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向说到通幽诗.docx_第1页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docx_第2页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docx_第3页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docx_第4页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意向说到通幽诗 从意象说到通幽诗 策 划 许华 三叶草 编 剧 三叶草 主 持 人 陈莎 摄 像 田军 制 片 詹浩 编 审 杨云清 (0) 工作台。 微笑的主持人。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开卷有益又与大家 见面了,我是主持人陈莎。很高兴与大家在节目中讨论读 书。有许多成语,如:悬梁刺股,闻鸡起舞,凿壁偷光, 挑灯夜读,都说的是读书。那么,人们为什么要读书呢? 读书与一个人的事业有些什么样的关联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采访了一些学业有成的专家学者,看看他们是如何回 答这些问题的。 (1) 舒缓的古典器乐。 曲阳路与西大路交界处,宽阔的街道一侧,是一个带 有栅栏的院落,公寓四楼,居住着段友工先生。 画外音:在金色的读书季节,我们携带着冬天的温暖, 寻访着梦泽读书人。 (2) 低矮的书桌上杂乱地堆放着书籍。 一本打开着的书,主题是有关意象论说的文章。 一个人的背影,他几乎匍匐在书桌上。随着空间的缓 缓移动,可以看到,段友工正在书上作着阅读记痕。 画外音:这是段友工先生的家。段友工以其文艺评论 蜚声海外,因其无人替代的艺术修养,故而与左德承、王 前民一起,被我县文化界称为“云城三怪”。 (3) 台湾文学杂志创世纪。 创世纪文章的署名。 大陆权威学术杂志红楼梦学刊。 红楼梦学刊文章的署名。 极具特色的滴水大千系列哲理小品。 滴水大千文章的署名。 画外音:段友工先生有许多笔名,如:淡远、余鸣、 云淡、恒河一沙等。 (4) 现场采访之一:段友工先生谈笔名。 主持人:您的这些笔名都很有意思,能向观众朋友简 单地介绍一下吗? 段友工先生解释自己的笔名。 (5) 过渡采访。 主持人:我觉得“云淡”就是一种宇宙的美景。 段友工:这很正常,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美学概念,一 个关于意象的学说。 (6) 打开着的第 110 期创世纪杂志封二,左侧引人注 目地刊印着一大批台湾、大陆、美国、菲律宾、荷兰、新 加坡、韩国著名作家。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 110 期第 73 页右侧,显著的标题: 中国古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 114 期第 98 页右侧,显著的标题: 中国现当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翻动着的书页。 创世纪第 115 期第 97 页右侧,显著的标题: 中国现当代意象说述评与文章。 叠加文字:“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 故示以意象明王廷相” 画外音:意象说是关于艺术的本体的理论。明代王廷 相说:“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 意象。”这就是说,艺术不能直白地说,不能寡然无味地 说,而只能将要说的话附丽于意象。这样,意象就成为构 成艺术本体的基本单位。 (7) 图片资料:左德承作品大道如天。 段友工侧影。 现场采访之二:段友工先生谈“意象”(1)。 段友工:“意象”可以说是在某物象中寄蕴着某一个 或某几个特定的含义,人们看到的是“象”,想到的却是 其“意”。左德承先生的大道如天给我们的是一幅老 鹰的画图,但不同的读者却从这幅大道如天中读出了 不同的内蕴。 段友工:为了讲清楚“意象”的内涵,我们必须追溯 到老子的哲学。因为“意象”说的思想根源是老子的哲学。 (8) 图片资料:老子。 画外音:段友工先生认为:老子哲学中有两个基本思 想对“意象”说的发展影响很大:第一,道是宇宙万物的 本体和生命。第二,道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道包含 象,产生象。 (9) 图片资料:左德承的美术作品。 图片资料:杨克勤的书法作品。 图片资料:王前民的排局作品。 段友工画外音:在老子这两种思想影响下,中国艺术 家一般都不太重视对于一个具体对象的逼真的刻划,他们 所追求的是把握和体现那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 道。 (10) 图片资料:顾恺之。 叠加文字:“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 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南朝谢赫” 画外音: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传神写照”。南朝 画论家谢赫也说过:“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 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他们都强调说画家要追 求的是“妙”。 (11) 现场采访之三:段友工先生谈“意象”(2)。 段友工解释“妙”字。 主持人:您能形象地讲一讲什么是“意象”,好吗? 段友工:我省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左德承先生有一幅作 品,一个罗汉半躺在一只老虎身上。 (12) 图片资料:左德承先生美术作品:制心。 段友工以制心为例讲述“意象”。 段友工:所以说,“意象”是指艺术作品中那些艺术 素材经艺术家重新组合到特定的艺术环境里,使艺术作品 获得多重意义后所显现出来的新形象。 (13) 图片资料:王夫之。 图片资料:顾炎武。 图片资料:黄宗羲。 画外音:意象说是关于艺术的本体的理论。这个理论 的集大成者是王夫之,王夫之又名王船山,与顾炎武、黄 宗羲被人们尊为清初三大家。他建立了一个以审美意象为 中心的美学体系。 (14) 图片资料:王前民先生排局作品:恒河一沙。 画外音:段友工先生认为,意象的意蕴具有某种宽泛 性,某种不确定性,某种无限性。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 多义性。从读者和观众来说,这就是美感的差异性或是丰 富性。王前民先生排局作品恒河一沙就带有这种艺术 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15) 杨克勤先生手书春江曲。 段友工画外音:这是晋代诗人司马昱的一首小诗春 江曲:“客行只念路,相争渡京口,谁知堤上人,试泪 空摇手。”这是描写渡口的一幅小景,但对于那些在名利 场中迷恋忘返的人,这首小诗好像清夜钟声,可以使他惊 觉,人生中有许多比名利更根本、更有价值东西,正在被 人们淡忘和忽略。 (16) 一本诗集由远而近。 引人注目的书名:心雨。 画外音:这是大家熟悉的诗人赵俊鹏先生的诗集。 (17) 图片资料:1997 年 3 月 14 日XX 日报第 4 版赵金 禾文章:“通幽诗”通向海峡两岸局部特写:台湾诗 评家评赵俊鹏的诗为“通幽诗”,一是意象的思考,二是 曲径的暗示,三是词语的新生。 创世纪第 105 期第 93 页右侧,显著的标题: 试论通幽诗的诗学特征与文章。 台湾著名作家洛夫、辛鬰等人的信件。 (18) 现场采访之四:段友工先生谈“通幽诗”(1)。 段友工:我不可能是也不必要是台湾的诗评家。之所 以把赵俊鹏先生的作品介绍到台湾,是当时觉得俊鹏先生 的诗,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艺术的本体即意象。同时接到 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的信件,他希望我介绍一下中国的“通 幽诗”。 主持人请段友工先生介绍“通幽诗”。 (19) 现场采访之五:段友工先生谈“通幽诗”(2)。 洛夫肖像。 洛夫诗集。 段友工谈洛夫诗的“通幽”和“意象”。 插画:台湾著名作家洛夫、辛鬰等人的信件。 (20) 现场采访之六:段友工先生谈“通幽诗”(3)。 赵俊鹏诗集心雨。 翻动着的书页。 段友工谈赵俊鹏诗的“通幽”和“意象”。 (21) 现场采访之七:段友工先生谈中西文化。 主持人请段友工先生介绍“通幽诗”与中西文化的关 系。 图片资料:古希腊雕塑。 图片资料:米开朗琪罗。 段友工:西方艺术家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 具体的物象。比如古希腊雕塑家,他们搞人体雕塑,他们 要把一个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所以他们要研 究人体解剖。一直到文艺复兴都是如此,米开朗琪罗晚上 就偷偷去医院解剖尸体。所以古希腊哲学家特别重视“具 象”这个概念。 图片资料:释迦牟尼佛。 图片资料:慧能大师。 图片资料:六祖坛经。 段友工:从中国来说,佛教传入中国,把“心”所游 履攀缘者称为“境”。“境”有五种,即色、声、臭、味、 触五境,佛教认为五境都是虚幻的。但六祖慧能改变了从印 度传来的这种思想,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他说:“佛法 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吃 饭,走路,还是担水,砍柴,通过刹那间的内心觉悟,都 可以体验到那宇宙本体。所以在禅宗那里,“境”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