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岁生日聚会讲话稿.docx_第1页
七十岁生日聚会讲话稿.docx_第2页
七十岁生日聚会讲话稿.docx_第3页
七十岁生日聚会讲话稿.docx_第4页
七十岁生日聚会讲话稿.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十岁生日聚会讲话稿 XX 年 2 月 27 日,xx“长城脚下公社” , “温门”弟子数 十人聚会,为我庆生。我在会前准备了发言稿,但到了长 城脚下,大家太兴奋了,以至乱了“章程” ,我也就没有机 会发表感言。又一年过去了,翻出这份发言稿,很有些感 触,特发到师门的微信圈上,留作纪念吧。XX 年 2 月 12 日 今天我们在这个美丽而特别的地方长城脚下聚会, 应当感谢活动的组织者,包括李宪瑜、赵婕、姜涛、杨天 舒等同学。感谢所有前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你们的家人和 孩子,特别是那些专程从外地赶过来的朋友。你们的到来, 很快就驱散了这京郊的寒冷,让这次活动成为欢乐的“嘉 年华会” ,同时又是充满家庭式温馨气氛的聚会。这将给我 和我们一家留下深刻的记忆。人生七十古来稀。虽然对 “老之将至”早有思想准备,慢慢老去也就逐渐习惯,但 真的走过“古稀”这块界碑,留心思量,还是有些惊悚和 震撼的:我这就到了古稀之年? 所谓“古来稀”这句话,原是对老者艰难迈入高龄的 一种羡慕和赞许,但现代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七十岁应当 不再是稀罕的年龄。只不过想到自己已一脚迈进“古来稀” , 难免就唤起 “逝者如斯夫”的感慨与无奈。我本来不太想过生日 的,你们却那么热情策划了这个有趣的聚会,冲淡了我的 无奈,带给我欢乐和前行的力量。的确要好好谢谢你们。 我想聚会总的说说话,就“正式”一点,写个发言稿, 让自己简单回顾了一下过往的生活。 我这几十年都做了哪些事?主要是三方面的事。 一是学术研究,从 1970 年代末开始研究现代文学史, 主要研究文学思潮与批评,也研究鲁迅等作家作品,甚至 还参与过比较文学学科最初的创建活动,这些年又兼顾语 文教育和“文学生活”的研究。关于现代文学方面,自己 是尽了力的,出了十多本书,写了 200 多篇,汇集起来, 恐怕也有上千万字。有的著作在学术界赢得过好评,重印 率较高,得到许多奖励。但说实在的,真正放开来写、自 己又满意的不多。比较而言,1980 年代末期到 1990 年代初 期写的一些论作,是有较多的生命投入的,也写得比较认 真。后来越写越多,名声好像越来越大,反而不如当年的 纯粹。大概 XX 年前后,我写过一些学科批评,批评现状, 同时也是反思自身。我以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格局太小, 人满为患,很难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我对人文学界的状况 不满意,对自己的这方面的成绩也不满意。 最近十多年我部分精力转向语文教育,希望能结合自 己专业,做一些比较实际的有价值的事情。我在北大主持 成立了语文教育研究所,带领北大十多位教授与人教社合 作编制高中语文教材,主持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以及现在正在主编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部编本) ,都花 费相当多精力。这些事情很有意义和价值,但和个人化的 写作不同,要受许多非学术因素制约,要做好做成功,不 能只靠个人力量,难度极大。我至今乐于在这方面多做点 事情,但遗憾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投入,也未能在 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一些扎实的成果。至于“文学生活”调 查,是我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这些年申请了一个国家重 大课题,主要在山东大学那边展开(在座的邵燕君也参与 其中) ,这肯定也是有意思的研究,有许多题目可以做,目 前还只是开头。关于学术方面的工作,大致就这样。我对 现状和自己都不太满意。 第二方面,就是教学。我在北大任教 30 年,讲过十多 轮基础课和多门选修课。现代文学基础课是最早获得国家 级精品课的奖项的,这门课从课程设置到教材建设,我都 出过不少力。我还担任过 83 级班主任。我和学生混得很熟, 这个班出过不少拔尖的人才,我为他们骄傲,也感到当老 师的成就。我还指导过 31 名博士生(其中北大的 26 名, 山大 5 名,已经取得学位的 22 名) ;指导硕士生 38 名(其 中北大 30 名,山大 8 名) 。另外有博士后 2 名,进修教师 和访问学者十多名。毫无疑问,和许多研究生博士生共同 的成长,以及从学生那里得到的精神的回馈,已经构成我 人生最丰富的一部分,有些学生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联系 最紧密、也最惦念的人。30 多年来,我对本科生教学和研 究生培养,始终是比较看重,也很投入的。这方面的热情 并不会比写要低,甚至会更高。北大中文系有 3 位老师获 得过全国高校教学名师称号(陆俭明、蒋绍愚和我) ,在许 多奖项中,我也是比较看重“名师奖”这一个的,尽管自 己做得未见得就名副其实。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论 文项目唱主角的风气中,我还是特别看重教学,认为这是 本职,也是本义,比其他很多花样都可能更加切实。我庆 幸自己在教学方面没有太过偷懒。 第三,我还做过其他一些事务,比如在广东韶关地委 当过秘书,在农村生产队做过基层工作(我也很看重自己 这段经历,是为一生打底子的) ;当过北大出版社总编辑 (在座的高秀芹曾是我在出版社时的同事,现今出版社的 总编和副总编也曾是我的学生) ;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近十 年时间;还当过两届 8 年的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在现 代文学研究丛刊履任主编 12 年,等等。这些工作虽然占 用很多时间,但自认为也是贡献,而且不见得就妨碍科研 教学。 如果同学们问,三方面事情,哪方面比较满意?我回 答是教学,特别是上本科的课和带研究生。我这几十年当 过干部(公务员) 、教师、系主任、总编辑、会长、主编等 等角色,若问我最看重的是哪个身份,还是教师。 虽然几十年蹉跎,返观会有诸多不满意,但对于当老 师这个“志业” ,还是比较心安的。 在这样一个喜乐的场合,我不能说的太多了。简单的 回顾,是想给自己一个总结,同时给同学们一些借鉴。同 学们,人生过得很快,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超越现今有些 混乱而且庸俗的空气,给自己树立一个高远而又比较切实 的目标,要抓紧时间多做工作,多做有意义的事情。 搞研究的同学,格局不宜太小,要有问题意识,有批 判精神,不要陈陈相因。做其他职业的,也要尽可能把职 业变为“志业” ,多充实自己,同时也要回馈社会。最重要 的,还是还要养成健康阳光的生活习惯。 今天聚会的是所谓“温门” ,当然,我的学生都带研究 生博士生了,也就还有“姜门” 、 “李门” 、 “段门”等等, 我乐于把这些“门”也都看作“温门”的师友,如吴晓东、 高秀芹、贺桂梅、邵燕君,等等。其实,不要太过讲究 “门派” ,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