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班 级 人 数 上学期期末成绩统计 备 注总数 男 女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基 本 情 况教 学 要 求1. 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2. 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认识隔音符号。3. 识字写字。能正确认读 459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 272 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练习用钢笔、毛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 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5. 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初步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6. 习作。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 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2教 材 简 析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与 “课文”、“练习”、“习作”组成。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课文短小精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练习的样式不多,数量适中。本册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充满情趣,既有表现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又有反映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的课文,又有抒发儿童欢乐、愉悦的情感的课文,除了记叙文以外,还有诗歌、寓言、童话、神话故事。每课之后有练习,每单元后面安排 1 个习作和1 个练习。练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此外,本册教材安排有近百幅精美的插图,以加强和课文的联系,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 学 措 施1.深入钻研教材,研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打造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2.优化教学方法,在游戏中、活动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通过书法竞赛、奖励等形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写字兴趣。3.重视朗读指导,通过听录音或范读,采用多种方法,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培养语感。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4.根据教材内容,在深挖教材和重组教材上下功夫,着眼学生主体地位,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学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增强口语表达、交际意识,培养学生口才。5.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6.重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坚持写读书笔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训练观察、写话的敏感度,积累素材,培养写话兴趣,打好作文基础。单 元 名 称 课 时 数 起 止 日 期 备 注1 第一单元2 第二单元教 学 进 度3 第三单元34 第四单元5 第五单元6 第六单元7 第七单元8 第八单元9 期末复习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 材 简 析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让我们当起双桨 、 学会查“无字词典” 、 古诗两首 、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这些课文中有的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有的告诉我们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而且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只有从小虚心好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古诗两首市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重在借景抒情。 本单元的生字均安排在课文里,共安排生字 53 个,其中要求会写的生字为37 个,另外 16 个只要求认识。其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在课后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本单元的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各篇课文的体裁也各不相同,有儿歌歌词、有记叙文、有古诗、有散文。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它们的阅读视野。教 学 要 求1、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能熟记汉语拼音表。 2、识字写字:能准确认读 53 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听写生字 37 个,能用钢笔按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培养一定的 审美观,进一步养成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3、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时养成预习、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4、学习习惯: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继续养成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4教 学 内 容 课时数 起止日期 备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31、让我们荡起双桨 32、学会查“无字词典” 23、古诗两首 24、做一片美的叶子 2习作 1 1课 时 安 排练习一 35No:(1)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3.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4.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了解写钢笔字的要求,注意执笔和坐姿。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教 学 过 程 修 改7一、 谈话导入:新的学年又开始了,我们又将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同学们在这个学期想学些什么本领呢?(学生自由畅谈)今天,我们来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板题、读题二、看图,结合实际指导。1.观察第 1 页的图,复习握笔姿势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从一年级起,我们已经学习如何使用铅笔写字了,可以说是用笔经验丰富。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握笔姿势?坐姿?师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执笔方法。2.认识各种各样的钢笔及如何洗笔(1)与同桌比较一下,你们的钢笔是一样吗?(说说看,自己的钢笔是什么牌子的,什么颜色的)(2)观察图画,说说如何洗笔:你是如何洗的?再说说图上的同学是怎么做的?(3)师示范吸墨水,学生练习。(4)我们在写钢笔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坐姿,要注意清洁。3.观察通版图,掌握写字行款。(1)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小朋友与我们平时写字姿势一样吗?说说看。(2)写字的注意点你还记得吗?师引领学生复习“三个一” 。(3)观察样张,欣赏作品。 欣赏书上的样张,说说你的感觉如何? 认真看图,我们怎样才能写好钢笔字呢?(写字态度要认真,握笔和坐姿要规范,要坚持不懈,8持之以恒)4.生比较词语、古诗、课文抄写时的行款。观察讨论:古诗的题目写在什么地方?抄课文的格子与抄古诗的格子有什么不同?三、爱护钢笔。1.小组内讨论:如何爱护钢笔。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小结。四、练习巩固拿出一张稿纸,练习抄写一首古诗。No:(2)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3.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4.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2.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9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训练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谈话导入:1.中国自古就有用毛笔写字的习惯,写毛笔字对于开发我们的智能、陶冶情操、培养优良的品质、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不想学写毛笔字?2.你知道有哪些文章是关于写字的?(怀素、邓小平)二.结合看图,学用毛笔1.指导握笔,观察小图,说说教师右手拿的是什么,在做什么?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要学习用毛笔写字了,那我们又可以学习一种本领了。2.看第 4 页的图,思考:同学们是怎样坐的,手里拿的是什么,他们的态度怎样?3.生拿毛笔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评判纠正。4.了解“文房四宝”看图,师介绍:桌上摆放的物品从右到左依次是砚台、墨、字帖、吸水软纸、笔筒、笔架。介绍新毛笔如何使用。如何使用墨汁(现在人们一般不用墨在砚台上磨出墨汁,而用瓶装的现成的墨汁代替。观察第四页左下角图,说说图中物品的名称和作用。师小结:毛笔有各种型号,我们写毛笔字一般用中等型号的毛笔。5.了解怎样写毛笔字。摊开吸水软纸用镇纸石压好。准备墨汁,毛笔开始掭笔,墨汁要适宜。写字注意坐姿,要从描红开始入手。6.欣赏毛笔作品。10读书法作品,应该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顺序。你们也想写出这样的作品吗?那就努力吧!6.介绍不同的写字方法。观察图上的悬腕写法,佩服其本领之大。三.小结:我们现在应该从基本的要求做起,从描红、仿影开始,练习写毛笔字。No:(3)课 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良好的书写钢笔字的习惯。3. 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和书写姿势,初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4. 初步了解“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3 课时课时目标 1. 观摩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2. 组织练写,训练学生养成习惯。1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学难点:训练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并养成习惯。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 复习导入1 前两课,我们分别学习了什么?2 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姿势是不是相同的?执笔方法一样吗?3 请同学们先做好正确握钢笔的姿势给老师看看。4 知道怎样握隹毛笔写字吗?5 学生练写,教师小结,表扬写得好的学生。二 观摩作品,掌握写字的行款。指导观察第二,三页的钢笔字作品。1 抄写课文或作文时,应該注意什么?2 学生讨论交流。3 师生共同小结:行间,写题目,每行开头,标点等写法。三组织练写,训练学生养成习惯。1 学生练习写字。学生示范,练写,老师巡回辅导。2 每一组请一名小老师。负责检查,纠正本组同学的不正确执笔方法和不规范的写字姿势。3 学生交流。四 :总结全课,提出希望1 通过这三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2 你准备怎样写好钢笔字和学毛笔字呢?123 希望全体同学,写字的时候,要运用正确的执笔方法,讲究规范的写字姿势,做到笔画,笔顺架结构都合乎规范。4 我班将准备举行第一次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比赛,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举手。5 教师小结教学札记:No:(4)课 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13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词的作者是乔羽,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板书课题并解题:教学生字:荡、桨荡:(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 dang)桨:(提醒读准三拼音节 jiang)荡起双桨: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2.介绍北海: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1.指导看图。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范读课文。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2. 读课文a播放课文录音。b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c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全文。()卡片正音。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指名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2.理解诗句意思。“让我们荡起双桨” ,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业,表示什么意思?(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14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第一、二行写了一个晴朗的早晨,小朋友们在北海公园平静的水面上荡舟游玩的欢快情景)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四行)“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色彩?(这两句话描写了北海公园的湖面、塔、树、墙,这些景物有的白,有的绿,有的红)“四周”是什么地方的四周?为什么用“环绕”?(四周是湖面的周围,因为绿树红墙在湖面的周围,所以用“环绕”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小船儿轻轻飘荡)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推开波浪”表明小朋友们在划桨,小船儿在行进;“轻轻飘荡”表明小朋友们停止划桨,任小船儿在水面上慢慢飘动)小朋友们为什么停止划桨呢?(因为小朋友们被湖面的美景迷住了).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小结并板书:倒映 环绕 (欣赏)四、作业:1.描红: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No:(5)课 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 继续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15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复习:1.指名背诵第一段:2.默写生字: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指名读第二小节。()理解诗句意思。“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红领巾”指少先队员,因为它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中国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少先队员心向着共产党)“阳光洒在海面上”仅仅是洒在海面上吗?(也洒在少先队员身上)“阳光洒在海面上” ,洒在少先队员身上是什么感觉?(洒在海面上,一片光亮,洒在少先队员身上,他们感觉到温暖)诗中“太阳”比喻中国共产党,体会一下这一句又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呢?(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少先队员茁壮成长。“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指导朗读。小朋友们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我们应该怎样读?(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小结板书:迎 洒 望 听 (唱歌)三、学习课文第三段()齐读第三小节。()理解诗句意思。“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为什么?(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16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这里的“谁”指什么?(指社会主义国家)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不是)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指导朗读。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 “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小节并板书:问 谁安排 (感激)四、作业:1.口头扩词:荡( ) ( ) ( )推( ) ( ) ( )课( ) ( ) ( )墙( ) ( ) ( )2.区别助词:谁( )狼( )消( )西 ( )推( )浪( ) 悄( )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美丽的( ) 愉快地( )凉爽的 ( ) 尽情地 ( )No:(6)课 题 1、让我们荡起双桨17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3 课时课时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背诵课文。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指名读课文。二、齐读课文。三、指导背诵。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 、环绕” 。欣赏美景时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第二小节:“迎、洒、望、听 ” 。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第三小节:“问、谁安排” 。用感激的语气朗读。同桌互背练习。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五、综合练习1、选字填空1) 应 映( )照 答( ) 放( ) 倒( )2) 飘 漂( )浮 ( )扬 ( )荡 ( )泊2、词语搭配18美丽的风 愉快地飘荡鲜艳的白塔 轻轻地欢乐凉爽的红领巾 尽情地歌唱3、修改病句1、今天早晨下了一天的雨。2、小华加入了少先队员。3、我们热烈欢迎新同学。4、这是高大的一棵树。4、乱句成段()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衣服。()又过了几天,花瓣盛开了,在阳光下向我们张开了笑脸。()几天后,小花苞顶破了外衣,长出几片花瓣来、()月季花开满花坛,有粉红的,有暗红的,有桃红的,还有白色的和黄色的。他们争奇斗艳,互相比美。5、填空板书:1、让我们荡起双桨海面:白塔四周:绿树、红墙水中:鱼儿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教学札记:No:(7)课 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19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1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骄阳似火” 、 “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把 1-5 小节读正确、流利。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1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的字形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导入新课:一、激趣导入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二、初读感知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情况检查(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 (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三、设置悬念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1、自由读第 9 节,读通顺流利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有字词典?无字词典?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5、自读 1-5 节,读准生字词。6、指名读,正确、流利。7、齐读。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1、出示“骄阳似火” 、 “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202、过渡到新课。3、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4、设疑:“无字词典”指什么?怎样查“无字词典”?二、初读课文: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2、指名试读课文。3、学习生字词。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 不断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5、识记词语,描红。四、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No:(8)21课 题 2、学会查“无字词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11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骄阳似火” 、 “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 1、细读第 1-5 节,体会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2、精读第 6-8 节,进一步体会查无字词典。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骄阳似火” 、 “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第 1-5 节,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2、再指名读第 1-5 节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3、讨论交流板书:骄阳似火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 (板书:无字词典)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生可能会回答: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柏油马路都融化了5、读爸爸说的话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师范读。 (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 )指名读、齐读。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第 3-5 节三个重点段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二、精读第 6-8 节,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221、自由轻声读第 6-8 节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 ,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百花盛开,百花争艳)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 (电闪雷鸣)三、回复读第 9 节,深化感受。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指读,评议,练读,齐读。熟读爸爸说的话。3、总结全文四、作业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见教案)4、描红5、抄写词语教学札记:23No:(9)课 题 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明确目的,交给方法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学习要求:()读一读这首诗。()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再读古诗,品读诗句()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解读感悟诗句。 (出示课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24地方比较高。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齐读)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欣赏枫林,感悟诗境。 (出示枫林图)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指导朗读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生看着画面说)2、配乐背诵(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2)配乐齐诵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1、 (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3、展示作品,点评。五、总结学法六、识字、写字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2 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4、学生描红、临写。【板书设计】寒山 石径山 行 白云 人家(喜爱 赞美) 枫林 霜叶教学札记:25No:(10)课 题 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 8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 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26意思的?(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 )“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 )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 “霜” “乌” ,贴出卡片“霜”和“啼” ) “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4、朗读训练。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 )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6、朗读训练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 ,贴“寺” “钟” )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8、朗读训练9、齐读全诗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五、指导写字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2、指导“愁” 、 “霜”的结构。3、钢笔描红。六、作业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 ( ) 、 ( ) 、 ( ) 、 ( ) 、 ( ) ,听到的有( )和( ) ,抒发了诗人( 27)的感情。2、背诵课文。教学札记:No:(11)课 题 4.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认识 4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2通过初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谈话式导入:1、在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很多树,我们的注意力很可能被树上的花吸引了,我们不是经常赞美梨花、桃花吗?我们还可能关注树上的果实,津津有味地品尝过梨子、桃子、苹果。可我们忽略了树叶。的确,树叶太多了,太平凡了,可它们很美,作用很大呢!下面请欣赏一组树叶的图片2、简笔绘出各种不同的树叶,师讲述:,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的事物,我们都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没的眼睛啊!这些来自不同树种28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其实,即使在一棵树上,你也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是:做一片美的叶子。(板书、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了课题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美在哪里?为什么做?怎么做?)这些问题课文中都告诉了我们,只要大家细心读书,这些问题都能解答。读之前,我想问问,平时你们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通顺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句子读不通怎么办?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3)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词语形态各异 乳汁 奉献 整体 位置 输送 茁壮 中间 肥美 飘零 回归 葱翠 嫩绿师过渡:生字都读准了吗?出示词语,你会读哪排就读哪排,如果读准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读一遍。点名读,齐读。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们还能读准吗?好,那就开火车读,齐读。把这些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准吗?那就请大家再读一遍,要读准读通。、2、读句子,指导长句有破折号的句子的读法。(1)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2)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3)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出示:远望近观联想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291、出示生字。指名读。2、识记生字字形。3、指导书写。五、作业设计:1.练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No:(12)课 题 4. 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9 个生字,认识 4 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习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感悟叶子的外在美及内在美,学会去为自己身边的大树做点力所及的事。3、通过学习,理解“生活的大树”与叶子和树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理解“叶”和“人” , “树”和“社会”之间所蕴含的含义。教 学 过 程 修 改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做一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