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第1页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第2页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第3页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第4页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保供养工作总结篇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汇报崆峒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崆峒区辖 13 个乡、个镇、1 个经济开发区、1 个工业园区、3 个街道办事处,有 252 个村、12 个社区,行政区域总面积 1936 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其中农村人口万人,XX 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710 元。目前,全区共有乡镇敬老院 14 个,建筑面积 1680 平方米,服务人员35 人,五保供养对象 1497 户 1681 人,其中:集中供养 90户 95 人、分散供养 1389 户 1526 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 1540 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发放供养金 1356 元。 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自 XX 年 10 月全面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以来,区上及时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责任制,确定了专兼职工作人员,保证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同时,区委、区政府根据国务院五保供养条例和省、市五保供养办法,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崆峒区农村五保供养暂行办法 ,从组织领导、供养对象、供养内容、供养标准、供养形式、供养机构、资金管理等七个方面对全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2、认真调查摸底,严格审核程序。从 XX 年 10 月 29日开始,至 12 月 10 日结束,由区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和村委会积极参与,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年龄、家庭收入、生活自理能力和法定赡养人等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全面核清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人数和基本生活状况。调查摸底结束后,由村委会根据摸底情况以社为单位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进行了公示,群众无异议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审核后再上报区民政局批准并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确保了五保供养对象的界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目前,全区共保障五保供养对象 1497 户1681 人,其中集中供养 90 户 95 人,分散供养 1389 户1526 人,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要求。 3、结合区情实际,合理确定标准。我区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和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合理确定了供养标准,做到了适度保障。经测算,我区农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 1540 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 1356 元,分别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和%,供养标准和全区农村消费水平基本持平,基本上能够保障五保老人的吃、住、穿、医、葬五个方面的需求。另外,从 XX 年开始,民政部门筹集资金万元,帮助五保供养对象缴纳了新农合参合资金,为五保供养对象积极落实农村医疗救助政策,两年来共发放农村五保对象医疗救助金万元,有效解决了五保供养对象“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积极克服困难,落实配套资金。按照省上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分级负担,省财政每人每年补助 600 元,其余由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解决,其中市财政负担配套资金的 10%,区财政负担配套资金的90%。自全区五保供养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足额列支五保供养资金,其中:XX 年追加预算万元,XX 年和 XX 年每年列支万元。今年以来,第一、二季度五保供养资金已全部筹措发放到位,已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万元,三季度资金正在筹措,预计到 9 月底前将全部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另外,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市要求,共为全区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临时生活补助万元,使他们 5 至 7 月份的供养金平均达到了 600 元。 5、加强敬老院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全区敬老院的分布情况是:川区 4 个、南部山区 3 个、 北部塬区 7 个,敬老院布局基本合理。但我区敬老院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初,基础设施老化,已不能满足当前集中供养的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XX 年,区民政局制定了全区农村敬老院建设五年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逐年新建、扩建一批敬老院,保证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XX 年,区委、区政府共投资 90 万元,实施草峰、寨河两个敬老院建设项目,共修建平房 60 间,完成了院落硬化、绿化和大门围墙等附属工程,经市政府验收,被命名为“全市示范敬老院” 。目前,共设置床位 60 张,入住五保老人 50 人,配套建成了灶房、洗澡间、文化娱乐室,为每位五保老人配备生活用具 1 套,制定了敬老院管理制度,招聘服务人员 4 名、管理人员 2 名。今年,区上投资761 万元,征地亩,实施了区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计划修建三层戴帽综合楼一幢 124 间 3807 平方米,配套建设锅炉房、大门、花园、围墙和老年活动场地等附属设施,购置五保老人生活、娱乐等用品,全面解决川区六乡镇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问题,为构建以敬老院为骨干、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已完成投资 300 万元,建成了四层主体工程,预计在 10 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加强对区中心敬老院的管理,区委、区政府已将区中心敬老院批准为科级建制,核定了编制,正在申请市政府审批。三、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效保障了供养对象的基本生活。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偏低。近年来,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现行供养标准已难以保障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尤其是集中供养对象,在敬老院无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基本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直接影响了集中供养对象的生活水平。二是敬老院经费投入少。目前,乡镇敬老院没有专项经费,管理服务人员待遇低,不能安心敬老院工作,直接造成了多数敬老院的管理不够规范,卫生条件较差。三是敬老院建设资金难以筹措。区中心敬老院项目共需资金 761 万元,目前区上已投入建设资金 50 万元,在区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其余建设资金尚无着落,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 今后,我区将以本次市人大检查指导为契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省、市有关精神,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努力保障五保供养对象吃、住、穿、医、葬五个方面的需求,全面推进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篇二:关于我县五保供养工作调研汇报关于我县五保供养工作基本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欢迎刘主任、彭局长等省市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我县调研工作。下面我就我县五保供养工作的基本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我县五保供养工作的基本现状 我县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东邻英山,南连浠水,西接麻城、团风,北与安徽省金寨县交界,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老区县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版图面积 2144 平方公里,下辖 7 镇 5 乡 4 个国有林场,412 个行政村,6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在册实有五保供养对象 2840 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 980 人,分散供养对象 1860 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科学发展理念,高度关注农村弱势群体,认真贯彻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 ,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政策,加大农村福利院后续管理力度,五保供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农村最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主要表现在: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五保对象供养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为切实抓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 、 罗田县农村福利院管理暂行办法 、 罗田县农村福利院规范化管理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与乡镇、福利院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状,明确了乡镇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责任。我县坚持把农村五保供养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民心工程来抓,明确目标任务,把农村福利院管理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对县直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定期和不定期地由县民政局牵头对各乡镇政府、福利院开展工作情况专项检查,确保了农村五保供养责任落到实处。 2、突出重点,落实政策,为五保对象供养提供资金保障 近年来,我县在财政极不宽裕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五保供养水平,真正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目前,我县已初步建立五保供养费自然增长机制,适时提高供养费标准,现分散供养五保对象供养经费由 XX 年的 800 元提高到 XX 年的 1300 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供养费由 XX 年的 1000 元提高到 1800 元,今年我们按照上级要求,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了 300 元。同时,我们优先解决五保对象供养经费和五保供养公益服务经费,XX 年我县共计落实五保对象供养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转移支付资金 万元,省财政中列支 176 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安排万元;福利院公益事业经费 31 万元,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由XX 年的人平 6000 元提高至人平 8000 元。我们还资助所有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并相应提高五保医疗救助标准,五保对象医疗救助标准由每年 3000 元提高到 7000 元。3、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为集中供养对象提供服务保障。 我县现有农村福利院 17 所,现有院民 980 人,工作人员 37 人,集中供养率为%。按照上级要求,近年来我们一改过去平均分配,撒“胡椒面”的作法,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重点每年建设几个重点院、精品院。我们一是下大力气开展慈善温暖工程。先后投入资金 25 万元,集中对骆驼坳镇福利院、凤山镇两河口福利院、九资河张家咀福利院、三里畈七道河福利院、白庙河虎形塆福利院、匡河付家庄福利院等 6 所福利院的取暖、淋浴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以上 6 个院老人过冬取暖和洗澡的突出问题。同时,每年县财政拿出 5 万元用于农村福利院维修改造资金补助;二是筹措资金解决五保老人的居住问题。每年计划安排解决 1-2 个院的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XX 年我县重点在胜利、平湖两个院投资 150 万元新建福利院综合楼两栋,彻底解决胜利镇和平湖乡的集中供养对象的居住问题;三是撤并村院、小院,合理配臵资源。按照省厅要求,为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我们针对一些院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安全隐患多,不便于管理的现状,采取多种稳妥有效的措施,逐步撤销。XX 年已安 排九资河、大河岸 2 个乡镇小福利院进行合并,投入资金集中改造中心福利院。并根据实际情况将供养对象大部分就近转移到附近乡镇中心福利院供养,小部分有自理能力的对象在自愿的基础上返回各自村转为分散供养对象;四是积极争取公益岗位,落实院长待遇。鉴于我县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责任大,工资低,应有待遇得不到充分落实的实际情况,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争取通过以钱养事等途径,已经争取 23 个公益性岗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建设福利院长效机制。为了提高福利院的造血功能,补贴五保资金的不足,近年来,各乡镇为福利院调田调地,因地制宜,积极开展果树种植、牲畜养殖、酿酒、木材加工等副业生产,有效的改善了院民生活。二、当前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应保未保的现象较为突出。我县现有 2840 人五保供养对象是 XX 年农村税费体制改革时各乡镇上报的数字,当时由于五保供养费用是在“三提五统”中列支,因此,各乡镇、村为了减轻负担,都不同程度采取少报的方式,这一数字一直被上级列为五保转移支付资金的数据,十年未变。导致全县五保基数严重偏低。根据我们 XX 年五保核查及近年来农村低保核查中掌握的情况,我县应保未保人员预计在 1030 人左右,其中年满 60 周岁的三无老人 876人,重病单身对象 18 人,残疾单身对象 38 人,痴呆傻单身对象 98 人。目前,我们采取对上述对象优先纳入农村低 保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但是,他们的吃、穿、住、医、葬都存在问题。2、五保供养的标准偏低。近两年,由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原有的五保供养标准已远不能维持基本生活。根据我们对现今市场物价水平的调查,要保证一个对象一年的基本生活,至少需: 大米:每天斤(2 元/斤)365 天=1095 元 肉 :每周 1 斤(12 元/斤)412 个月=576 元 油 :每天 2 两(7 元/斤)365 天=504 元 菜 :每天 5 元365 天=1825 元 柴、盐、水、电等:每天 2 元365 天=730 元 合计:4730 元。 因此,现行的供养标准难以保障我县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3、福利院管理人员力量薄弱,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随着“福星工程”的开展,福利院规模不断扩大,集中供养老人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人员配备以及人员的工资待遇已不能适应福利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一是福利院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多为过去离任村干部,年龄偏大且管理水平较低,服务意识差;二是福利院管理服务人员配备比例较低,平均 30 人才配备一名管理人员,远低于 1:10的配备要求,人少事多,难以实现高质量服务;三是工资待遇低,经费解决渠道不明朗,工作人员每月平均工资水平只有 600-800 元左右,更谈不上其他养老、医保等待遇保障。他 篇三: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如何做好新时期下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岳阳县民政局副局长 朱庆辉 我县地处洞庭湖东岸,辖 20 个乡镇, 557 个村、 42 个居委会。全县面积 2708 平方公里,人口 71 万,其中五保对象 5624 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目前,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1142 人,集中供养率为% 。近年来,按照省市要求和统一部署,我县五保供养工作认真抓好了五个一:一是确定了一条原则。即要求各乡镇凡是符合五保条件的都要无条件保障起来;二是明确了一个标准。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XX 年分散供养五保金达到人年均 1500 元,集中供养对象补助达到 3000 元以上;三是发放了一个证件。为全县每个五保对象发放了五保对象供养证,明确了其身份;四是兑现了所有钱物。全县五保供养财政转移支付按省厅要求全部足额到位,并且全部实现了银行打卡发放到人;五是开工改(扩)建了一批敬老院。目前,全县农村敬老院已达到 24所。 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践行“民本岳阳”发展理念,落实“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宗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五保供养工作力度,从基础设备入手,不断提高供养标准,着力改善五保供养水平与 管理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利前提 我县五保供养事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各级政府领导对供养工作认识不断深化、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在全县党政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基层访贫问苦时,农村五保对象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困难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黎四清县长在全县党政负责干部会上指出,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亲民、爱民的具体行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把其抓实抓好。黎县长要求,各部门、各乡镇要想尽办法,强化措施,全面落实供养政策,切实维护农村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权益,确保老人安度晚年,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为此,县民政部门专门就全县五保供养工作开展了一次调研,局长陈明率系统干部职工为期一个月,不分节假日,对各乡镇五保对象逐户进行了核查摸底,如实填写调查问卷,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岳阳县农村五保对象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分析了造成五保对象生活困难的根本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民政部门的意见得到了县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赴乡镇现场办公,并为敬老院的建设解决具体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就围绕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的五保供养和敬老院建设一事,专门召 开县委常委会 1 次、县长办公会 3 次,先后为敬老院事业单位登记列编和敬老院国土、房产手续,大开绿灯。XX 年 10 月,常务副县长张忠于同志主持召开了城关镇中心敬老院建设工作协调会议,财政、建设、电力、广播、国土、民政等 18 家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力求确保占地 100亩的城关中心敬老院在两到三年内建设成为一流建设标准,一流人居环境,一流管理模式、一流服务水平的全省示范敬老院。在各部共同努力下,目前,该院一期工程已经竣工。二、拓宽渠道是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把五保供养工作真正做实、做好,我们结合实际,想方设法,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渠道、规范管理,具体抓好两个结合: 一是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针对我县县情,在五保供养上主要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集中供养为敬老院供养。近五年来,我县在敬老院的建设上按照“高起点抓规划、高标准抓管理、高质量抓服务、高效益抓创收”的要求,投入资金近 XX 万元,在鹿角、筻口等地建起了 23 个建筑面积在 XX 平方米以上、设计床位 50 个以上、配套完善的乡镇敬老院,并有 3 所敬老院达到了岳阳市一级敬老院标准,其余均敬老院达到了市二级敬老院标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墙敬 老院去年还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分散供养则是由村组唱主角。由于线长面广,加上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分散供养的难度相当大。为了切实保障五保老人的合法权益,我县专门出台了岳阳县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护理承包办法 ,明确了分散供养护理责任人坚持近亲、近邻、自愿的原则,签约承包。二是乡村主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全县各乡镇为了切实解决五保对象的实际困难,都以村组为基点,编织爱心网络,制定了党员、村组干部联系五保户制度,每个党员和村组干部都明确了联系对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