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使陶侃名垂青史_第1页
母亲使陶侃名垂青史_第2页
母亲使陶侃名垂青史_第3页
母亲使陶侃名垂青史_第4页
母亲使陶侃名垂青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亲使陶侃名垂青史 陶侃(公元 259-334 年) ,字士行,东晋庐江 浔阳(现在江西九江)人。陶侃在东晋从县吏一直 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 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 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 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至今人们传诵最多 的是他珍惜竹头木屑、搬砖治懒的故事。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 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 全部的心血。在他十六岁时,为他在县里谋到一个 小吏的职位。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 咸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母亲没有吃, 却给他原样退回去了,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这 深深教育了陶侃。 在魏晋时期,官场注重出身和权贵举荐,因为 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陶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必须结交有名望的人,走举荐做官这条路,因 为他出身贫寒之家。一次,一位同郡的名士范逵带 着众仆人骑马来看望陶侃。时值隆冬,又连下了几 场雪,家中早已断粮多日。母亲剪去长发换来了几 石米和酒菜,又拆了另一间草屋的柱子砍成柴烧, 撤下床上铺的新草来喂范逵等人的马,终于让来客 满意而归。后来,在名士范逵的举荐下,陶侃在仕 途上声名大振,备受瞩目。 母亲的正直和勤俭影响了陶侃一生。从母亲终 日劳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一切来之不易的道理。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 船,他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 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就下令将所有的木 屑和竹头都收起来,不准弃掉。没几天,木屑和竹 头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纳闷儿。到了春节前两 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化得衙门前到处是水, 按照惯例,初一这天大家要集会,共贺新年,到时 候,人、车、马来来往往,必定会将门前弄得脏乱 不堪。下属们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却胸有成竹地 说:“去把木屑拉来垫上不就成了?“大家对陶侃 的细心非常佩服,新春盛会如期圆满地结束了。 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组织伐蜀,发现缺 少许多装船用的竹钉,于是将陶侃生前下令保存的 竹头全派上了用场。 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 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 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 没什么,随手采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自己 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抓起来教训了 一通。在他的节俭治奢、率先垂范的影响下,荆州 地区形成了勤俭的好风尚,农业也发展很快,成为 当时的富庶之地。 陶侃(公元 259-334 年) ,字士行,东晋庐江 浔阳(现在江西九江)人。陶侃在东晋从县吏一直 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 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 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 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至今人们传诵最多 的是他珍惜竹头木屑、搬砖治懒的故事。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 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 全部的心血。在他十六岁时,为他在县里谋到一个 小吏的职位。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 咸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母亲没有吃, 却给他原样退回去了,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这 深深教育了陶侃。 在魏晋时期,官场注重出身和权贵举荐,因为 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陶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必须结交有名望的人,走举荐做官这条路,因 为他出身贫寒之家。一次,一位同郡的名士范逵带 着众仆人骑马来看望陶侃。时值隆冬,又连下了几 场雪,家中早已断粮多日。母亲剪去长发换来了几 石米和酒菜,又拆了另一间草屋的柱子砍成柴烧, 撤下床上铺的新草来喂范逵等人的马,终于让来客 满意而归。后来,在名士范逵的举荐下,陶侃在仕 途上声名大振,备受瞩目。 母亲的正直和勤俭影响了陶侃一生。从母亲终 日劳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一切来之不易的道理。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 船,他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 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就下令将所有的木 屑和竹头都收起来,不准弃掉。没几天,木屑和竹 头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纳闷儿。到了春节前两 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化得衙门前到处是水, 按照惯例,初一这天大家要集会,共贺新年,到时 候,人、车、马来来往往,必定会将门前弄得脏乱 不堪。下属们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却胸有成竹地 说:“去把木屑拉来垫上不就成了?“大家对陶侃 的细心非常佩服,新春盛会如期圆满地结束了。 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组织伐蜀,发现缺 少许多装船用的竹钉,于是将陶侃生前下令保存的 竹头全派上了用场。 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 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 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 没什么,随手采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自己 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抓起来教训了 一通。在他的节俭治奢、率先垂范的影响下,荆州 地区形成了勤俭的好风尚,农业也发展很快,成为 当时的富庶之地。 陶侃(公元 259-334 年) ,字士行,东晋庐江 浔阳(现在江西九江)人。陶侃在东晋从县吏一直 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 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 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 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至今人们传诵最多 的是他珍惜竹头木屑、搬砖治懒的故事。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 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 全部的心血。在他十六岁时,为他在县里谋到一个 小吏的职位。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 咸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母亲没有吃, 却给他原样退回去了,还写信责备他不该贪私,这 深深教育了陶侃。 在魏晋时期,官场注重出身和权贵举荐,因为 当时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陶侃要在政治上有所作 为,必须结交有名望的人,走举荐做官这条路,因 为他出身贫寒之家。一次,一位同郡的名士范逵带 着众仆人骑马来看望陶侃。时值隆冬,又连下了几 场雪,家中早已断粮多日。母亲剪去长发换来了几 石米和酒菜,又拆了另一间草屋的柱子砍成柴烧, 撤下床上铺的新草来喂范逵等人的马,终于让来客 满意而归。后来,在名士范逵的举荐下,陶侃在仕 途上声名大振,备受瞩目。 母亲的正直和勤俭影响了陶侃一生。从母亲终 日劳作的表情上,陶侃懂得了一切来之不易的道理。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 船,他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 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就下令将所有的木 屑和竹头都收起来,不准弃掉。没几天,木屑和竹 头就堆成了小山,大家都很纳闷儿。到了春节前两 天,突然天降大雪。第二天,化得衙门前到处是水, 按照惯例,初一这天大家要集会,共贺新年,到时 候,人、车、马来来往往,必定会将门前弄得脏乱 不堪。下属们正不知如何是好,陶侃却胸有成竹地 说:“去把木屑拉来垫上不就成了?“大家对陶侃 的细心非常佩服,新春盛会如期圆满地结束了。 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组织伐蜀,发现缺 少许多装船用的竹钉,于是将陶侃生前下令保存的 竹头全派上了用场。 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