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实录_第1页
高一历史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实录_第2页
高一历史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实录_第3页
高一历史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实录_第4页
高一历史第五章第一节《新文化运动》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ment l1: 上海老师认为,一则这两段材料缺乏可比性,二则两只蝴蝶的艺术性不强。建议或者用胡适“干不了”这个故事或者出示两段类似的文言文和白话文讲同一内容的材料。Comment l2: 导入效果并不是很好,未能起到调动学生情绪、学习欲望。Comment l3: 这似乎是本课的主旨所在,但重点究竟是怎样理解和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呢还是理解和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意义呢?我没有搞清楚。Comment l4: 这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我很怀疑教材能否支撑这个问题。Comment l5: 我很怀疑学生能否回答有关“实质”的问题。Comment l6: 有方法的指导,讲到了历史评价方法之一历史的评价,如能再强调、举例应用一下也许更好。Comment l7: 教学方式略显单一,未能超脱教材,属于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第一节课 新文化运动【导入】简介自己,搞点幽默,但效果不佳。(投影两段文字材料,一段是未断句的论语片段,一段是胡适白话文新诗)让学业朗读论语片段师:刚才这位学生断句有没有问题啊?让学生读胡适的新诗师:刚才大家体验到两种不同的味道,如果我们今天介绍自己的思想,你会选择哪种体裁?为什么?学生回答:选 2,表达直接,有利于表达内心的情感师:确实是这样。现在是大众文化时代,文言文不如白话文。那我们今天就讲与白话文有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课】一、导读1、课件出示课标要求2、介绍初高中要求的不同,点出“探讨”和“认识” 。师:我们怎样理解、认识影响和意义呢?这就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二、导议一(课件出示问题: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运动的产物,是几个年青人凭空捏造出来的,你的意见如何?注意回顾历史必修 1、2 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本 72页“引言”和第一目第 1自然段的相关叙述思考。 )学生读书思考,老师巡堂,鼓励大家动手动脑学生回答问题,讲到了教材上的内容,师:其他学生还有什么想法不另一女生回答, (学生手上拿着复印的一页教材)师: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我们回答,必修一的辛亥革命,必修二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必修三的部分内容来回答。这就是我们评价新文化运动的的方法,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去评价。课件出示新文化运动背景共 3点,然后转入导议二三、导议二课件出示问题: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同学们在初中就学习过。你打 算从哪些方面归纳这一运动的概况?(注意结合教材 72-74页新青年的诞生与新文化运动两目内容思考)学生读书思考,老师巡堂,鼓励大家动手动脑生回答师:拉开序幕是哪件事情?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与内容。生回答。师:历史事件有几个要素。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素。课件出示有关新文化运动概况的内容如下:兴趣标志代表人物主要阵地与活动基地旗帜或口号基本主张师:为什么要以一本杂志的创办作为标志呢?Comment l8: 我觉得这个问题老师在学生并没有搞清的情况下急于完成任务,就进入了一下部分内容的学习。Comment l9: 学生答不出实质是正常的,恰恰是需要老师引导的地方Comment l10: 可以直接引用原文而没有必要用二手史料Comment l11: 没有学法的指导,只是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没有告诉学生这个答案是如何得出的,没有解题方法的指导。生回答:师: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民主,这个科学,也就是说这里民主和科学的内涵是什么?生回答: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指(教材上应该有的内容)师:我们要评价新文化运动,那还需要我们深入的考察。四、导练二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出示鲁迅祥林嫂中的一个片段问:你阅读后你的想法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什么事情不让祥林嫂做,又为什么不让她去做?换一个学生回答:迷信师:文学作品不是历史,这一点要注意,但是文学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某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精神。(课件出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的有识之士,你对此有何感想?该怎么办?)生:应该同情而不应该排斥,因为可怜师:你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为什么祥林嫂不能运用祭品?这还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出现了问题,人们还是在 的影响之下。师:这里人们的思想科学吗?如果要打破这种科学?怎么办?出示一张漫画配文字: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师:旧道德有哪些,新道德有哪些?生回答师:没有讲出问题的实质生回答:旧道德指三纲五常为核心师:新道德指西方传过来的首先,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传入中国,强调自由平等,肯定个人的价值。出示材料:民国初年某少女选择殉夫的材料课件出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的有识之士,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社会现象的?该怎么办?生回答出示材料:阅读下列关于孝的言论,回答问题:材料一 论语材料二 请回答: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孝“的标准,你认为其合理吗?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在材料二中是如何批判孝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国的孝。师解释材料一生回答师:他回答得不错,在孔子的孝中,先是养,然后是敬和无违(课件出示答案)生回答师:出示答案课件出示问题:有人认为,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白话文。你认为这一观点正确吗?为什么?生回答。课件出示材料Comment l12: 材料来源不严谨,其实可以引用一手史料的。Comment l13: 没有板书设计Comment l14: 信心满满啊Comment l15: 制造认知冲突Comment l16: 复习旧知,预热新知材料一 百度百科材料二 语言学刊生回答,然后出示答案:五、导议三:课件出示: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史实,你认为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在主题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新的变化?(注意结合 74页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目思考)生回答课件展示:三、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一)原因外来影响阶级基础思想基础运动推动师:最根本的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六、导议四:谁在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请说出你的判断证据。如果你是当时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你将怎样宣传马克思主义?生回答师:必须通俗化,工人才能看得懂。课件出示(二)李(三)主要表现(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七、导议五:课件出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何历史意义?材料一是李时岳的一段话材料二是毛泽东的一段话出示答案出示练习题(因为超时,现场气氛已经有点骚动)最后出示感悟第二节课 两极格局的形成 执教者:北京四中 赵利剑师:上课以前表示感谢,因为今天是周末,我向大家保证,一定让大家有所收获,不虚此行。【导入】看一张历史照片(两艘海船)你认为这两艘船是什么关系?护航事实恰恰相反,为什么呢这件事情叫古巴导弹危机出示古巴导弹危机地图教师讲述这一历史事件,问:大家为什么这么紧张Comment l17: 河南驻马店老师认为,这种师生之间内心的互动比那种表面的活动更有意义,我赞同这种观点,记得上海某名师说过,行动不如心动。Comment l18: 在导入上花的时间比较多。Comment l19: 沿袭教材观点,没有提及学术界有关冷战起源的研究成果。同上节课一样,本课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Comment l20: 这里学生已经回答了什么是冷战,那么后面为什么还要再谈这个问题呢?上海的老师认为,冷战的概念很重要,只讲一次学生未必理解,同时他也承认,这只是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优秀的学生是不需要这样重复讲的。Comment l21: 善于使用比喻,然而这个例子能否说明霸权主义的含义呢,我是怀疑的。不能把维护和平一概称之为霸权主义吧。Comment l22: 上海老师认为这里史实错误,经互会是 49年成立的,不是 47年。Comment l23: 多次用“赤化” ,已经表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却有意无意忽略了它的作用。生回答: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紧紧注视着老师)师:可能是什么形态?可能是核战争,会有什么结果?人类就灭绝了。出示漫画导弹危机师:这张漫画让我想起另一张照片,在此之前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还曾经以另外一种方式握在一起出示波茨坦会议三巨头握手照片师:这说明当时是什么关系?对,是合作关系,是盟友关系,那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从盟友走向对手呢?今天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课教学】出示课题一、从盟友到对手1、雅尔塔体系学生回答什么叫雅尔塔体系出示图片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出示雅尔塔体系定义问:体系中唱主角的是谁?对,是美苏。所以又可以叫两极格局。但是这种表述不太准确,因为没有表达出两极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对抗为主还是合作为主。2、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师:美国确立的战后目标是什么?出示杜鲁门照片和他的一段话教师朗读材料,问,那美国要做盟主,在二战后谁最有可能妨碍他的意图呢?对,苏联。老师简介苏联力量的扩大,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出示地图:1949 年的社会主义国家问:在空间上有什么特点?师:从苏联向两边扩展;横跨欧亚大陆,空间上是背靠背的,这对美国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出示材料: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的一段材料,讲的是美国是如何看待苏联的师:美国要打击、遏止苏联,选择了一种奇怪的方式,这种奇怪的方式是什么呢?对,是冷战,即除使用武力以外的一切手段的对抗。那为什么不使用武力呢?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再解决。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冷战的大概过程二、美苏冷战1、冷战之门的开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出示图片和杜鲁门的一段话问: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霸权主义。师:这话说的特别大,企鹅跟企鹅打起来,只要跟和平有关,跟我有关,我就有权管得着。我们把这个看作是冷战的宣言书。2、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1947 年)生回答师:你怎么会想到政治呢师:你用了一个联系的思维,政治经济一体。没有一件事是孤立的,都要放到冷战的大框架下去思考。Comment l24: 德国问题是北约和华约的原因而不是结果,这里先介绍北约与华约,再讲德国,即使教师没有讲德国问题是由于北约和华约造成的,学生也容易从逻辑上产生这样的认识。Comment l25: 韩国既不是东方也不是西方吗?我认为韩国当然属于西方(阵营)Comment l26: 这个问题前面不是已经讲了么Comment l27: 这段时间没用话筒,台下老师完全听不清楚,引发了一小段台下的不满Comment l28: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是美舰队进台湾海峡并非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原因。Comment l29: 试图用来说明“冷战思维”Comment l30: 试图学以致用Comment l31: 也是没有板书Comment l32: 确实梳理了史实,但并没有将这些史实之间的关系讲清楚。用叶小兵的话来说,这部分内容遵循了教材的逻辑,但并没有遵循历史的逻辑和学生的逻辑。3、北约与华约的对抗出示图片 北约与华约师:这就是紧张,特别是德国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2、韩战和越战3、导弹危机问题一:什么是“冷战”?师:介绍双方抵制奥运会的事例生:回答什么是冷战师:对抗,没有发生战争,说出了冷战的本质出示材料 徐蓝对冷战的定义问题二: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生回答:经济上的影响比如军备拖跨经济;军事上核战危机,人民伤亡;政治上导致相对和平另一生补充:有利的影响,出现了和平力量的崛起另一生:没话筒,下面人听不清师:点评学生的回答,从方法上加以点评、指导课件出示: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分裂局部战争核战危机冷战思维师:朝鲜战争,美第 7舰队闯入台湾海峡,为什么呢?生:蒋亲美出示材料 杜鲁门回忆录的一段材料出示材料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朝鲜战争的图片问题三:如何化解危机出示材料:刘金质 冷战史师:要共识,搁置分歧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多极,避免单极最后出示一段材料漫长的战斗中的一段文字师:我想需要明天的,不仅仅是那个士兵,不是么。期待明天最后给学生鼓掌【自述】赵:人教版教材。事件,没有必要,也没有条件。20 分钟梳理史实,课前有学案,有预热,Comment l33: 其实冷战的影响恰恰应当是通过史实的梳理自然而然来得出的。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后 20分钟,通过对史实的梳理,能上升到比较理性的高度,最想告诉学生的,就是最后三句话。【点评】有名师的风采,讲起课来温酒自如,需要我们慢慢学习反思。汪老师的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学生,注重学法的指导,涉及的问题。来看文学作品在历史探究中的作用复杂问题简单化了,接地气,没有看到新颖的材料,但是讲出新的问题,新的思考,带领学生完成这一课的教学,返璞归真。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