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_第1页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_第2页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_第3页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_第4页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江南农村“过密化”问题的微观分析和统计验证柳平生 葛金芳/?p=5944 【内容摘要】本文对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作出修正,认为近代农业经济存在“过密化”现象的条件是小农劳动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MRMC,仍应属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营方式的性质。所以在(L1L2)区间的劳动数量增加过程,不应当是“过密化”过程。由此可见,把“过密化”起点确定在 L0点是不准确的。我们认为,“过密化”过程的起始点应当确定在 L1点,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之时,因为所谓小农经济“过密化”,是指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较而言,农业生产中投入了过多、过密的劳动。在诸如农业技术、耕种面积和畜力使用等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小农家庭农场“卷入其中”的劳动量比经营式农场使用的劳动量更多,就会显现出劳动使用“过于密集”。所以,“过密化”过程的起点就是经营式农场愿意投入的劳动的最大数量,而这个最大数量就是其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劳动数量,即当MR:MC 时的劳动量。在图 1中,超过了 L1的劳动就是过密化劳动,L1 即为“过密化”的起点。这样,小农经济的“过密化”过程就是劳动量由 L1增加到L2的过程,即如图 1所示的(LlL2)区间。这是本文对黄宗智理论的一个修正。显然,这是一个迥异于主流经济学标准答案的结论。主流经济学认为厂商利益最大化的劳动投入均衡条件是其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即:MR-MC (1)但这里的结论是,中国小农作为生产和消费二合一的组织,无法实现上述利益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对于小农来说,只要投入的劳动有回报,哪怕是在其他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些许回报,他仍会“不计成本”地继续投入劳力,一直到劳动回报为零时为止。这就是小农经济的劳动投入“均衡”条件,此即: MR=0 (2)所以,小农经济“过密化”条件可描述为:MR0似乎相悖,但实际上这说明收益更低的棉花种植卷入了比假设的理论状态更多的劳动人手。因此,多数年份的 MR2000 年第 l期)、周建中近代苏南农村比较利益论析(19121937)兼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中国农史)2000 年第 3期)。中国学界相关研究综述请参阅张常勇黄宗智“过密化”理论探讨述评(中国农史)2004 年第 l期)。6请参阅冯小红中国小农经济的评判尺度评黄宗智“过密化”理论(中国农史)2004 年第 2期)、刘世定和邱泽奇“内卷化”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004 年第 5期)、陈勇勤评论“过密化”假设引 m的分析思路问题(南都学刊2007 年第 l期)、郭继强“内卷化”概念新理解(社会学研究2007 年第 3期)、张同龙“过密化”理论的经济学评析:宏观证据与微观行为(经济学季刊 2008年 1月)。78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第 l99、199 页。9秦晖、金雁: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第127页。10黄宗智:发展还是内卷?十八世纪英国与中国评彭穆兰(大分岔: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研究)2002 年第 4期。11卜凯:中国农家经济,商务印书馆 l936年,第 322323页。12莫日达:l8401949 年中国的农业增加值,财经问题研究)2000 年第 l期。13侯杨方:“过密化”论与小农经济决策行为分析以湖州小农家庭缫丝业为个案,学术月刊)1994 年第 7期;“过密化”理论质疑以盛泽为例的个案实证研究,复旦学报)1994 年第 2期。14各地农民状况调查,东方杂志24 卷 16期,l927 年 8月。15无锡杂志“农业专号”,l932 年 8月。16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l996 年,第 207页。17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 204页。18卜凯:中国土地利用:统计篇,(上海)南京大学 l937年版,第314317页;中国土地利用,金陵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1941年,第 401页。这里“个”,即 1个工,指成年男子田间劳作 l天,大约 l0个小时。19李伯重:明清江南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一,中国农史1984 年第 1期。20Wen Dazhong and David Pimental,The Seventeenth Cen tury Organic Agriculture in China,Human Ecology,v011,1986 21王加华:分工与耦合:近代江南农村男女劳动力的季节性分工与协作,江苏社会科学2005 年第 2期。2224曹幸穗: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第 89-92、9293 页。23卜凯:中国土地利用:统计篇,(上海)南京大学,1937 年,第314317页。25周中建:近代苏南农业劳动力供求状况初探,中国农史1997 年第3期。26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l994 年,第 89页。27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续编(下),(台北)华世出版社 l978年版,第 699703页。28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上册),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丛刊 1947年,第 14、7374 页。29李金铮: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家的收支对比及其相关因素以 20世纪 20一 40年代为中心,学海2002 年第 4期。30张东刚:420 世纪上半期中国农家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总体考察,中国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