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_第1页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_第2页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_第3页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_第4页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肠间质瘤-病例讨论大兴区人民医院内六科病情摘要 患者,于 XX,女, 79岁,因 “ 发热 20天 ” 于 2007.6.16入呼吸科。 无明显阳性主诉。 体格检查:未查及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 大兴医院腹部彩超 (2007.6):胃弥漫性增厚,胃癌? 大兴医院 CT检查示: 左侧上腹部显示一巨大囊实性肿物,约 15.8x13.2x9.8cm,囊壁薄厚不均,囊内可见气液平面,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考虑间质瘤,其内巨大溃疡形成 。初步诊断胃部占位 胃间质瘤?肿瘤位于大弯侧,与胃腔相通,大小约15x15cm,质韧,表面血管丰富,与膈肌、脾脏、胰腺、结肠、小肠粘连紧密术中探查 ( 2007.6.29)诊断 : 胃壁肿物( 间质瘤 )处理: 行 开腹探查 +胃大部切除 +脾切除 +肠粘连松解术 ( 2007.6.29)术中诊断及处理n 胃体部低度恶性胃肠间质瘤,肿物大小15x13x11cm,境界清楚整齐,中央可见出血、坏死,核分裂 2个 /10HPF,肿瘤与脾门软组织及网膜粘连,脾脏未见特殊改变。n免疫组化: CD117(+),CD34( +), SMA(-),S-100(-),Ki-675%。 术后病理复发后治疗 2009年 4月查体发现盆腔占位, 95x138mm囊实性包块,转移可能,肝内多发占位,肝右叶可见61.4x52.4mm不均匀混合回声。考虑转移瘤,左侧腹腔占位, 2x2.8cm,考虑间质瘤复发。 2010.1.2因 “ 腹胀 6月 ” 入院。 2010.1.11CT:肝内转移病变明显增大,腹腔内出现大量腹水,腹盆腔巨大肿块,最大断面约 254x157mm。残胃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肿物针吸活检,可见增生活跃的梭形细胞, 2010.1.4 CEA 1.86ng/ml,CA125 144.40U/ML CA19-9 20.20U/ML, 考虑间质瘤复发。 开始口服格列卫治疗: 300mg,qd。复发后治疗 2010.5.21因腹胀明显,伴大量腹水,行腹腔灌注化疗 5-FU1g,继续口服格列卫治疗:400mg,qd 。复发后治疗 2012.2.23腹部 CT:肝脏及左肾多发囊状,不除外肝脏部分病变为转移可能。腹膜及肠系膜多发异常强化结节及肿块,考虑转移可能,腹腔积液。 盆腔 CT:盆腔积液。未见复发。 胸部 CT: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多发微结节,建议随诊。 腹彩超:右附件实性占位,考虑库肯伯格氏瘤。大小约 115x78.7mm。 2012.2.23 CEA 2.08ng/ml,CA125 103.30U/ML CA19-9 25.40U/ML.目前诊断胃肠间质瘤术后 IV期肝转移卵巢转移腹膜及肠系膜转移腹腔积液讨 论 下一步治疗:化疗?格列卫? 格列卫服用时间? 如何控制腹水?胃肠间质瘤一、概念二、病理特点三、临床表现四、诊断五、治疗GIST的定义起源于间叶源性肿瘤 , 肿瘤位于胃肠道,组织学形态有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多形性细胞。免疫组化表达 KIT蛋白( CD117)阳性。遗传上存在频发性 c-kit基因突变。肿瘤还可发生于腹腔软组织如网膜、肠系膜或腹膜后,均具有与 GIST形态学、免疫表达及分子遗传学的相同特征。但发生于胃肠道及腹腔以外者 有以上特征的间质瘤则十分罕见。流行病学 GIST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多发于中老年人。易发高峰年龄 50-70岁。 GIST年发病率 1-2 10万,平均发病年龄约60岁。 GIST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最常发生在胃( 50%-65%)和小肠( 20%-30%), 其余好发部位为结直肠( 5%10%)和食管(5%)。病 理 大体病理特征 :通常表现为 孤立、界限清楚的结节 ,体积范围可以从微小到巨大 ,切面可见出血、坏死、囊性变 , 质地脆或硬韧。 组织病理学特征 : 主要分为 3型 :梭形细胞为主型、上皮样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 可向腔内、腔外生长或同时生长。GIST的免疫表型抗体 %CD117 96.0CD34 77.2SMA 22.3S-100 17.5临床表现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其次是消化道出血和不明原因的贫血。辅助检查 最有帮助的检查方法是 CT、超声内镜、 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等手段。 最终确诊还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志物 CD117和 CD34。危险度 GIST良恶性界限不清,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即使是良性的肿瘤 ,在 10年后也出现了恶性转化 因此美国国立卫生院( NIH)制定了 GIST危险分级。分为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GIST预后良好的因素 肿瘤:体积小( 2cm),境界清楚核分裂数 2/50HPF瘤细胞欠丰富,无异型,无坏死 增生活性低: Ki-67+细胞 10% 部位:胃 治疗:完全切除GIST预后不良的因素 腹膜播散和肝转移 肌层、粘膜和 /或周围组织浸润 脉管浸润或瘤栓形成 肿瘤性坏死 最大直径 10cm 核分裂数 10/50HPF 细胞密集、明显异型 瘤细胞围绕血管簇状分布治疗方式 目前 ,完整的外科切除 仍是 GIST首要的治疗方式 ,整块切除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手术的目的是去除全部肿瘤 .即使临近器官被累及 ,只要可行 ,整块肿瘤及其假包膜应一起切除 . 通常不需要淋巴结清扫。 手术过程中必须避免肿瘤破裂。术后辅助治疗 术后伊马替尼(格列卫)辅助治疗可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提高无复发生存率 ,适用于中高危 GIST患者。 治疗剂量和持续时间未明确 ,国外肿瘤学会推荐剂量 400mg/d,中危患者使用时间为 1年年,高危患者至少为 2年。转移性肿瘤 全身化疗:联合化疗的疗效 10%(氮烯咪胺、丝裂霉素、阿霉素、顺柏) 腹腔播散:手术加米托蒽醌腹腔内化疗 肝转移:孤立瘤灶,手术切除;肝动脉栓塞优于全身化疗(总有效率 82%) 放疗用于巨大肝转移或盆腔固定的疼痛病人 本例为腔内型胃间质瘤。 本例患者免疫结果示:核分裂数 2/10HPF,肿瘤大小 15x13x11cm。危险分度:中危。 故应开始予以格列卫辅助治疗。结合本例格列卫简介 中文名称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产品规格: 100mg/粒 x120粒 价格: 20000左右(瑞士诺华 )1400左右(印度)功效主治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急变期、加速期或 - 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 ; 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 (GIST)患者。药理作用 nGIST中原癌基因 c-kit功能突变是普遍存在的( 80%), c-kit基因可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