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贺祖国60华诞征文-从服从组织到大写自我.docx_第1页
中学生贺祖国60华诞征文-从服从组织到大写自我.docx_第2页
中学生贺祖国60华诞征文-从服从组织到大写自我.docx_第3页
中学生贺祖国60华诞征文-从服从组织到大写自我.docx_第4页
中学生贺祖国60华诞征文-从服从组织到大写自我.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贺祖国 60 华诞征文:从服从组织到 大写自我 这是一本在当当网上偶尔遇见,且严重打折的书。但这也 是一本好书。 它只是一套丛书中的一本。这本书收入了 1949 年 1984 年这 35 年间全国一些著名中学的学生作文,共 100 多 篇。 全书分年代,每年所选作文多少不一。多的,有 10 多 篇,如 1984 年;少的,只有 3 篇,如 1973 年。估计是由 可供选择的作文数量的多与少所致吧。 这 100 多篇学生作文,折射了这 35 年间新中国发展的 诸多侧面: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人性的 中学生,这是人生有梦的时期,也是多思的季节。作 文,则是他们心灵的书写,是他们的性情,他们的理智的 最好表达方式之一。书中的大多数文章,都是他们心灵世 界的具体展现。 我是一位乡村教师,阅读那些富有灵性的文字,让我 聆听到不同时代中学生心灵的声音,感受到他们脉搏的跳 动,从而了解了他们心灵世界的真实风貌,认识到不同时 代中学生的精神状态。 其中的两篇文章,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一篇是 1951 年上海中学的一位名为童忠镶的同学写的 服从组织安排的朱老师;另一篇是 1984 年华中师大一 附中的王江同学写的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 这两篇相隔 30 多年的中学生的作文,折射出了两个不 同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 服从组织安排的朱老师写的是一位姓朱的数学老 师。这位朱老师是一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同学们 都非常喜欢他,也喜欢他的数学课。没想到,朱老师却马 上要调到另外一所学校去当校长了。大家都舍不得他走, 于是,他们决定挽留。在一节数学课上,大家一致挽留他。 可是,朱老师的一番话,却让同学不但不挽留,反而觉得 朱老师应该服从组织安排,应该去。朱老师是这样说的: “我深深地体味到人民政府的确是人民自己的政府,真正 是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衷心信任人民 政府,因此我毫无顾虑的接受了我的新任务。”听了朱老 师的话,有同学当时就表态:“朱先生,你服从组织, 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刚才我不想让你去,是自私的不正确的想法,现在我全明 白了。”就这样,朱老师走了。 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写的是一位 13 岁的初中 二年级的学生,针对当时武汉市吃“大锅饭”造成的弊端, 抓住了要害,提出了几项有价值的改革建议。有勇气,有 志气,有抱负。当时任武汉市市长的吴官正在看到这篇文 章后,非常高兴,还特意写信给以赞扬和鼓励。 这篇文章,当时在全国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读了这两篇文章后,我有一个这样的假设:假如我 是武汉市的市长如果写于 1951 年,服从组织安排的朱 老师如果写于 1984 年,后果会怎么样? 我不敢想下去,也不可能想下去。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都是时 代精神的写照,为时代而作的。 两篇文章出自两个不同时代的中学生之手,从中,我 们就可以把握到两个不同时代的中学生那跳动的脉搏。 51 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人们怀着对人民政府的 感激之情,对政府的号召和任何安排,都充满了激情,充 满了感激。我们只要读一读朱老师的那段话就可以感受到, 体味到:“我深深地体味到”,“我衷心信任”, “我毫无顾虑的接受了”这些语词,都是极富感情的。 于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坚决服从组织”,“永做 革命的螺丝钉”就成为朱老师们处理个人与组织、与 政府关系的一条不易的准则。于是,在政府面前,在组织 面前,个人总是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因此,也 才有了朱老师的那些学生本来想说服朱老师,让老师留下 来,没想到却被朱老师说服,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的结 果。 被老师的感染之后,在组织面前,让学生也感受到了 个人力量的过于微小,所以,老师的几句话,就让他们转 变了思想,被老师所“俘虏”。 “个人必须服从组织,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 时,应当舍弃个人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 这篇作文,就是这一思想的生动注脚。 假如我是武汉市的市长这篇文章的诞生,正是我 国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中国社会几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 纲的风烟刚刚散尽,国家百废待兴。就像恩格斯在评价欧 洲文艺复兴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 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国家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 建设人才。人们满怀着激情,投入到了社会的改革与建设 当中。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是那个时代的每一个有爱国心的 中国人的心愿,于是,一种主人翁意识油然而生,人们纷 纷献出自己的智慧。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踏着时代的鼓点,和着 祖国前进的步伐,也拿起了手中之笔,书写自己的豪情, 表达自己的心愿。于是,在那个时候,就涌现了一批“假 如”的好作文。比如同被收入该书的,也写于 1984 年 的假如没了邮政,也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 青少年一代,是充满希望的一代。在约 100 年前的 1900 年 2 月 10 日,梁启超在他的那篇著名的少年中国说 中,就满怀激情的告诉我们:“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 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有怎样的心态,怎 样的精神风貌,将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假如我是武 汉市的市长这篇作文,就直接向我们昭示:我们的少年 已经摆脱了束缚,他们正在成长为一个个大写的“人”! 自从那位伟人,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