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书_第1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书_第2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书_第3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书_第4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河南省平顶山市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书 第一章 绪论 我校河南城建学院坐落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河南省平顶山市。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不仅有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还有重峦叠嶂、山峰挺拔的尧山风景区,以及宋代大文豪苏轼父子的陵园、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叶县县衙等。学校主校区面对千年古刹香山寺,濒临碧波荡漾的白龟湖,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宜人, 2008年被命名为河南省园林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 1730 亩,建筑面积 63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3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藏文献 190多万册,其中纸质藏书 140多万册,电子图书 47万多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 23个;各类中外文文献数据库 16个,各类运动场和体育馆 11 万多平方米 。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 1100多人,专任教师 8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 84人、副高职称 26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 650多人。有省管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43 名。还聘有 4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学者、院士、专家等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河南城建学院始终坚持为社会输送 人才的使命,不断进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面对外界的活动也不断增加,校园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学术气氛日益浓厚,吸引了许多建筑行业知名的企业单位来学校交流,同时学院还为一些大型的行业会议,活动,考试提供活动场地,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但是校园内随地停车现象非常普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现列举如下: 课时间比较集中,在早上时教师车量最大,停车位明显短缺。 2服务区周围没有规范的停车位。 - 2 - 前空地面积较小,道路比较窄,没有地方停车。 教学,会议,办公,考试等于一体,人流量和车流量非常大,车辆流动也很频繁,规划的停车位不能满足停车需求。同时,现代教育中心已经开发的地下停车场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够使用。因此,校园内机动车违章行驶、违章停放的现象突出,同时也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 行人在主干道上汇集, 产生了校园交通事故隐患。 综上,可以看出我校的停车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地上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地下停车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停车问题,同时又不影响地面上的活动,是 一个很好地解决办法。 第二章 地下停车场选址 根据所分配的二区家属院区域,根据地理地形,规划在图书馆、十号教学楼与二区家属院结合处的小树林下设计地下停车库,服务范围为 400m。规划图如图1所示: 图 1 地下停车库规划图 总图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如下: 1. 场地的建筑布置、形式、道路走向、行车密度及行车方向。 校园的主要干道中,南北向道路依次为龙翔大道,祥云路;东西向道路依次大香山路,崇文路,如图 2。纵横交通道路成网格状分布,车辆通行量一般,人 - 3 - 流量很大,通常在早上 7:000是人流和车流的通行高峰, 11:000,17:000是人流高峰,下午 5:000是人车流高峰。学生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和骑自行车,教职工的交通方式主要为轿车和电动车,车辆的主要行驶道路为大香山路,祥云路。 图 2 河南城建学院周边道路卫星图 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机动车停车点的分布以及泊位的数量,停车周转率,平均停放时间,泊位利用率,停车高峰指数等停车特征指数,记录车辆的数量,停车时间,停放位置,目的地。分区域分组调查。主要分为理工区,以宿舍为小组通过询问,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得需要的数据。 布置位置:根据周围建筑 布置以及道路走向,确定单建式地下停车库的入口位置的影响。所建单建式地下停车库大致位置位于图书馆(或团委办公楼)东南侧、二区家属院、十号教学楼结合处的小树林; 2. 周围环境状况与环境因素:地下停车库除了要选择适宜的位置、满足停车数量,在设计时也要注意和环境的关系,可以与地形、植物配置等结合。停车库与环境的关系,既包括对周边物理环境的影响,也包括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1。而且二区家属院居住人群相对集中,同时也要兼顾十号教学楼和图书馆的教职工人员,所以单建式地下停车场选址在二区家属院、十号教学楼和图书馆三个地方结合处的小树林建造。应进行景观处理,避免大停车库上部如“兵营”般产生枯燥、呆板的景观等; - 4 - 3. 适用人群: 所建地下停车库属于校园内部使用 , 供二区家属院的居民 、 十号教学楼教职工以及图书馆工作人员使用 。校园停车规划布局的目的在于为学校的教职工、学生及访客提供便捷的停车服务,故在其规划过程中应结合校园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因素综合考虑。校园内的出行方式有规律可循,可以通过对校园入 口的位置、主要流线起点、终点的位置及流量分析,来确定停车场的位置与容量。师生停车步行距离及停车对教学生活的干扰,是高校校园停车设施布局考虑中最重要的因素,应以经济、安全、方便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原则,根据校园道路系统和交通组织等安排布置; 4. 服务范围 :通常情况下,停车场的布局需要考虑服务半径即泊车者从停车场到目的 地之间的距离、停车场的可达性、建设费用、与校园规划的协调性以及对校园环境和景观的保护等因素,其中影响停车行为的首要问题是停车服务半径。停车设施布局,应避免距离过长,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停车后到达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城市中,泊车者的步行时间以 5 6 分钟,距离为 200大不宜超过 5002。根据校园内道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环状道路系统的校园和网络型或树型结构道路的校园,二者在停车场布局有不同方式。 二号家属院附近所建的地下停车库考虑到十号教学楼老师以及图书馆工作人 员的需求 , 因此在车库内建立了分别通往教学楼 、 图书馆的楼梯通道 , 以方便教职工的上下班 。 对于环状的道路系统的校园,把停车场设置在环路的外围或核心区的边缘,从车行交通过渡为人行交通,然后在校园步行道中步行 50公室或实验室等。而在我校校园中,将停车库布置在距离建筑物 100 150改善校园环境和促进大学生活是很有价值的。停车库与建筑物之间的地区,行人与各种活动增加,为校园街道增加了魅力,也为师生间非正式的见面、交往创造了有利条件。“俄勒冈实验”指出,临时停车场距离建筑物 300英尺(约 100m),朝着跟大学中心相反的方向;通勤停车场距离建筑物 500英尺 (约 150m),同样朝着跟大学中心相反的方向回。如国外康乃尔大学的停车场布局安排,采取的措施是:只有有限的机动车可进入中心校园,校园内采用环路系统、周边停车场及公共交通。由于停车需求的持续增长,校园中心停车场及校园周边停车场是同时利用的,目前更是需要扩展并改进校内停车场。 对于网络型或树型结构道路的校园,若停放车辆较多,需要建设大型停车场时,则应将大型停车场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停车场。小型停车库符合人的尺度,机动灵活,既能够根据使用 需求和适宜的距离进行合理的布置,又能避免大型停车场对校园土地和环境的破坏,造成冷漠、空旷之感; - 5 - 5. 其他因素:为便于管理、与环境结合,停车库的出入口处建立管理区间,以方便校内人员使用,同时方便校外访问等人员的使用; 6. 是否有其它地下设施,如地下街、地下轨道交通等; 7. 工程与水文地质情况,如地下水位、岩土性质等; 8. 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 6m,纵坡小于 12%的次干道上, 要考虑地面出入口一侧有至少两辆车位置的候车长度; 按照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 停车数少于 50 辆或停车数少于 100 辆 , 且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地下汽 车库 , 可只设 1 个汽车出入口汽车出入口应选择距小区主要出入口较近 , 易于辨认到达 , 且对行人影响较小的位置设置。而对于大型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 , 多个汽车出入口宜分散布置 , 这样既利于汽车的安全疏散 , 又便于小区内不同位置车辆以最近的距离到达车库出入口 , 减少住宅小区的地面车流量 , 渠化交通 3。而对于住宅小区人员出入口的设计数目 , 往往根据实际经验多于规范上的规定 , 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区各栋居民到达地下车库 , 发生意外事故及战时便于疏散人群;另外 , 应至少有一个人员出入口直接通向室外空地 , 以防紧急情况 ( 如地震、核袭击 ) 时使用。出入口在设计时 , 还应考虑当地的水文、气象条件 , 设置遮阳避雨设施。此次设计中,设置单向双车道入口一个,宽度为 7m,单向四车道出口一个,宽度 16m。 9. 停车场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按规定设置标线; 10. 单建式停车场要考虑车库建成后面部分的规划; 11. 出入口宜设在宽度大于 6m,纵坡小于 10%的次干道上,出入口宜距立交桥、地下综合体、桥隧等有一定的距离,距离应大于 50m; 12. 校园内采用地下停车方式的方法有很多,最普遍的是利用建筑的地下空间停车,也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运动场、中心绿地或广场的地下空间停车 。地下停车方式的优点是停车空间相对较大,可以满足车辆迅速增长的需求,可以有效的利用校园的地下空间,节省校园用地且管理方便安全,比如现在的很多高校在新建一些容积率高的办公楼时,都将地下空间设计为停车库,不仅能高效的利用土地,同时在保护校园环境方面,地下停车方式还有抑制噪音,节能减排的作用,相对其他的校园停车方式,其对校园环境的影响最小。 国外的一些大学早就意识到地下停车的好处,有些还专门将地上停车场改成地下停车库,如 学就把校园中一个较大的地上停车场改成地下停车库,改造后原来的地上停车场 变成校园中一个景观优美的公共广场,设施齐全,成为师生休息交流的交往空间。由于每个学校的规模、地理位置、规划布局结构等不尽相同,所以要想总结出校园中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的合理比例几乎是不可 - 6 - 能的,只能是依据经验、结合我校理工区的特点而定。原则上是要将对环境的影减到最小,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及有效的利用校园的土地资源。 第三章 地下停车场总图设计 功能区划分及面积说明 根据选址的具体条件,对于附建式停车场,附建式停车场受地面建筑的平面柱网的限制,利用的是它的地下部分,其平面布置受地面建筑的影响 4。 总图设计功能区包括:出入口、停车区、管理区、辅助区等; ( 1)出入口:进出车用的坡道、地面口部及口部防护等 5。 此次设计准备采用直线双车坡道, 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6表 型车坡度选用 右,高长比值约为 1:7:50, 并且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 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 1/2。由线缓坡道,坡道所占面积大约是 144 2m 左右。地面中部设置挡水段,同时搭建拱形雨篷。 ( 2) 停车区:停车间、行车通道、步行道等。此次设计是在地下一层设计停车库,因此辅助设施就占据很大的面积,停车区面积大约是 6173 2m 。 ( 3) 管理区:门卫、办公、防灾中心、卫生间、楼梯间等。 出入口两个门卫室所占总面积设计为 100 2m ,两个管理办公室面积为 休息室所占面积为 40 2m ;三个卫生间所占的面积是 18 2m 左右;四个楼梯间所占面积为 12 2m 。 ( 4) 辅助区:风机房、送风机房、排风机房、低压配电室、防护用的设备间等。 据原始数据可知,风机房: 12 2m ,送风机房: m ,排风机房: m ,两个配电室: m 。 总的形状、建筑面积说明 设计的停车场的地面建筑的形状有矩形,圆形,条形、不规则形等,设计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并确定地下停车库形状,计算停车区域面积,具体设计见 停车场平面图 。停车库的总建筑面积约为 18025 2m ,坡道面积 m ,m 。 - 7 - 防火等级划分、通道数量要求及说明(防火规范)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97) 5表 照此次设计的停车场规模确定停车场防火等级属于第 类防火 ,地下汽车库的 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97) 表 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在地下停车库中 , 由于行驶和停放的车辆都带有一定数量的燃油 , 因而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 , 且一旦发生 , 很难扑救。特别是自走式的地下停车库 , 更应确保安全。针对停车库发生火灾的原因和地下环境的特点 , 应从建筑布置和设备上为防火与灭火创造条件。根据 0067 97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 地下车库按中危险级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 并设水泵接合器;还规定“ 地下汽车库、 修车库宜设置泡沫喷淋灭火系统”。因此当地下车库面积大、车辆多时 , 为了保证安全 , 减少损失 , 宜设置泡沫喷淋灭火系统。 此次设计 的地下停车库灭火器均沿墙体均匀分布 , 并在适宜的范围内 。车库的泡沫消防系统用房面积为 m 。 各 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 烧性能和耐火 极限 (h) 构件名称 耐火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墙 防火墙 重墙、楼梯间的墙、防火隔墙 墙、框架填充墙 支承多层的柱 承单层的柱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不燃烧体 - 8 - 板 散楼梯、坡道 顶承重构件 烧体 吊项 (包括吊顶搁栅 ) 下停车场应设置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 97) 表 耐火等级为一级的单层汽车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3000 2m 。根据原始条件可知,辅助区占据了约 800 2m 左右的建筑面积,并且总的停车区域面积为 m , A、 B、 C、 D、 E、 区建筑面积 m ,符合规范要求。并且A、 C、 E、 以保障火情逃生要求。 防火区划分,以及防火要求,疏散口的数量及设置。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 ( 1) 每个防火分区内的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如果停车场属于第类防火,可设置一个。 ( 2) 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和楼梯间应分开设置,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也应分开设置。 ( 3) 疏散楼梯应设置为封闭楼梯,并且宽度不应小于 ( 4) 停车场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 4m。 ( 5) 汽车疏散走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4m,同时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间距不应小于 10m。 根据已确定的条件(如图 3):楼梯(宽度 于 室内最远工作点到楼梯间的距离都小于 45m;八个平时出入口两个平时出入口(宽度 12m、紧急情况也可作为疏散口)间距不小于 10m,这些都满足上述规定。 - 9 - 图 3 楼梯通道尺寸图 地下停车库发生火灾时,其隐患比地上建筑大。地下停车库只有内部空间,没有外部空间,不能开设窗户,相对封闭,出入口少。当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困难,扑救难度大,且烟气产生量大,不易排除。据统计,地下建筑火灾次数虽然只是高层建筑火灾次数的 1/8,但是死亡人数却是高层建筑的近 1/4,火灾损失达到高层的 1/5,可见地下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更大。由于地下建筑处在封闭状态,没有直接和大气 相通的门和窗户,只有与地面连接的通道才有出入口,不利于热量散失。热量聚集,建筑空间温度上升快,可能较早出现轰燃,烟气急剧膨胀。因通风不足,燃烧不充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和窒息性气体浓度迅速增加。而且由于火灾时烟气的流动方向和人员疏散方向一致,常导致人员在疏散过程中窒息而死。据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伤亡者中多因烟气毒害所致,因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死亡或被其它有毒烟气熏死者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 40% 50%,而被烧死的人中,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例如: 1999年 12 月 26日,吉林省长春市夏威夷大酒店地下 一层的洗浴中心发生火灾,共造成 20人死亡,其中 18人窒息死亡。因此了解和掌握地下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有效控制烟气流动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 10 - 地下停车库通风与排烟 地下停车库存在着空气污染问题。汽车在车库内启车与停车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铅微粒等,尤其以一氧化碳数量最多,对人的影响最大。地下建筑与地上建筑比较而言,密闭程度高,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需设置机械通风设施,以排出一氧化碳为目标,若一氧化碳浓度能够满足要求,其它有害物也随之能够满足要求。 我国现 行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定,对于商业地下汽车库,机械排风量为换气次数 5 6 次 /h,机械进风量为排风量的 80% 85%。室内设计温度为 5 10。如此大的排风量,消耗了大量风机的输送电能 ,尤其是对于日平均气温低于 5地区,由于通风热损失,消耗热能更加突出。以长春地区为例,通风热损失为同等面积的地上建筑热损失的 3 倍左右。对于现有城市供热情况,无法满足要求。原因是:采用常规的散热器采暖系统难以提供如此大的热量,若采用新风机组换热器提供热量,现有的城市集中供热热源难以满足要求,现行的以面积作为供热收 费依据的政策也不能与地下车库耗能收费相匹配。地下停车库的空气污染与通风能耗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我们需要给顾客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另一方面,通风设施的使用又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能源的消耗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环境。我们需要在室内环境与能耗之间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点。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城市交通中使用的中小型汽车数量飞速增长 ,因此 ,地下停车场、车库的建设也将随之而发展,以解决汽车存放与城市用地日益矛盾的问题 6。地下停车场的兴建,为暖通空调工程师提出了新任务。如何解决好地下停车场的通 风和防排烟设计问题是地下停车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求工程设计既满足平时通风要求,排除汽车尾气产生的污染物,送入新鲜空气,以使有害物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的要求;又要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以保证火灾发生时,限制烟气的扩散,排除已产生的烟气,保证人员和车辆撤离现场,减少伤亡,保障消防人员安全有效地扑救火灾。另外,地下停车场空间很大,又处于半封闭状态,因此,一般来说,地下停车库应该同时考虑机械排风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并且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目前对地下停车库通风的要求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确定通风量, 另一方面是气流组织方式。 地下停车库通风与排烟的几个问题: ( 1)通风量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制定出正式的地下停车库通风设计计算的统一规定。各种资料和文献 中介绍的排风量的计算方法也各不相同。目前 - 11 - 常用的为:用规定的换气次数方法确定地下停车库的排风量与送风量。影响通风量的主要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汽车尾气排放量,车辆在车库内出入频度,通风方式等。这些影响因素是不确定的,尤其是尾气排放量随不同时代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用换气次数方法计算通风量造成不准确,并且所计算的通风量偏大。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由亚热带气 候到严寒地区,环境温度变化较大,采用统一的通风换气量标准,不符合实际状况,也必将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 ( 2)通风型式与气流组织的问题现在应用中的车库通风方式有:机械排风加机械送风,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机械排风加诱导通风,自然通风。这些通风方式的适用性能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例如,曾有人对机械排风加诱导通风方式提出质疑。我国在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7中规定的下部设置排风管道的方法给实际应用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在下部设风道的作法严重影响了车库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制约了排风与排烟系统共用,因为排烟系统只需要上部 排烟。 ( 3)排烟系统的问题地下停车库的排烟系统设计依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以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防烟分区的划分,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为不超过 2000 2m ,排烟量按 6 次 /h 的换气次数确定,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所规定的防烟分区面积不超过 500 2m ,且负担一个分区的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规定为 60m/( h 负担两个分区及其以上的排烟系统排烟量为 120m/(h 两种防烟分区差别较大,风量差别也较大。 此次设计的地下停车库有排烟系统用房建筑面积 m 。 第 四 章 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 定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般以停放一台车平均需要的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柱网是否合格的综合指标,并同时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 1) 适应一定的车型的停车方式、通道布置,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 2) 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 ( 3) 尽量做到充分利用面积; ( 4) 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 5) 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 - 12 - 对各功能区面积进行估算 停车区分为六个区 , 如图 4所示 , 停车区 建筑面积 () 车数量 /辆 30 43 51 38 12 30 图 4 地下停车库停车区域划分 车位平面设计 根据停车停放形式计算行车通道宽度。 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 要求: 范中表 示。 汽车设计车型外廓尺寸 表 廓尺寸( m) - 13 - 总长 总宽 总高 微型车 型车 型车 型车 大型客车 接客车 型货车 接货车 据如表所示低的车型参数可知 , 轻型车的外廓尺寸为 : 总长 总宽为 照日系马自达 型设计车库 。 车方式 总体分析集中停车方式 : ( 1) 顺向停放(前进停车,前进出车)。这是一种非常方便、安全的进出方式,但是每台汽车的平均占用面积较大,对于狭长的过道式空间比较合适。 ( 2) 斜向停放(后退停车,前进出车)。这种停放方式最大优点是进车与出车都比较方便,且面积 ( 包含车道部分 ) 相对顺向停车比较节省,然而地下柱网不利于汽车停放而且柱间停放令停车位左右各有一处三角形的面积无法使用。 ( 3) 垂直停放(后退停车前进出车)。这是国内采取较多的一种方法,也是停车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缺点是需满足汽车进出转弯半径,因而车道宽度要求大,一般 6 根据规范中表 各车型建筑设计最小停车带、停车位、通车道宽度 表 - 14 - 在此次设计中 , A 区为垂直前进式停车方式 ,计算通车道最小宽度 于 宽 为 垂直通道方向的最小停车宽度 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 B 区为斜列 45前进停车后退出车的驾驶方式,通车道最小宽度 直通道方向的最小停车宽度 平行通车道方向的最小停车位宽度 取 C、 D、 E、 - 15 - 图 5 前进停车、后退出车时的行车通道宽度作图方法 2)()()(Rc o t)()()(c o t)(s i 式中 =90 通车道宽度 S 出入口处与邻车的安全距离 (取 300Z 行驶车与车或墙的安全距离 (取 500 1000 汽车回转中心至汽车后外角的水平距离 c 车与车的间距 r 汽车环行内半径 a 汽车长度 b 汽车宽度 (取 2100 e 汽车后悬尺寸 R 汽车环行外半径 汽车停车角度 d 汽车前悬尺寸 - 16 - l 汽车轴距 n 汽车前轮距 汽车最小转弯半径 具体数据见下表: (单位 a b z s c e r1 l d n 7000 2100 800 300 800 1500 7000 4100 1200 1690 e r R 313 5147 3550 8500 3288 根据规范中表 汽车设计车型外廓尺寸 表 型汽车 小型汽车( m) 轻型车 ( m) 大、中、铰接型车( m) 平行式停车时汽车间纵向间距 直式、斜列式停车时汽车间纵向间距 车间横向间距 车与柱间净距 车与墙、护栏及其他构筑物间净距 纵 向 0 50 0 50 0 50 横 向 于设计中的 轻型车 , 垂直式、斜列式停车时汽车间纵向间距 为 汽车与柱间净距为 汽车与墙、护栏及其它构筑物间的纵向最小净距的最小间距为 车与柱的最小间距为 经计算得 : ( 1) 垂直式停车两柱子中间 : 停放一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 :( + - 17 - ( 2) 停放 两 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 :( 2+ ( 3) 停放三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 :( 3+ ( 4) 斜列式停车两柱子中间:停放一辆车柱间最小距离为: = 停放两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 2+2+ 停放三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 3+2+ 停放四辆车柱间最小间距为 4+2+ 根据上面的规定确定停车区的停车数量和行车通道尺寸如下:总共可停放204辆车。 停车 停车数 :30辆 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 m 停车 停车数: 43辆 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 m 停车 停车数 :51辆 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 m 停车 停车数 :38辆 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 m 停车 停车数 :12辆 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 m 停车 停车数 :30辆 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建筑面积: m 每停一辆车需要的停车面积: m - 18 - 修正停车场的平面柱网建议 ( 1) 停车 B 区空了很大一部分面积不能停车,造成了很大的空间浪费, 而弯道转弯最小半径只有 议把停车 道 接触处的柱子向停车区平移 1m,这样就既能满足坡道要求也不造成停车区的浪费。 ( 2) 停车 C、 D 区的 内侧停车 浪费,停两辆车有不够距离,所以建议增加一下柱距,中间的几个柱子可以不要,这样就不会造成停车区太多的浪费。 ( 3)停车 承重墙和防火墙来代替,增加防火分区的面积。 第五章 停车场坡道的设计 根据地下停车场总图确定坡道的类型和坡道的技术参数。 坡道的形式 汽车库内坡道可采用直线型、曲线型,可以采用单车道或双车道,课程设计根据给定的设计底图,确定合适的坡道形式。坡道形式的确定要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 坡道宽度、长度的要求进行。 坡道的设计原则 : ( 1)坡道设计要同出入口和主体有顺畅的连接,同地段环境相吻合,满足车辆进出方便、安全。 ( 2)要有一定的坡度,且有防滑要求,对于回转坡道有转变半径的要求。 ( 3)有防护要求的国库,坡道应设在防护区以内,并保证有足够的坚固程度。 ( 4)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坡道面积尽量紧凑。 坡道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线形坡道,另一种是曲线形坡道。直线形坡道的视线好、上下方便、切口规整、施工简便,但占地面积达,曲线形坡道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狭窄地段,视觉效果差,进去不太方便。此次设计采用的是直线形双车坡道。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据表 - 19 - 坡道最小宽度 表 道形 式 计算宽度( m) 最小宽度 (m) 微型、小型车 轻型、中型、大型 直线单行 单车宽 +线双行 直线双行 线单行 单车宽 +线双行 双车宽 +型车直线形双车坡道的最小宽度是 坡道的技术参数 按照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 计算坡道参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