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对动词ing形式的习得_第1页
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对动词ing形式的习得_第2页
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对动词ing形式的习得_第3页
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对动词ing形式的习得_第4页
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对动词ing形式的习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l|年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学校代码:10269 学 号: 61070204044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 中 学 生 对 动 词 ing 形 式 的 习 得院 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专 业:教育硕士(英语)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指导教师:张逸申请人: 廖向东2010 年 10 月完成Academic Master Degree Paper in 201f Y1903542University Code: 10269 Number: 61070204044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THE EFFECT OF TEACHING ENGLISH GRAMMAR IN CONTEXT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ACQUISITION OF VERB-ING FORMSchool: Foreign Language SchoolMajor: Education Master (English)Direction: English Teaching Supervisor: Zhang Yi associate Professor Candidate: Liao Xiangdong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October 2010从开题报告到论文的整个撰写都得到了张逸副教授的耐心指导.在华东师范大学 脱产学习期间,我听过张老师的第二语言研究和方法课程,他的课堂内容充实, 气氛活跃,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张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 对我论文的每个细节都不厌其烦的指导,使我在学校学习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受益匪 浅。特別是张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我影响很大,这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绝对的指 导意义,也将激励我今后不断上迸。在此,我衷心地向张逸老师表达我诚挚的谢意。 同时还要感谢邹为诚教授,对我论文的方向给予了很大帮助,张伟巍老师在我完成论 文中支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教育、帮助过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窗赵晓华、史 敏、武冰、汪祖圣和上海同学的帮助。在学习和写论文过程中,我们相互鼓励,互帮 互助。他们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支持, 诚然,由于笔者自身水平有限,论文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老师 们批评指正,笔者不胜感激。作者签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基于语境构建的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 生对动词 ing 形式的习得,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b/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 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 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日期: 2011 年 5 月 15 日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基于语境构建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高中学生对动词 ing 形式的习得系本 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 使用此学位论文,井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 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 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単位数据库进行检索, 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夏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于 年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V) 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2011 年 5 月 15 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 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述部 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 枚)。姓名 职称 单位 备注宋贤序 特级教师上海卢湾区教育学院 主席侯敏跃 教 i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张吉生 教授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廖炜春 副教授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张锷 副教授 华东师大外语学院摘 要在语法教学的方法上,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隐性语法教学和显性语法教学。两 种教学观的对立源于 Krashen 和 Schmidt 关于隐性和显性学习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对 立理论。因此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进行实证性研究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对于中学英语 教学也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同吋,就笔者观察和调査,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普遍采用的是显性语法教学,而这种教学结果是学生能应付考试的题目却不能进 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本论文研究试图通过语境创设,采取隐性语法教学来改善这一状 况。本研究以高中学生习得动词 ing 形式为切入点,结合定量分析,对浙江省龙泉市 第一中学高二、高三 150 名学生做了语法学习问卷调査,并对其中高二年级(六)班 和(五)班 104 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语法教学实验。受试分成两个组:髙二(六) 班为实验班,高二(五)班为参照班。分別在两种不同的教学条件下对两个组进行语 法教学,即在课堂环境下,创设语境来教学语法的隐性语法教学(实验班)和以语法 规则教学为重点的显性语法教学(参照班)。教师教学实验前首先对两个班级进行英 语综合能力测试和语法能力测试前測,并对两次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验分析,发 现实验班和参照班在两项测试中的成绩在统计学中均无显著差异。随后,开始就相关语法项目的进行二个月的教学,教学结束后又对受试者进行语 法后测。所得数据结果显示:在目标结构的理解(选择和填空题)上,实验班与参照 班取得了同样的成绩;在目标结构输出为主的书面表达上,实验班成绩要优于参照班。 由此看来,基于语境的隐性语法教学同样能达到学生应试的要求,并能将所学语法知 识用于表达中。经问卷后测调査,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说明基于语境构建 的语法教学能使学生从枯燥的语法课堂中解放出来,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本研究揭 示了基于语境的语法教学能取得显性语法教学同样的效果,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 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运用的能力。关键词:英语语法,隐性教学,显性教学,语境,习得,动词 ing 形式viiABSTRACTThere exist two points of view in teaching grammar: implicit and explici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ories of Krashen and Schmidt respectively support these two controversial views. Hence a research on teaching English grammar in context is significant, especially for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The present explicit grammar teaching in high schools often results in students incompetence in English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dopt an implicit approach to teaching grammar in context to explore a more effective way to teach grammar.The research us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hooses the function of V-ing form as the research focus. Before the experiment,汪 survey on grammar teaching was conducted in 150 students from Zhejiang Longquan No.l High School. The experiment lasted two months and 104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lass Six Senior Two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nd Class Five Senior Two (the Reference Class). The EC is required to learn grammatical rules in context while the RC is focused on explaining grammatical rules and doing grammatical exercises.Before the experiment, two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the two classes, namely English Comprehensive Test and Grammar Competence Test. The analysis of T Test scores showed that the two class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After nearly two-month experiment, a post-test of grammar was carried out. The data showed that in the se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grammar, the two classes made little difference, whereas in the writing section, the EC was better than the RC. The result of the experiment implicates that the implicit approach of teaching grammar in context is more effective, because the EC students can not only perform as well as the RC students in examination, but also apply the grammatical rules to their writing output. Meanwhile, the post-survey also confirmed that the EC students5 are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learning aid their boredom in learning grammar reduced.Keywords: English grammar, explicit instruction, implicit instruction, context, acquisition, verb-ing formviii目录第 一 章 引 言 11. 1 研究背景 .1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3 论文章节安排 .3第二章语境和语法教学理论 42. 1 语境教学理论与外语学习 .42. 1. 1 语境的含义 42. 1. 2 语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42. 1. 3 小结 52. 2 语法教学理论 .62. 2. lKrashen 习得学习假说和隐性语法教学 62. 2. 2 Schmidt 注意假说和显性语法教学 .82. 2. 3 显性语法教学的发展 .102. 2. 4 隐性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发展 .122. 2. 5 语境和语法教学 .132-2. 6 小结 .14第三章研究设计 .153. 1 研究目标和问题 153. 2 总体设计 153. 3 研究対象 153. 4 数据收集 163. 4. 1 问卷调査法 .163. 4. 2 测试法 .163. 5 数据分析 16第四章基于语境构建语法教学的实施 .184. 1 受试学生语法学习状况描述 184. 2 基于语境构建语法教学的实施过程 194. 3 基于语境构建语法教学活动 204. 3. 1 活化语法的语境教学 .204. 3. 2 任务型语境语法教学 234. 3. 3 合作学习的语境语法教学 234. 4 基于语境构建语法教学的课堂实录 24第五章数据分析 .295. 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和讨论 295. 1. 1 调查问卷中的主要内容 295. 1. 2 实验后问卷调査的分析和结论 .315. 1. 3 实验后问卷调查的分析和结论 .335. 2 学生实验前测结果分析和讨论 365.3 学生实验后测结果分析和讨论 375. 40第六章总结和建议 .426. 1 雜 .426. 2 舰 436. 3 厮艮 ,性 .44参考文献 .45附录 1:高中生语法教学调査问卷 .49附录 2:实验后与实验前対比差值(表 5-2-3) .52附录 3:前测测试问卷 .54附录 4:后测测试问卷 .57附录 5:高二(6)、(5)学生期末成绩分布情况 601第 一 章 引 言1. 1 研究的背景在教育部新制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 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 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 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教育部,2003:3)。因此可以看到,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即:教师要改变 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当前新课标下,我们面临的语法教学现状是.新教材对语法项目的编排顺序较之以前教材中的语法项目,在顺序性、系统性和 针对性方面减弱。所以,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内容零散,难成系统。新课程倡导英语课堂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笔者在发现某些课堂上,教师 似乎讲少了,学生活动好像多了。然而,这种课堂上,教师几乎没有语法知识讲解和 剖祈,只是强调听说和表演,教师只是负责指挥和排演;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某 些任务,更多的是肢体输出,而缺乏正确的语言输出。多数有水平、有经验的老教师,由于考试制度的牵制,以及学校的升学压力, 他们长期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显性语法教学法,突然面对全新的教材实在是无从下手, 不知所措,只有用传统教法上新教材,“旧瓶装新酒”,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最終 导致学生课文学得囫囵吞枣,语法学得支离破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见长迸。而就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而言,他们缺乏经验,难以应付新教材,而自身语法 功底不扎实,在使用口语和板书造句吋,常出现语法错误,语法教学当然也就无法驾 驭,造成的后果和老教师的一祥。教师没有正确领会新课程的理念,没有采用合理的语法教学方法,造成中学生的 英语语法知识缺乏,阅读水平下降,写作、翻译中词法、句法错误多,不妥之处更是 比比皆是。就学生而言,许多学生已经习惯了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语言点。 许多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语法后面隐藏的东西,语法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并且牢固掌 握,虽然,解题能力提高,但是,语言学习的效率和语言的运用能力难以真正提高。是沿袭侧重语法知识分析讲解的显性语法教学,还是选择侧重接触语言,让学习 者自然习得语法的隐性语法教学。这些意见都值得斟酌。上外章振邦教授(2004: 5) 认为:淡化语法的提法值得商権。试看我国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完 型填空、短文改错、短句写作和句子翻译等,哪一种题型没有涉及语法问题?如果在 中学英语教材中把语法给淡化掉了,岂不会影响学生打好英语基础,进而影响教 学质量?”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 和作用问题,己经不是语法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束定芳, 2008: 100)。由此看来,语法教学应该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语法是联系词汇和句子的纽带,有了语法规则才能完整地表情达意,才能使 语言具备有条理的可为人们所理解的特质”(符春焕,2003:71)。交际教学法的主要 奠基人威尔金森(1974)提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语 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语法在语言学习中重要 性日益凸显,于此同吋,针对语法教学的争论层也出不穷。(1) 培养隐性语法教学不是淡化语法。近几年来,隐性语法教学思想己被广大语言教师所接受,也在教学中进行着尝试。 但有些教师认为隐性语法教学主要是教听说能力,认为隐性语法教学就是不解释语 法规则教语法,这完全是对隐性语法教学的曲解。事实上,隐性语法教学一向认为语法 知识是语言能力组成部分,语法是交际能力中必不可少的,在真实语境中准确合适地 使用语言,更有利于语法能力的提高,促使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因此隐性语法教学 不是淡化语法。(2) 从学英语的环境来看,必须学语法。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我们学习英语的环境不象学母语一祥。我们学习母 语时,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必学语法也可形成语感和获得用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 就是在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而学英语是在语言学习环境中,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 缺乏习得目的语的环境,所以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才能 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是: 不但学外语要学语法,学习本族语也要学语法,语法教学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 节。(3) 从学英语的目的来看,要学好语法。学习英语不只是用来口头交际,还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也就是用英语阅读和写 作。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 过程中,通过语法来帮助才能正确理解,因此,学好语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用英语书面表达必须用正确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若语法结构错误多,则严重影响 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语法教学。本研究基于现实英语教育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其意义与价值主要在于突破现 有的显性为主的语法教学视角,从二语习得发展的角度,探寻学生语法学习的规律, 搭建语法学习“脚手架”,通过对比语法的显性和隐性教学,探索针对不同语法项目 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效果。因而,针对高二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 习需要,本研究一基于语境建构的语法教学效果研究,以针对动词 ing 形式的语法 教学展开。1. 3 论文章节安排本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 意义。第二章首先论述语境的概念、发展和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其次介绍语法教学的 理论:阐明了本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Schmidt 的注意假说和 Krashen 的二语学习假 说;以语法教学的发展为主线,引入 Freeman 的语法技能理论;论述语境和语法教学。 阐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问题,及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的发展。第三章说 明整个过程的研究,涵盖了研究目的和假设、研究设计(调查対象、研究工具、实验 程序和数据采集)。第四章是基于语境构建隐性教学的实施。介绍实施的模式和具体 基于语境隐性教学的实例。第五章分析学生的问卷调査、试卷数据。第六章根据数据 的分析得出结论,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的中的局限性不足进行分析,并提 出建议。第 二 章 语 境 与 语 法 教 学理 论 2. 1.语境教学理论与外语学习 2. 1. 1 语境的含义Leech (1993:13)认为“语境就是说话人与听话人共同拥有的背景知识。”何自 然(1997)认为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括:语言语境,即文章和言谈中 的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社交语境,即说话人使用语言和听话人理解语言的客观环 境、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以及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认知环境,即各自不同的 经验、经历、知识等足以影响交际认知的种种情況。Verschueren (2000)把语境划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方面的内容;语言语境则指交际者对所使用语言的掌握程度、 交际过程中由语言形式所提供的新旧信息以及信息传递的媒介,即信息道。2. 1. 2 语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语境真正进入语言学范畴之前,语境更多地被用于对词句和句子意义起作用的上 下文,“1923 年 Malinowski 第一次系統的提出语境框架,指出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 言说是必不可少的,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一概念,又在 1935年提出 文化语境(contextculture)这一概念(独雪梅,2007: 143)。此后,Firth 继承并发展了 Malinowski 语境理论,他把语境概念引入语言学的研 究,并对情景语境进行了阐述。指出语境既有“语言的上下文”即由语言因素构成,如一 句话的前后句,一段话的前后段,又有“情景的上下文”即由非语言因素构成,如每句话、 每个段落产生的社会环境(田华静,2010)。系统功能语学创始者 Halliday 进一步发展了 Firth 的理论,“将语境定义为文本在 其中展开的整个环境,他用更为系統的方式来探讨语境问题,提出了以语域来描写情 境语境,从话语范围(field )、话语方式(mode)、话语基调(tenor)三方面来归纳语境因素” (田华静,2010: 79)。“美社会语言学家 Hymes 结合语言课堂教学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认为在交际能力包括的四个参数中,第三个参数体性与语境研 究的关系密切。他对语境变量作了入研究,并将其归纳为 SPEAKING。指出语境对于 语言研究和使用的重要性”(独雪梅,2007:143)。Ventriglia (1982)指出语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讲授关于语言的知识,而 是要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际机会,使语言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美国语言专家 KramSCh(1993)提出了以语境为核心的教学法。语境教学法要 求语言教师兼顾语言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以教授不同情况下语言的使用方式为主,而不 是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规范的语言”(左櫻,2008: 92).在我国,胡壮麟在其语境研究的多元化一文中对语境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和总结。他提出了语境特征的二元化”,把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语境两种。语言 语境指上下文语境,即通过语篇来解语义,或称上下文;非语言语境即情景语境,包括使 用该单位直接情景,作者和读者共同意识到的此前说过的内以及恒久的信念系统(即与 该语篇相关的信念和设计,如篇章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的性质、参与者的关系、时 间、地点、方式等),同时在非语言语境中,也包括了文化语境,即说话人或作者所 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胡壮麟,2002)。撒忠清(2004:274)等认为:“在特定的语境下得体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是学习的 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实施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只有 结合语境教学,培养学生的语境识别能力和驾驭语言准确或有效表达思想的能力,让学 生在语境中理解意义,选择得体的语言单位表达意义,语言教学才能提升到较高的层面 上,。因此,就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而言,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后,教师应设置大量真实 的语言使用示例和环境,培养学习者的语境意识,特别是情境语境,鼓励学生把语言 作为传达意思的媒介来学,而不仅仅是一套句法规则系統。同时,在选择语境吋,教师需 要考虑学习者个体差异,使学习者充分注意到语境下语言形式和用法的匹配。很多情 况下,就某一言语行为的学习而言,学习者不能在教学中获得全面的目的语语言知识, 或者表达某一语言功能时使用的语言策略类型有限。为此,教师在创造真实语境时还 必须注意示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注意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注意到输入中的学习 目标,提高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敏感性,真正把课堂教学从接受理解转向表达实践。2. 1. 3 小结虽然语言学专家们对语境的定义既有相似看法也有不同意见,但从他们对语境 的理解可以看出,语境内容的多祥。针对他们的理解,语境主要可以归纳为:1) 、语言语境。一般来说,对话语的理解依据是上下文,听话人对上文或上句作出推理,然后 说话人进一步说明,这种说明又成为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依据。下文能够对上文 起补充、明确、更正说明、转折、否定等作用。听话人在交际过程中不断进行判断、假设、否定、明确直至肯定,进而完成推理过程。2) 、情境或情景语境。英国语言学家 Lyons (1995)把它解释为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对言语活 动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參与双方,场合(时间和地点),说话的正式程度,交 际媒介,话题或语域。其语言形式的采用取决于说话人的意图、推断和前提预设,以 維持语篇的连贯。而语言意义的最终实现还取决于交际的外在因素,即情景语境。同 时还与语言行为发出时周围情況,事情的性质,參与者的关系、地点、方式等相夫。3) 、文化语境谈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即某一言语社团特定文化的社会规范和习俗。 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活动中更容易接近、理解,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具有相同的认 知环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处于同一地域文化中的人的情感、心理相通的事实。较 之于语言语境,文化语境对跨文化交际更具重要性。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交际困难的 现象不胜枚举,文化差异可以影响和误导语言信息的获得,也可能造成交际障碍。对 语境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本研究提及的语境主要是基于情境和文化的语境。美国著名语言学家 Brown (2000)在他的语言教学原则一书谈到语言的最高境界不只是掌握语言形式,而且是 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通过话题和语篇设置语境,侧重隐性语法教学, 从而尝试改变传统语法教学的枯燥单调性,増加学生掌握语言规律的兴趣和积极性,让 学生在习得语法的同时也培养其语言交际的能力。2. 2 语法教学理论意识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的作用己经成为众多有夫二语习得文献中相关研究显 性和隐性学习的中心议题。因为,习得过程中有无意识的参与被认为是区分显性和隐 性认知过程的关键因素。就意识而言,显性和隐性学习的条件,教学过程及课堂任务 的设定都是以意识是否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二语的学习过程中为理论前提。意识对于二 语学习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节是就相关理论的进行简单回顾。并将就 Krashen 和Schemidt 的有关语言学习过程中意识的作用的不同观点进行阐述。2. 2. 1 Krashen 习得学习假说和隐性语法教学Krashen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假说,根据这一语言习得理论,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则成为了导致语言习得的关键。他认为单纯主张语料输入是不够 的,学习者需要“可理解输入”。“可理解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 解输入”,是学习者听到或者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 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因此,为了习得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学习者就需要 对语言的形式、功能及相关的语境特征进行可理解性输入。由此可知,输入成了一切 学习的必要条件,但它并不是充分条件,因为要想使这种输入真正地转化为学习者的吸 收,则首先必须对这种输入进行关注,也就是说,关注是输入转化为吸收的必要条件。Krashen(1981,1982,1985,1992)指出二语的发展很大部分来自于无意习得的过 程,而这一过程只关注语意的作用。然而真实的语言能力不受意识尝试性寻找的语法 规则或者理解教学呈现的的规则影响,它只是去学习和发展一种非本质的体系,而这 种体系与无意识习得过进程是无关的。在有关意识作用的文献中,Krashen 的习得学习假说在认知心理学及二语习得领 域都是引起讨论的主题。根据 Kmshen(1982)习得学习假说,语言学习者有两种即明 确又独立的方法来发展二语学习的能力。其一,“如果不要求完全相同的话,习得的过程与儿童发展他们母语的能力的过 程是近似的。这个过程是在下意识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者不会意识到他们正 在习得一门语言,而只是意识到他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习得的结果也是下意 识的或者说是无意识的。我们通常不能有意识的感知到我们已习得语言的规则。取而 代之的是,我们却具有语言使用的正确感 一哪些句子语法上 听起来是对的, 或者感觉起来是对的;哪些感觉出来是错误的,即使我们不能有意识的明白他们 违反了什么规则”(Krashen, 1982)。其二、发展二语能力的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这种有意识的语言 学习指的是能意识到二语知识:了解规则,感知他们,然后能谈论他们。用非专业的术语来说,学习语言即是了解一种被大多数人以“语法或规则”的形 式所熟知的语言。暂且不管儿童习得语言而成人只能学习语言这一理论,他声称在这 种假说中成人也在习得,而这种能“无意识”学到语言的能力并没有因人成熟而消失。 就 Krashen 看来,这两种方法不仅能促进语言发展,而且出自不同目的学习者使用的 语言也是由这两个系统发展起来的。习得的知识主要运用于自然的语言交流,而这种交流的主要目标就是传递信息 并且对话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与之相反,在很多的案例中看来, 课堂上使用学得的知识,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和语法规则,并将其作为要点,发现错 误并且改正。这样,通过这些方式习得的(从非技术意义上说)知识,在不同方面保 持着内化。而通过一种方式学得知识(例如:学习)不能作为其他多种方式获得的知 识(例如:习得)而进行内化。他坚持认为成人通过语言习得系统能够掌握一门第二 外语,这种系统明显区别于语言学习系统。Krashen (1981,1992)的声明也暗示了二语的发展很大部分源自于无意识习得的 进程。而这种进程会因単独对意义的关注变得容易,然而,真正的语言能力仍然没因 规则的呈现而受到影响,因为在这种呈现中,意识试图寻找语法规则或者去理解教学 上呈现了的规则,只能导致学习和某种外围系统的发展,而这种系统是独立于通过无 意识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习得系統。Krashen 的假说不仅有着相当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众多的争议。他的看法假定了显 性学习或者说教学是收效甚微的,因为有意识的学习只能以监控者的身份被使用。尽 管无意识习得在二语运用中占据支配地位。许多专家(如:Ellis, 1994; Norris第二份试卷为语法能力前测题,(答题时间 40 分钟,全巻满 分 60分,单选 15,完成句子 8,短文填空 12,看图作文 25),。前测:实验前对实验 班和参照班的学生进行共同考査。后测试卷(答题时间 40 分钟,全卷满分 60 分,单选 15,完成句子 8,短文填空 12,看图作文 25),其中,短文填空材料来自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92 课 Asking for trouble 改编而成,作文内容与前测相同,不过增加了要求:文章中使用学过的动词 ing 的用 法。后测,対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时间为实验后第二天。测试結果用于对比分析。 3. 5 数据分析语法学习的问卷的数据运用 SPSS15X)统计软件分析,以学生答题频率为标准。 通过学生选项比率的大小进行分析。语法能力试卷参考高一分班前浙江省丽水全地区质量监控考试的成绩,并在实验 前针对学生语法知识用自编语法前测卷进行前测。实验结束后,对学生实施语法后测, 运用 SPSS15.0 统计软件对测试結果分别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进行 17统计分析。主要根据学生考试的成绩的平均值、SD 值、T 值及 P 值来分析出两个班 原始情况和现有成绩。通过这些值的分析,得出本实验是否可行、有效。第 四 章 基 于 语 境 语 法 教 学 的 实 施4. 1 受试学生语法学习状况描述就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特点和对象而言,在进行研究前笔者对研究的对象及高中 英语教师的教学进行了总体的了解:从学生角度来看:心理上。高中生较之初中生,心理上逐渐成熟,行为上独立感増強,不过,在处 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又表现的非常不稳定和成熟,所以当前的高中生是一个矛盾结 合体。表现在语法学习方面,首先,他们对于语法课的重视程度比初中明显增强,而 且也表现出了強烈的自我求知的欲望。但是,由于语法课本身的特性,学生对其普遍 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语法,想想就头痛。” “语法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学习习惯上。通过调査,发现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语法课堂 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