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的心得体会_第1页
清明节扫墓的心得体会_第2页
清明节扫墓的心得体会_第3页
清明节扫墓的心得体会_第4页
清明节扫墓的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明节扫墓心得体会 第一篇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天空无比阴暗让人觉 得毛骨悚然,你知道吗?今天是为了祭拜革命先烈 的日子,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可今年下的却 是雪,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早上,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戴好红领巾,穿上 整齐的校服,我校五年级学生就这样集体出发了, 没想到我们竟然徒步去烈士陵园扫墓,天哪!不敢 想象,像我这样的城市孩子一直娇生惯养,竟然徒 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这是我才想起以前革命烈 士的辛苦,他们每次去前线打仗,都要走好几里的 路,而我们走两个小时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那 他们岂不更累?就这样,我坚持走到了烈士陵园。 来到陵墓前,我们低下头,默哀了三分钟,这 三分钟有的同学哭了,让我想起了不屈不挠的江姐, 鲁迅,徐永光 第二篇 xx 年的 4 月 4 日,对我个人来说,是极不平 凡的。倒不是因为这是我人生的第 19 个清明节, 也不是因为这个清明节难得的没有淫雨霏霏,而是 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以 xx 级初级党校优秀学员的 身份,在大二党支部和大一党员的带领下,参观了 杨虎城将军陵园。 以前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关于杨虎城将军的资 料:杨虎城将军,幼名长久,曾用名 (音忠),号 虎城,1893 年 11 月 26 日,出生于陕西 XX 县孙镇 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 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 人佣工。19xx 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 使他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19xx 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 年,参加 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 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 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 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 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 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综观其一 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 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 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 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 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特别伟大处,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 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西安事 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 十二生之久。1949 年 9 月 17 七日,被蒋介石下令 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9 年 12 月 16 日致杨 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 1936 年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 家民族。 ”“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 念” 。 将军的一生何其短暂!又何其光辉!虽然很小的 时候就听爷爷讲过抗战的故事,虽然初中高中的时 候就无数次的背诵过那段跌宕的历史,但当我真正 要站在将军的墓前的时候,内心的澎湃与激动却是 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清晨我起了个大早,迫不及 待的和同学们坐车前往位于长 XX 县韦曲 镇的杨虎城将军陵园。一个小时的路程似乎一 下子变得漫长无比,一秒一秒,一米一米。终于, 终于!早上 10 点我们终于到达了!青石的大门不算 高大,但是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厚重的历史感扑 面而来。横额有“一九四九年”字样,取将军遇难 之年;有“一 xx 七年” ,取陵园大门建成之时,由 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7 个金字。迈进大门,一步一步走进陵园,历史的画 卷仿佛就这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一段可歌可泣、 可悲可叹的历史,那一段被无数革命者和先烈的鲜 血染红的历史,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我的 想象中的历史,就这样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就像 是那被夹在时间这本厚重的大书中的干花,在我们 的好奇和崇敬中被泡开,慢慢舒展着每一片花瓣, 渐渐地向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陵园里的每 一株苍松、每一棵翠柏,都带领着我回到那炮火连 天的抗战岁月。 在大二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扫墓活动: 首先是到陵墓前向革命烈士献鲜花和花圈,三鞠躬 并默哀三分钟;紧接着党支部副书记介绍革命先烈 事迹和致词;随后在场的全体党员于积极分子一起 宣誓,以表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决心;最后是全体同 学从台阶的右边有序进入纪念馆的中,在讲解员的 介绍下组队聆听杨虎城将军无私无畏地为国为人民 奉献一生的光辉事迹,并参观了烈士陵园。陵园分 上下两层,上层为杨将军墓,左右为夫人谢葆贞、 儿子杨拯中墓。下层为秘书宋绮云夫妇、副官、卫 士等人墓。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 1998 年病逝后也 归葬于此。在参观时,我看见几乎每一棵树上都挂 着寄托人们哀思的小白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纸 鹤,表达了来参观的人对将军的崇敬、景仰和祝福 之情。生于乱世,能不随波逐流已是不易;能不屈 于钱权势力的淫威更是不易;而能坚持正义、不求 “苟全性命于乱世” ,却能真正为民族、为人民着 想,则最是不易。而将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 得那么好,令全国上下为之惊叹,令举国民众 得到益处,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 功业。令我们这些后人只能在仰望时感慨、震撼和 敬佩。 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时间虽然不长, 但对我的影响和震撼确实十分巨大的:亲眼看见这 位爱国将领安息之处,亲耳聆听他短暂而永恒的一 生,亲自触碰历史的那宏伟篇章,让我都深受感动 和鼓舞。参观过烈士陵园以后,我感到 淡淡的惋惜与深深的自豪。是这些革命先烈为 现在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撒热血。他们用生命, 换来了现在的幸福,换来了新的中华民族!这次活 动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历史赋予的神 圣使命。 将军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 ,也激 励了我勤奋学习,善于创新,自觉地服务祖国、奉献 社会。走出陵园大门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身上 的重担,也清晰的看见了未来的路。我下定决心要 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发扬光大革命传统,精 诚团结,开拓创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 贡献。 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 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有 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 远屹立。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 在祖国的蓝天!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先烈们,你们 安息吧!未来,就让我们来书写!/p 第一篇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天空无比阴暗让人觉 得毛骨悚然,你知道吗?今天是为了祭拜革命先烈 的日子,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可今年下的却 是雪,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早上,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戴好红领巾,穿上 整齐的校服,我校五年级学生就这样集体出发了, 没想到我们竟然徒步去烈士陵园扫墓,天哪!不敢 想象,像我这样的城市孩子一直娇生惯养,竟然徒 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这是我才想起以前革命烈 士的辛苦,他们每次去前线打仗,都要走好几里的 路,而我们走两个小时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那 他们岂不更累?就这样,我坚持走到了烈士陵园。 来到陵墓前,我们低下头,默哀了三分钟,这 三分钟有的同学哭了,让我想起了不屈不挠的江姐, 鲁迅,徐永光 第二篇 xx 年的 4 月 4 日,对我个人来说,是极不平 凡的。倒不是因为这是我人生的第 19 个清明节, 也不是因为这个清明节难得的没有淫雨霏霏,而是 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以 xx 级初级党校优秀学员的 身份,在大二党支部和大一党员的带领下,参观了 杨虎城将军陵园。 以前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关于杨虎城将军的资 料:杨虎城将军,幼名长久,曾用名 (音忠),号 虎城,1893 年 11 月 26 日,出生于陕西 XX 县孙镇 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 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 人佣工。19xx 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 使他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19xx 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 年,参加 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 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 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 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 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 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综观其一 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 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 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 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 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特别伟大处,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 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西安事 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 十二生之久。1949 年 9 月 17 七日,被蒋介石下令 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9 年 12 月 16 日致杨 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 1936 年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 家民族。 ”“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 念” 。 将军的一生何其短暂!又何其光辉!虽然很小的 时候就听爷爷讲过抗战的故事,虽然初中高中的时 候就无数次的背诵过那段跌宕的历史,但当我真正 要站在将军的墓前的时候,内心的澎湃与激动却是 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清晨我起了个大早,迫不及 待的和同学们坐车前往位于长 XX 县韦曲 镇的杨虎城将军陵园。一个小时的路程似乎一 下子变得漫长无比,一秒一秒,一米一米。终于, 终于!早上 10 点我们终于到达了!青石的大门不算 高大,但是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厚重的历史感扑 面而来。横额有“一九四九年”字样,取将军遇难 之年;有“一 xx 七年” ,取陵园大门建成之时,由 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7 个金字。迈进大门,一步一步走进陵园,历史的画 卷仿佛就这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一段可歌可泣、 可悲可叹的历史,那一段被无数革命者和先烈的鲜 血染红的历史,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我的 想象中的历史,就这样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就像 是那被夹在时间这本厚重的大书中的干花,在我们 的好奇和崇敬中被泡开,慢慢舒展着每一片花瓣, 渐渐地向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陵园里的每 一株苍松、每一棵翠柏,都带领着我回到那炮火连 天的抗战岁月。 在大二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扫墓活动: 首先是到陵墓前向革命烈士献鲜花和花圈,三鞠躬 并默哀三分钟;紧接着党支部副书记介绍革命先烈 事迹和致词;随后在场的全体党员于积极分子一起 宣誓,以表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决心;最后是全体同 学从台阶的右边有序进入纪念馆的中,在讲解员的 介绍下组队聆听杨虎城将军无私无畏地为国为人民 奉献一生的光辉事迹,并参观了烈士陵园。陵园分 上下两层,上层为杨将军墓,左右为夫人谢葆贞、 儿子杨拯中墓。下层为秘书宋绮云夫妇、副官、卫 士等人墓。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 1998 年病逝后也 归葬于此。在参观时,我看见几乎每一棵树上都挂 着寄托人们哀思的小白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纸 鹤,表达了来参观的人对将军的崇敬、景仰和祝福 之情。生于乱世,能不随波逐流已是不易;能不屈 于钱权势力的淫威更是不易;而能坚持正义、不求 “苟全性命于乱世” ,却能真正为民族、为人民着 想,则最是不易。而将军,不仅做到了,而且做 得那么好,令全国上下为之惊叹,令举国民众 得到益处,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 功业。令我们这些后人只能在仰望时感慨、震撼和 敬佩。 整个活动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时间虽然不长, 但对我的影响和震撼确实十分巨大的:亲眼看见这 位爱国将领安息之处,亲耳聆听他短暂而永恒的一 生,亲自触碰历史的那宏伟篇章,让我都深受感动 和鼓舞。参观过烈士陵园以后,我感到 淡淡的惋惜与深深的自豪。是这些革命先烈为 现在美好的生活,抛头颅,撒热血。他们用生命, 换来了现在的幸福,换来了新的中华民族!这次活 动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革命历史和自强不 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我更加明确了历史赋予的神 圣使命。 将军用他的生命诠释了什么叫“伟大” ,也激 励了我勤奋学习,善于创新,自觉地服务祖国、奉献 社会。走出陵园大门的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身上 的重担,也清晰的看见了未来的路。我下定决心要 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辉遗志,发扬光大革命传统,精 诚团结,开拓创新,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 贡献。 历史刻在石头上的记录可以随时间的流逝而渐 渐消失,但刻在人们头脑中的记忆却永远清晰。有 形的纪念碑可能会垮掉,但人们心里的纪念碑却永 远屹立。我们要让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 在祖国的蓝天! 我们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记!先烈们,你们 安息吧!未来,就让我们来书写!/p 第一篇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天空无比阴暗让人觉 得毛骨悚然,你知道吗?今天是为了祭拜革命先烈 的日子,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可今年下的却 是雪,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早上,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戴好红领巾,穿上 整齐的校服,我校五年级学生就这样集体出发了, 没想到我们竟然徒步去烈士陵园扫墓,天哪!不敢 想象,像我这样的城市孩子一直娇生惯养,竟然徒 步走了两个多小时的路,这是我才想起以前革命烈 士的辛苦,他们每次去前线打仗,都要走好几里的 路,而我们走两个小时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那 他们岂不更累?就这样,我坚持走到了烈士陵园。 来到陵墓前,我们低下头,默哀了三分钟,这 三分钟有的同学哭了,让我想起了不屈不挠的江姐, 鲁迅,徐永光 第二篇 xx 年的 4 月 4 日,对我个人来说,是极不平 凡的。倒不是因为这是我人生的第 19 个清明节, 也不是因为这个清明节难得的没有淫雨霏霏,而是 因为就在这一天,我以 xx 级初级党校优秀学员的 身份,在大二党支部和大一党员的带领下,参观了 杨虎城将军陵园。 以前从书本上了解到一些关于杨虎城将军的资 料:杨虎城将军,幼名长久,曾用名 (音忠),号 虎城,1893 年 11 月 26 日,出生于陕西 XX 县孙镇 甘北村一户农民家里。父亲杨怀福,母亲孙一莲, 以农业为主,家境贫寒。他仅读过两年私塾,便为 人佣工。19xx 年,杨父怀福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 使他更加仇视清廷,他便联络贫苦农民,抗御暴政。 19xx 年,他投身于辛亥革命运动,1917 年,参加 陕西民主革命早期仅有的一支武装力量靖国军, 后又参加国民军。1924 年参加国民党,拥护孙中 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先后担任师长、 军长、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 靖公署主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职。综观其一 生,由蒲城起事,反清抗暴,讨袁护法,转战关中, 坚守西安,出师北伐,回陕主政,被迫内战,直到 呼吁抗战,张杨合作,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同其他许多人一样, 经历了曲折、复杂的道路;但他也有不少超过前辈 和同时代许多人的地方。他特别伟大处,是 1936 年 12 月 12 日,同张学良将军联合一起,拥护中国 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反对 内战,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 “西安事 变”后,他被迫辞职出国。回国后,过囚禁生活达 十二生之久。1949 年 9 月 17 七日,被蒋介石下令 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之戴公祠,终年五十六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949 年 12 月 16 日致杨 虎城家属的唁电中指出:“杨虎城将军在 1936 年 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 家民族。 ”“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纪 念” 。 将军的一生何其短暂!又何其光辉!虽然很小的 时候就听爷爷讲过抗战的故事,虽然初中高中的时 候就无数次的背诵过那段跌宕的历史,但当我真正 要站在将军的墓前的时候,内心的澎湃与激动却是 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清晨我起了个大早,迫不及 待的和同学们坐车前往位于长 XX 县韦曲 镇的杨虎城将军陵园。一个小时的路程似乎一 下子变得漫长无比,一秒一秒,一米一米。终于, 终于!早上 10 点我们终于到达了!青石的大门不算 高大,但是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厚重的历史感扑 面而来。横额有“一九四九年”字样,取将军遇难 之年;有“一 xx 七年” ,取陵园大门建成之时,由 原陕西省省长赵寿山书写的“杨虎城将军陵园”7 个金字。迈进大门,一步一步走进陵园,历史的画 卷仿佛就这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那一段可歌可泣、 可悲可叹的历史,那一段被无数革命者和先烈的鲜 血染红的历史,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我的 想象中的历史,就这样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就像 是那被夹在时间这本厚重的大书中的干花,在我们 的好奇和崇敬中被泡开,慢慢舒展着每一片花瓣, 渐渐地向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历史。陵园里的每 一株苍松、每一棵翠柏,都带领着我回到那炮火连 天的抗战岁月。 在大二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扫墓活动: 首先是到陵墓前向革命烈士献鲜花和花圈,三鞠躬 并默哀三分钟;紧接着党支部副书记介绍革命先烈 事迹和致词;随后在场的全体党员于积极分子一起 宣誓,以表自己的爱国情感和决心;最后是全体同 学从台阶的右边有序进入纪念馆的中,在讲解员的 介绍下组队聆听杨虎城将军无私无畏地为国为人民 奉献一生的光辉事迹,并参观了烈士陵园。陵园分 上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