办事流程,实行即时即办,力争当场办结。 二、主要任务 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减少、规范、创新、建制” 。 (一)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前置条件和层级。 1.减少审批事项。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及日常管理中具有审批性质的事项,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集中清理。 清理原则: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有法定依据,但与现实管理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达到管理目的的审批事项,按程序予以取消或调整;对所有市场能够有效调节,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政府都要退出;对于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已经取消而我省通过地方立法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和连续两年无人申请办理的“零办理”审批事项按规定程序予以清理。清理方法:全面清理、上下联动、不留死角;建立清理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和专家论证制度,分期分批提出保留、取消、调整、下放的事项目录,向社会公布。清理重点:投资、民生、社会事业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审批事项。 2.减少审批环节。按照“环节最少、时间最短”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符合省级及以上综合规划、专项规划的建设项目不批项目建议书,只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减少前置条件。按照“规范、减少、调整”的原则,减少前置审批。一是清理取消不合理前置。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地方政府和部门自行设定的前置条件,一律转为日常监管工作。项目新增建设用地预审意见审批,不以建设(规划)部门出具选址附图为前置条件。对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出让前完成规划选址,取消事后规划选址的审批。列入不审批环境影响评价目录的建设项目不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对建成运行后能耗较低的基础设施类建设项目,如电源电网油气管网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交通道路、航道建设等取消节能评估前置审批。对不涉及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和项目建设,如完成五通一平前提下的集聚区、开发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取消水土保持前置审批。 二是实行委托前置。通过依法委托等方式减少前置审批层级。如,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占用基本农田,地方政府能够解决建设用地指标的土地预审前置审批,委托基层政府办理;符合批准的城乡规划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 审批,委托基层行业主管部门办理;环评前置审批,建立不同性质不同层级审批的制度。三是变前置审批为事后监管。原则上对所有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不设前置审批。 4.减少审批层级。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能放则放”的原则,凡是除专门规定以外的不涉及省级政府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凡是未纳入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省级审批目录的项目,凡是可通过委托授权等方式放权给下级政府管理的事项,原则上都要下放审批权限。 (二)规范审批内容和流程。 1.规范审批事项的名称。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对所有事项的名称依法进行规范,做到上下一致。 2.规范审批的方式和内容。制订详细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做到审批内容、申报材料、审批要件、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审批收费等 6 个标准化、规范化,向社会公开,切实减少自由裁量权。 (三)创新审批方式。 1.全面推进并联审批。省、市、县(市、区)都要建立“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时办理、限时办结”的联合审批制度。 2.规范完善集中审批。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机关内部审批职能向审批处(科)室集中、审批处(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做到审批事项集中到位、审批权限授权到位,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各地行政服务中心既受理又能办理的审批事项比例力争达到 90%。 3.加快建立“四联动”的审批机制。一是建立前置审批联用机制。整合各部门前置审批办事流程,简化审批要件。建立一个部门前置为主、信息共享、部门联用的前置审批机制,减少重复前置。二是建立各类证照联办机制。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证照类事项,实行“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审批、综合验收、统一发证” ,实现企业提供一套资料、多个证件同时发放、联合办证的目的。三是建立施工图联审机制。落实牵头部门责任,组织各部门对施工图进行联合审查,变各部门串联审查为同步并联审查,压缩图审时间。四是建立联合验收机制。项目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实地踏勘、联合验收,一次性完成验收任务。4.创新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前置审批方式。在试点基础上,对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及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园区,以园区为单位,明确功能定位,编制控制性规划,统一设置相关指标;统一办理水土保持方案、交通影响评价、安全预评价、矿产压覆、文物保护、地质灾害等前置审批;进园区建设项目委托园区管委会办理,提高审批效率。 5.建立联动审批代理服务机制。省、市、县三级网络联动,互联互通,网上审批;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乡审批报批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 、村审批代理服务室(便民服务中心)三级直接联动,全程代理,努力形成高效、便捷的审批代理服务机制。 (四)建立行政审批长效机制。 1.建立行政许可事项备案公告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准入制度。因法律法规变动,必须调整或新增行政许可事项的,由省级主管部门及时报省法制办, 篇二:济南市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按照重心下移和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向县(市)区(含济南高新区,下同)放权分权,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规范审批行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依规原则。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符合上位法规定要求,不得擅自设置行政许可事项、前置和要件。 2.坚持分级负责原则。明确界定市和县(市)区管理权限。市直部门重点加强宏观管理、标准制定、监督考核,县(市)区着力创新审批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效率。 3.坚持应放尽放原则。凡是省里下放给市里的管理权限,尽量下放到县(市) 。市、区均可行使的管理权限,原则上由区行使。管理权限属于市级,但区级行使更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直接下放给区或由市职能部门在区的派出机构行使。 4.坚持强化监管原则。坚持谁审批谁监管,凡属部门职责范围内监管事项,要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对结果承担责任。 5.坚持权力公开原则。对下放到县(市)区的行政管理事项和允许继续实施的市级行政管理事项,全部面向社会公布。凡是未向社会公开的事项,一律不准施行。 6.坚持分步推进原则。妥善处理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与把握重点、先行先试与循序渐进的关系,分期分批下放市级管理权限和取消、调整市级审批事项。 二、推进管理权限下移 (一)下放市级管理权限(第一批) 。向县(市)区下放市级管理权限 166 项(详见附 件 1) 。其中,经济管理类 16 项,城市管理类 55 项,社会管理类 10 项,资源管理类 85 项。按照区域性、分类别、整体下放的要求,对具备下放条件的县(市)区,先放先试,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逐步推进。在第一批放权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借鉴外地简政放权先进经验,由市监察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法制办等部门继续提出下放权限意见,制订放权目录、确认放权方式、调整权力依据、编印权限下放工作指导手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完善事权下放配套政策。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接放权事项,按照授权、委托、归还、转内部流程等方式,逐项对接办理放权事项的交接手续。其中,以转内部流程方式下放的事项,自接收部门受理之日起计算该事项的办理时限,不得以下放或流程调整为理由延长办理时间。个别县(市)区暂时不能承接的事项,市有关部门应继续受理,并明确放权时间表。市法制办梳理权力转移行使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依据。逐步调整市对各县(市)区的财政管理机制,规范完善两级政府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县(市)区政府和区职能部门作为权力承接的责任主体,要尽快编制承接方案,建立健全审批和执法的标准、规范、流程、执法文书和内部监督制度。 (三)建立事权下放配套联动机制。涉及同一建设主体的审批事项,在县(市)区立项的,其各项建设手续应在同一层级内办理,市直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对县(市)区对口部门的协调指导。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审批管理机构职能,参照市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及有关规定建立相应的运行流程和规章制度,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切实履行各个环节的审批职能。同时,建立审批反馈制度,各县(市)区要定期将审批情况报送市直相关部门。 (四)加强监督检查。随着市级管理权限下移,市有关部门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制定工作标准、目标规划,加强对县(市)区的工作指导和加强制度建设上来,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管力度,督促县(市)区落实工作措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及时发现和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三、梳理、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一)取消、调整市级审批事项(第一批) 。共 428 项,其中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 43 项,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要件 294 项,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前置许可条件 40 项,停止实施和调整行政责任管理事项 51 项。 (详见附件 2、附件 3)第一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之后,我市允许继续实施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为 173 项(详见附件 4)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清理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规定,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由市法制办牵头各部门,继续对行政审批事项及所涉及的审批要件、前置许可条件和责任管理事项进行梳理、清理。总的要求是,凡是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行业组织能够自律管理的以及可以采取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凡是违反法律法规设定的前置性许可和许可条件一律取消。对后续清理、取消、调整的结果,分类编制形成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 (二)规范管理保留事项。市法制办对继续实施的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和行政备案、行政确认等各类权责事项,一律实施编码管理制度并向社会公布,未经编码确认,任何部门不得实施或要求提供。按照行政执法的不同属性,将行政许可和行政给付、行政备案、行政确认、行政年检严格区分,准确定位。对不属于行政许可的行政给付、行政备案、行政确认、行政年检等服务责任事项,任何单位不得当作行政许可权力实施,搞变相审批。 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 (一)创新项目审批机制。推行建设项目审批“一号通”管理模式,由市行政审批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行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建设项目立项阶段,市发改、国土资源、规划、环保等有关部门进行联合会商,重点解决互为前置问题;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阶段,市规划、城乡建设、城管、公安消防、人防、市政公用等部门实行一门受理、集中审查、联合办理;在建设工程竣工阶段,市规划、城乡建设、城管、公安消防、人防、市政公用、环保、供电等部门和单位实行联合验收。 (二)实行企业设立联合审批。按照“统一受理、信息共享、同步办理、统一发证”的要求,对企业设立涉及的工商注册登记、公章刻制备案、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等实行集中统一受理、并行办理。 (三)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制定济南市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管理办法 ,对重大工业、服务业投资项目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有关部门应先对符合本部门办理规定条件的,提出审批意见,待审批要件齐备后,随即出具正式审批文件,最大程度地压缩重大投资项目审批的前期工作时间。(四)完善重大项目代办服务。建立重大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及外商投资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和全程无偿代办服务,加快项目落地。充分发挥行政审批服务机构现有代办服务职责,人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抽调。 (五)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市各审批部门的备案事项、年检事项以及审批条件、申报材料符合要求且不需现场勘察的事项,一律在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窗口即时办结。不能当场办理的事项,要全力压缩办理时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从规划许可到取得施工许可,累计在 45 个工作日以内完成。凡是部门职权范围应该决定或涉及多个部门但意见没有分歧的事项,不得以提交上级领导会议决定为由,延长办理时限。 (六)加强审批管理服务。市行政审批服务机构设置“总受理服务窗口” ,对审批服务对象实现统一登记编码、权利告知、办理反馈的“一窗式”服务。进驻市审批大厅的各部门对审批窗口充分授权,启用审批专用章,设立“首席代表” 。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AB 角工作、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凡同一批次要件中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内容必须一次告知,因为未尽到告知义务,造成审批延误的要追究受理人责任。按规定必须即时办理和能够即时办理的事项,一律在市行政审批服务机构办结,严禁让申请人“两头跑” ,杜绝“体外循环” 。各级行政审批部门全面公开审批实施主体、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和监督渠道等。 (七)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健全完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XX 年 6 月底前,实现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与市电子政务外网的全面连接。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凡是面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部门业务系统,除国家有明确要求外,都要向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集中,实现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建立数字证书认证系统和行政审批全过程电子档案,推行电子印章在网上审批过程的使用,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 网上审批服务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健全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实施网上实时监察,对放权事项和审批事项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规范行为。(八)规范建设项目中介服务。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原则,对建设项目涉及的中介服务,行政审批部门不得凭借职权,限定当事人接受其指定的中介组织提供服务或排斥具有规定资质的中介组织参与业务活动。由市监察局、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机构,会同市各审批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建设项目中介机构管理办法 ,建立备选建设项目中介机构指导目录 。 (九)建立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机制。加快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健全完善政务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法制办负责建立审批项目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市行政审批管理机构负责对市级继续实施的事项进行流程梳理优化,指导县(市)区建立健全审批服务运行规则,完善市和县(市)区上下联动机制。县(市)区要建立改革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权力承接、审批调整工作,尽快出台县(市)区向乡镇(街道)放权实施意见。 篇三: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 渝府发XX68 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减少,行政审批行为更加规范,行政审批运行机制不断优化,行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行政审批领域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不断加强,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了依法行政,加强了廉政建设,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目前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相比,与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部分部门和单位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足,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还比较多,行政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市正处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加快推进富民兴渝的关键时期。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上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明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为重点,以监督和制约行政权力为核心,坚持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着力推进行政管理创新,切实改善政务环境,促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减少和调整工作,在全面清理、审核、论证的基础上,取消、调整、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改善审批方式,压缩审批时限,使行政审批效率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 30%;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 、村(社区)四级行政服务网络,XX 年年底前,实现行政服务网络全覆盖;进一 步加强行政审批全过程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健全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三、扎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清理、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 再取消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认真落实国务院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工作要求,对国务院明确取消的审批事项,坚决予以取消;对下放到本市实施的审批事项,切实做好承接和实施工作。对现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在充分调研、评估、论证基础上,能由市场机制调节的,坚决放给市场;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一律交还企业;能由社会组织解决的,移交社会组织;应由政府承担的,切实履行职责。重点清理三个领域的行政审批项目:一是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真正确立企业和公民个人的投资主体地位。除关系经济安全、涉及整体布局和影响资源环境的项目需要批准或审核外,其他项目原则上由投资主体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二是社会事业领域。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简力度,放宽社会和私人资本进入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公平准入,鼓励竞争。三是非行政许可审批领域。认真清理部分区县(自治县)和市政府有关部门利用规范性文件对公民、企业或其他组织提出的要求和限制性规定,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不按法定程序设定的登记、备案、年检、监制、认定、审定等管理措施,一律予以取消。 严格依法设定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审批项目必须于法有据,遵循法定程序,广泛听取公众特别是管理相对人意见。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审批项目,要公开听证或专题论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项目动态评估机制,对行政审批实施情况要适时进行科学的评估论证,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审批项目,要及时依法调整或依法定程序向设定机关提出调整建议。严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部门擅自设立行政审批项目或改变审批方式和条件。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库。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项目库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