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_第1页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_第2页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_第3页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_第4页
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论文经济 0901任悦09241022论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及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由财政部颁布,并在全国实施。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新会计准则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实际,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较好地处理了会计的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关系。颁布和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结束了我国会计“制度”和“准则”两张皮的历史, 必将对我国的会计事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 国际化 新会计准则正文: 企业会计准则的模式一、 1993 年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应遵守的规范或规则。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财政部于 1992 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并从1993 年 7 月 1 日起执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组成。基本准则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做出原则性的规定。财政部 1992 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即属于基本会计准则,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即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的一般前提、会计要素准则及会计报告准则。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troduced a new system of business accounting in 1993 to accommodate the growth of a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adopts accounting standards, that is,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Business Enterprises (ASBE), and 13 new industry-specific accounting regulations (IARs) in China. The operation of the new accounting system has attracted growing attention from the business community and academics inside and outside of China.二、 新会计准则体系2006 年 6 月 15 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布会,共颁布了 59项会计准则和 48 项审计准则,并规定于 2007 年 1 月 1 日在境内上市公司实行。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 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 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同时完善了会计一般原则。原准则第二章 “一般原则 ” 中,具体规定了 12 项会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有用、清晰明了等要求,国际上一般称“ 会计信息 或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新准则将原基本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主要是因为基本准则中再规定“一般原则”较难解释,与国际惯例也难以协调,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能体现该章的内容实质。同时对原准则规定的 12 项原则进行了适当调整: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基础在总则中进行了规定。In China, the government has long been involved in directly regulating accounting work. The rule-based accounting regulations have been formulated for different industry and business ownership structur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in 1949. Remarkable changes have, however, taken place in Chinese accounting which have resulted from the wide-ranged economic and accounting reform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Recently, an accoun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based on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been introduced, with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a set of practic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prevailing perceptions of the users and providers of business accounting in respect of four major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ssues underl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in the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spondents from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possessed mixed views. They generally endorsed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the accounting reform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jority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supportive of further changes in reshaping accoun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to accommodate the growth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in China.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对比一、 我国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向国际化发展l 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会计国际化是指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的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和方法的差异,寻求处理各国经济业务对双方都适用的可接受的会计模式( 包括国际企业会计,国际比较会计,国际社会会计,国际审计等),从而使各国的利益实现最优化 的协调。会计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各国会计事务处理方法的标准化 、范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的趋同化。 我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其中会计准则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国际化程度。2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然性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需要;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发展的需要;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融资发展的需要;是国际贸易 发展的需要。 3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的需要;是我国市场国际化的需要;是我国会计公司在站稳国内市场的基础;是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会计市场的需要;是我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融人世界经济潮流之中的需要 。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会计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际社会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4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直接原因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参照了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我国会计准则介于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之间,同时又偏向于国际会计准则。杨纪琬教授曾经指出:我国 1992 年底所新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丰要借鉴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的定制,则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不仅在选题上借鉴现有国际会计准则,而在行文结构,术语 ,定义等方面也都 受到国际准则的较大影响。财政部会计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课题的经费来自世界银行,而世界银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支持者,它要求所有使用世界银行资金的项目都按照围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这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当会产生影响 。其次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周期较短,研究力量的小足使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只能靠模仿。由于美国会计原则过于复杂且公认成本高,而其他国家的会计准则都不具备足够的权威性和全面性,国际会计准则成为了我国会计准则理所当然的模仿对象;另外,我国会计界向国际惯例靠拢的呼声也使选择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具体准则制定的借鉴标准成为必然 。We find that Chinas efforts to converge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IFR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the convergence of Chinese firms accounting practices with IFRS. We also find that th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practices in China has occurred progressively as evidenced by the improvement in convergence with the issuance of Chinese GAAP in 2001. Although these findings are specific to China, they should also be of interest to regulators in other developing capital markets who seek to improve financial reporting through convergence of their standards with IFRS. Regulators in these countries face many of the same obstacles encountered by China, such as lack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insufficient resources for regulation and enforcement, and questionable practices of local auditors.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照国际标准 ,严格审核跨国筹资公司的财务报告。这就要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须对原有财务报告进行重编或调整。这样,对于减少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 、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以及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国际竞争的加剧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以及市场的变化无常,使得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现代跨国公司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在国外拥有企业资产控制权和生产经营决策权。这就要求跨国公司按国际惯例提供会计信息和处理利润分配等会计事务 ,消除各国之间会计的差异,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跨国公司的经济业务。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初衷之一 ,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告 ,这不仅是东道国对跨国公司实施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加强成本管理和考核经营业绩的需要。近几十年以来 ,各国双边、多边贸易活动日益增多,推动了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发展。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 、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 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并影响全球范围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应按照国际惯例,提供可比和有效的会计信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高效率。综上所述,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二、 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新会计准则的变革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 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2 存货管理办法变革 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 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 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 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 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 2006 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 2007 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这些公司若在 2006 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4 债务重组方法变革 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 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 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 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 值得投资者关注。 5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等也发生了变革 其一,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 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其二, 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 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 比, 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 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 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6 金融工具准则的变革 关于金融工具的 4 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7 费用资本化发生变革 1) 开发费用准予资本化。新企业会计准则第 6 号无形资产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区别对待,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将大幅增加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利润。新准则将无形资产的开发分为两个阶段: 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是指为了获取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并理解它们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开发阶段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本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 装置、 产品等。 准则规定,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记入当期损益,即费用化;而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计入无形资产。 2) 借款费用的资本化范围扩大。在新 借款费用 准则中,扩大了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的资产范围,准则规定借款费用如果可以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购建或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资产可以作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这包括固定资产和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的存货、 投资性房地产等。并且,如果相关资产的购建或生产占用了专项借款之外一般借款的,被占用的一般借款的利息费用也允许资本化。 8 所得税处理方法发生变革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 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而是直接借鉴 国际会计准则第 12 号所得税,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 参考文献: Does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Lead to th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Practices?: A Study from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Volume 43, Issue 4, December 2008, Pages 448-468 Songlan Peng, Rasoul H. Tondkar, Joyce van der Laan Smith, David W. Harless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in China: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Advances in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Volume 14, 2001, Pages 201-228 Z. Jun Lin, Chen FengEconomic reforms and accoun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 Volume 2, Issue 2, 1993, Pages 129-143 Jiashu Ge, Z. Jun Lin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new system of business accounting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 Volume 10, Issue 1, Spring 2001, Pages 23-49 Z. Jun Lin, Feng Chen, Qingliang TangCultur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s on current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Volume 32, Issue 3, 1997, Pages 247-278 Lynford E. Graham, Chunyan Li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变化对比分析 张丽娜 广东信源公司国际化是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方向 李军会计准则模式的探讨 吴东燕论美国的会计概念框架与我国的基本会计准则 葛家澍 (厦门大学会 计系,福建厦门 361005 ) 新的特点 罗薇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研究 杨辉新旧会计准则对比 宋靖 邱海燕附:重要部分新会计准则的变革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计量基础有了比较大的变化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 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2 存货管理办法变革 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 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 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 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 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 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 2006 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 2007 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这些公司若在 2006 年报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完善了会计一般原则。原准则第二章 “一般原则” 中,具体规定了 12 项会计一般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为了满足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及时、有用、清晰明了等要求,国际上一般称“ 会计信息 或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 。新准则将原基本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修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主要是因为基本准则中再规定“一般原则”较难解释,与国际惯例也难以协调,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更能体现该章的内容实质。同时对原准则规定的 12 项原则进行了适当调整: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基础在总则中进行了规定。Recently, an accoun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based on accounting standards has been introduced, with great efforts to develop a set of practical accounting standards. A survey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mpirically investigate the prevailing perceptions of the users and providers of business accounting in respect of four major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ssues underly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ccounting regulatory framework in the chang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The study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respondents from various interest groups possessed mixed views. The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