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_第1页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_第2页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_第3页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_第4页
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度科学技术局工作总结及 XX 年 工作安排 XX 年,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围绕中央、省、市、区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现总结如下: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园区建设为统领,不 断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新签约引进航天拓鑫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科技项目 4 个,其中重大项目 1 个,到位资金亿元,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等一批 研发项目加快建设;组织航天模塑等 12 家企业申报 国家、省级研发中心,新获批川汽等省级研发中心 3 家;新获批宁江山川等市级联合实验室 3 家,新 建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14 家。二 是加快搭建创新平台。成功申报成都创新驱动试点 区;建成省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经开区工作 站和省技术转移中心经开区分中心;新聚集 sgs、 智信天合等科技服务机构 3 家;筹建成都经开区园 区科协,先期发展企业科协 11 家及会员单位 19 家。 三是加快营造创造环境。推动设立 1 亿元创新驱动 发展资金,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研发机构 设立及创新载体创建等工作;研究制定XX 区科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XX-XX)等 5 个政 策文件,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推进实施。 二、以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 断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一是优化项目组织实施 方式。首设科技后补助专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 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对 154 个 项目进行了重点支持,其中汽车(工程机械)类别 48 项,占工业类项目 60%。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达 240 亿元,技术交易额达 20 亿元。二是优化科 技资金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筹建 3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创投基金,筹建“债券融资风险 资金池”;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达 30 亿元以上,占 gdp 总量%;争取国家省市立项达 60 余项,帮助企 业获取经费 6238 万元,比上年增长约 47%,区级 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 1770 万元。三是优化政产 学研结合机制。推进校(院)地合作,完善区域协同 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本地聚集。推进电子科 大汽车电子创新城、西南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10 余个项目洽谈。 三、以百亿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为指引,不 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实力。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服务。组织知识产权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综合服务;组 织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及网络、电视和报社宣传,提 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 造应用。分别培育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企业 2 家; 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 2360 件,超目标任务 10%, 其中发明专利 1100 件,超目标任务 9%,汽车产业 专利 450 余件,占专利申请总量 22%;实施专利实 施和产业化项目 13 项。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 护。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深入红旗超市等进行 专利执法检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组织 12 家 企业旁听侵权案件庭审。 四、以推进科技富民科普惠民行动为抓手,不 断提高科技富民惠民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白肉枇杷 产业化项目。完善 1 个品种资源圃,建设白肉枇杷 资源圃 20 亩、种苗圃 12 亩;筹建 1 个专业化公司, 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建成 1 个引种示范基地,在 茶店镇民主村建设引种示范园 50 亩;组建科技服务 队 2 支。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新品种引种示范。筛选 4 个水蜜桃新品种,在山泉和茶店镇完成 1550 亩 示范基地建设和新品高换工作;实施省科技厅科技 富民强县专项,引进 12 个水蜜桃新品种,示范及 辐射面积达 5000 亩,农户人均增收 1200 元。三是 深入推进全民性科普科创工作。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15 次、科普宣传 30 次、科技竞赛 10 次;实施科技 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新建科普基地 2 个,科技信息 服务站 2 个、数字图书室 1 个、科技信息微信服务 平台 1 个。 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 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深入转作风优服务。 践行“三视三问” ,走访企业 50 余家、村(社区)20 余个、群众 100 余户,搜集建议 200 余条,深入自 查问题 100 余个;开展组团帮扶等服务活动 8 次;建 立四风问题等 5 本台账,梳理归类存在问题 39 条, 全面整改落实。二是切实强队伍提素质。印发汇编 资料 3 套,组织集中学习 30 次,专题讨论 3 次, 形成心得体会 12 篇,调研报告 7 篇;强化人文关怀, 建立干部关怀谈心机制。三是全面抓管理增效能。 制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流程 、 科技项目经费配 置实施办法 、 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纪律管理的规定 等 10 余项制度,推进项目精细管理、优化财政资 金配置使用、强化勤政廉政管理监督。 综上所述,区科技局全年结合党的群教活动的 开展,两手抓两促进,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但对标先进、反思不足,仍存超前谋划不够、创新 服务不够、重大项目推进缓慢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创新举措、卯足干劲、 攻坚克难,力争在来年取得更好成绩。 XX 年工作要点 XX 年,区科技局将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总 揽,以推进“国际汽车产业智造城”建设为主线, 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支持吉利高原柴油版 suv 等 49 个科技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深 入推进电子科大汽车电子科技城等 3 个项目的合作 与建设;支持航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涡喷发动 机等 13 个项目研发。 二、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抓好区内孵化载体产 业定位、分类规划及申报认定工作,组织总部经济 港等 4 家孵化器申报市级以上孵化器,亚环大厦申 报市级科技楼宇;促进龙投工业园等新建 30 万平孵 化载体;协助经开区孵化园等开展招商工作,全年 引进项目 30 个。 三、加快创新平台搭建。支持航天模塑申报国 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孔辉科技等 5 家企业申报省 技术中心;支持阿尔特等 6 家企业申报市技术中心。 支持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推进新能源汽车孵化器、 汽车产业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的建设工作。 四、促进科技成果产出。支持孔辉科技等 15 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促进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技术交易额分别突破 280 亿元、24 亿元;组织豪能科技等 30 家企业开展成果鉴定,全 年鉴定 40 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 30 项以上。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 规划;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方案并推进实施;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构建“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 , 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依托园区科协推行 “科技创新券”服务;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落实 季度统计报告制度。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建知识产权综合服 务平台 1 个;加强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中介服务体系 建设,推进专利成果转化;营造知识产权法制环境; 确保发明专利、工矿企业专利分别增长 20%、25%; 分别确立区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 5、2 家。 七、推进科技富民惠民。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 市场化驱动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推进白肉枇杷产 业化基地建设;围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建研 发机构 4 个,实施省市科技项目 12 项、区级 30 项;新 建科技信息服务站 3 个,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10 个,举办农村适用科技培训 20 期。 八、推进科普服务工作。面向青少年、社区居 民等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新建科普教育基地 1 个;农 村科技信息服务站 2 个、农村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1 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1 个;促使科普设施在社区 (行政村)全覆盖;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 1 个、园区 科协 1 个、企业科协 15 家。 九、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狠抓干部队伍能力建 设及团队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绩效考核, 强化制度建设、流程及目标管理;抓好科技宣传工 作;完成会议室改造、搭建部门图书室,改善办公 环境;切实抓好党务、纪检、组团帮扶等工作。 XX 年,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围绕中央、省、市、区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现总结如下: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园区建设为统领,不 断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新签约引进航天拓鑫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科技项目 4 个,其中重大项目 1 个,到位资金亿元,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等一批 研发项目加快建设;组织航天模塑等 12 家企业申报 国家、省级研发中心,新获批川汽等省级研发中心 3 家;新获批宁江山川等市级联合实验室 3 家,新 建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14 家。二 是加快搭建创新平台。成功申报成都创新驱动试点 区;建成省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经开区工作 站和省技术转移中心经开区分中心;新聚集 sgs、 智信天合等科技服务机构 3 家;筹建成都经开区园 区科协,先期发展企业科协 11 家及会员单位 19 家。 三是加快营造创造环境。推动设立 1 亿元创新驱动 发展资金,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研发机构 设立及创新载体创建等工作;研究制定XX 区科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XX-XX)等 5 个政 策文件,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推进实施。 二、以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 断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一是优化项目组织实施 方式。首设科技后补助专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 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对 154 个 项目进行了重点支持,其中汽车(工程机械)类别 48 项,占工业类项目 60%。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达 240 亿元,技术交易额达 20 亿元。二是优化科 技资金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筹建 3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创投基金,筹建“债券融资风险 资金池”;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达 30 亿元以上,占 gdp 总量%;争取国家省市立项达 60 余项,帮助企 业获取经费 6238 万元,比上年增长约 47%,区级 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 1770 万元。三是优化政产 学研结合机制。推进校(院)地合作,完善区域协同 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本地聚集。推进电子科 大汽车电子创新城、西南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10 余个项目洽谈。 三、以百亿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为指引,不 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实力。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服务。组织知识产权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综合服务;组 织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及网络、电视和报社宣传,提 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 造应用。分别培育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企业 2 家; 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 2360 件,超目标任务 10%, 其中发明专利 1100 件,超目标任务 9%,汽车产业 专利 450 余件,占专利申请总量 22%;实施专利实 施和产业化项目 13 项。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 护。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深入红旗超市等进行 专利执法检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组织 12 家 企业旁听侵权案件庭审。 四、以推进科技富民科普惠民行动为抓手,不 断提高科技富民惠民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白肉枇杷 产业化项目。完善 1 个品种资源圃,建设白肉枇杷 资源圃 20 亩、种苗圃 12 亩;筹建 1 个专业化公司, 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建成 1 个引种示范基地,在 茶店镇民主村建设引种示范园 50 亩;组建科技服务 队 2 支。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新品种引种示范。筛选 4 个水蜜桃新品种,在山泉和茶店镇完成 1550 亩 示范基地建设和新品高换工作;实施省科技厅科技 富民强县专项,引进 12 个水蜜桃新品种,示范及 辐射面积达 5000 亩,农户人均增收 1200 元。三是 深入推进全民性科普科创工作。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15 次、科普宣传 30 次、科技竞赛 10 次;实施科技 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新建科普基地 2 个,科技信息 服务站 2 个、数字图书室 1 个、科技信息微信服务 平台 1 个。 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 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深入转作风优服务。 践行“三视三问” ,走访企业 50 余家、村(社区)20 余个、群众 100 余户,搜集建议 200 余条,深入自 查问题 100 余个;开展组团帮扶等服务活动 8 次;建 立四风问题等 5 本台账,梳理归类存在问题 39 条, 全面整改落实。二是切实强队伍提素质。印发汇编 资料 3 套,组织集中学习 30 次,专题讨论 3 次, 形成心得体会 12 篇,调研报告 7 篇;强化人文关怀, 建立干部关怀谈心机制。三是全面抓管理增效能。 制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流程 、 科技项目经费配 置实施办法 、 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纪律管理的规定 等 10 余项制度,推进项目精细管理、优化财政资 金配置使用、强化勤政廉政管理监督。 综上所述,区科技局全年结合党的群教活动的 开展,两手抓两促进,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但对标先进、反思不足,仍存超前谋划不够、创新 服务不够、重大项目推进缓慢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创新举措、卯足干劲、 攻坚克难,力争在来年取得更好成绩。 XX 年工作要点 XX 年,区科技局将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总 揽,以推进“国际汽车产业智造城”建设为主线, 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支持吉利高原柴油版 suv 等 49 个科技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深 入推进电子科大汽车电子科技城等 3 个项目的合作 与建设;支持航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涡喷发动 机等 13 个项目研发。 二、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抓好区内孵化载体产 业定位、分类规划及申报认定工作,组织总部经济 港等 4 家孵化器申报市级以上孵化器,亚环大厦申 报市级科技楼宇;促进龙投工业园等新建 30 万平孵 化载体;协助经开区孵化园等开展招商工作,全年 引进项目 30 个。 三、加快创新平台搭建。支持航天模塑申报国 家企业技术中心,支持孔辉科技等 5 家企业申报省 技术中心;支持阿尔特等 6 家企业申报市技术中心。 支持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推进新能源汽车孵化器、 汽车产业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的建设工作。 四、促进科技成果产出。支持孔辉科技等 15 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创新型企业;促进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技术交易额分别突破 280 亿元、24 亿元;组织豪能科技等 30 家企业开展成果鉴定,全 年鉴定 40 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 30 项以上。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编制十三五科技发展 规划;优化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方案并推进实施; 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构建“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 , 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依托园区科协推行 “科技创新券”服务;推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落实 季度统计报告制度。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新建知识产权综合服 务平台 1 个;加强知识产权投融资及中介服务体系 建设,推进专利成果转化;营造知识产权法制环境; 确保发明专利、工矿企业专利分别增长 20%、25%; 分别确立区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 5、2 家。 七、推进科技富民惠民。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 市场化驱动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推进白肉枇杷产 业化基地建设;围绕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建研 发机构 4 个,实施省市科技项目 12 项、区级 30 项;新 建科技信息服务站 3 个,完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 10 个,举办农村适用科技培训 20 期。 八、推进科普服务工作。面向青少年、社区居 民等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新建科普教育基地 1 个;农 村科技信息服务站 2 个、农村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1 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 1 个;促使科普设施在社区 (行政村)全覆盖;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 1 个、园区 科协 1 个、企业科协 15 家。 九、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狠抓干部队伍能力建 设及团队作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绩效考核, 强化制度建设、流程及目标管理;抓好科技宣传工 作;完成会议室改造、搭建部门图书室,改善办公 环境;切实抓好党务、纪检、组团帮扶等工作。 XX 年,区科技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围绕中央、省、市、区的安排部署,大力实施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现总结如下: 一、以创新驱动发展试点园区建设为统领,不 断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新签约引进航天拓鑫玄武岩纤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科技项目 4 个,其中重大项目 1 个,到位资金亿元,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汽车智能电控系统等一批 研发项目加快建设;组织航天模塑等 12 家企业申报 国家、省级研发中心,新获批川汽等省级研发中心 3 家;新获批宁江山川等市级联合实验室 3 家,新 建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14 家。二 是加快搭建创新平台。成功申报成都创新驱动试点 区;建成省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经开区工作 站和省技术转移中心经开区分中心;新聚集 sgs、 智信天合等科技服务机构 3 家;筹建成都经开区园 区科协,先期发展企业科协 11 家及会员单位 19 家。 三是加快营造创造环境。推动设立 1 亿元创新驱动 发展资金,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企业研发机构 设立及创新载体创建等工作;研究制定XX 区科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方案(XX-XX)等 5 个政 策文件,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推进实施。 二、以深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不 断激发区域科技创新活力。一是优化项目组织实施 方式。首设科技后补助专项,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 科研经费分配机制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对 154 个 项目进行了重点支持,其中汽车(工程机械)类别 48 项,占工业类项目 60%。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达 240 亿元,技术交易额达 20 亿元。二是优化科 技资金投入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筹建 3 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创投基金,筹建“债券融资风险 资金池”;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达 30 亿元以上,占 gdp 总量%;争取国家省市立项达 60 余项,帮助企 业获取经费 6238 万元,比上年增长约 47%,区级 财政投入科技项目经费 1770 万元。三是优化政产 学研结合机制。推进校(院)地合作,完善区域协同 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向本地聚集。推进电子科 大汽车电子创新城、西南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等 10 余个项目洽谈。 三、以百亿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创建为指引,不 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实力。一是强化知识产权管理 服务。组织知识产权特派员深入企业开展综合服务;组 织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及网络、电视和报社宣传,提 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二是促进知识产权创 造应用。分别培育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企业 2 家; 专利申请量预计达到 2360 件,超目标任务 10%, 其中发明专利 1100 件,超目标任务 9%,汽车产业 专利 450 余件,占专利申请总量 22%;实施专利实 施和产业化项目 13 项。三是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保 护。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深入红旗超市等进行 专利执法检查;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组织 12 家 企业旁听侵权案件庭审。 四、以推进科技富民科普惠民行动为抓手,不 断提高科技富民惠民实效。一是积极推进白肉枇杷 产业化项目。完善 1 个品种资源圃,建设白肉枇杷 资源圃 20 亩、种苗圃 12 亩;筹建 1 个专业化公司, 探索市场化运行模式;建成 1 个引种示范基地,在 茶店镇民主村建设引种示范园 50 亩;组建科技服务 队 2 支。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新品种引种示范。筛选 4 个水蜜桃新品种,在山泉和茶店镇完成 1550 亩 示范基地建设和新品高换工作;实施省科技厅科技 富民强县专项,引进 12 个水蜜桃新品种,示范及 辐射面积达 5000 亩,农户人均增收 1200 元。三是 深入推进全民性科普科创工作。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15 次、科普宣传 30 次、科技竞赛 10 次;实施科技 传播能力建设工程,新建科普基地 2 个,科技信息 服务站 2 个、数字图书室 1 个、科技信息微信服务 平台 1 个。 五、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 断优化科技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深入转作风优服务。 践行“三视三问” ,走访企业 50 余家、村(社区)20 余个、群众 100 余户,搜集建议 200 余条,深入自 查问题 100 余个;开展组团帮扶等服务活动 8 次;建 立四风问题等 5 本台账,梳理归类存在问题 39 条, 全面整改落实。二是切实强队伍提素质。印发汇编 资料 3 套,组织集中学习 30 次,专题讨论 3 次, 形成心得体会 12 篇,调研报告 7 篇;强化人文关怀, 建立干部关怀谈心机制。三是全面抓管理增效能。 制定科技计划项目实施流程 、 科技项目经费配 置实施办法 、 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纪律管理的规定 等 10 余项制度,推进项目精细管理、优化财政资 金配置使用、强化勤政廉政管理监督。 综上所述,区科技局全年结合党的群教活动的 开展,两手抓两促进,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效。 但对标先进、反思不足,仍存超前谋划不够、创新 服务不够、重大项目推进缓慢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创新举措、卯足干劲、 攻坚克难,力争在来年取得更好成绩。 XX 年工作要点 XX 年,区科技局将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总 揽,以推进“国际汽车产业智造城”建设为主线, 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支持吉利高原柴油版 suv 等 49 个科技项目开展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深 入推进电子科大汽车电子科技城等 3 个项目的合作 与建设;支持航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涡喷发动 机等 13 个项目研发。 二、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抓好区内孵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