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_1_第1页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_1_第2页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_1_第3页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_1_第4页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_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 CVD教 学 目 标【 掌握 】各型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熟悉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各型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了解 】各型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脑血管疾病概述u脑血管疾病( CVD) 是各种由各种病因使 脑血管发生 病变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u急性脑血管疾病 又称 脑血管意外 ,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血液循环和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一、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常见病 多发病120-180/10万三大死亡原因之一100万 /年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75%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CVD 二、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情况u根据起病情况:将脑血管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u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的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小于 24小时)和脑卒中(超过 24小时) u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又叫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和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 、 分类脑血管疾病急性慢性TIA脑卒中(中风)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我国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 、颅内出血 1、颈动脉系统1、蛛网膜下腔出血 2、椎 -基底动脉系统2、脑出血 、脑供血不足3、硬膜外出血 、高血压脑病4、硬膜下出血 、颅内动脉瘤 、脑梗死(颈动脉系统及椎 -基底动脉系统) 、颅内血管畸形1、脑血栓形成 、脑动脉炎2、脑梗塞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3、腔隙性梗死 、颅内异常血管网症4、血管性痴呆 、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动脉硬化症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病率 109.7217/10 万患病率 719745.6/10 万 死亡率 11614108/10 万男:女比例 1.31.7 : 1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45岁后增长明显, 65岁以上人群增长更显著, 75岁以上发病率是 4554 岁组 58 倍 。 发病率与环境、饮食习惯和气候等因素有关我国脑卒中总体分布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纬度每增高 5度,脑卒中发病率增加 64.0/10万,死亡率增加 6.6/10万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冬季多于夏季,由于各地气温,气压温度不同 三、脑的血液供应(一)脑动脉系统u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 3/5部分;u椎 -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后 2/5部分。u最重要的是脑底动脉环( Wills环),由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二)脑静脉系统 由脑静脉和静脉窦组成。静脉窦包括:上矢状窦、直窦、海绵窦、横窦和乙状窦。复习脑血液循环 脑 血液供应复习脑血液循环 颈内动脉: 椎基底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前3/5血液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血液小脑和脑干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颈内动脉系统: 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 3/5部分椎 -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 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 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脑底动脉环 (Willis环 )的构成及意义 由 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 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大脑血管结构特点 脑动脉 :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波动影响脑功能。 脑静脉:腔大壁薄弹性差;无静脉瓣;大多不与动脉伴行;静脉窦,静脉血及脑脊液经此血流缓慢。 特点:1、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不易推动和排出随血液来的栓子,故易患脑栓塞。2、因脑动脉壁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导致脑出血。 1.脑部代谢特点:血流丰富、无葡萄糖和糖原储备2.脑血流调节:自动调节( Bayliss效应): 60-160mmHg四、脑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脑的 血流及其调节 正常脑血流量800-1000ml/min1/5流入椎基底动脉4/5流入颈内动脉脑的平均重量 1400g占体重的 2 3,脑血流量占全身 15 20。 脑血流量的调节平均动脉压 60160mmHg可自动调节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 经室间孔 第三脑室 经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经正中孔、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粒 颈内静脉。 血管壁病变: 以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常见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如高血压、低血压、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纤颤等 血液成分的改变 :包括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粘血症(如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等)和凝血机制异常(如应用抗凝剂、服用避孕药和 DIC等)。 其他: 如颈椎病、肿瘤压迫邻近的大血管,血液栓子(如空气、脂肪、肿瘤)等 五、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心脏病 糖尿病 TIA和脑卒中史 吸烟 酗酒 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其他 高血压 脑卒中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年龄年龄是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 55岁后每 10年增加 1倍。所有卒中大多数发生于 65岁以上。卒中发生率: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2性别 男性比女性的卒中发生率大约高 30%。在每个年龄组的发病率:男性女性。3家族史脑血管病家族史是易发生卒中的一个因素。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脑卒中或心脏病时 60岁即为有家族史。4种族不同种族的卒中发病率不同,有色人种卒中发病率高于白色人种。此外,社会因素,如生活方式和环境,也可能起一定作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具体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肥胖、缺少体育锻炼、脑动脉狭窄、心脏病变。其他危险因素有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妇女激素替代治疗、脑血栓后抗凝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可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1诊断从首诊开始,每次检查血压时,都要正确测量。复诊血压的目的是为了明确首诊高血压是否呈持续性,如果高于正常界限,要引起重视。 2.成人高血压分类种类 收缩压( mmHg) 舒张压( mmHg)理想 120 和 80正常 130 和 85正常临界 130139 或 8589高血压 1期 140159 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